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卡湾梭罗,月色正朦胧,无论离你多远,总叫人颠倒魂梦荡漾如眼波,如少女把情钟,爱在那河畔流连,吹来阵阵薰风星光照遍那棕林,六弦琴声林中琮,爱侣双双在河畔,情焰更熊熊。曼卡湾梭罗,我心弦在震动,为着悠悠流水歌颂,我那曼卡湾梭罗。」
国际知名导演王家卫最近推出由张曼玉、梁朝伟主演的《花样年华》,片中有一个操着上海腔,和张曼玉对了好几场戏的房东太太──潘迪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年轻影迷可能对潘迪华不太熟悉,喜欢听普通话老歌的歌迷,对她则一定不会陌生。这首充满异国风味,改编自印尼民歌的「梭罗河畔」,在《花样年华》中,被导演拿来做衬底歌曲,演唱者就是潘迪华。此曲是当时夜总会乐队伴奏的典范,正合舞厅跳舞的节拍。
潘迪华是第二次参加王家卫的电影演出;一九九一年,她在王家卫导演的《阿飞正传》中,饰演张国荣的义母,举手投足,浑身是戏,该影片为她夺得当年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当届金马奖女配角破天荒共有二位,另一位是资深硬里子演员王莱,以《推手》获奖。从这里不难发现,潘迪华虽然以歌唱出名,演戏也不含糊。 潘迪华原名潘宛卿,一九三四年生,原籍无锡,她在歌唱方面最大的特色就是咬字清晰,而且会多普通话言,演唱时常穿插其他表演,甚具舞台效果。
潘迪华虽然是香港歌星,但是早年经常来台演唱,再加上她的唱片在此地流传,经她唱红的曲子有:「午夜香吻」、「给我一杯爱的咖啡」、「爱你变成害你」、「你真美丽」等,因此在台湾拥有不少歌迷。
潘迪华初到香港时,最想从事的行业是当电影明星,而且在这方面也下过一番功夫。一九五三年,她在老牌影星周曼华、黄河、张翠英等人主演的影片《白衣红泪》中,饰演一名护士,戏分不重,这是她的处女作。之后,她又参加几部电影演出,角色也不突出,没有给观众留下任何印象。
这期间潘迪华还在香港夜总会演唱,由于在上海时期受到的薰陶,她在表演节目中,经常加入上海时期的歌曲及大陆民歌,像:周璇唱的「卖烧饼」,姚莉的「苏州河边」、「得不到的爱情」,黄飞然的「热情的眼睛」,民歌方面有:「情人桥」、「康定情歌」,日渐走红香江。
一九五七年,潘迪华随着香港影剧界来台参加双十国庆大典,当年许多著名的香港艺人都会应邀来台参加,这是双十国庆的一个重头节目。艺人来台除了参加国庆大典外,还会抽空到前线慰劳三军将士。白光、李丽华、林黛、葛兰、林翠等人,早年都曾应邀到前线与官兵话家常。
潘迪华当时被分到澎湖劳军;她上台演唱了一首由陈歌辛作曲填词,龚秋霞在大陆唱红的「是梦是真」,结果受到官兵的热烈掌声,安可之声,不绝于耳。这是潘迪华出道以来所受到最热烈的反应,她站在台上,激动得流下泪来。从那一刻开始,她决定放弃多年来没有成就的明星梦,朝歌唱方面发展,她深信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成功。
一九六○年,潘迪华到了伦敦,拜在名声乐家张美宝门下钻研乐理,这段时间她还不断观摩欧洲名家演唱,可以说,她把一生最美好的岁月,全部花在歌唱事业上。学成后,潘迪华没有立刻返港,而是巡回欧洲及中东国家各大夜总会表演。藉此吸收各地音乐的特色,歌路更形广阔,不少歌迷都认为,听潘迪华演唱是一大享受。旅行演唱间,潘迪华曾多次作御前献唱。六十年代,柬埔寨的西哈努克亲王曾亲自作曲填词,为她写了一曲「金边」。六十年代中期,潘迪华在英国长驻演出时,曾在女皇御前献唱「My Hong Kong 」,一度传为美谈。
但是,在各项成就中,潘迪华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在七十年代初,一手筹划和演出根据中国民间传说改编的百老汇式歌剧《白娘娘》。这在中国歌唱界是一项创举,两岸三地均无人为之,因此引起华人地区的热烈关切。而剧中一首由顾嘉作曲、黄沾填词的「爱你变成害你」,更成为潘迪华普通话歌曲中的代表名曲之一。当时潘迪华曾想把《白娘娘》带到台湾演出,由于成本过高,担心亏损太大,只好做罢。
