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的战争》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

朋友借给我一本书,《一个孩子的战争》。作者徐世立,没听说。简介看完也没弄清楚怎么回事,于是从第一页开始翻。一读就放不下,好像自己等的就是它,一个敢于揭露问题的育儿书。

育儿书看得特别少,尤其是炒作厉害的那些畅销书,比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比如《我在美国当妈妈》,除了尤今的《没有选择的选择》、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个孩子的战争》是我认真读完的第三本跟孩子有关的书。

作者有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初中时被人冠以‘天才’称号。他成绩优异、爱好广泛,获奖无数,绝对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父母骄傲的好孩子!然而,升入高中后,他不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各种问题都接二连三地暴露出来,迷恋网络、厌学、叛逆,简直就是从天堂到地狱。

作者的妻子是大学老师,岳父是文艺工作者、从小帮忙带孩子,他们这样典型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怎么能出现这样的孩子?教育家教不好自己的孩子,这现象如今大量存在,原因何在?作者从社会环境、制度,家长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刻分析,我在读的同时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尽管我的儿子尚小,但同样的问题将来出现,我能够处理好吗?

之所以排斥那些畅销书,说实在的,看着他们的宣传语就反胃,什么我把孩子送进了某某高校。那样的书之所以卖得好,那样的家长之所以自豪,就是因为国人眼中的孩子只有考入名校才是好孩子,父母唯有培养出那样的孩子才是成功的父母,一切均为高考分数论。就好像当年的《哈佛女孩子刘亦婷》,典型的‘培优’制度下的产物。中国这块土地,没给失败者留余地。对于儿子,我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发挥特长,我并不喜欢取长补短。不管我的儿子将来读了怎样不入流的大学,只要他是独一无二的,我就知足了。我宁愿他成为一个令老师‘头疼’的个性孩子,也不希望他成为一个教育流水线上出来的达标产品。你猜对了,我就是非常注重对儿子的个性培养,我希望他长后可以从事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职业,而不是社会公认的好工作。

然而,但凡有个性的孩子,往往就更有主见,不喜欢听话。而完全不听话、绝对自由发展的孩子会与各种规范格格不入,怎样在自由和规范间达到平衡,怎样去磨合,我一直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毕竟孩子还小。但我又很清楚同时有些担心,儿子将来最可能出现的最大问题就是青春期叛逆,到时候我怎么办?是这本书给我一次静下心思考的机会、让我防范于未燃,这本书我读得不快,因为我一直在消化、吸收。

首先要找出,现行的独生子女政策是教育路上的一大绊脚石!其中的利弊不多说,大家有目共睹且无计可施,在此不浪费口舌去呼吁放开、不去做那无用功。独生子女的性格缺陷:自私、冷漠、任性、暴躁,完全是制度下的产物,这笔账怎么跟国家去算?独生子女因孤独而躲进网络、误交损友,给家庭和孩子带来的精神损伤,谁来补偿?我深知独生子女政策中的不正常,所以我发了狠话,辞掉一百次公务员也不可惜,但不生二胎,我死不瞑目。徐世立说的很对,养两个孩子比养一个轻松。不要单纯算经济账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足以帮你花掉你少养一个而省下来的钱!

其次当然是教育制度。人为地把教育资源进行分割、分级,什么重点学校、重点班,即使在一个班级里,好学生都可以因为成绩好而坐在前排。尽管也在呼吁所谓的素质教育,但那些名校还不是只对高考状元招手。你可以说我有纵容孩子不上进、不努力之嫌,那我要反问你?什么叫上进?考高分吗?人总是有差别的,第一只有一个,那些后面的孩子就只能低着头、夹着尾巴,活在高分孩子的阴影里?我们考虑过孩子们的压力吗?想到施压的后果没?如果不喜欢,他们怎么去努力?好的教育资源都集中在‘优秀’的孩子身边,有谁关心过那些落后的、有‘特俗需求’的孩子?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徐向洋工作室。作者在各种方法试遍、濒临绝望的时候,把最后一丝希望放在了徐向洋工作室上,他把自己管教不好的儿子送去了那里、接受军事化管理。书中详细记录了孩子在那里的衣食住行,揭露了孩子的心理转变。因为太详细,我看得稍微有些不耐烦,但认真想想,这正是家长跟孩子形成‘代沟’的原因之一,因为我们耐不下性子去了解孩子们。具体的内容不多写,感兴趣的资金搜一下‘徐向洋工作室’。

