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在新世纪之初,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成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助力器;信息化水平则成为一个城市或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世界各国都把加快信息化建设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美国率先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和“数字地球”的概念,从而引发了新一轮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关于对信息化的认识问题
  面对信息革命这一严峻挑战和历史机遇,我国适时提出了信息化发展战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各地都在加紧制定自己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把信息化建设提到了很高的地位,因为信息化水平的高低,不仅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和一个国家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兴旺,是一件必须要办好的头等大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从什么高度认识信息化都不为过,从什么高度上抓好信息化建设都是一种有眼光的战略举措。
  我们必须从现在起树立起搞好信息化建设的危机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认真抓好信息化建设。
  问题是,我们许多同志,包括领导同志,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从认识上还没有真正到位,甚至有相当的距离,这是当前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不解决经济问题,尤其是不解决领导层的认识问题,信息化建设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一个突出的例子是,97年国家利用日元贷款为各地区搞信息网络建设,贷款期限为30年,从第10年开始付息,年息为4厘,第20年开始还本。全国除西藏和内蒙外都利用了这批日元贷款进行了信息网络建设。我们由于认识问题错过了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一错就是三年,这三年对于飞速发展的信息化事业来讲就不是三年了。
  还有一些同志认为现在有很多人就业困难,开不了资,使用了电脑、计算机,失业的人不是更多了吗?也有的人认为,计算机、电脑用处不大,除了用来打打字,玩玩游戏,多不过上网聊聊天,离开它现代化真的搞不成了吗?有的人认为信息化离我们很远,现在工业化还没有实现,搞信息化是不是有点超前了?
  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就会严重阻碍信息化的建设进程,如果我们因为认识问题贻误了发展信息化的最佳时机,就是误国误民。在信息化建设问题上是今天少一分认识,明天多十倍的努力。今天少一分的努力,明天多十倍的困难。宁早勿晚,宁快勿慢。晚了、慢了,我们就要被动、挨打,就要吃大亏。
  让我们回顾一下中国近代史,在19世纪初期,尽管西方已经开始了工业革命,但截止到1820年前后中国仍占世界CDP的30%,但由于中国闭关锁国,拒绝资本主义文明,导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同样是一水之隔的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成功走上了工业革命,而时隔30年1898年中国的戊戌变法却以失败告终,导致了中日的两种结果。

  (一)什么是信息化?怎样来理解和认识信息化的基本含义?
  有人说,信息化就是网络化,就是计算机、电脑的普及,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与工业化、现代化一样,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三个层面,六大要素。
  所谓三个层面,一是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与关键;三是信息产品制造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这三个层面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过程,也就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演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三个层面是一种互动关系。
  所谓六大要素是指信息网络、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法规环境与信息人才。
  这三个层面、六大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就构成了信息化的全部内容。就是说信息化就是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通过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使由于利用了信息资源而创造的劳动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二)信息化是一次深刻的社会革命。
  信息化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认识革命和社会革命。我们从三次革命谈起,人类经历了农业革命与工业革命,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是第三次革命。
  农业革命经历了5000—10000年的历史,拉开了人类制造、利用工具改造利用大自然的序幕,青铜器的制造、瓷器的烧制、丝绸的生产及著名的四大发明都产生于这一时期。人类由最初的狩猎游牧生活发展为种植养殖的定居生活,最终实现了生活的自给自足,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中国作为农业革命的先驱者与参与者傲居世界之首,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人类的进步得益于信息的积累,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人类前进的支点。
  1763年—1970年是工业革命时期,开始了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进程。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蒸汽机、汽车、飞机、轮船,电的发明,使电话、电视、精密仪器、仪表、机床、机械设备等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与生产中。这一时期是自然力与人力的延伸,也是人类进步的杠杆。
  信息革命产生发展于近20年,也就是知识经济时代,它可以控制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电脑、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纳米技术等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向着个性化、休闲化方向发展。这一时期是人脑的延伸,是在用一种无形的力量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农业社会的基础是农民,工业社会的基础是市民,信息社会的基础是网民。在以网民为基础的信息社会里,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甚至社会形态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从行为方式上说,网络环境的时间和空间有无限的扩充性和多样性。网络时间处于一种无始无终的状态,或者说网络时间的特点是“实时、时时、无时”。用户实时交互、网民时时在线、信息无时不在。北京下班了,巴黎还在工作;巴黎下班了,纽约继续干。3人组成的跨国公司,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发挥作用。网络空间是真正的“咫尺天涯”——鼠标一点,漫游全国。人们所期望的全球化、多极化、个性化的特征,在网络空间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思想方式上说,存在决定意识。现在社会中有着严格的层级界限。从国家主席到普通公务员至少有十几级台阶,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等级区别。网络环境中所有的网民都是一个符号、一个代码、一个信息点。在点对点的交往中,不管你是总统还是商店售货员,都可以处在一种自由、平等和直接的交流之中。网络环境的信息传播无阻碍状态激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打破层级界限,追求有效和直接的点对点的交往。
  从社会形态上说,网络基本属于虚拟社会。网民既无身份证又无社会安全号,不但匿名而且一人多名,甚至可以随时更改。网上无法律,其活动规则是在技术条件制约的基础上通过协商产生的,且一直在修订和完善中。政府有疆域,网络无国界。网民在一定程度上是世界公民。网民在网上的活动是跨国界的,是不受海关约束的。而在现实中,任何国家的公民都有自己的姓名和某种特定的识别方式,政府、法制和秩序构成的现实社会与域名、无序和跨国界的网络虚拟社会的结合构成了我们今天新的社会形态。