演完《白娘娘》后,潘迪华就息歌了,直到一九七九年才复出,且第一站就选定台北献唱。她不否认对台湾有一分特殊的感情,当年要不是来台献艺,受到那么多官兵的鼓励,给了她足够的信心,她可能不会断然决定「弃影从歌」。她对自己的明智决定,深以为傲。想不到多年后,她又回到电影界重拾演戏,而且表现不俗,这可能不是潘迪华原先料想得到的。
潘迪华原藉上海,是中国流行音乐的传奇人物。1949年来到香港。自1959年到1975年期间,她灌录过很多英文和国语歌曲,曾经到过世界各地演出,当时更是首位远赴美国表演的华人歌星。自1964年起,她与伦敦的EMI公司签下了歌星合约,随即推出了她第一张个人国语大碟〝情人桥〞。其后她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并推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一时间她的歌;如〝MyHong Kong〞〈1965年〉,〝didn't We?〞〈1970年〉等个人主打歌曲更是风靡全东南亚。1975年,她灌录她的最后一张歌集〝AChristmasCarol〞。1972年,她开始监制和主演音乐舞台剧〝白娘娘〞,因而开始了她另一演艺事业。1988年,许鞍华邀请她参与电影〝今夜星光灿烂〞。其后在王家卫的〝阿飞正传〞和候孝贤的〝海上花〞中都可看到她的演出。
潘迪华生于上海,一九四九年随母亲赴港定居。五零年代末期,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临时代替离职的歌星在舞台演唱,继而展开其歌唱事业。六零年代,能演绎中英文歌曲的潘迪华迅速引起观众注意,更获邀请到澳洲、英国、法国、德国、以色列、美国、加拿大、西班牙和东南亚等多地演出,从而把中国小调、民歌和国语时代曲带到世界各地,成为当时极受欢迎的华籍国际歌手。
四十多年的歌唱生涯中,曾灌录了多达三十张唱片,形象百变的潘迪华曾经说过:「歌唱事业,是我的梦。」
扫描:梁朝伟的森林论坛,转载请注录入:ccdown潘迪华(Rebecca Pan)
原名潘宛卿。1930年在上海出生,1949年到香港定居。曾缝灌录过不少英文和国语歌曲唱片。又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是红极一时的歌星。1953年主演《白衣红泪》,改名潘迪华。1957年在香港璇宫、丽宫、首都及香槟夜总会首次登场。1959年并在美国电台现场演唱爵士歌曲。1964,她与伦敦的EMI公司签下歌星台约,随即推出她第一张个人同语专辑《情人桥》。1967年香港无线电视开台,她成为“欢乐今宵”驻台歌手。1970年在香港希尔顿鹰巢厅演出她的cabaret,并于1972年亲自监制及演出中式音乐剧《白娘娘》。1975年灌录她的最后一张专辑AChristmasCarol后退出乐坛。1988年,潘迪华复出,拍摄许鞍华的电影《今夜星光灿烂》。其后参与王家卫的《阿飞正传》和侯孝贤的《海上花》,以饰演雍容华贵的上海人见称。近作是《花样年华》和《天下无双》。
到底是上海女人
——专访潘迪华
访问/整理:卢燕珊
日期:2003年6月5日
最初你和王家卫互不认识的,他怎会找你拍《阿飞正传》呢?
可能是因为我那种上海女人的特点。当时我在加拿大,《阿飞正传》已开拍了。我的好
朋友方刚打电话来,说王家卫导演好想找我。我说找我做什么?我觉得拍电影好辛苦,时常都要等,我没耐性,所以不想拍。他说,这次你应该考虑一下,这角色很好的,真的为你量体订造,如果你不做会后悔的。因为方刚很清楚我的家庭环境及生活情况。我说我还有一两星期便回港,如果你等得到就等,否则我也不介意。
回港后.第一次与张叔平、陈诚志和王导演见面。我记得我们在Hyatt(按:香港君悦酒店)喝茶,与三个年轻人,好投缘又谈得来,当导演解释这角色时,我已完全投入了,没理由不做,一讲就成。
他怎样向你解释你在戏里的角色?
他要一个上海的风尘女子,60年代的。一个讲老式上海话的女人。会讲上海话的人很多,但讲老式的却不多。因为现在会讲上海话的年轻人甚至是老一辈的,大都早已同化。我好固执,不好听的,我不喜欢。我还是讲回自己的上海话。王导演就是喜欢这一点。
《阿飞正传》的角色对我来说应该不是那么艰难的,因为当时我和我的儿子有很多矛盾,没沟通。这角色好似演我自己,很有代入感。到真正拍戏时,很得意。因为旧上海风尘女子多数会吸烟。导演问我你会不会吸烟?
