秦穆公何以能称霸西戎 秦穆公称霸

秦穆公称霸西戎及其启示

盐城工学院 仓 林忠

春秋初,秦国偏于西隅,位在附庸。周平王时“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1](P38),然中原列国尚以戎狄视之。后经秦穆公数十年经营,秦国力得到很大发展,终于称霸西戎,一跃成为东方各国括目相看的强国。秦穆公何以能使偏远落后的秦走上强国之路的呢?现藉此小文,对之作一点分析。

一、对外能正确处理同周天子及诸侯国的关系

1、匡扶、尊重周王室秦穆公15年,他俘虏了背信弃义挑起战衅的晋惠公,“将以晋君祠上帝。周天子闻之,曰:晋我同姓,为请晋君”。穆公立即礼遇晋君,立盟而放归之。秦穆公24年秋,“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25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穆公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春秋时代,周王室虽已丧失对诸侯的控制力,但名义上还是天下共主。对周王室的态度,向为列国诸侯所瞩目。而匡扶王室,是当时天下的大义。秦穆公抓住周襄王被颠覆落难的契机,举兵勤王帮助襄王复位,显示自己对周王室的衷心拥戴,既敢负责任,又能尽义务,体现秦作为诸侯国对周王朝举足轻重的襄赞辅佐作用。他答应周王的请求释放夷吾,充分表示了对周王的尊重和自己的深明大义。秦穆公用自己匡扶、尊重周王室的实际行动,使东方各诸侯国对秦括目相看,大大提高、改善了秦在东方诸侯国中的地位和形象。表明了他政治上的高瞻远瞩,极有见地。

2、对晋君夷吾的恶劣外交,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政策晋是秦东方强邻。秦穆公长兄宣公4年,曾同晋战于河阳,与秦有仇怨。穆公9年,晋发生内乱,晋公子“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谓曰: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及至,已立……背约不与河西城”。12年,晋大旱。秦穆公“与之粟。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全力帮晋度过饥荒。但“14年,秦饥,请粟于晋。”晋不仅不许,反趁机于次年攻秦。穆公在战斗中俘虏晋君,仍大度地宽宥晋君对秦犯下的罪恶,“与晋君盟,许归之,更舍上舍,而馈之七牢”。按理,晋秦既有仇怨,其君夷吾得到秦的助力为君,又背约不予秦河西之地。晋国发生内乱和饥荒,国力衰退,对秦有利,秦正好幸灾乐祸,大可不必帮他。秦国发生饥荒,晋君恩将仇报,乘机攻秦。秦俘虏了晋君,也根本没有必要将之释放。但秦穆公在这两件事情上,却表现出空前的大度和宽宏。秦穆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晋是当时中原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之一。秦国偏在西陲边地,要想跻身于中原大国行列,扩大政治影响,首先要处理好同强邻晋国的关系。正因秦穆公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对晋方略上,煞费苦心地经营构建同晋国的新关系。一是穆公“四年,迎妇于晋”,同晋结成密切的姻亲关系。二是先后帮晋三置国君。三是对晋君夷吾的一再背信弃义,坚持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政策,既不向晋示弱,又先后助晋度过荒年,更在战争取胜后不计前嫌,给予被俘的晋君以很高礼遇,同他结盟并将之释放归国。秦穆公通过一系列举措既迫使晋献出了河西之地,以太子圉为质于秦,对晋实施了政治上的有力钳制,实现了强秦弱晋的目的和对晋交往的有利战略态势;又充分展示了他超越常人的器量与气度,取得道义上的主动,在东方各国树立起良好的政治形象,为秦赢得了政治上军事上向外拓展的空间与条件。

3、善于审时度势,根据具体情况敏锐果断地确定、调整对外方略夷吾归晋为君背约时,晋将丕豹奔秦,说晋君无道,百姓不亲,可伐。如碰到一个不冷静的君主,正可利用晋君背约这一政治上的有利契机,发兵攻晋,何况还有晋国降将来通报敌情呢?但穆公并没有草率为之。他经冷静分析,审时度势,认为晋君杀死大臣并未引起国内动乱、百姓造反迹象,证明晋的政治还没有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此际还不宜对之发动攻击。他既未听从丕豹攻晋的建议,谨慎地暂不对晋用兵;同时又暗用熟知晋国内情的丕豹,为以后对晋战争提前作准备。秦穆公30年,他率军助晋围郑。郑派烛之武说穆公曰:“亡郑厚晋,于晋而得矣,而秦未有利。晋之强,秦之忧也。穆公乃罢兵归。”秦穆公听到郑国使臣烛之武一番剖析,意识到郑被攻下来,对晋有利而对秦不利。立即果断决策,悄悄从前线撤兵。他发现东方有强晋阻隔,向中原发展困难;西戎部落林立,力量分散,易于各个击破。就及时调整战略方向,西攻诸戎,很快拓地千里。以上这些事例,同样充分地显示出秦穆公政治上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善于冷静思考,深谋远虑而又机敏果断,能根据具体情况迅速地确定、调整对外方略。

