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首,柳次,颜再次,赵居末。
欧体上承魏晋,兼参隋碑,笔法精到,瘦劲险绝,法度森严,远胜余三者。因过于峭拔谨严,故米芾讥之“寒俭“,于初唐诸家居虞褚之后。或曰:“当今习欧者甚众,可有继欧氏衣钵者乎?”答:“纵真正得笔者尚未见一二,遑论衣钵。”
柳体远追右军,近参欧褚颜,素称“柳骨”,因涉颜字俗笔,且多板滞失当,虽曰劲媚,远逊于欧。其传世之作大不如小,小字如太上老君常清净经、太上洞玄消灾护命经足堪称道,而玄秘塔、神策军碑,如以骨骸拼就,僵板之甚,故米芾讥柳字云:“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姜夔云:“颜、柳结体既异古人,用笔复溺于一偏,予评二家为书法之一变,数百年间,人争效之,字画刚劲,固不为书法之无助,而魏晋之风规则扫地矣。”俗云“颜筋柳骨”,骨胜于筋,故柳胜于颜。
颜氏虽从张旭得笔法,但已有偏失(坊间所云“屋漏痕”为颜氏革古鼎新之上乘笔法者,不啻痴人说梦)。传世之作除早期郭虚己、多宝塔、金天王神祠题记堪称遒媚,余则流于肥拙俗怪。米芾云:“颜书笔头如蒸饼,丑恶可厌。”“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札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又云:“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南唐李煜云:“书法之坏,自颜真卿始。自颜而下终晩唐无晋韵矣。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扠手并足之田舍郎翁耳。”至于苏轼所云“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平原,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实为题跋之语,逢场作戏,言不由衷,不足采信。若果如此言,苏轼又何以云:“笔成冢,墨成池,比及羲之即献之”?又何以劝米芾学晋:“米元章元丰中谒东坡于黄冈,承其余论,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淳化阁帖于唐人书法多所收录而独未录颜氏之作,亦可见一斑。故知颜氏书名之隆,由其忠烈卫道之政治影响故,非书然也。
赵体素称端雅秀润,元以降多有褒誉者。如《元史》本传云:“孟頫篆籀分隶真行草无不冠绝古今,遂以书名天下”。明解缙云:“天资英迈,积学功深,尽掩古人,超入魏晋。”其实,赵书一脚门里,一脚门外,虽用笔圆熟尚未明骨法,而流于俗媚,较唐人尚隔一程,遑论魏晋。观其“福神观记”,貌似端伟,实如油糕搭构,一捏即散。明莫是龙云:“使(赵字)置于古帖间,似寰贵俗子,衣冠列儒雅缙绅中,语言面目,立见乖忤,盖矩矱有余而骨气未备,变化之际,难语无方,欲利而反弱,欲折而愈戻。”信然!或曰:“赵松雪岂非前后五百年无出其右者乎?!”一笑。
欧阳询中楷阴符经局部
欧阳询中楷皇甫诞碑局部
欧阳询小楷阴符经局部
柳公权小楷太上洞玄护命经局部
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
柳公权神策军碑局部
颜真卿郭虚己碑局部
颜真卿勤礼碑局部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局部
颜真卿小楷麻姑仙坛记局部
赵孟頫福神观局部
赵孟頫仇锷墓志铭局部
赵孟頫小楷无逸局部
于坤琦(字:坤钰)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