我说死啦,我不会。想着都是假装的就试试吧。然后他说:拜托你,Rebecca,不要吸,你都不像的,拿支烟都不像。后来听人说王导演很喜欢cut(删)戏。我的戏,惟一cut了的只有吸烟这一场。
后来有人质疑我“那么拍王家卫的戏不是等得更久?你又不闷?”我说是的,都一样要等,不同的是,王导演没剧本,他会跟你讲解戏的内容?我就觉得挺好玩。他一边跟我讲,我一边想怎样消化它,变了时间有得打发。别人批评他没剧本,但我觉得没剧本有没剧本的好。
可否讲讲你初来香港,生活在“小上海”的经验?
老实说,第一天来到香港,我说:“嗤!整个乡下地方,又小又落后,同上海没得比。”当时我只有十五六岁,住在有“小上海”之称的北角,和其他刚来港的上海人一样,都抱着这样的心态自己是过客,始终会回上海。大家不会留下来,所以没想过要学广东话,没想过要买房。因为年轻有点优越感,我们是大上海,你们小香港不够我们厉害,smart(聪明)。想不到现在我有机会回上海定居,也不想回去。我很缅怀以前的上海,今日上海在文化艺术上是倒退了。
你觉得什么是上海女人?
现在的上海女人和其他时代女性没什么分别。以前的上海女人却很不同,作风比较创新、勇敢、大胆一点。漂亮与不漂亮是其次,现在也有很多漂亮的女子,但气质方面,真的差很多。
以前的上海女人,因为没那么多自由,约束好多,但在约束和礼教之中培养出份独特气质来,也很文雅。坐有坐的姿态,站有站的姿态,礼貌方面,无论是大户人家或中等小家庭,都教养很好。不一定是家长教你,而是周围成长的环境,你会control(控制)、约束自己。现在你见我仍穿着旗袍。穿旗袍是比较辛苦,因为领又高,腰身要扎着,走路也会斯文很多。不需要靠现在的keepfit瘦身运动,因为穿着旗袍,你也不敢放肆,多吃点,你的旗袍就有痕迹。
其实旗袍有本身的某种限制,你穿在身上便好似被框住了是不是?
看似觉得好辛苦,习惯了便没什么。
你是否觉得自己是典型上海女人的代表?
我不敢说自己是上海女人的代表,但的确,因为我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那种气息多多少少就会流露出来,是不自觉的。有时我会和电影圈人倾谈,比如我和王导演比较熟悉,他告诉我他好想拍部经典的大时代电影,那当然是要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啦。但他可能一世也没机会拍。
为什么?
因为即使景你可以搭出来,有钱搭厂景也可,但没演员。老的演员反而有,但主角一定耍年轻的,这是无可否认的,因为年轻人是个社会的代表。年轻漂亮的少男少女很多,但你要找回那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气质,我相信很难。不是两三年可以培养训练到的。所以我对导演说,我相信你的愿望好难实现。
那么你在电影中的服装、发型是不是很典型上海女人的?
《阿飞正传》全都考究了那时的资料,所以《阿飞正传》也好,《花样年华》也好,全部都好忠于那时代的装饰、风气、习惯,他们是搜集了很多资料才筹备这戏的。我相信每部戏都是这样。不过他们拍得很成功,特别受人注意,其实王家卫和张叔平花了很多心机。
你如何看王家卫电影内的上海情……?
你想说他的电影有上海情结是吗?我觉得以现在导演的功力,即使是上海人拍上海,也未必能拍到他那种五六十年代的上海风格味道。他的确拍得好有真实感。张叔平应记一功,服装、美指,他做得相当成功。他俩拍档做上海,不是现在的上海或很早以前的上海,而是五六十年代香港上海的style(风格),拍得无懈可击。
但是否美化了?
它是电影,美化点点定有,但仍很真实,尤其是那些微细的地方,很有真实感。
你指的是纯粹视觉上的场景,还是心态上的真实?
