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题辞赏析 鲁迅野草赏析

《野草》题辞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题辞赏析 鲁迅野草赏析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日,鲁迅记于广州之白云楼上。赏文之前,先看看时代背景:1927年4月6日,好友李大钊被捕,鲁迅与李大钊曾同在《新青年》任编辑。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在上海组织流氓、地痞组成“中华共进会”和“上海工界联合总会”在4月12日凌晨,向分驻上海总工会等处的工人纠察队发动突然袭击,解除了上海2700名工人纠察队的全部武装。纠察队员仓促应变,死伤300余人。4月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并有10万余工人、学生和市民集会抗议。遭到蒋介石的武装镇压,死亡100多人,伤者不计其数。“四一二”政变,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打击,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1927年4月15日,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李济深布置清党,进行大屠杀。深夜2时许,广州戒严。广州卫戍司令部、公安局派出大批武装队伍,四处逮捕工人、共产党员及进步青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广州办事处、省港罢工委员会、省农民协会、中山大学及革命的工会、农会、妇女组织等均遭破坏。逮捕屠杀时间延续一周之久,总计有2100多工人、农民、干部、共产党员、学生牺牲, 200余个农会被封闭。共产党员肖楚女、刘尔崧、邓培、毕磊、熊雄、李启汉、李森等先后遇难。

1927年4月对鲁迅先生来讲,是最为痛心和痛苦的一个月。在这个月中,他目睹了几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先生对当时时局的绝望、对人性的迷茫和对大革命成功期望的破灭,使得他的情绪限入底谷。《野草》应运而生,同期作品还有《朝花夕拾》《辞大义》、《答有恒先生》、《反“漫谈”》、《忧“天乳”》、《革“首领”》、《谈“激烈”》、《可恶罪》、《小杂感》、《略谈香港》等30多篇富于战斗性的杂文、散文。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篇20世纪中国文坛的骇世之作吧。

首先作者的“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以其极无奈的口气低呤了《题辞》的第一句。在这无奈的口气中,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局的愤怒和对人性堕落的哀伤。他认为自己不出声,心中熊熊燃烧的怒火反倒能使自己的内心充实,然而,只要将这团怒火喷出体外,反倒会使自己有种空虚感。为什么作者会有这种感受呢?一九二七年九月二十三日,作者在广州作的《怎么写》一文中,曾描绘过他的这种心情:“我靠了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音,四远还仿佛有无量悲哀,苦恼,零落,死灭,都杂入这寂静中,使它变成药酒,加色,加味,加香。这时,我曾经想要写,但是不能写,无从写。这也就是我所谓‘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在第二厥中,“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作者将死亡作为第一主题进行叙事,由死亡反过来讨论生命。题辞整个文章中有六处用到了“朽腐”这个词,这一段用了两处,这个朽腐不同于寻常意义上的朽腐,这是用生命和声音酵化营养,它代表了大无畏的牺牲和为民族解放作出的贡献,。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生命的肯定。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我以为作者在这里是在感叹自己的力量薄弱,不足以凭一已之力挽救中国,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自责,流露出了作者的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如果说前面几段还不足以表述作者的愤怒之情的话,那么在这一段中,作者已经开始愤怒了,同时讴歌了生命存在的价值。“我将大笑,我将歌唱。”表达了作者对死亡的坦然和无畏。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以地面来暗喻当时社会的暗无天日。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以地火隐喻黑暗势力。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担心和忧郁之情,作者虽对死亡无所畏惧,但却对“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深深担心,正义的力量在哪里?光明在哪里?恐怕会被这强恶的黑暗势力深深吞噬罢?作者站在冬天的寒风中呜咽。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作者再度表现出苦闷、彷徨与强烈的愤怒,为什么这个世道变得如此狰狞?为什么这个世界的人性如此冷漠和无情?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况下,他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用这首《野草》来证明自己的心情。以图唤醒国人共同呐喊。我认为这里的“大笑”和“歌唱”与前面的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意思不一样。这里的大笑和歌唱是对黑暗的反诘和讷喊,是为唤醒世人的声音。而前面的大笑和歌唱则是对生命的讴歌和对死亡的无惧。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作者在这里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只要能唤醒世人,用生命来换取也无所谓。在这里,作者对光明的企盼之迫切用“火速到来”四个字表达得淋漓尽致,也是对自己这篇文章寄予的希望。最后,作者用“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结尾,发出了强有力的一声怒吼,从而揭开了《野草》这本诗集的序幕。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散文诗的体裁形式,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悲痛心情。他通过大量的象征和隐喻,用极为高亢的声音来演译出自己的情感。在精神史和文学史上,被人高度赞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之作.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9932.html

更多阅读

巴金《家》人物赏析 巴金家句子赏析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

徐悲鸿《奔马》邮票赏析 徐悲鸿奔马邮票

徐悲鸿,是推动中国画继承、发展和传播的美术教育家,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充满着激情和活力。并且他的奔马往往因时因事有感而作,激情寓

声明:《《野草》题辞赏析 鲁迅野草赏析》为网友划一舟意中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