  (三)信息时代的十二个特点。
  1、信息、技术、知识等无形资产是信息时代的核心生产要素,生产者成为知识性劳动者。
  2、生产向着智能化与网络化发展,脑力与体力相结合,生产与用户相结合,实现实时敏捷生产与智能生产。如国外出现的无人工厂,实现了全部的网络化操作。
  3、企业组织结构呈现网络化与灵活化的特点,创新、柔性、信息和知识生产型企业将是成功的企业。

4、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网络化、个性化、知识与柔性管理。
  5、技术向着数字化、智能化、知识化、可视化、柔性化发展。
  6、产品呈现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和市场周期短的特点。
  7、社会分配按照贡献大小及知识结构分配。
  8、市场呈现全球化、网络化、无国界化与变化快的特点。
  9、产业结构以知识和信息产业为主,物质生产和服务业为辅。
  10、在就业方面,从事信息、知识生产的劳动者就业率高,体力劳动者的失业率提高。
  11、企业文化是创新、合作与学习。
  12、经济增长的源泉是知识和信息,是专业化的人力资本。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必然会给我们带来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是前所未有的,当前的问题不是我们想不想、愿不愿意,而是一种必然趋势。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会引发许多新的变化,面对市场的全球化、国际化,面对中国加入WTO,我们可能在新的国际分工面前作出新的选择,由此也必然引发一个地区和企业的重新洗牌。
  (四)从生产力要素的构成上来认识信息化的内涵。
  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于信息化的发展与网络经济的产生,构成生产力的要素也在不断增加,并不断占据了生产力要素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使生产力的首要因素劳动力对其信息化能力,即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信息的依赖空前增强,并促进新型信息劳动者的出现与快速增加。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二是使生产力中的活动因素劳动工具网络化、智能化,信息网络本身也成了重要的劳动工具。94年美国生产的波音777飞机,零部件由英、法、美、日、加拿大的大公司承包生产,从设计、图纸绘制、修改及鉴定都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零部件达到高度精确的程度,最后一次组装成功,大大提高了工效。
  三是使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劳动对象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并扩大了涵盖的范围,数据、信息、知识成为新的劳动对象。如浙江一企业投资30万元设计3——5微米的集成电路,国外生产,国内销售,净赚1.6亿元。
  四是使生产力中起带动作用的科学技术大显神威。信息技术成了高科技的主要代表,它对经济和社会的渗透作用和带动作用不断强化。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倍增效应。信息技术在改造我国传统产业中的投人产出比通常为1:22,有的可达到l:100以上。采用信息技术可以缩短产品从设计到投产时间的30—60%,降低废次品率80—90%,提高设备利用率2—3倍,降低土木工程设计成本15—30%,促进经济效益的平均倍增比率为1:3。
  五是对生产力有长期潜在作用的教育更加信息化、社会化和全球化。
  六是管理对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更加强化,管理科技也成了高科技。管理信息化已发展到内联网、外联网、国际互联网阶段,并与各种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相融合。信息既是管理的基础,又是管理的对象。信息管理、知识管理日益成为管理的重要部分和新型的模式。
  七是作为生产力特殊要素的信息与知识,通过对生产力其他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的重大影响和通过这些要素的有序化组织和总体性协调,发挥其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两个过程相互结合的特殊作用。
  信息化的参与和渗透改变了生产力要素的构成,使之更加信息化和高级化。因此,我们必须从传统的认识和传统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认识信息化对生产力的极端重要性。可以这样说,没有信息化的参与,我们的企业、产品、技术都难以生存和发展。
  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同国民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改革开放,同我们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增强国际竞争力与综合国力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一定要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认真把握好三个度:
  (1)认识要有高度。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标志和关键,而不是现代化的内容;无论对国家、企业和个人,信息化已成为现代全球竞争的制高点:信息化是发展中国家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差距的极好机遇,必须防止信息穷国与信息富国相对立局面的出现,否则在今后发展中处于更不利的地位,甚至因“数字鸿沟”而被边缘化。
  (2)认识要有广度。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信息技术在各部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过程;二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三是信息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四是信息活动规模扩大和作用强化的过程;五是信息化人才培养和劳动者信息素质提高的过程。信息化是这几个方面的相互作用、有机结合和有序发展的过程,因此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信息化不仅要经营和建设信息基础设施,而且要以管理和业务两个方面促使企业、事业单位、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来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和开支,增进经济和社会效益,同时更使社会成员普遍享受有益的信息服务。
  (3)认识要有深度。信息化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技术问题的解决必然与经济社会问题相联系、相结合。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信息化就是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是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过程,这种联系和结合越紧密,信息化水平就越高。
  归根到底,信息化是一个长期、艰巨、复杂、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参与。

