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弹引信原理 中国各型迫击炮

  此为二战美军迫击炮用M52B1引信(也就是“雷霆救兵”里先砸屁股后投掷的那种)
看下面的图:拔掉那根保险销以后(也就是黄色的弧形铁丝)后用力向下撞击的时候A克服簧力向下运动B没有了A的限制在簧力的作用下飞出,同时C部件缺少了B的限制,在簧力的作用下移位,使得击针D对准C上的击针孔,当炮弹落地的时候击针D在惯性的驱动下打击火帽E引爆炮弹。

迫击炮弹的构造:

迫击炮弹发射时从炮口放入,地心引力作用直接跌到管底,激发装药并发射出去。

  发射器(药)酷似霰弹枪子弹,弹体是纸质的底部是金属的。准备发射炮弹前将发射器插入炮弹底部的药腔,药腔四周有很多有规律分布的小孔,当炮弹靠自重滑入炮底,发射器(药)底火与炮底的撞针相撞引爆发射药,爆炸的产生的大量气体冲出药室四周的小孔从而将炮弹射出炮口。

迫击炮的历史:

  迫击炮是一种炮身短、射角大、弹道弧线高、以座钣承受后坐力、发射带尾翼弹的曲射火炮。早在公元1342年,在西班牙军队围攻阿拉伯人所盘踞的阿里赫基拉斯城时,阿拉伯人在城垛上支起一根根短角筒,筒口高高翘起朝向城外。从筒口放入一包黑火药,再放进一个铁球,点燃药捻,从铁筒内飞出一团夹杂头号火光的黑烟,射向城外的西班牙士兵。这种被称为“摩得发”的原始火炮可以说是与现代迫击炮的作用、原理相类似的最早的古代管形火器。

  世界第一门真正的迫击炮是在1904年9─10月由俄国炮兵大尉戈比亚托·列昂尼德·尼古拉耶维奇发明的。当时,爆发了日俄战争,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争夺中国的旅顺口而展开激战。俄军占据着旅顺口要塞,日本挖筑堑壕逼近到距俄军阵地只有几十米的地方,俄军难以用一般火炮和机枪杀伤日军。于是尼古拉耶维奇便试将一种老式的47毫米海军臼炮改装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有效地杀伤堑壕内的日军,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这种战场上应急诞生的火炮,当时被叫作“雷击炮”,它是世界上最早的迫击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堑壕阵地战的发展,使各国开始重视迫击炮的作用,在“雷击炮”的基础上,研制出多种专用迫击炮。1927年,法国研制的斯托克斯─勃朗特81毫米迫击炮采用了缓冲器,克服了炮身与炮架刚性连接的缺点,结构更加善,已基本具备现代迫击炮的特点。