最后当然是家长自身的问题。作者没有为自己开脱、辩解,子不教父之过吗,他深刻反省,总结出了自己和妻子作为家长的不足。

第一,他们在孩子4岁半前,没有亲自带孩子而是丢给了老人,结果错过了孩子教育的关键时期,这完全验证了尹健莉观念的正确,没有什么新意,在此不多说,也不是文章的重点。

第二,父亲给予儿子的情感关爱缺乏。作为父亲,只是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而没有抽出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你不给孩子讲故事、培养他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怎么好反过来责怪他不爱看书呢?对于儿子只有要求和说教,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你知道他需要什么吗?严父不是让你永远板着脸、吝啬自己的感情,不是说你对儿子表达一下你爱他、关心他、在意他,就有失父亲的威严,你对他的毛病不纵容,那才是严父。父亲也可以像妈妈那样,去拥抱你的孩子、让他知道你爱他。

第三,母爱无原则。有句古话,爱子如杀子。母亲天性疼爱孩子,总是喜欢代劳,但如果没有限度、缺乏原则,只会纵容孩子的不良习气,最后害了他。作者的妻子为了儿子可以多睡一会懒觉,花钱请人买早饭给儿子送上8楼,其实孩子完全可以自己下楼去早餐摊上吃。母亲这样做的结果是儿子越起越晚,把懒觉睡得天经地义。儿子的一切都被妈妈打理得完美无缺,造成了他自身的生活能力极差,被子不叠、鞋子乱丢、衣服乱放。儿子在工作室受训,至少应该修完半年,因为妈妈的心疼,3个月刚过就回到了家,结果孩子的一切恶习反弹,不起床、不上课,熬夜上网,功亏一篑啊。

第四,跟孩子沟通不到位。沟通需要交流双方都敞开心扉,不是单向地提要求和建议,我们要倾听、了解孩子的想法。清楚了孩子与家长的差异也不能粗暴地反驳,家长必须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考虑问题,不能自以为是地让孩子完全服从,谁说我们就一定对呢?如果你就是对的,而孩子不接受那句要注意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绝对不可取。

假设了一个环节问老公,如果咱们儿子将来长大了,要留长发,学校不允许;因为迷恋篮球不愿意上课,你怎么办?他不假思索地说,‘我剃光他的毛!’我说,‘你也就这么大本事,跟所有家长都一样!你想过后果没?’他沉思了半天,‘那我就陪儿子一起叛逆,跟他一起打篮球、玩游戏,留长发!不都是从青春期过来的,都这么叛逆过。’这个家伙绝对不是从哪本书学来的,完全是身为一个爸爸,为孩子设身处地着想的。这个爸爸,靠谱!儿子有这样的父亲,好福气!

《一个孩子的战争》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

第四,物质消费无底限。只要孩子喜欢,一切都给最好的。07年,给孩子买的手机要2000多,电脑要笔记本、14000。衣服和鞋都是非阿迪、耐克不穿。出门就打车。头发烫了不好、拉直,还不满意继续烫、再拉直,一次200,折腾了5次才满意。1000元啊!作者自己理发最贵的一次仅要8元钱。作为家长你单纯指责孩子不懂珍惜,你想过原因吗?说到底还不是家长纵容的。

第五,缺乏耐心。孩子出了问题,家长总是希望通过最快的办法解决,不愿意去深入查找原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坏毛病不是一天养成的,人总是有些惰性和惯性,不费些功夫怎么能轻易改掉呢?简单说几句,孩子不听、不改,于是家长就喊、就吼,就威胁,有没有想过耐下性子,陪孩子一起面对、帮他改正呢?孩子不改好就放狠话,希望可以刺激他一下子醒悟,有没有想过事情可能走向反面呢?父母都没有足够的耐心,你还能指望别人来帮助他走出困境吗?

有人会认为这本书太沉重,他的孩子绝对不会这样的!我想说,作为父母,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但前提是你最好能够做好‘择差’的准备,就是说他真的有一天成为了问题孩子,你也一样爱他。一个孩子的成长,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有些事是防不胜防的。养育孩子不那么轻松,但也没有多么可怕,爱是不二法宝、屡试不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9378.html

更多阅读

双子《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 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双子《与孩子一起成长》读后感初次拿到《与孩子一起成长》这本书时,乍一看没觉得有什么新意,翻开来细看,越看越喜欢。与普通的育儿书不同,双子姐在书中谈及的育儿方法非常实用且具可操作性,一口气全部读完了,并推荐给小姑子看。好书是一

《和孩子划清界限》小巫 与孩子划清界限

和 孩 子 划 清 界 限这是小巫继续《让孩子做主》和《给孩子自由》之后,为4岁以上儿童父母撰写的新作。本书,通过讲述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加上细致深入的推理和分析,探讨父母潜意识中的内心恐惧和心理伤痕对于养育孩子的负面影响,介绍“

声明:《《一个孩子的战争》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的读后感》为网友漫步云海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