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方剂组成】麻黄6克,炙甘草6克,炮附子3克

【用法】煎服法同上方。

【方解】此于甘草麻黄汤加附子,故治甘草麻黄汤证而陷于阴证者。麻黄只取原量之半,亦以少阴病宜微发汗之因。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02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

注解:少阴病、初得二三日的时期内,以不传里并发太阴病的里证为常,故宜麻黄附子甘草微发汗以解表。按:体弱或老年人若患伤寒或感冒,往往发作少阴病,以其在表的时间甚暂,二三日后即常传里而并发呕吐、下利的太阴病,此所谓得之二三日无里证。而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可见此二三日时纯属表证甚明。二三日后传里,而始有里证,但不是说少阴病根本属里。

【辨证要点】表虚寒证见恶寒、无汗、脉微细。

【验案】许某,男性,47岁,病历号3752,1978年5月4日初诊。右头痛两天,自感无精神,两手逆冷,恶寒无汗、口中和,不思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咽红多滤泡增生。此属虚寒表证,治以温阳解表,与麻黄附子甘草汤加味:

麻黄10克,制附子10克,炙甘草6克,川芎10克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方
结果:上药服一煎。微汗出,头痛解,未再服药,调养两日,精神如常。

-----------------------------------------------------

麻黄附子甘草汤证

陆九芝述其大父医案:唐春舲盛夏畏冷,大父以麻黄0.9克,附子0.9克,甘草0.3克,强服之,一服解一裘,两服而重裘皆弛矣。

寥笙注:本案属少阴两感症范围。患者盛夏衣重裘,非肾阳虚而兼外感者,其畏寒冷决不如是之甚也。其病机与《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相符合,故服之奇效。方用麻黄发太阳之表,熟附片温肾固阳,以甘草易细辛,微发其汗,甘以缓之,与辛以散之者,又大不相同矣。本案用药剂量遏轻,恐难胜病,当参阅《伤寒论》原方酌定,特为录出如下,供参考:

麻黄6克、炙甘草6克、熟附片3克(先煎一小时)。

《伤寒名案选新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8940.html

更多阅读

便秘一附子理中汤合承气汤 郭立中教授附子理中汤

附子理中汤合承气汤加减治疗便秘(王立凤医案)张某,女,58岁,2004年4月16日就诊。5年来一直大便秘结难解,每3-5日一行,甚则半月一行,每次大便干结如羊屎,艰涩难解。曾服清热泻火通便方药如麻子仁丸、苁蓉通便口服液,症状均不见缓解。诊见:大便10

白术附子汤--含胡希恕医案 胡希恕医案

黄煌经方一百首之84、白术附子汤(转载)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252)[组成用法]白术40~60g、制附子20~50g、生姜15~30g、大枣12~20枚、甘草10~20g。先煎附子,再入余药同煎,分2~3次温服。[方证]1.身体疼痛、肢节不利、纳少、身重、便秘、尿量少、

附子超量不中毒的秘密 甘草解毒的征兆

文/《中医中药论坛》只要用药正确、适合患者病情,哪怕附子剂量超出医书记载几十倍都没有危险。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医师毛炜表示,根据文献,既有服用10克小剂量附子一次就出现中毒反应的报道,又有在抢救危重病过程中,24小时内用量

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和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 临床剂量

大爱中成药之四——附子理中丸一、出处附子理中丸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宋代),是由医圣张仲景的两个方剂四逆汤和理中汤合组而成,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见呕吐泻利,脘腹绞痛,心下逆满,手足厥寒,腹中雷鸣,饮食不进,及霍乱转筋等症的方子。二、方

声明:《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黄芩石膏杏子甘草汤方》为网友浮生醉清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