二、信息化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环境分析
  (一)国际背景

  1、国际经济呈现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全球经济的激战规则,国家和地区经济纳入全球的格局之中,在这一格局中,按照产业发展全球化序列为特征的国际分工架构正在形成五个层面。处于这一分工架构最上层的是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国,第二层是核心部件生产国,第三层是附件生产及加工国,第四层是资源供给国,最底层是产品销售国。
  谁处于架构的上层,谁就能收获大利,反之就只能赚别人的零头钱。当前所有的国家都在这一架构之中,不可能到国际分工之外去寻求自己的利益。
  以信息产品制造为例,美国既是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国,又是核心部件的生产国。计算机核心部件SPV中央处理器的研制生产,英特尔公司处于垄断地位,而微软公司在软件生产上亦处于垄断地位,产品利润率在35%左右。
  台湾、日本、欧洲等国处于第两个层面,主要生产主版等附件,利润率在15—20%之间。
  我国在计算机个人电脑生产上处于第叁个层面,主要是加工、装配与销售等,利润率在 5—8%之间。我们只赚了美国的零头。
  早在80年代中期,美国就已经意识到以信息化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那时起,美国就开始大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并集中力量研究开发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高新技术。目前信息技术已成为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传统产业逐步衰退,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费型转为知识型和技术型,实现了物质经济向信息经济的转变。
  美国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大大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节约了人力劳动。(70年代机械与人力的工作量之比为10:1,计算机与人工处理的效益之比为50:1)。1982年美国200万台计算机每年能完成4000亿人的工作任务。1993年—1995年美国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获得的收益是全部企业利润的75%。1996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占CDP的33%,信息产业成为排在汽车、建筑、钢铁工业之前的第一大产业,成为美国新的最大的支柱产业,并成为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特征,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高增长低膨胀与低失业率。信息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大、容纳劳动力多的特点,不仅拓宽了产业,而且增加了就业领域。正是由于美国对信息产业发展的超前重视,使得美国在信息产业的发展方面占尽先机。在90年代中期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普遍低迷的时候,美国经济一枝独秀,保持了从1991年3月走出衰退恢复增长以来连续10年的持续增长。可以说,信息技术带动了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信息高速公路提供了技术支撑,为21世纪美国保持经济增长与竞争优势创造了条件。
  据美国中统科技政策办公室报告:美国在27个“关键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与日本相比在10个领域大大领先,11个领域居优势地位,6个领域大致相当;与欧洲相比,有一个领域大大领先,18个领域有优势,7个领域不相上下。
  从美国发展信息产业的情况可以看出,信息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国家与地区的竞争实力等方面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2、管理信息化、市场营销网络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信息和网络不仅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最重要的竞争方式和竞争手段。
  从管理信息化来看,一是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化,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艺编制(CAPP),也就是说从产品的设计、工艺编制到制造过程全部数字化。二是过程信息化,包括办公自动化(OA)、材料需求计划(MRP)、企业资源计划(ERP)、MIS、决策支持系统(DSS)、专家系统(E5)等。三是柔性制造系统(FRP)、数据政府(NC)和加工中心(MC)。四是检验(CAI)、测试(CAT)、质量控制的信息化。五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六是互联网和内部网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网络系统。
  从市场营销网络化来看,在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物质资源的重要性已让位于信息资源,谁拥有准确、及时、可靠、全面的信息,谁就占有市场的主动权。市场和销售的网络化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全球大公司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信息采集员。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化差距在逐年拉大。
  在信息化建设当中,“数字鸿沟”,即对信息技术的掌握和使用的差距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但在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则更为突出。
  目前,世界性的大型数据在全球有近3000个,其中70%设在美国,在互联网上频频访问的也主要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站点,世界最大站点的前几位都在美国。这种现象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的警惕。法国总统希拉克说:“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单一文化的威胁,这是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
  目前,我国因特网的用户已超过2000万,但网上信息流的进出口逆差达到6倍以上。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上信息流进出口逆差对社会潜在和深远的影响。毫无疑问,全球信息化环境给我们带来了强大的冲击和挑战。
  1995年到2000年,中美互联网发展差距在急剧扩大。1995年底,美国网民数量为600多万人,2000年7月达到1.37亿人,占全美总人口的一半。1995年底,中国网民的数量为8万人,2000年实际数量为1000万人左右。按照以上数据,1995年底中美网民绝对数量相差592万人,2000年则相差1.27亿人,差额扩大了21倍多。
  “数字鸿沟”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对信息化的认识和投入程度的差距。国民经济信息化投入1999年中美相差45倍,1994年—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的1/3归功于信息产业。社会信息化程度中国已经落后美国40年,根据信息化指数测算,1985年中国的信息化指数为37.88,2000年约为145.3,而美国1965年为242.9,1977年为1006.9。中国的社会信息化程度仅仅处在美国60年代的水平。

  (二)国内环境
  1、中国正把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的战略位置。
  2001年,人类迈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纪。新的100年里,中国面临的首要任务是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在这一世纪,中国的发展将不可避免的遭遇来自各方位的挑战,加速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就是挑战之一。在以产品品种和个性化需求为指标的信息化社会里,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将在以信息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的影响下发生革命性变革。
  世纪之初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力推进工业化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目前,我国信息化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2%,离现代化的要求还很远。迅速推进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
  基于以下三个判断,我国十五规划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第一个判断是感觉到已经发生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结构现象,不是周期现象。第二个判断是,信息化可能给我们带来一次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利用国际分工洗牌这样一个大的背景,我们有可能重新获得国际竞争力。第三个判断是信息化建设可能更现实,发展互联网经济对推动改革、对调整结构有很大的作用。

