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功近利浮躁心态探源
中国正经历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在这个大背景之下,急功近利的“一夜暴富”,盲目攀比的“奢华风”,心浮气躁的“一窝蜂”,狭隘极端的“偏执狂”,冷漠麻木的“看客”等社会心态十分明显。尤其是急功近利这种社会心态格外突出,人人都想“一夜暴富”、“一夜成名”……表现在官场上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权力变现急不可耐。
表现在教育上,急功近利正在侵蚀这片净土。现在的大学,更像一个谋生之所和职业培训班,老师依托大学拿科研、项目、经费、奖励,养家糊口或发财,学生在此学习职场技能为就业做准备,教书育人退居其次,寻求真理退居其次的其次,大学精神衰落。
在利益最为攸关的制售经营领域,急功近利更不在话下。在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心理互相浸染之下,一些企业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把不合格、甚至不安全的产品吹上天去,目的就是想“多快省”地获利。如此一来,豆浆粉调制的豆浆被夸大为“现磨”,兑制的底料被吹嘘成现熬的“骨汤”,国产货披上“洋”皮,种种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利润的行为背后,无不隐藏着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
急功近利是短期行为,多半不会考虑长远,只图眼前利益,使用的手段往往短视而拙劣,注定了企业家只耍小精明没有大智慧,做不出百年企业。三聚氰胺事件和瘦肉精事件都是急功近利和违背中国传统商业文明的造成的。更可怕的是,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侵蚀社会太深,还会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这样就没有人愿意踏实做企业。我们现在社会弥漫着浮夸、急躁和盲目自信的风气。
国民心态就是国民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面对重大事件或者突发事件时所普遍呈现的认识倾向、心理倾向、情感倾向。国民心态直接影响国民的言语和行动、影响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影响国际社会对该国国家形象、国民形象的认知和判断。
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丰衣足食、富裕生活正在由过去的美好理想变成今天千千万万百姓的日常现实,整个社会已经从过去那种窒息沉闷的政治气氛中摆脱出来而具有了生活的勃勃生机,发展经济成了社会的主旋律,致富成了个人直接的现实目标,这是中国社会的历史性进步。
然而这种进步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整个社会缺乏一个积极向上的、人们自觉为之奋斗的共同价值目标,社会机体出现了某种精神障碍,许多人心理失去了平衡,表现为急功近利式的浮躁,其行为方式则表现为膨胀的私欲。
相当多的人脑瓜子里想的一切就是金钱,缺乏前瞻性的高尚理想目标,他们时刻在寻找着的实际上是一种无以名状、无头无尾的希望。
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的出现有许多方面的原因,但如果从心理思维机制方面来分析,主要是社会发展的转轨时期破除传统而引致的人们心理过分脆弱和市场经济发展初期不规范、缺乏公平性的竞争和太多的投机成分引发的社会风气的腐化给人们极坏的示范效应以及对市场经济的模糊认识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前者可谓之为神圣的失落,后者可称之为世俗化的庸俗。
对我国当代社会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有两个方面的神圣传统,一个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一个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传统。这两个传统在中国现代史上曾进行过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革命在政治制度、社会基本经济结构和人们的表层观念信念方面都彻底地战胜了儒家文化,但在潜意识的思维方式方面儒家文化传统仍然有很深的影响。
所以,对我国今天社会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不是儒家文化传统,而是现代革命传统。
神圣的传统失落意味着社会的巨变,它标志着前一个历史时期的终结,但是,失落了神圣传统,必然造成社会的震荡和人们心理上的波动的消极后果。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取代儒家文化传统成为中国新时代的神圣精神。
世界历史的发展表明,近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就是世俗化。所谓世俗化,就是社会从过去追求神圣崇高的政治、宗教、道德等理想状态中逐渐地回到追求富裕文明的现实物质经济生活。
