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龌龊事·(三八)
张建享常常觉得对王文权有着义不容辞的一种责任,当他听到了王文权出了事,以前两个人之间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马上在心里化为灰烬。他从化肥厂坐了个车马上的给农业厅里赶忙的跑,他要搞清楚王文权到底是为了什么事情被抓。
自从张建享到了化肥厂后,除了开会和办事,很少的来到农业厅。不是他不喜欢到农业厅来,而是在化肥厂确实很忙,化肥厂是新建立起来的厂子,厂子里人乱事杂,他是领导,下面的人什么问题都要找他来进行决断,真的还分身不得,到农业厅来全是不得已而为。在农业厅不愿意来的目的还有几个,是几件事情使他伤透了心,到了机关他怕看到业务处的一些人,他虽然是业务处处长兰尚良推荐到了化肥厂,可是他心里总是不想见那个小人,还有王文权,他感到王文权变了,变的都有些不认识了。这次听到王文权出了事,是一个特殊的情况,他的心里一动,想到了王文权父亲的委托,说什么也得去看看王文权到底是出了什么事。张建享就这样急急火火的来到了农业厅,当他一步踏进吴海扬的办公室的时候,吴海扬马上知道了他来的目的,耷拉着眼睛显出着一脸的无奈。
张建享顾不了什么,直接的追问起来了吴海扬,“到底王文权出了什么事情被抓,你事先知道不知道。”吴海扬一脸的茫然他和他一样,那里知道事情的原委。吴海扬是个二门不出三门不进的人,能告诉张建享哪些消息来呢,要告诉的也是张建享知道的那些,没有一点的新意。在这个时候到厅里去打听,厅里也乱了套,消息的来源更为复杂,不知谁说的正确,一个小时前后的说法大不一样,到了第二天还是这样,急的张建享抓脑抓身,不知如何是好。也难怪,李林位和王文权在公安局里交代着几年中贪污的事,不同的时间有着不同的贪污的数额,张建享打听不到真实的结果,这是很自然的事。张建享和吴海扬在一起只能脸对着脸,说上几句没有了话语。张建享生气的嘴里骂着王文权,“王文权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王八蛋。”急的在地上团团的打转。
张建享在葛淼的办公室听到了事情是这样的严重,心里不甘,急忙的问道,“葛团长,你是不知道,我这几天差不多一天给吴海扬打四五次的电话,一天去农业厅一两趟打听王文权的情况,找了北城市咱们那几个复员在公安局的战友,他们也不知道就里,说事情正在审问的阶段,谁也不能去进行干扰,过几天事情不就清楚了吗,再急也没有办法,他如果犯了枪毙的事情,你把他怎么去解救。我说你们不要胡说,一张嘴是枪毙,难道枪毙了王文权给咱们清运县的人挣到了荣誉,你们高兴。他们这才说是真的不知道事情的原委,还是认真的去打听,他们不也急着想知道事情的原委。我还托了一些单位的人去打听,还是打听不出来一点点的消息,急的我都上了火。你现在说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分析的很对,这让我心上更是难受。你们知道,王文权的父亲在我们临参军的时候把他专门的托付于我,出了这事我怎么的去向他的父亲交代。还有那几个战友说的枪毙的话,我心里怎么的不难受。”张建享平时对王文权不满意的言语一点都看不见了,完全是在为王文权的安全在着急。
葛淼看着口干舌操的张建享,知道他这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反而同情起来了张建享,安慰着说,“你也不要为这事过分的着急,再说咱们急也是白搭,幸好咱们公安局的人多一些,那些战友在不停的给咱们在打探着消息,事情总会有明白的一天。再者,我们搞公安的人你们不大清楚,案件在审查的过程中,那怕是案件里面最小的事情,在法院还没有宣判的时候是不能向外透露出来一点,这就是当公安的纪律,是铁定的一条纪律,你要是不遵守,就会犯了错误,小的批评教育处分,大的会开除公职去坐牢。所以,你们也不要去公安局尽找那些复员的战友们了,以免引起他们工作中的为难和尴尬。”葛淼说到了这里,看着张建享和吴海扬,两个人急忙的点着头。
葛淼很细心,他发现吴海扬在走进了办公室后一直的静静地坐着,对王文权事情的好坏没有吭出一声来,觉得很是奇怪,不免对着吴海扬紧紧地逼问了起来,“海扬,你是在农业厅机关里工作,是农业厅领导们相信着的人,应该说这个事情比张建享要了解的多,知道的多。看着你这样的神态,是不是知道的一些事情的细节,比较的重大复杂,不好在我们的面上直接的说出,要是这样,就有些不对,难说的机密的一些话不好给外人们去说,咱们三个人都是关心着王文权的人,像他的亲人一样,我的办公室里又没有什么的外人。我觉得,只要是不出原则的一些话,难说的事情和问题你在这里应该给我们两人亮开了说出,这没有什么,我们两人保证向你保密,再说这个事情又不是反革命的事件,不会引出什么后果来。是不是领导在你的面上说了有关王文权一些重要的但不怎么准确的消息,这不要紧吗,在这里你给我们说说,问题摆在了面前,咱们共同的进行分析应对,说不定我还可以分析得出王文权的问题到底严重不严重呢。”吴海扬听了,有些犹犹豫豫,他考虑到了这件事情,思索着不知如何的说起。