  2、我国信息化发展呈现六大新的特点。
  一是对信息化的理解已经出现重大飞跃。无论是经济界还是决策部门,对信息化的理解都跳出了技术层面的认知层次,把信息化与国家竞争力、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统一起来。
  二是发展路径日益明确。信息化的着眼点在于改造传统产业,而不是“一枝独秀”。随着产业的调整和网络泡沫的破灭,网络经济开始与主流经济对接,并日益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通讯服务领域逐步引入竞争机制,社会资本稳步进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与此同时,基本电讯服务引进国际惯例的速度开始加快,价格开始具有弹性。
  四是政府信息化取得重要进展。在完善政府网络建设的同时,信息公开化和社会共享程度提高,对改变信息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政务公开和提高社会参与度有着重要作用。
  五是信息技术和服务更加注重实效,正走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电制商务模型和市场需求对接。
  六是与信息化相关的社会、经济、安全等命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数字鸿沟”问题的讨论逐步深入。
  在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九五”期间信息产业市场增长速度超过30%,2000年信息产业市场规模超过1.4万亿元,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保持了3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产业规模比90年代初扩大了8倍,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体制改革尚未到位,垄断现象仍然存在;电子信息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软件、集成电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较少;高层次的智力资源严重缺乏,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创新能力亟待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滞后,共享程度低,中文信息内容亟待充实提高;网络和信息安全还存在隐患;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结合仍不紧密等。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一项主要战略任务,我们要抓住机遇,使信息化成为推动工业化的有力武器,变“数字鸿沟”为“数字机遇”。