  与其他现代火炮相比,大多数迫击炮仍采用古代火炮的从炮口装填炮弹的前装方式和没有膛线的滑膛炮管,所以它很象是落伍的老古懂。但由于它具有构造简单、轻便灵活、造价低、最小射程近(最近仅50米)、射速快(每分钟可达30─50发)、可伴随步兵特点和可毁伤开阔地及掩体内目标、破坏各种野战工事、打击高大障碍物(如山坡)背后目标的作用,所以它作为步兵近距离火力支援的有效武器,仍被现代各国军队大量装备,并出现了装载在轮式或履带车辆上的自行迫击炮。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迫击炮已是步兵的基本装备,如当时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的编制共140人,分为3个排和1个连指挥部。每排有3个12人的步兵班和1个6人的迫击炮班,每个步兵班配备1挺机枪,每个迫击炮班配备1门60mm迫击炮。此时,迫击炮的结构已相当成熟,完全具备了现代迫击炮的种种优点,如射速高、威力大、质量轻、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等,特别是无需准备即可投入战斗这一特点使其在二战中大放异彩。据统计,二战期间地面部队50%以上的伤亡都是由迫击炮造成的。
  世界上最大的迫击炮“利特尔·戴维”就诞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现存放于美国马里兰州军械博物馆。该炮的口径为914mm,炮筒质量为65 304kg,炮座质量为72 560kg,发射的炮弹质量约为1700kg。它是为当时盟军正面攻破德军“齐格菲”防线而秘密设计制造的。然而,这门独一无二的迫击炮刚刚造好,战争就结束了。因此该炮还没有来得及放一炮,就宣布退役了。
迫击炮 - 迫击炮及迫击炮弹结构
  迫击炮一般由炮身、炮架、座钣及瞄准具四大部分组成。炮身可根据射程的远近做不同的选择,炮身长一般在1~1.5m之间;炮架多为两脚架,可根据目标位置调节高低和方向,携行时可折叠;座钣为承受后坐力的主要部件,同时与两脚架一起共同起到支承迫击炮体的作用;瞄准具多为光学瞄准镜,刻有方向分划和高低分划。
  与其他常规火炮相比,迫击炮的主要特点是:
  (1)弹道弯曲,适合于对隐蔽物(如山丘)背后的目标进行超越射击,也可对近距离目标进行直接射击;
  (2)装弹容易,射速高(20~30发/分),火力猛,杀伤效果好;
  (3)质量轻,体积小,机动性强,中、小口径迫击炮可以人背马驮,打了就跑,能快速转移阵地;
  (4)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大规模生产,造价低。
  迫击炮的操作使用亦十分简单,在发现并瞄准目标后,将迫击炮弹从炮口滑进炮管,依靠其自身质量使炮弹底火撞击炮管底部的撞针;或者依靠其自身质量滑至炮身底部,待射手操作释放撞针后,撞击炮弹底部底火。底火被击发后点燃炮弹尾部的基本药管,随后捆绑在弹体外面附加药包内的火药亦被点燃。虽然炮弹与炮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炮弹滑落,但是弹体外部的闭气环仍能形成极大的膛内压力,推动炮弹出炮口并飞向目标。迫击炮的这种发射原理决定了迫击炮弹不能与炮管紧密贴合,因此不能依靠膛线使炮弹产生旋转以稳定其飞行方向,转而使用尾翼稳定装置来保证其飞行姿态。因此,所有的迫击炮弹均带有尾翼。典型的迫击炮弹在结构上除尾翼外,还包括引信、传爆管、炸药、弹体、闭气环、基本药管、附加药包、底火等零部件。
  美国M82181mm迫击炮弹,为M252迫击炮的标准配弹,用以对付人员、掩体以及轻型装甲目标。其弹体为薄壁钢制成,采用碰炸引信,装配时将引信螺接在制有螺纹的弹体头部,尾翼螺接在弹体尾部。尾管底端制有内螺纹,装入基本药管并与底火螺接。可通过调节附加药包数量获得5种不同的初速和射程。
  M821 81mm迫击炮弹诸元
  全弹长 338.3mm
  全弹质量 4.14kg
  膛压 ≤49.4MPa
  最大射程 5 900m
  杀伤范围 20m×15m
  典型迫击炮
  目前,各国装备的迫击炮口径较多,有51mm、60mm、81mm、82mm、105mm、107mm、120mm、160mm和240mm等近10种。
  迫击炮按质量可分为3种类型:轻型迫击炮,口径在60mm以下,全质量不超过20kg,最大射程2600m左右,装备连、排或班级;
  中型迫击炮,口径在60~100mm,全质量在34~68kg之间,最大射程6 000m左右,装备营、连级;
  重型迫击炮,口径在100mm以上,全质量94kg以上,最大射程8 000m左右,装备团、营级(个别装备师、旅级)。
  按运动方式分,迫击炮又可分为便携式、牵引式和自行式3种。
  轻型迫击炮一般由单兵携行,中、大型迫击炮可根据作战环境配备炮车牵引或设计成自行式。
  轻型迫击炮
  中国P89式60mm迫击炮是典型的轻型连属迫击炮,由单兵携行,用于山地和丛林作战,通常每连装备2~3门,目前已列装全军。
  P89式60mm迫击炮具有质量轻、初速高、射程远、操作使用方便等优点,于1987年初装备老山对越作战前线部队,屡建战功,表现不俗,是目前世界上普遍公认的名炮。与同口径的法国MO-60L式和芬兰泰谱勒式迫击炮相比,我国的P89式质量更轻,射程更远。
  中国P89式60mm迫击炮主要诸元
  口 径 60mm
  初 速 203m/s
  膛 压 ≤29.4MPa
  射 程 145m~2 700m
  射 速 30发/分
  身管长 830mm
  高低射界 45°~80°
  方向射界 左右各4°
  武器质量 14.3kg
  炮弹质量 1.33kg
  有效杀伤半径 12.9m
  美国M224迫击炮 其机动灵活,2人即可完成携行及操作。该炮口径为60mm,全质量21kg,最大射程为3490m,最大射速30发/分。炮身长1m,由高强度钢制成,为提高散热性能,其下部制有螺纹。采用轻合金两脚架,圆形座钣由锻铝材料制成,使武器质量大幅降低。座钣下面的加强筋在保证座钣强度的同时,使火炮在射击时更加稳定。炮尾处的提把内装有扳机,使该炮既可以迫发,也可以使用扳机击发。
  中型迫击炮
  中国W1987式81mm迫击炮该炮按西方国家的迫击炮口径和弹药规格研制而成,于1987年完成设计定型,主要是为步兵提供火力压制。
  W1987式81mm迫击炮及弹药、引信和发射药均采用先进材料和工艺制造,主要战术技术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火炮部分采用中国首创的套筒式缓冲机构,结构简单,缓冲阻力作用于炮身轴线,可减小射击时身管转动,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高低机内装有自锁器,可防止高低机自动下滑。弹药部分采用铝合金尾管并装有闭气环,同时采用全保险型引信。全保险型引信使雷管和主炸药装药不在一条直线上,待炮弹飞过安全解除保险距离后,雷管才对正主炸药装药,因此即使在发射过程中引信早炸亦不会导致膛炸,发射安全性能大大提高。该引信亦具有瞬发和延期功能。
  美国M25281mm迫击炮于1987年装备部队,主要为高速机动部队提供火力支援。该炮主要特点是:采用了炮口超压衰减装置,以减小火炮发射时产生的冲击波超压,同时可减小炮口火焰;采用较长的螺纹状炮尾,使火炮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便于士兵操作使用;采用M117K型脚架,便于调整火炮射角。
  W1987式81mm迫击炮主要诸元
  口 径 81mm
  初 速 312m/s
  膛 压 ≤66.7MPa
  射 程 120m~5 700m
  射 速 30发/分
  身管长 1400mm
迫击炮弹引信原理 中国各型迫击炮
  高低射界 45°~85°
  方向射界 左右各3°30′
  武器质量 39.7kg
  炮弹质量 4.2kg
  重型迫击炮
  我国的55式120mm迫击炮属重型迫击炮。该炮系苏联1943年式120mm迫击炮的仿制产品,于1955年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

