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与周穆王的爱情故事 西王母与周穆王鬼玺
有人说这西王母就是王母娘娘,其实不对。西王母是中国古代西方一个母系氏族社会的首领。而王母娘娘,是《西游记》玉帝的皇后,是天上的女神,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周穆王为什么要万里迢迢来见西王母?
一是为了政治外交,无论连横、合纵,联合才有力量;二是,为了远游,看看西域的风景。据传,西王母部族这个母系氏族社会,是非常古老的一个氏族,和中原地区的关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但当中原地区进入父系氏族社会,西王母之邦仍然停留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早在黄帝时,西王母之邦就和中原有交往,传说中黄帝和蚩尤大战时,西王母之邦是重要的盟友,可以说如果没有西王母的帮助,黄帝可能就战胜不了蚩尤。
有人说,不仅黄帝时期,尧舜时都和西王母之邦都有来往,应该是有古老传统友谊的友好邻邦了。
上了天池,周穆王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一般都是别人请周穆王喝酒,这次是周穆王在西域请当地的西王母喝酒。这是一种大国风范,也是一种男人风范。但想不到的是,也许是触景生情,西王母看上了周穆王的大气、倜傥。两人越谈越亲密,以至于光阴似箭,度日如时。西王母不想让周穆王离开。
临别的时候,西王母在瑶池上唱答: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从这首歌可以悟到:西王母是看上周穆王了,有点舍不得周穆王走,暗问他什么时候再来。然而,周穆王自己是西周的皇帝,拥有辽阔的疆土,又年轻飘逸,爱游天下八方,怎能了为了一个才见面的西域蛮荒之地的女子放弃所有呢?于是,他这样和之: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周穆王有自己的使命,只能以一种外交辞令回复。什么“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是事实,也是一种没办法的托词。西王母颇为失望,只好又吟道:
徂彼西土,爰居其野。
虎豹为群,於鹊与处。
嘉命不迁,我惟帝女。
彼何世民,又将去子。
吹笙鼓簧,中心翱翔。
世民之子,惟天之望。
一个皇帝玉另一个皇帝异地恋,比两个普通男女相爱要难得多。当然,周穆王是不是没有看上西王母?这个《穆天子传》里没有说,每个人只能去猜度。到了几个朝代后的唐朝,朦胧爱情诗人李商隐写了这样一首诗,责问周穆王为什么没有重返西域,与西王母再修百年之好: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李商隐想不通,西王母想不通,其实很多人都想不通。有人说,西王母再传说中长得太独特,太吓人了。
《穆天子传》中没写西王母的长相,但克看出是一个直率多情的女子。还是部落首领,有贵族气质。
但《山海经》却这样描述了:“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长得象人,却不是两条腿的人!后面更有“豹尾虎齿,蓬发戴胜”的描写,这不是帮人半兽吗?(请看下图)周穆王是被西王母的样子吓走的?!
但也许这只是《山海经》一厢情愿的版本。或许,西王母长得很高贵、美丽,只是穿着太怪,豹皮、虎皮的,还有牛角什么的,有点野性、有点蛮荒。但藏在衣服里面的却是一个真正的女人。不管怎样,作为一国之君,周穆王肯定不能轻率地作出决定:上门当插门女婿,做西王母的丈夫,在西域守着一辈子。(作者:孤岛)
更多阅读
“献给爱丽丝”钢琴曲后面的爱情故事 献给爱丽丝的钢琴曲
“献给爱丽丝”钢琴曲后面的爱情故事贝多芬创作“献给爱丽丝”钢琴曲,后面有着一个非常动人美丽伤感的的爱情故事。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他却一直在为甜蜜的爱情而不懈地追求着。
陶渊明的爱情故事与《自挽歌辞三首》 拟挽歌辞其三
有的人说,爱是一杯水,可以清清淡淡,也可以浑浑噩噩;有的人说,爱也是一杯酒,可以不喝,可以喝一点,可以带有微微的醉意,也可以伶仃大醉;也有的人说,爱更是最极端的,当苏格拉斯叫柏拉图选择最大的那颗麦穗时,柏拉图一无所获,因为在选择爱的过程中,你
最浪漫的爱情故事r=a(1-sinθ) 乡村爱情故事浪漫曲
人间四月天,满眼的新绿与漫天的飞花,耳际有林徽英诗句轻灵地萦绕,这时候心中会为浪漫的爱情故事而感动。而无意中拾得的蕴藏在“百岁山矿泉水”的广告中关于数学家笛卡尔与瑞典公主的爱情故事,无疑是我听来的最浪漫的数学家的爱情故事
苜蓿园站,爱情PK的车站 虹桥火车站的爱情故事
南京地铁二号线的苜蓿园站内,巨大的天顶壁画“牛郎织女”已经有若干媒体兴致勃勃地报道过了。但我更欣赏的却是排列在候车大厅立柱上的十八幅瓷版画,来源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古典文学,汇集了种种或喜或悲、或浪漫或沉重的爱情故事。
英语故事 一个美丽真实的爱情故事 高中的真实爱情故事
【英语故事】一个美丽真实的爱情故事From: academictips.org难度 ★★ 佳中译A beautiful true love storyOne day, a young guy and a young girl fell in love. But the guy camefrom a poor family. Theg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