三、我市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重大战略举措,与此同时包头还肩负着建设经济强市的历史任务。作为信息时代的信息化的发展与建设必将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建设经济强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将是包头在西部大开发中能否走在前列,能否建成经济强市的关键。
  因此在当前经济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背景下,要把包头建设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包头的信息力和科技力水平,增强包头市的综合竞争实力,依托包头雄厚的工业经济基础,发展信息产业,利用信息技术和新知识、新发明改造传统生产技术和传统产业,实现产业信息化,为包头经济强市建设构筑坚强的支点。
  近年来,包头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于1997年9月成立了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于2000年11月,首次组织召开了规模空前的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决定》,对全市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总体规划和部署。为加强领导与管理,组建成立了“包头市信息产业办公室”,及时研究出台了《包头市城市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包头市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市场准人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包头市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管理办法,以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程质量。正在制定的《包头市信息化“十五”规划》是我市首次编制的信息化专项规划,将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为全市信息化建设提供一个切合实际的超前而又适度的指导框架。今年7月份,在我市成功组织召开了“中国西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论坛暨信息产品展览会”,参会地区、人数、参展单位及参观人数创历史新高,营造起浓郁的全社会关注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社会氛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集中体现在:信息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信息网络建设正在加快建设步伐,已建立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163)、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169)节点,于2000年6月分别开通了国际互联网包头政府网站及西部数码港,实现了国际互联互通,为我市政务信息化及企业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行业信息化系统如金融、税收、民航、铁路、统计等已投入使用;信息化产业已有一定的发展,通信业、软件业、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及信息咨询业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信息设备制造业已见雏形,全市有近40家企业从事信息设备制造业,到2000年创增加值5.5亿元,占全市CDP比重的2.3%,信息产业以高于全市CDPl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我市软件业也有较快发展,2001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2001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及技术研讨会”上,内蒙古金名计算机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开发的《西部水资源在农业灌溉中的检测与管理V1.0》应用技术获金奖,内蒙古新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电力调度监控系统V1.1》获创新奖,全市信息化建设呈现良好势头。
  2000年10月我市被列为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今年,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我市重点组织开展了政府上网工程、企业上网工程、“包头通”公众多媒体信息网建设工程、地下管网建设工程、软件园建设工程。目前,“企业上网工程”正在建设中,已有460余家企业实现上网运行,预计年底500家企业的网站制作将全部完成,并实现上网运行。“政府上网工程”也在积极建设中,全市已有半数以上市直机关和旗县区实现了信息上网。公众多媒体触摸屏“包头通”正在紧张筹建中,年内将在全市投放30部,并于年底开通。与山东迅通、内蒙地力合作投资2.3亿元的城市地下信息管网建设工程也于今年10月开工建设。2001年9月成立的“包头市软件行业协会”加快了软件园建设工程进度。
  虽然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发达地区和先进城市相比,包头市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信息观念滞后,认识不足,信息化投入低,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限,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欠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再加上从事信息和计算机人才相对缺乏,制约了我市信息化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
  为此,在今后我市信息化建设中我们将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1、抓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继续作好“政府上网工程”,加快政府网络开发建设的同时,开展城域网的建设工作。在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重点作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围绕为政府服务和面向市场服务,全面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特别是针对西部大开发和加入WTO,作好信息收集和发布工作。在资源开发中,抓紧九大数据库的建设,如招商项目数据库、政策法规数据库、商品市场数据库、房地产信息数据库等,不断丰富网上信息资源,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工程,搭建城域网的基本框架,加紧与国内著名网站的联接。
