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仙芝与封常清:为帝国不幸买单的唐朝名将

高仙芝与封常清:为帝国不幸买单的唐朝名将


高仙芝与封常清:为帝国不幸买单的唐朝名将

■王者觉仁

【载于本刊(红版)2010年第十期】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二月的某一天,潼关上空乌云漫卷,朔风怒吼。数万唐军将士被召集到刑场周围,奉命在此观刑。

此时,距离安禄山起兵刚刚一个多月,可潼关以东的大片国土、包括东都洛阳已全部沦于叛军之手。15万范阳铁骑所向披靡、势如破竹,其前锋已兵临潼关城下,率部驻守潼关的是大唐帝国威名赫赫的大将高仙芝和封常清。

刑场周围,绣有“高”字和“封”字的军旗在大风中猎猎飘扬,发出阵阵裂帛似的声响。随着一道森寒的刀光闪过,第一名钦犯脑袋落地。不久,第二名钦犯被押了上来,他大声向围观的将士们喊着什么。人群静默了一会儿,忽然有人大喊一声——冤。紧接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跟着喊。片刻后,数万唐军将士喊冤的呼声便已直冲霄汉。监斩官气急败坏地冲着刽子手尖声高叫:快给我砍了!手起刀落处,是高仙芝英俊而绝望的脸,躺在不远处的是封常清的头颅。

高仙芝,高丽人,将门之后,从小随父至安西。史称他“美姿容,善骑射,勇决骁果”,二十出头便被提拔为将军,“与父同班秩”。

名动朝野的千里奔袭小勃律战役,让他扬威西域。

随后,玄宗颁下一道诏书,征召夫蒙灵詧回朝,同时提拔高仙芝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兼摄鸿胪卿和御史中丞,彻底取代了夫蒙灵詧。

高仙芝征服小勃律之后,吐蕃极为不甘,遂指使位于印度北部的朅师国进攻小勃律,切断了小勃律的运输通道。玄宗得到战报,马上把平定朅师国的任务交给了高仙芝。

天宝九年(750年)二月,高仙芝成功击破朅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另立其兄素迦为新国王,将朅师国置于大唐的控制之下。至此,高仙芝的声名已经威震中亚。

与此同时,他身上固有的缺点也开始逐渐暴露。随着功名的日益显赫,高仙芝内心的杀戮欲和占有欲也日渐膨胀。

天宝九年十二月,高仙芝带兵入侵石国。占领石国后,不仅将国王、大臣、士兵和所有青壮年全部俘虏,而且还干了两件十分令人诟病的事情:一是屠城,二是劫掠。

继而高仙芝在怛罗斯战役中惨败而归。几年后安史之乱爆发,

我们再来看看本文的另一个主角封常清。史书记载,封常清“细瘦颣目,脚短而跛”。他从小就是个孤儿,只有外祖父一个亲人。他小的时候,外祖父犯了罪,被流放安西当守门吏,于是他就跟着外祖父来到了安西。

后来他成为高仙芝的随从。在高仙芝麾下当了几年的随从兼幕僚后,封常清终于等到了机会。开元末年,西域的达奚部落发动叛乱,玄宗下诏命夫蒙灵詧出击,夫蒙灵詧把任务交给了高仙芝。高仙芝随即率领两千骑兵深入追击,在绫岭一带全歼了达奚叛众。回营后,高仙芝正准备写一份捷报呈送夫蒙灵詧时,封常清递给了他一份文书,其中详述了高仙芝在舍井泉附近遭遇敌军的情形,以及高仙芝克敌制胜所采用的谋略,行文清晰,逻辑缜密,而且详略得当、文采斐然。

高仙芝回到安西后,夫蒙灵詧设宴犒劳。席间,夫蒙灵詧麾下的两个幕僚问捷报出自何人之手。高仙芝随即召来封常清。从此,封常清在安西军中声名鹊起,被日渐器重。

后来的几年里,封常清青云直上,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随从逐步成长为安西都护府的高级将领,并成为高仙芝最倚重的心腹。天宝六年,封常清追随高仙芝平定了小勃律。同年十二月,高仙芝取代夫蒙灵詧就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也随之再获擢升,“充节度判官,赐紫金鱼袋”,不久,又加授“朝散大夫”,“专知四镇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事”,俨然成为安西唐军实质上的二把手。

天宝十年,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安西节度使改由王正见担任。次年,王正见病逝,封常清升任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