二、对内能摆正国君与部下士卒及民众的关系,善待部下士卒和一般民众

1、主动承担战败责任,善待谏争的大臣和战败将领,痛悼阵亡将士秦穆公33年春,他发动殽之战。百里奚、蹇叔见劝谏无效,于出师之日“哭之。穆公闻,怒曰:孤发兵而子沮哭吾军,何也?”古人十分迷信,大军出征前临阵而哭,是很不吉利的事情,所以秦穆公十分恼怒。但当殽战真的失败,孟明视等逃归,穆公一不追究百里奚、蹇叔“沮军”的罪责,二不查办孟明视等三位将领战败丧损国家元气和声望的责任,而是亲自“素服郊迎,向三人哭曰:孤以不用百里奚、蹇叔言以辱三子,三子何罪乎……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亦厚之。”孟明视对晋第二次在彭衙作战又遭失败,穆公对他更加厚待,信用如故。茅津渡河之战胜利后,秦穆公封“殽中尸,为发丧,哭之三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奚之谋,故作此誓,令后世以记余过。”古往今来,立功受奖,战败受罚,为国之常典。楚成王39年夏,城濮之战楚师败绩,成王一怒之下,就诛杀了大将子玉。三国时诸葛亮街亭战败,也诛杀了重要将领马谡。按历史成例,孟明视一再战败,起码也得给予相应的处罚,即使受罚者本人也甘认无怨。但秦穆公面对前方的败绩,一是两次当众肯定百里奚、蹇叔二位大臣谏阻攻郑意见的正确;二是主动承担战败的全部责任,说由于自己的责任使三位将领蒙受了耻辱,为这些战败的将士洗刷罪责,并一再重申并要求后人记住自己所犯下的错误;三是为阵亡将士收尸,祭奠发丧,痛悼三日。秦穆公对大臣劝谏的追念(时百里奚、蹇叔已病故),对战败将领超越常人的宽容,对阵亡士卒所表现出来的悲悯情怀,以及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的坦荡胸怀,怎不令将士们感动、感激?孟明视等将领和秦军战士怎能不自我激励、发奋图强,心甘情愿地为之冲锋陷阵、赴汤蹈火?以后与晋再战,焉能不勇气百倍、战则必胜?

2、宽宥善待违法宰食自己心爱良马的农民“初,穆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穆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后秦晋合战于韩地,“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穆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虏晋君以归。”穆公一匹心爱的良马被农民分食了,这在常人都是伤心懊恼必然引发纠纷争讼的事,何况是一国之君?而当时无论按秦国的法律,还是穆公所拥有的威权,都可以严惩这些目无王法的农民。但秦穆公在事件发生后,不仅未责罚杀马的农民,反而说怕伤了农民身体,下令赐酒给他们喝。穆公对违法农民超人的大度与厚待,故然有作秀以收揽民心的伪善成份,但也表明了他深知“民为邦本”的道理,正确地认识到一匹马同三百多人是不能放在一杆大秤上权衡轻重的。由于他能摆正国家与民众、人与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故在突发性事件发生后,能冷静地作出超乎寻常却又相当正确的处置,善待那些违法的农民。秦穆公的大度及其对农民的爱护,确实起到了凝聚民心的作用。韩之战,就因得到农民的拼死奋战,才使他脱离险境,并转败为胜,俘虏晋君,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