世俗化过程会造成两方面的后果,从积极方面看,世俗化促使社会从脱离现实经济生活去盲目追求崇高的政治、宗教、道德等理想转向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从消极方面看,世俗化容易导致人们对物的扩张占有欲望。如果这个时期缺乏高尚的理想指导,这种扩张的占有欲就会从商场竞争伸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人变得冷漠、残酷无情,人们除了追求金钱以满足物的占有欲外,不知道还有什么人生价值。在人们没有信念,精神空虚,人生茫无目的,这便是世俗化的庸俗。
世俗化过程的庸俗给我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后果是严重的,我国当前面临的种种道德精神问题都与此有关,它也是我国社会当前出现的急功近利式的浮躁心态的基本原因之一。
“浮躁”,在字典里解释为:“急躁,不沉稳”。浮躁之人面对成功容易忘乎所以、精神亢奋,甚至失去起码的理性和判断。同样,他们面对失败也容易自暴自弃,甘于沉沦,放弃进一步的努力。此外,浮躁之人也常常静不下心来,他们耐不住寂寞,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心浮气躁,无恒心,稍不如意就轻易放弃;做事朝三暮四,见异思迁;总想投机取巧,既要鱼也要熊掌;从来不肯为一件事倾尽全力;喜怒无常,自寻烦恼。
在短暂的生命之旅中,浮躁是幸福、快乐和成功的最大敌人,是一种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相交织的负面心理表现,其特点主要有:
(1)心神不宁:面对急剧变化的局势,不知所为,心中无底,十分恐慌。
(2)焦躁不安:在情绪上表现出一种急躁心态。急功近利,在与他人的攀比之中,更显出一种焦虑不安的心情。
(3)盲目冒险:由于焦虑不安,情绪取代理智,使得行动具有盲目性。行动之前缺乏思考,只要能赚到钱,违法乱纪的事情都会去做。这种病态心理也是当前违法犯罪事件增多的一个主观原因。
尽管如此,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浮躁地追逐,让烦乱的心绪扰乱了自己的心灵。只有想办法放下浮躁,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在静谧和安详的气氛里,你才能获得灵性的指引和幸福的感觉。如果说当今很多棘手的事件错综复杂难以摸透,那么急功近利也许就会是所有社会现象共同的线索。
其实普天之下并无新事,急功近利并不是近年来才有的,可是却在这几年愈演愈烈。那些冰冷冷的急功近利之心,虽然各个时代都有,却在这个时代多到匪夷所思。中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太多,急功近利的后果非常严重,尤其是体制、机制深层次的缺陷,恶性循环,积重难返。
沉稳者易胜,浮躁者易败。更切忌急功近利心态和懒惰好逸心态的交替。
“急功近利”是强势心态最具破坏力的因素之一。它让人永远沉沦在拼搏的痛苦之中,无法享受过程;让人不知满足,无法享受成果;它让人丧失思考大体的时间。然而这却是一个普遍的心理弱势问题。“急功近利”从根本上限制了我们的视野,一个目标低下的人不会具备强势心态。
话说这是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多少人为了达到目的已经失去了耐心。为了目的,大家已经缺乏思考和想象。就像快速食品一样。大家恨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子。大家都很想知道捷径是什么。很多大学生会在考试前问老师:请问考试范围在哪里?所以大学里的学习很多时候就被这样废了。想当年大一时候拿着范围寝室挑灯夜读,为的就是能考的一个好成绩。那到底是享受了这个过程了吗。
生活中时常听到人们说,中国人挣钱的欲望太强烈了,强烈到一种近乎疯狂的程度。挣钱过富裕的日子本无可厚非,也不必大惊小怪,但一旦到了疯狂的程度,可能就存在问题了。这不近几年接二连三被新闻媒体揭露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的心理恐慌。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手头富裕了,都想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可人们的这种愿望已经很难实现。
急功近利实际上是极不自信。作家因为功利写不出好作品,艺术家因为功利忽视了艺术和功底,运动员因为功利会有违规行为,有人因为急功近利,过早地戴上近视眼镜。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可以不顾未来的利益;为了求得一时的痛快,以长远的痛苦作为代价。难道我们都是功利之人,眼里只有名和利?你也许一时得到,可是你付出的太多,得到的终归少得可怜。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过度失望,让你觉得活着真累,毫无幸福可言。
不急功近利要有良好的心态。做学问,贵在有恒。世界上的一些大科学家,往往是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最后取得了成功。任何一位努力者,无不希望自己能成功,但事实上,很多时候的结果未必能如人所愿。努力了,暂时还没有成功,这需要分析原因,但急躁不得,不妨坚持一颗平常心,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不急功近利要有一个好的环境。叫人不急功近利,先要有管理层不过于施压,逼着研究人员短时间内出什么大成就。同时,我们的制度设计,切莫冷落了那些耐得住寂寞却暂时并未出成绩的人。如果制度让那些投机取巧者得利,那叫人如何不要急功近利呢?
