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历史悠久,人文发达,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958年建县,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曾有“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之盛况,历史上共出了2位状元、54名进士、101位举人,朱熹、李纲、杨时等历史名人曾在此读书讲学。正因为这里一度文声鹊起,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将曲阜孔子阙里府号“泰宁”赐作县名。 泰宁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指挥红军作战。境内现保存有红军街、东方军司令部、大洋嶂阻击战旧址等革命历史遗迹,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泰宁历史悠久,人文发达,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公元958年建县,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曾有“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之盛况,历史上共出了2位状元、54名进士、101位举人,朱熹、李纲、杨时等历史名人曾在此读书讲学。正因为这里一度文声鹊起,宋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宋哲宗将曲阜孔子阙里府号“泰宁”赐作县名。 泰宁是中央21个苏区县之一,周恩来、朱德、彭德怀、杨尚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指挥红军作战。境内现保存有红军街、东方军司令部、大洋嶂阻击战旧址等革命历史遗迹,2004年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坐落于城内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第、世德堂,是江南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明代民居 古建筑群落。这里古街、古巷、古民居、古井、古牌坊比比皆是,古风悠远,书卷气十足。此外,列入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方珍贵地方戏种之一的梅林戏,鼓乐铿锵、舞姿豪放的傩舞,上下腾挪、游移变幻的桥灯等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流传深远。
泰宁是座古城,宋代曾出现过“一门四进士,隔河两状元,一巷九举人”的盛况,然而,今天在泰宁访古,人们说的最多的却是尚书第,于是,我也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走进了尚书第。
尚书第坐落在县城尚书街,是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宅第,建于明万历末,至今已有380余年历史,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以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建筑风格独特、工艺精湛而名闻遐迩,198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跨入尚书第北大门,迎面是贯通五幢主体建筑的甬道。这甬道的路、墙及几重方形门洞均以坚石砌就,高巍深长,气势雄镇。尤其那几重石门,左右参差,交错有致,平实中显出几分威严,行走其间,让人有一种肃然感。
尚书第由五幢建筑组成,第一栋是主人的膳堂,大厅外还有个小门厅,是马夫、轿夫吃饭的地方。如今,这里陈列着泰宁古镇的模型。第二栋是尚书第的主体建筑,门楼上刻着天启皇帝赐封的“四世一品”,从李春烨夫妇一直封到他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然而真正享受到的只有他的母亲和李春烨夫妇。门楼后有一扇盈门,主要是起遮挡的作用。中门非常气派,将近六米高,比百姓家的中门高出一倍,过中门即是中堂,中堂左右两旁是回廊,专供女子和没有身份地位的人行走。第三栋现在被辟为蜡像馆,展现了李春烨一家人的生活情景。第四栋被辟为了民俗馆,再现了明代当地丰富多彩的节俗文化和娱乐活动。第5栋原是女眷住的,宽敞的天井有利于小孩玩耍,李春烨母亲等女眷既可以照看小孩,又可以念念经文,享受安逸的生活,如今这里已经被辟为名人书画、石碑、砖雕艺术展室。
尚书第的建筑颇有特色,如走进第二栋的中堂,回头端详,便能发现尚书府第建筑群的屋脊就象一品官的官帽,显然是寄寓着主人希望家族世世代代都能出一品官的愿望。又如尚书第的天井和暗沟也很特别,由长条石块拼成、呈棋盘形的天井,不管雨下得多大,只要雨一停,十来分钟就干了;暗沟则是S形的,就象一条长龙围着一口蓄水池,必须等水满了以后才慢慢往外流。再如尚书第的条格窗户也非常有特色,很像现在的分体式空调,冬天糊上宣纸,非常暖和;夏天宣纸一撕,凉风就会往里吹。它还起到百叶窗的作用,从房间往外看,一清二楚,而站在外边朝里看则不容易看清。还有尚书第的镇府之宝,一扇十二折的屏风,是李春烨给女儿的嫁妆。由花梨木雕刻而成,两边刻有八仙,中间刻着八仙下凡的民间故事,工艺非常精美。
与尚书第只隔着一条甬道的是梅林戏剧场。梅林戏缘于徽剧,近似赣剧,已有200多年历史,早期用泰宁本地的土官话演唱,所以称土戏,艺人们通过吸收本地语言、民间小调和道士音乐,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表演粗旷、朴实、活泼、诙谐,具有浓厚的山歌韵味。可惜的是由于时间所限,我们未能领略一番梅林戏的风韵。
徘徊于尚书第中,在品味这宏大精致的建筑艺术的同时,我更多的还是在想象着尚书第的主人李春烨。
李春烨6岁读书,16岁考上秀才,36岁中举人,46岁中进士跨入仕途,从担任工科给事中到兵部尚书、太子太师,平步青云,10年中晋升了16级,56岁告老还乡,66周岁去世,他一生逢到6次“六”,似乎真还印证了民间所说的“六六大顺”。从他中进士到辞官隐退,生前有“大起大落十年间”之说,后人用“大器晚成,青云直上,急流勇退”来概括他的一生。然而李春烨留给我们的却是他死后的“大忠大奸难评说”。李春烨所处的年代是中国明朝后期政治上最腐朽、最黑暗的“宦官专权”时代。太监魏忠贤排除异己,大肆屠杀东林党人。而李春烨却飞黄腾达,加官进爵,官至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以至于在魏忠贤倒台后,他也受到牵连,以“结交近侍”被定为《钦定逆案》八等罪中的“七等罪”,判入狱三年,靠着大把的银两,才得以赎身,没有入狱。
今天,我们了解的李春烨,只有这一幢气势恢宏的尚书府第和一长串官职,那么,他的是非功过又何在呢?雨越下越大,似乎要冲刷掉李春烨的所有痕迹。我不愿再想了,走进雨中,还是去感受泰宁那充满着灵秀与野趣的碧水丹崖,它们能给我更多的遐想与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