吴海扬多年来在机关上可以说勤勤恳恳,很得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和拥护,他除了自己工作上的事情外,机关上所发生的一些事情从来不去关心,像张建享以前大闹食堂的事,要不是王文权自己说了出来,他还蒙在鼓里。吴海扬的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做法也是他最大的优点,他只是认真的工作,不会钻进了一些的是非当中,这种品质,还得到了尹副厅长和一些领导的特别的赏识,说机关上的干部们都应该向吴海扬学习,学习他默默无闻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品德。
王文权的事情发生之后,这是农业厅相当大的一个事件,传到了吴海扬的耳中,他感到有些惊讶,觉得这种事情发生在王文权的身上有些不可思议,王文权是战场上的一名战斗英雄,退伍后还是一名先进的共产党员,是有着很高的思想觉悟,工作很卖力,领导相信,在后勤处管着一些账目和食堂,在食堂里多吃多占的事情可能有,要是去贪污单位里的钱财,还有陶布冉在那里把关监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王文权是大人,有着一定的思想,他难道不知道贪污是犯国法,犯法是自毁前程,还要去坐牢的事吗。但是,吴海扬看着不可能的事情却偏偏的发生在了王文权的身上,他是拿王文权和自己来比,有些大惑不解。
吴海扬太有些把自己置之度外,他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对机关里人与人之间的磕磕碰碰从不去加以追述和评论,他的思想是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都有自己的一套活法,何必强求别人一定统一到一个思想体系上来呢,这可能是传统的中庸之道在他头脑中的痼疾,是他高尚品质的所在,但这种苗头决不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斗争哲学的做法。
吴海扬的这种痼疾得到了不少人的共鸣和认可,而且觉得他的这种做法很好,是人们工作生活的榜样,都在自觉的向着他看齐。可是王文权的事件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后,他认识到了人和人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异,要想成为一种统一的思想和品德,往往是愚蠢的一种做法,它扼杀了人们的自由和发展,这在两千年的历史中可以看出。他在这种情况下觉得自己不能太残酷,不能把王文权的出事置之不理,不由的倒同情起来了王文权。吴海扬的心里清楚,这次出事的是一同复员上了农业学校走进了农业厅机关的王文权,是从战场上一块儿走下来的英勇的战友,他不能麻木不仁,不能不去关心。
吴海扬改正了以往的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做法,主动的打探起来了王文权的事情,看在这个节骨眼上有没有办法帮上王文权一把。在出事的那天的下午,吴海扬直接的问着桌子对面当着副处长刘威盛,问到底王文权出的是怎么的一回事,后果严重不严重。谁知刘威盛在机关里也是和他一样类型的人物,是不关心其他任何事情的人,甚至在政治和刑事方面远远的不如吴海扬,他见到了吴海扬来问,盯了一会儿,只是笑了笑的说道,“看来,你是真正的问错了人,也问错了地方,问我还不如问你,我和你是一样,又不是政治部的人,两眼黑黑,一天只知道坚守在办公室的桌子上,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去关心。不过从别人的风言风语中可以得出,王文权可能是贪污公款的事情,具体贪污了多少的钱,我和你都不清楚,我想在这个时候谁也不会清楚。要是你想知道事情的真相和目前的最真实的情况,只有从尹厅长那里得到一定的准信。不是尹厅长很看得起你吗,这个条件不利用起来还到什么地方去打听,我给你说,你进了他的办公室他肯定的会主动地告诉你。”吴海扬一想,刘威盛说的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