秦穆公何以能称霸西戎 秦穆公称霸

三、不拘一格,千方百计地收罗、重用各方面的人才

秦穆公得以强国称霸,同他对人才的认识、态度与做法也有极大关系。

一是他充分认识到人才在兴国图霸事业中的重要性秦穆公对秦国偏于一隅,沦同蛮夷的地位极不满意,具有强烈的强国图霸的雄心壮志。面对东方诸侯国中齐、晋两国递相崛起,秦穆公充分认识到人才在振兴国家事业中的巨大作用。他倍感本国人才的欠缺,故在引进人才上,不仅相当重视,且极为敏锐,甚至为收罗人才,千方百计,不遗余力。由余本戎国使秦的使臣。秦穆公发现他是个人材,“退而问内史寥曰: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秦穆公发现敌国有贤才,敏锐地感受到他对秦国的潜在威胁,立即与太史寥设反间计迫使由余归降了秦国。百里奚“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饣至人”,后“为秦穆公夫人媵于秦……亡秦走宛……穆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羊殳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吕氏春秋.慎人》载:百里奚“饭牛于秦(注:当为楚)……公孙枝得而悦之,献诸缪(注:同穆)公……穆公遂用之。”当百里奚向穆公表述蹇叔的才智谋略,表示自己不及蹇叔后,秦穆公立即毫不犹豫地“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这些都充分证明了秦穆公思才若渴,爱才似珍,高度重视收罗和占有尽可能多的治国贤才。

二是他在人才使用上不拘一格由余相是敌国使臣,秦穆公在施用反间计迫之归降后,以客礼礼之,且依其所长,“问伐戎之形”。百里奚的身份兼及乞丐、亡国之虏、陪嫁奴和牧奴,都十分卑微;年纪又已七十多岁,没有一项值得一国之君亲自关注。但细心的秦穆公查得逃亡的媵臣百里奚是一贤才,就设计用五张公羊皮从楚人手里买来,授之国政,号曰五羊殳大夫。蹇叔,原是齐饣至地一个比百里奚还年迈的乡间老头。穆公知道蹇叔的才智谋略后,毫不犹豫地予以重用。穆公33年,秦将孟明视率同西乞术、白乙丙伐郑,晋“发兵遮秦兵于殽,击之,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后晋“归秦三将。三将至……(穆公)复三人官职如故,愈益厚之。”34年,穆公“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秦不利,引兵归。”孟明视等两次率师出战,均遭失败;殽战还成了晋军战俘。对于这样一些屡战屡败的将领,秦穆公主动为之承担罪责,始终坚定不移地重用厚待。可见,只要是杰出人才,无论其原先的身份怎样,年龄多大,还是接二连三地打败仗,秦穆公都能不拘一格,予以厚待,信用不疑。

三是他极为善于考察、识别和使用人才由余是敌国使臣,百里奚是牧奴,蹇叔是乡间老汉,孟明视等是连战连败的将领,他们的才能是怎么被秦穆公发现的呢?据上所引,由余的才干,秦穆公是在同他的交谈中发现的。这交谈,包含着秦穆公对由余的考察、审视、分析与鉴别。由余归降后,秦穆公恰当地使用了由余熟悉戎国内情的长处,就是这种交谈的结果。当秦穆公见到百里奚时,“释其囚,与……语三日,穆公大说”秦穆公不因百里奚身份卑贱及年老而嫌弃他,同他连谈三天国事。通过长谈,对之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终于确认他是个人才。当百里奚谦逊地自称“亡国之臣,何足问”时,秦穆公却说:“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百里奚遂成为推动秦崛起的重要谋臣。蹇叔是百里奚的布衣朋友。当秦穆公得知百里奚三次欲仕于齐、周、虞等国,蹇叔都为他谋划决断,使他幸免于难的事情后,立即判别出这也是一个治国贤才,所以蹇叔一到就委之重任。在秦庭决策是否袭郑的会议上,蹇叔从行军距离、机密性、将士作战能力与士气保持、机动性,支前保障,给敌以出其不意打击等方面进行分析,敏锐地指出千里袭敌的严重后果,再三劝谏秦穆公不要伐郑。以至在殽战失败后,秦穆公一再痛哭后悔“不用蹇叔、百里奚之谋”。证明了秦穆公没有看错,蹇叔确实是一个治国的大才。而秦穆公对战败将领孟明视等人的厚待与重用,不仅显示了他豁达大度,不以一两次战场上的胜败论英雄,同样证明了他对手下爱将孟明视等人的潜在军事才能有相当切实的了解,显示出他对秦国将来疆域发展和军事行动有着更大的企待。秦穆公深知,万军易得,一将难求。一批优秀将领的培养与成长通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经过一次两次大的失败,孟明视等优秀将领从中吸取深刻教训,会迅速成熟起来。所以他对孟明视等将领才能这样信用不疑。

