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汝为:绣房蹿出个大马猴

“马猴儿”究为何物?

谭汝为

缘起

“马猴儿”这个词儿,现今四十岁以上的人可能都听说过。倒退几十年,小孩子晚上哼哼唧唧地哭闹,不好好睡觉,把妈妈折腾得够呛。于是奶奶上阵;“宝贝儿,别哭了,再哭大马猴儿就来了!”还真灵,孩子立马就不哭了,扎到奶奶怀里,过一会儿就进入梦乡了。

转天,孩子怯生生地问:“妈妈,马猴儿是嘛?”妈妈只能照搬娘家妈的当年诠释:“那个马猴儿它可厉害啦!每天晚上出来溜达,听见那家小孩哭起来没完没了,就把这个孩子逮走……。”“逮走干嘛?”“吃夜宵呗!”“马猴儿长的嘛样儿?”“哎呦,那个马猴儿,长得可难看啦,可吓人啊!”“到底长的嘛样?”妈妈只好用两手食指和小指分别扒住外眼角和嘴角,这个“鬼脸儿”倒把孩子逗乐了。“妈妈,你见过马猴儿吗?”“当然见过。”“在哪儿见的?”“在你姥姥家啊!”“那马猴儿怎么没把妈妈吃夜宵呢?”“我不是在你姥姥家,是在你奶奶家。嗨,不是……”这通问,把妈妈挤了的胡说八道,差点儿把看过的《红楼梦》薛蟠胡诌歪诗里的那个“大马猴”说出来。……

《红楼梦》二十八回中描写宝玉等人饮酒行令,薛蟠道出那首著名的歪诗:“女儿愁,绣房蹿出个大马猴……”,给人印象很深。《红楼梦辞典》“马猴”条释文:“吓唬别人时常说的一种想象中的形如猴的动物。”其中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把“吓唬孩子”改成“吓唬别人”,因为绣房里没有孩子。二是,认为马猴是“想象”的产物,在现实生活里并不存在。

关于“马猴儿”的传说,在大北方方言区的多个省市流行,但叫法略有不同,例如北京叫“马虎子”,河北叫“麻猴子”,江浙一带叫“麻胡子”,川渝一带叫“麻老虎”。因流传地域广,还有叫“妈胡子”、“摸胡子”、“大马虎子”等。这个凶神恶煞的“马猴儿”究为何物呢?历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马猴儿”是替人驯马的大个猴子

北京海淀区安河桥大有庄有个御马圈胡同,据此处原是清朝皇家御马的马圈,圈中之马系从新疆、蒙古运来的烈马。驯烈马很危险,于是用猴子来完成这项工作。于是,专职驯马的猴便得名“马猴”。讲这个故事的人,说他祖父当年就主管御马圈,其时有四只马猴。要说“马”与“猴”的关系,并非八竿子打不着——《西游记》孙猴儿曾被玉帝老儿封为管理御马的“弼马温”,谐音“避马瘟”。马戏团“猴儿骑马”和“马上封侯”的吉祥成语都很受百姓欢迎。

二、“马猴儿”是豺狼一类的凶兽

清人蒲松龄《磨难曲》云:“马虎好似狼。看见蹄儿是几个,道是一根尾巴长在屁股上。”《慈悲曲》云:“那孩子是怕那马虎吃了,我还得去找他。”近人丁淮汾《俚语证古•兽》云:“狼谓之马虎,麻虎为虎之双声音转……。獌,狼属。虎谓其如虎食人也”。可知蒲松龄和丁淮汾都认为:“马虎”当为豺狼一类凶恶的野兽。

三、“马猴儿”是后赵石勒的大将麻秋(麻胡)

唐人张鷟《朝野佥载》云:“后赵石勒将麻秋者,太原胡人也,性虓险鸩毒。有儿啼,母辄恐之麻胡来,啼声绝。至今以为故事。”有趣的是,这个残暴的麻秋还是道教所尊的长寿女仙麻姑的父亲:“麻姑,为后赵麻秋女,或云建昌人,修道于牟州东南姑余山,飞升,政和中封真人。”(《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237)。

四、“马猴儿”是隋朝大将麻祜(麻叔谋)