  2、加强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工作,积极推进产业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报告明确提出:“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传统产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也是我国“十五大”期间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我市是西部地区欠发达城市,传统产业所占比重高,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是我市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因此,应重点推进农业、制造业、金融业和能源交通业的产业信息化工作。从出口外向型企业、支柱企业、大型企业和效益好的企业入手,拓展企业信息化试点工作,以稀土、轻纺、冶金等重点行业为切入点,引导企业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计算机工业控制和质量控制、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应用到生产经营中,用信息化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现代化。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以适应变革为主要目标来确定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资源配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注意信息系统的发展与企业改革和发展相匹配,将信息系统的开发置于改革的大背景下实施;(2)加强信息资源的基础工作,为企业信息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3)注重信息系统的动态开发,即注意了解外部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建立信息齐全、数据准确、适应与跟踪能力强的信息系统。
  3、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由于企业对企业(BtoB)的电子商务占全年网上交易总额的80%以上,远远高于企业对个人(BtoC)和个人对个人(CtoC)的交易总额之和,因此,我市应重点发展DtoB的电子商务,特别是要在我市出口型企业,建立企业上网和开展电子商务的样板示范工程,及时总结,分析效益,作好企业上网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大力推进网络技术服务工作的市场化进程,作好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基础知识的推广和普及工作。抓紧网络人才的培养,大力发展我市的网络工程和软件开发产业,为我市企业上网提供因特网搭建、网页制作、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技术支持工作。
  4、大力促进社会公众领域的信息化工作。随着政府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及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逐步开展,要及时将文教、卫生、社保等关系人民群体日常生活的社会公众服务部门首先实现信息化,将网络专线通人社区,真正实现城市与社会信息化的目标。
  总之,伴随着知识经济、全球一体化及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包头要建立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强市,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已成为必然,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度,以政府信息化为主导,以实现企业信息化为基础,以实现全社会的信息化为目标,一定会使我市的经济强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62474.html

更多阅读

浅析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性和意义 支教的意义和必要性

内容提要:传统意义中,校园是象牙塔,是被世俗恶习沾染最少的地方。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到越来越多的负面因素影响,高校校园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这显示出我们进行和谐校园建设的紧迫性和意义。和谐校园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推行立体绿化的必要性及意义 环保的意义和必要性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就是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城市

关于加快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产业发展的重要性

南充市高坪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加快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建议区委组织部:第三产业不仅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以其各种服务功能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在提高人民生

谈谈电力行业信息化'十一五“一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谈谈电力行业信息化'十二五“期间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一、电力行业信息化近几年发展现状和特点1、全面加强电力企业信息化的领导随着电力行业的改革的深入发展,在原来发展的基础上,信息化在企业生产和管理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信息化

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化建设重要性

在新世纪之初,人类正走进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与材料和能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技术正以其广泛的渗透性和无与伦比的先进性与传统产业结合;信息产业已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朝阳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信息化已

声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化建设重要性》为网友兩手揣兜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