四是充分信任、重用、厚待人才由余归降后,秦穆公不因他是敌国降臣而轻视怠慢他,待以国宾之礼,多次同他亲密交谈。秦穆公的礼遇,终于使由余俯心为他谋划伐戎。秦穆公知道百里奚是个人才,就“授之国政”。知道蹇叔是个人才,就用为上大夫。这两人都成为秦穆公强国图霸的重要谋臣。孟明视等将领屡战屡败,秦穆公始终重用厚待。36年,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高阝……晋人皆城守不敢出”,终于打败强大的晋国,打出了秦国的军威国威。茅津度河之役的胜利,证明了秦穆公对战败将领孟明视等人的优容厚待和重用,是多么明智并具有远见卓识。

秦穆公重视人才,还表现在他善于采纳部下的正确意见,从谏如流。百里奚身份卑贱,秦穆公开始对使用他还心存犹豫,但一经公孙枝提醒,就欣然重用不疑。百里奚用事实论证蹇叔之贤,秦穆公立即用之为上大夫。百里奚、蹇叔谏阻他进攻郑国,他在战争失败后,立即检查自己的错误,反思百里奚与蹇叔的正确意见,调整对外拓展的方略,将主攻方向转向西方,从而取得巨大的成功。他采纳由余的计策,终于开辟了“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的大事业。正因为秦穆公善于发现、考察、识别和厚待人才,放手使用人才,擅长集中人才的智慧,所以决策多能正确,终于实现了他兴国称霸的宏愿。

四、秦穆公内外政策对今天治国及单位管理工作的启示

秦穆公是秦从边远小国跃升为诸侯大国的转折点。他对西戎采取的攻伐争霸政策,在今天并不可取。但他在振兴秦国的过程中对内对外所采取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对于我们今天,无论是对国家的治理,还是对一个具体单位的管理,还是有一些启示作用的。

如在对待国家与民众、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上,要始终将民众或群众作为国家或单位的主体,充分保证和尊重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对待人材上,一是选用人材不拘一格,对不同年龄、学历层次、从事不同行业的人才,无论是土产的还是回归的,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他愿意为我国或本单位的事业发展作出贡献,都可以各尽其才,量才录用。二是不因一时一事的得失论人才,允许人才遭受挫折或失败,对他们实施长期的培养、观察与考验,以利人材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

又如在对外关系上,一要尽量放低自身位置,凝心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要采取谦逊友好协作的态度,不当头,不恃强欺弱,以大欺小,求同存异,多交朋友,广结善缘。二要着眼于当今与未来,不念旧恶,不算历史旧账,以互利双赢为目的,开辟国家或单位间的新关系。对于他方遇到的困难或灾难,发扬人道主义或团结合作精神,依据自己的能力,分别给予舆论、人力或物质上的援助,为我国或本单位的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针对某些敌对或恶势力的挑衅,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予以必要反击;同时保持克制,不扩大事态,在相关法制框架内冷静稳妥地处理双方争端,以争取舆论支持和政治上的有利地位,为我国或本单位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再如在决定国家或单位发展的战略方向或大政方针上,要善于从大的形势方面审时度势,及时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分析谋划,不固持,不僵化,适时果断地作出调整或变革。

(本文已发表某理论刊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63658.html

更多阅读

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历史概述 东夷西戎

华夷五方格局的形成经历了春秋、战国五个多世纪,而文献中明确以华夏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配合四方的记述,大概出现于战国。《左传》昭公十七年,孔子向郯子学习古代官制时曾说:“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这是指四方之夷

春秋战国秦穆公------嬴任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秦穆公百科名片 秦穆公嬴任好秦穆公(—前621),一作秦缪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汉族,嬴姓,名任好。在位三十九年(前659年-前621年)。谥号穆。在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了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

美国男足不行,女足为何能称霸? 中国女足和男足

7月6日凌晨,女足世界杯美国5-2大胜日本问鼎。这是美国队历史上第3次夺得世界杯。女足世界杯目前举办了7次,美国队3次冠军、1次亚军和3次季军,从来没有跌出前3。女足世界杯历史上,挪威、德国和日本都曾称霸,但从来没有哪支球队的稳定性能

齐景公问孔子:秦穆公为什么能称霸

齐景公问孔子:秦穆公为什么能称霸?在孔子30岁时鲁国临近的一个大国齐国(齐国国君齐景公,齐国有名的大臣晏婴,晏子)到鲁国访问。在这一次参与接见齐国国君齐景公和晏子的正式场合下,齐景公向孔子讨教了一个问题,要知道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

声明:《秦穆公何以能称霸西戎 秦穆公称霸》为网友夏雨初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