百团大战之后,日军采取疯狂的报复行动,在我根据地周围修筑大量碉堡,企图将我军困死在太行山上。
迫击炮是曲射炮,主要是对付步兵、散兵。射击精度受地形、风速、风向、温度、炮弹及装药重量的限制,所以射弹散布大,很难直接准确地命中单体目标。对付敌人的碉堡尤其困难。而山炮、野炮这些平射炮就不同了,它们是从尾部装填炮弹,而且炮筒内有膛线,发射后炮弹旋转着出去,炮弹初始速度大,平射距离远,可以直接射向敌人的碉堡,将其摧毁。
由于迫击炮打不了碉堡,突击队只能拼死强攻。突击队员死伤了很多,也不能攻下。刘伯承下令不准用这种办法了,这是一种无谓的牺牲。
时任太行山区司令员的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指示炮兵主任赵章成想尽一切办法,用迫击炮把碉堡打平。在战争的关键时期,赵章成接受了迫击炮创新的特殊使命。于是,司令部从华北六大军区抽调10名迫击炮干部,组成迫击炮平射研究班,由赵章成亲自挂帅。迫击炮无法进行平射的原因在于,炮弹必须由炮筒前端装入,炮身一旦放平,炮弹就无法下滑去击发雷管打火。
有人注意到了擦炮用的洗把杆,它上面有一个空心圆孔也许可以用来套住炮弹,用力助其下滑来击发雷管。试验居然成功了。炮弹出去了,也打中目标了,但是洗把杆也飞出去好远。在那战场上就不行了,还能派人去把它捡回来,那是不可能的。
凭借出色的观察力和联想力,他大胆提出用太行山上随处可见的高粱秆代替洗把杆送弹击发。

