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御书阁上向南望,有一岩石极似人形,被人称为朗公。右手还拿着锡杖(其实是一棵树),在这个角度看最好,走近了反而看不出了。游灵岩,曾多次看到朗公石,印象最深的是三个地方看朗公:一是在辟支塔西侧拍照时;二是在御书阁上远眺朗公,此地看最清楚;三是在登山去一线天的路上,近了但已不甚清楚。
朗公石
进入灵岩景区,向东遥望,会隐约发现山巅上岩石突兀,形似一老僧,身披袈裟,手拄禅杖,在山路上行走,后面跟着一群信徒,这就是朗公石,是灵岩寺的奇景之一。其实,仔细观看不难看出,老僧是一岩石,禅杖及身后信徒则是一些形态皆似的柏树。
因为郎公是灵岩寺的开山祖师,郎公当年造访隐士张忠时常常在此山路上往返,为了纪念郎公,人们就将这一自然现象附会为郎公爬山,此景在宋代就有记载,历经八百多年而保持原状,可为一大奇观。明孙瑜有咏《和宋僧仁钦十二景.郎公山》:插天崛起一危峰,遥望如人整巨容。闻道朗公曾此过,至今犹说是遗踪。。
台阶上还有一棵青檀树,也是气概扎根于岩石之中。
御书阁
御书阁位于千佛殿东北侧。面阔三间,深二间,单檐歇山式屋顶,檐下置抖拱,单翅单昂。唐贞观(627—649年)年间由慧崇和尚创建。宋大观(1107—1110年)年间仁钦和尚重修,现存为明代建筑。此阁曾供奉唐太宗和宋太宗、真宗、仁宗、徽宗诸皇帝所赐御书,后因兵乱被焚,只剩空阁。
汉柏纪
汉柏
在千佛殿东侧,有一株高大的柏树,它就是汉柏。相传汉文帝有天晚上睡觉,梦见灵岩寺庙左边有一株千年柏树,就命大臣邓通查看,邓通看后,见有一株刚发芽的小柏树,就如实回秉,汉文帝对天而誓说:“愿此树与山并传不朽”。随由此而得名。此则传说也显为后人附会之作,因灵岩寺建于汉文帝后的几百年间,但现此柏茂盛葱郁,青翠不老,似也可用它来祝愿灵岩寺万世不朽,明万历中,长清县令王之士有纪,碑在其下。
由此可至御书阁
从千佛殿的屋檐上,可以看到西边的辟支塔。
树根似人脑,类大肠。立定岩石中,生命力顽强。曾在枣庄青檀寺等地看过青檀,留下极深印象。
御书阁阁基嵌有历代名人书法石刻。这些石刻风格各异,尤以宋代书法家蔡卞所书《圆通经》偈语碑及蔡安持的题诗墨迹为佳,其笔势飘逸,苍劲秀丽,为人赞许。蔡卞,字元度,蔡京弟,王安石门生,兴化仙游人。宋熙宁三年与蔡京同登进士第,后拜尚书左丞,徽宗即位,黜知江宁府,连贬少府少监,分司池州。一年后又起知大名府,召为中太乙宫使,擢知枢密院。政和年卒,年六十。
蔡安持睢阳人,生平不祥。
阁下有石刻
向下望,大雄宝殿、五花殿、千佛殿好像在一条中轴线上。
在阁基的上方,有一檀树,盘根错节,若卷云升腾,似龙凤飞舞。俗称“云檀”亦称凤檀。此檀的东面峭壁上还生一檀树,因形似蛟龙而谓之“龙檀”,有龙风呈祥之说。两株檀树已有千年树龄,属青檀,是稀有树种之一。
御书阁三个字左右还有小字,待有时间了慢慢辨认。有大唐太宗字样。
有大明万历字样。
朗公说法,说得乱石点头,所以才有灵岩的说法。灵岩寺得名与朗公有关。
从御书阁上西望,辟支塔若隐若现。西北望,则是般舟殿遗址。
御书阁并不高大,这应是明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