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有贤德的人,就应该考虑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向他看齐;见到无贤无德的人,就要自我反省,对照检查自己是否有同样的缺点错误。
孔子在这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个人修炼方法:以他人为鉴,以他人为镜。大唐明君李世民提出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察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的观点就是对孔子这一思想观点的发展。
回到孔子的思想上来,他告诉我们:其一,要善于从别人身上发现优点和长处,更要善于向他人学习。既然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那么,向比自己有贤德的人学习就更是君子所为。其二,要善于从别人的缺点错误中汲取教训,这也是学习。见到有缺点错误的人,首先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问题。这样就会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少犯错误就是进步。
对于孔子这样“诲人不倦”的教育家来说,“见贤思齐”可以理解,“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以理解,但孔子为什么没有提到如何教化不贤者?是孔子无有良策?还是对不贤者不屑一顾?原因似乎不那么简单。《论语》的很多章节中提到君子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孔子都只是站在平常人的角度来谈论,从来不正面回答君子应该怎么做。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发,做君子从做好平常人开始。如果这样的分析成立,那么,孔子“见不贤而内自省”之后就没有“见不贤而如何教化”的问题。这也许就是孔子教育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即站在平常人的角度用平常心做平常事。
见贤思齐,用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来补己之短、提升自己,见不贤而内自省,以别人的过失为鉴,避免重蹈覆辙。这种要求可以用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用好这一方法,首先要谦虚,其次要好学,再次要无偏见,最后要善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