高粱秆激发炮弹法在实战中取得了成功,也受到了步兵的欢迎,但赵章成并不满意。他认为这种方法在技术上还存在严重缺陷,如果高粱秆在加工或使用中出现失误,射击时就有堵住炮弹、发生炸膛的危险。

受到掷弹筒的启发,他们想到了用拉火击发的办法。他们在炮尾部增加了一节400毫米长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这样,82迫击炮达到了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具有步兵炮的功能。随后,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来验证在不同的距离上打垂直目标的可靠性。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战,赵章成带领研究小组,在战场上创造出小炮代替大炮,曲射炮代替平射炮,一炮多用的奇迹,称得上是战争史上的新创举。

成功之后,刘伯承邓小平当即责成司令部电令各军区部队,将迫击炮分期分批送往兵工厂进行改装,以便在战场上推广关于平射迫击炮,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邯郸战役双方交战时,纪万明就用这种改造过的迫击炮将一发炮弹从日军碉堡的机枪眼里打进去了。更奇怪的是,炮弹像铁块儿一样落地,没有爆炸。结果这枚没有爆炸的迫击炮弹,被日军拿回去研究,小日本的兵器专家百思不得其解,实在想不通八路军是如何将迫击炮弹从碉堡的射击孔中打进来的。

有了平射的迫击炮以后,八路军既能够打碉堡,也可以进行城市攻坚战。赵章成不仅百发百中、一炮制敌,而且开掘出迫击炮的最大潜力。战争年代,刘伯承称赞他是神炮手,还有首长评价说,他把迫击炮技术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火炮是战争之神,而赵章成堪称我军的迫击炮之神。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62612.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各大汽配城 中国汽配城网

  如何标记批注?爱雅阁书馆欢迎您中国各大汽配城我国的汽配城数量众多,但规模最大专业性最强的当属中国 十堰汽配城北京西郊汽车配件城(334) 五方天雅汽配城(319) 北京草桥汇丰汽配城(306) 北京四元桥汽配城(168) 城环城国际汽配城

中国各大城市市花 耳洞数量意义

中国各城市市花长春市市花——君子兰...月季——北京市.天津市.青岛市.威海市.大连市.石家庄市.邯郸市.邢台市.沧州市.郑州市.平顶山市.焦作市.商丘市.漯河市.驻马店市.信阳市.三门峡市.新余市.鹰潭市.淮阴市.蚌埠市.安庆市.阜阳市.

中国各省市女人的性格与风韵 风韵优存中年女人小说

  中国各省市女人的性格与风韵北京女人:秋日荷塘中的睡莲与江南女子浓浓的小家碧玉相比,北京女人是典型的大家闺秀的风范,大气而没有北方都市女性常见的粗枝大叶。对人心思捉摸感知的细腻程度是其他地方的女人所望尘莫及,但却往往缺乏

声明:《迫击炮弹引信原理 中国各型迫击炮》为网友樱花仙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