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线莲是一种近两年在国内新兴起花卉,因其花色繁多、千姿百态、繁花似锦而深得人喜爱。而其藤本之属性令更其成为庭院、阳台装饰中造型造景不可缺乏的新元素(以下铁线莲简称为铁)。其实在几百年前祖国早已有原始品种种植记录,可能因地域限制及国家花卉繁多而没有被主流下来。在经国外园艺家将其多次杂优改良,直到网络日渐发达后才被种花爱好者接触到。迷铁者搜索网络铁图时大多有一个感叹:为什么外国的盆那么小,开的花却那么多?
在这里有必要先简述一下铁根的特点:十分繁茂、垂直生长、喜凉、肉根、怕积水。大部分花友家的土壤都是园土,尤其是新手级种植者,有关铁的配土的原则及问题暂不表述。当喜欢上某一个品种后有必要对其生长特性有一个基本的掌握,有些品种完全不适合种在盆(缸)内,例如1组铁(不修剪组),故1组不纳入此文适用范围。
下图为6年冰美人修整后的根系展示图:
在本人种铁之前,曾参考过网络上流行的“扇形骑土”法,操作十分简单但缺点非常明显。即当种在刚好适应根系大小的盆中,一年后必须更换大一号盆或者修根。对于盆栽族简直就是苦差,而且大多铁要种下一年后才能正常展现自己应有的年份魅力。回想日本的小盆种铁开始感概:中国的园艺水平确实是落后许多。当仔细思量后,发觉扇形骑土法有存在着非常大的改良空间,心动不如行动!
(以下为种铁高阶,如不熟悉基本种植方法请先去各大种铁论坛充电或者留意本人往后文章)
当常规铺完底层土的时候,由于笔者是一个人种铁(估计大部分花友也是这样),所以用了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把铁悬空固定,其好处是当你计量好铁的种植深度时在覆土过程中铁的深浅不会因为手震而改变。
首先铁的所有根坐在土上,笔者并没有直接用“伞形种植”(这种种法简直就是浪费你的盆的高度),下图是给铁覆第一次土,不需要太多一个拳头的高度(具体应以盆的高度而定),可以看到大部分根的最低点均被埋住。
这时,笔者将铁靠近根茎结合处的根一条一条从近到远往上抽出土壤,仅留下一小部分没入土中,接着常规拍盆,让土填满根间空隙后用手掌压实。
这时笔者再倒第二次覆根土,不用太多,也是一个拳头的高度,压实后将离根茎结合处稍远的根覆在新添的土壤上面,尽量分开摆好,如果根太长,则让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摆放。
第二次土并压实,这时挂在架子上的是最靠近根茎结合的最近一小把根系。
将剩余的根系铺在第二次覆的土面,过长的依然如前同一个方向旋转处理。
最后一次覆土,淋透水,完成!
本文示例的盆为50cm高 底土占35cm(无根系的地方) 根系占10cm根系以上占5cm(比例仅供参考可自行以盆高调整),这种种法大大提高根系的生长空间且不会像伞状种法所有根一开始就挤到下面去。
手画矢状面解剖图
图1是一株铁的根系
图2将铁的根分为 上(红)中(蓝)下(黄)3组用不同颜色区分 实际在真实操作中可以分为更多的组 在这里为了减少图片和更易理解故仅用3组
图3为填完底土后将下组根系水平放好第一次覆根土盖好压实
图4为将中组根系水平放好后第二次覆根土盖好压实
图5为上组根系 操作同上
图6为覆表土
图7图8为一般伞状种植前后根系生长情况
图9图10为小盆大铁种植前后根系生长情况
小小总结一下小盆种大铁的心得和利弊
在之前种晨曲和经典及小如梦的时候,就一直被盆高矮的问题烦扰,看着小日本的盆栽技术,唯有羡慕二字。按传统的伞形种植,在施肥和浇水的管理上,不乏会肥效起效慢及积水烂根的例子。在初种时,不知不觉受到古老思维的限制,直根系植物“要用比根更深的盆去种”,忽略了很大一块闲置空间。严格来说,这个应名为伞状改良种植方法。主根在自己生长的同时会长根须,根须一多必然打架,如果给多条主根一个有利而不在同一平面重叠的空间去生长的话(即使是只有两三条根),笔者想同样一个小盆,改良种植能比伞状用多一到两年,当然那要看品种而定。
利:
①给根系一个宽阔的生长空间,有利于吸收肥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肥力起效等待时间
②当根系不在同一个平面的时候,会吸收每一层面土壤的水分,缓冲自然环境和操作不当时的“上干下湿”“下干上湿”而死亡,同时亦减少烂根发生率。
③施肥的时候,不可能一次烧多个层面的根,留有后路,给种植者反应的机会和时间。
④对于小盆种植者来说非常适用,尤其是小阳台派别,节省金钱和力气,少打扰爱铁生长。
弊:
①相对难度高,如果过于粗暴会人为断根,根系的柔韧度须多多体验才好操作。
②相对繁琐,消耗的必要种植时间会多上几倍,无耐性者请避之。
③根系埋得相对较浅,必要时可以给予土表覆盖物,并且施肥者应对铁的生长和耐肥性要有所体会和掌握,施肥相对薄而稍密,手极重及绝对新手级人物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