天宝十一年(752年)十二月,封常清被正式任命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如愿以偿地成为帝国的封疆大吏。

此时距怛罗斯兵败已经一年多,安西唐军在此期间已经补充了有生力量,完全恢复了以往的实力。因此,从阿拉伯人和吐蕃人手中重新夺回大唐在中亚的霸权地位的使命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封常清肩上。

天宝十二年,封常清与部将段秀实等人率部从安西出发,重新踏上当年高仙芝走过的漫漫征程,经过长达数月的艰苦跋涉,兵锋直抵大勃律的边陲重镇菩萨劳城(今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市东南)。

封常清让大军稍事休整之后,便顺利攻克了菩萨劳城。尔后唐军一路势如破竹,前方不断传回捷报。封常清遂率领主力一直向大勃律的纵深挺进。很快,大勃律国的精锐士兵就被悉数歼灭,大勃律国王只好向封常清投降,转而归附唐朝。

这是继高仙芝征服小勃律之后,唐朝在中亚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尤其是在经历怛罗斯兵败后,封常清此次远征的意义更是非同凡响。然而谁也不会料到,这样的宣告竟然成为一种绝响。短短两年之后,安史之乱就爆发了。

在盛世崩坍的那一瞬间,大唐帝国延续了一百多年的对外扩张史也随之戛然而止。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通过对外战争成长为一代名将的高仙芝和封常清,最终不仅在这场内乱中毁掉了一世英名,而且还枉死在了大唐天子李隆基的斩决令下。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十六日,即安禄山于范阳起兵的第七天,封常清恰好循例入朝觐见玄宗。在骊山的华清宫,玄宗向封常清询问平叛方略,封常清胸有成竹地说:“臣请求立刻前往东都,开府库,募骁勇,扬鞭奋马,北渡黄河,相信用不了几天,定能将逆胡之首献于阙下!”

玄宗闻言大喜,随即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即刻前往东都组织防御。旬日之间,封常清就在东都招募了六万人。

二十一日,玄宗匆匆返回长安,用大约十天时间完成了战略部署:河东(今属山西)方面,以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程千里为潞州(今山西长治)长史,三人协同防御,防备叛军西进。河南方面,一共设置三道防线,以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领陈留(今河南开封)等13郡组建第一道防线;封常清在洛阳就地募兵六万人,构成第二道防线;以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元帅由玄宗之子荣王李琬挂名),率五万人镇守陕郡(今河南三门峡),作为第三道防线。

做完这一切,玄宗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这个防御计划就算不能在短时间内消灭叛军,也足以挫其锋芒,保证两京无虞了。

可是,玄宗错了。这个看似严密的防御计划,很快就将被所向披靡的安禄山彻底粉碎。

十二月二日,安禄山大军从灵昌渡口(今河南延津县)渡河南下,当天攻陷灵昌郡(今河南滑县)。新任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刚到陈留没几天,叛军便已大兵压境。五日,陈留太守郭纳开门出降,第一道防线宣告瓦解。

八日,安禄山挥师西进,迅速攻陷荥阳(今河南郑州),兵锋直指东都。封常清率部进驻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西),准备据险而守。可他招募的六万人都是未经训练的新兵,与身经百战的叛军铁骑交锋,无异于以卵击石。官军一战即溃,虎牢关旋即失守。第二道防线就此崩溃。

十二日,叛军进入洛阳,大肆烧杀抢掠。封常清退至陕郡,向副元帅高仙芝奏报:“累日血战,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狂寇奔突,则京师危矣。宜弃此守,急保潼关。”

按照朝廷既定的作战计划,高仙芝应该自陕郡东进,主动迎击叛军。但是面对封常清的奏报,高仙芝意识到,如果按原计划继续东进,唯一的结果只能是羊入虎口,自寻死路!所以,封常清的建议是正确的,只有暂时避敌锋芒,退保潼关,才能在确保京师无虞的情况下与叛军打持久战。

由于军情危急,高仙芝来不及向朝廷奏报,当即率部向潼关方向撤退。他们前脚刚刚出了陕郡西门,叛军后脚就杀到了。官军猝不及防,被叛军打得狼狈不堪,人人争相逃命。

高仙芝和封常清带着残部仓皇退入潼关,旋即命人抢修防御工事。等到叛军前锋进抵潼关时,发现官军已经严阵以待,方才悻悻退去。

然而,此时的高仙芝和封常清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就在他们进入潼关的那一刻,帐下监军宦官边令诚已悄悄离开潼关,向长安狂奔而去。见到玄宗后,他极力夸大封常清和高仙芝的战败责任,称:“常清以贼摇众,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