唐人颜师古《隋遗录》云:“大业十二年,炀帝将幸江都……。车驾既行,师徒百万前驱。大桥未就,则命云屯将军麻叔谋濬黄河入汴堤,使胜巨舰。叔谋御命甚酷,以铁脚木鹅试彼浅深。鹅止,谓濬河之夫不忠,队伍死冰下。至今儿啼闻人言麻胡来,即止。其讹言畏人皆若是。”

元人陶宗仪《说郛•开河记》云:“隋炀帝大业元年,征发民工五百余万人,命将军麻叔谋开运河,自大梁至淮口,趁机贪墨,收宋襄公、宋偃王鬼魂之贿,应允不伤害其坟墓,乃擅自改变开挖线路。又常蒸食民间小儿。后奸赃败露,被腰斩。”

谭汝为:绣房蹿出个大马猴

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北京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恐吓孩子们。或者说,那就是《开河记》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儿的麻叔谋;正确地写起来,须是‘麻胡子’。那么,这麻叔谋乃是胡人了。”《朝花夕拾·集后记》云:“我在第三篇讲《二十四孝》的开头,说北京恐吓小孩的‘马虎子’应作‘麻胡子’,是指麻叔谋,而且以他为胡人。现在知道是错了,‘胡’应作‘祜’,是叔谋之名,见唐人李济翁(即李匡文)做的《资暇集》卷下,题云《非麻胡》。原文如次:——‘俗怖婴儿曰:麻胡来!不知其源者,以为多髯之神而验刺者,非也。隋将军麻祜,性酷虐,炀帝令开汴河,威棱既盛,至稚童望风而畏,互相恐吓曰:麻祜来!稚童语不正,转祜为胡。’”

五、“马猴儿”是‘杀人不眨眼’的大灾星

当代老作家黄裳《说麻胡》云:“小时候也常听到祖母和母亲口中的‘马虎子’,总以为是马猴一类可怕的动物,现在明白指是‘杀人不眨眼’的大灾星。”

六、“马猴儿”就是沐猴、猕猴

《吕氏春秋·察传》说到母猴:“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与狗则远矣。”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猴》云:“母猴乃此兽名,非谓牝者。沐猴、猕猴皆语之转、字之讹也。”

近人章炳麟《新方言·释动物》云:“沐猴:母猴;母猴:猕猴人谓之马猴,皆一音之转。”明确指出:“马猴”就是当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

结论

终上所述,历代人们根据“马猴儿”的凶恶,有人推测它是虎狼一类凶兽或是大灾星;有人从语音训诂角度进行探源分析,认为“马猴儿”就是猕猴;有人则依据“马猴儿”的读音,分别把它解释为“驯马之猴”“麻胡”“麻祜”等等,并从畜牧手段、历史人名和社会伦理等方面去寻觅可自圆其说的依据。这些分析见仁见智,皆可聊备一说。用语言学术语说,这属于因声起意而产生出多种流俗词源。

上述诸多说法中,最令人信服的还是两位语言学大家段玉裁和章炳麟的分析:“马猴儿”就是“沐猴”,而“沐猴”就是“猕猴”。在北方方言中“马”“母”“沐”“猕”四个字的读音很相近,语音之转造成文字之讹,是很常见的现象。至于南方方言,与北方方言在读音上差别很大,例如广东话把“猴”叫“马娄”,把“妖猴”叫“马娄精”,把“皮猴儿”(风帽连着衣领的皮大衣)叫“皮娄”。从语音差异角度分析,“用马猴儿吓唬小孩”的北方民间传说,很可能至多传到江浙一带打住,就不能继续南下传布了。因此,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可能对“马猴儿”之说很陌生,甚至闻所未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62205.html

更多阅读

杨澜一句话就让柯蓝为公益全裸出镜?(图) 超模怀孕全裸出镜

杨澜一句话就让柯蓝为公益全裸出镜?(图)作者:三峡在线前几天,我们又看到了每年10月由《时尚健康》推出的“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运动”公益活动的震撼人心的照片。大家都知道,“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运动”是由《时尚健康》在2003年10月

Cornucopia研究所:"化学浸出"油、豆粕与神经毒素正己烷

“致力于为家庭规模农场社区争取经济正义的斗争”的美国Cornucopia研究所2010年11月发布知名研究报告披露:“化学浸出”加工大豆油、豆粕用的正己烷作溶剂,依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分类,正己烷属于神经毒素;依据美国环境保护署(EPA),正

声明:《谭汝为:绣房蹿出个大马猴》为网友欧豪呕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