《花样年华》中张曼玉的角色没可能穿着得那么漂亮。至于故事,我觉得现在的人,都会发生类似的情况。那故事是讲50年代初来香港的上海人,老上海来到香港的生活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我觉得他确是颇了解。
其实我相信王家卫对上海有种情结。他特别推崇60年代的上海和香港上海人的生活。他
本人亦好有礼貌,好尊敬长辈,待人接物都好好,我从来没见过他有粗鲁的一面,他好斯文。有人说现在的电影圈比较粗鲁,不斯文,讲话“三字经”(脏话)满天飞,别人说片场是这样的。但拍他的戏就不会有,因为全组人好respetful(尊重人的)。所以我好喜欢拍他的电影,你不会听到或看到不舒服的情景,大家都好有礼貌。所以我觉得他几上海人。
他钟爱以前五六十年代香港上海人的生活,亦有道理的。你刚才问过我上海女人有什么不同。以我的经验,我们旧一辈的上海女人,做什么工作都会好尊重那份工作,不会求求其其(随随便便)。做娱乐事业的,别人说:用不用扮到好似雀仔那样?比如出去见人,一定要四四正正(整整齐齐)。我觉得是好的风气。虽然现在的女性牛仔裤一条就可出街,但我们以前的上海人好讲究这一套。你会觉得好花时间,这么讲究做什么呢?但这是一种生活情趣。
有些很细小的东西我们都好apprrecial(欣赏)我记得小时候在上海看电影,“哗,今日有电影看!”开心到不得了,好大的一件事。十五岁去看电影,我都穿着得整整齐齐。去到公共场合,你会好respect(尊重)公共场合,就等如respect自己一样,久而久之养成习惯。
王家卫很年轻便来香港,那么会不会是因为他觉得自己miss(失去)了某些东西,所以在电影中尝试寻回那所谓的上海根?
我相信有可能。借着他妈妈,他知道五六十年代的上海人在香港怎样生活。他不会讲自己私事给别人听,我也不会诸事问人的,不过有时无意中流露出来,因为我和他一直讲上海话,《阿飞正传》时还“啦啦啦”地练习。
我相信他绝对对上海有份很浓厚的情感。最近他又reserch(资料搜集)很多上海的东西,我也有帮他,见了些上了年纪,八十多岁的老人家,他们知道以前的上海,有时我也未必知。他叫我介绍一些人给他。他很尊重长辈,我想都是与他的生活习惯有关。他很respect人,所以我很喜欢这位年轻人的性格。但他平时讲话很怕羞,所以他戴墨镜,别人说他摆款,其实不是摆款,他是很nervous(紧张)。别人看不出,我以长辈身份和他做朋友,有时冷眼旁观,我会说他,他也会同意。有时我说:“你又花钱。你看这场戏拍了第四次啦。我说你那三场不要,你不可以预先想好才再拍的吗?”他说当然有,但再拍还可以更好。
《花样年华》有一场戏讲Maggie(张曼玉)返回旧屋.我演的房东太太要搬走。那场戏拍了四次。差不多对白,差不多情景,但他用了最后那一次,我觉得他是对的。花了很多菲林,很多钱啦。有时别人不服:“他的戏当然好啦。少少戏万多尺(英尺),哗拍了三万尺,择出来的怎会不好呢?”不是吗,可能你三万尺拍出来也不好呢。比如他拍完戏,回去会study(研读),重看又重看很多次,看到哪一段不够好的,又重新再拍,我觉得他很专业,这是我喜欢他的地方。我们个个都好疼他,都重新拍重新拍,老实讲,你说还有什么抱怨。“都挺好啦!为什么又要拍,好辛苦。“
另一次,冷得要死,拍穿着短袖衫的Maggie吹着风.冷得Maggie哭了。幸好这场是苦情戏,更加有真实感。我觉得这是挺好的,他拍得好,但他想更好,所以他拿奖是应该的。其实他很聪明,颇有商业头脑,比如他拍戏花了很多钱,拍了很多很多不错但又用不着的东西,就会出什么特别版本什么soundtrack(原声大碟),所以没有浪费。但是拍他的戏,没有人知道他究竟要拍什么,只有他自己知。你说他戴墨镜其实是掩饰他的怕羞,由一开始已经戴着的?
他其实很怕羞,现在习惯了很多。以前他很怕见public(公众),别人以为他耍大牌,摆款,他不喜欢去,他cool酷】,其实不是的。他是个warmperson(温暖的人),他很疼演员,对老人家很敬重。我更加不用说,我当他是儿子,过年过节不会忘记你,寄卡寄水果来慰问你。但他真的好怕public,所以戴眼镜,他其实是好怕,因为他是个好感性的人,又怕讲错话,所以宁愿不见媒体。正是因为他这种characer(个性),导致一份神秘感,令人更加想知道他,也间接帮助他们公司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