封常清确实说过“贼锋不可当”的话,可那是建立在“累日血战”基础上的正确判断,并非畏敌怯战、动摇军心,而当时的陕郡也确实无险可守,潼关的防守又薄弱空虚,所以高、封二人才会主动放弃陕郡,退保潼关。若纯粹从军事角度来看,他们的做法并没有错,可要是从政治上来讲,他们无疑已经犯下了三宗死罪。第一宗:不战而逃,丢城弃地;第二宗:擅自行动,目无朝廷;第三宗:违背玄宗旨意,破坏东征计划。总而言之,在玄宗看来,高、封二人实属罪无可赦!

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末日就此降临。被满腔怒火灼烧得丧失理智的玄宗当即颁下一道敕令,命边令诚立刻前往潼关,将高仙芝和封常清就地斩首!

临刑前,封常清把早已写就的一道遗表交给边令诚,让他转呈玄宗,然后遥望长安平静地说了最后一句话:“常清所以不死者,不忍污国家旌麾,受戮贼手;讨逆无效,死乃甘心!”

封常清死了,自然就轮到高仙芝了。边令诚对高仙芝还是有几分忌惮的,所以前去宣敕的时候,特意带上了一百多名陌刀手。

高仙芝跪地听宣后,立刻被绑赴刑场。在刑场看到封常清的尸身,高仙芝顿时悲从中来,大声说:“我遇敌而退,死则宜矣。今上戴天,下履地,谓我盗减粮赐,则诬也!”说完,三军将士便发出了惊天动地的喊冤声。然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最后的时刻,高仙芝对着封常清的尸体说:“封二,子从微至著,我则引拔子为我判官,俄又代我为节度使,今日又与子同死于此,岂命也夫!”

其实,从安禄山悍然发动叛乱的那一刻起,高仙芝和封常清的悲剧就已经注定。因为,在盛世迷梦中浸淫日久的玄宗君臣和帝国军民,根本不具备丝毫的抗风险和抗挫折能力。所以,当盛世的美丽面纱被安禄山剥落殆尽,乍然露出苍白虚胖、萎靡孱弱的真实面目时,当歌舞升平、繁华富庶的太平图景被生灵涂炭、山河破碎的惨象彻底取代时,惊骇万分、恼羞成怒的唐玄宗必然要抓几个人来背这口既难堪又沉重的历史黑锅。

换言之,总有人要为此付出代价,总有人要为帝国的不幸买单!我们只能说,高仙芝和封常清实在是时运不济。因为他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出了一个在政治上极为错误的选择,所以注定要成为牺牲品。

然而,要为帝国买单的人绝不仅仅只是高仙芝和封常清。不久以后,曾经飞扬跋扈的杨国忠,曾经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都将作为这场历史性灾难的牺牲品,与盛世唐朝一同埋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61224.html

更多阅读

唐玄宗冤杀高仙芝、封常清始末 高仙芝 封常清

边令诚,唐代宦官,安史之乱时,高仙芝、封常清派军队入关中驻守,在潼关抵挡安史军入关中,唐玄宗任命边令诚为监门将军至陕州监军,开唐代宦官监军之先,边令诚求高仙芝一再索贿而不成,进谗言于唐玄宗:“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陜地数百里,又盗减军

《封常清谢死表闻》 封常清

《封常清谢死表闻》千古之下,犹感悲情壮志,在盛世急转而下的烽烟之间,一袭戎装跪地俯首,却依旧慷慨从容。生死何所惧,恨虎狼贼子,叹家国无全。“中使骆奉仙至,奉宣口敕,恕臣万死之罪,收臣一朝之效,令臣却赴陕州,随高仙芝行营,负斧缧囚,忽焉解缚,

与死神共舞:“全球化不可能三角”下的全球

本文为MFI大类资产研究系列之四。作者为MFI首席经济学家江勋、研究员金淳筠。本报告授权宁波银行转载刊发,版权归MFI所有。与死神共舞:“全球化不可能三角”下的全球Macrosystem F

声明:《高仙芝与封常清:为帝国不幸买单的唐朝名将》为网友冰糖雪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