叫人不要急功近利,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与学术操守很重要,但必须有良好的制度配套,不然在压力与评比面前,恐怕行的又是另一套了。当前社会浮躁致青年急功近利追逐权钱---其实根源是政府浮躁。
出名趁早、赚钱趁早、结婚趁早、买房趁早、升职趁早……眼下,越来越多的人生怕落在别人后面。网上甚至流传一句话,“到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这让不少年轻人感到焦虑。
为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急于求成。产生“万事趁早”心理的重要原因是“社会转型期,全民大浮躁”。如今的舆论塑造的参照系多有偏颇,成功总是与金钱、权力、名气、地位等因素挂钩。
现在的社会体制,更多只奖赏一些短期行为。“十年磨一剑”不被肯定,“一年磨一把刀”的人却更易获得认可。个体在环境中特别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急于求成,希望快速获得物质利益与社会地位。
浮躁、教育等很多问题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的“衍生品”。要控制和减少这些“衍生品”,我认为,原则上要把握好如下三点,第一,加强国际竞争不错,但是要讲策略,急功近利容易造成自乱阵脚;第二,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不错,急功近利会导致求全责备;第三,现代化建设不能急功近利,否则就是杀鸡取卵。国家的富强、公民的享乐、党团的荣耀不能只图眼前,不能牺牲子孙后代的福祉!国歌唱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很多问题体现在社会的层面上,当下的意识形态有问题,上层建筑(体制)有问题,举世公认。是社会性的“动物”,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解决社会问题,我看还是先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人的问题还是要回归到教育上来。
纵观中国近20年来的发展,许多问题都是由这个急功近利所造成的。由于急功近利,产生了“一手软”的问题,而且已经到了非常软的程度。这个“软”字在几乎各个领域都有表现。在政府行为上,为官一任,造楼一方,对许多地方官员是表现业绩的最好方式。而教育投资却一直少有“大手笔”出现,虽然中国农村教育问题严重,整体教育投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在发展中国家都遥遥落后,但总是有比教育更重要的项目需要优先考虑。在学术上,文科基金的匮乏,人文学科被边缘化,以致取消人文院士,都是这个“软”走到极端的表现。
从个人看,自80年代初开始,不正之风刮起,伦理道德逐渐低沉,是非观念开始模糊。以致邓小平也非常沉痛地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在这样一个大气候下,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精神文明的发展,道德水平的上升是没有基础的。教育投入不达到“先进水平”,人文社科不被平等对待,道德在金钱面前无法“昂首挺胸“,怎么可能不是“瘸腿”的畸形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欲速则不达”,但人们在享受过成功的“甜头”或者看到过别人因为“碰运气”而成功的时候,往往就会忘记这句话,而是想瞬间成功。近期的京津冀的雾霾天气就是快速工业化的结果。在这种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的影响下,必然会带来越来越多的苦恼和困惑,要想更好的生活,必须要放平心态,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机会。
总之,一果多因的“全民焦虑”,乃社会发展轨道的偏差所致。全民焦虑,一个时代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