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徐培与90多岁慈母
力透纸背 古拙无华
——访书法名家 徐 培
宋懿霖
徐培,字:东海笔人,斋号:汇宝斋。1948年出生,浙江温岭人,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书法,8岁开始学写字,初临颜、柳、欧、赵,后临学石军行草,研墨数十年。作品参加过多次大展,并获奖。现为中国书画界联合会理事,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院委会委员,世界东方(北京)书画院常务理事、副院长,北京神州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东西方艺术家协会委员,北京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汇宝艺海画廊总经理。2008年1月4日其草书作品《观海听涛》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奥运特刊”,同年3月在奥运匹克之旅书画艺术展获金奖。作品被中国收藏家协会、北京奥运书画征集活动组、世界著名品牌大会组委会及企事业单位、国际友人等各书法爱好者收藏。
初识徐培老师是在一次公益活动上,经好友介绍认识后,徐培老师轻松幽默的谈吐和操着一口浙江味的普通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日后多次接触中,对徐培老师的个人经历和做事风格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徐家是书香门第,家中慈母是当地女师毕业,书法造诣颇高。也许是受家庭熏陶,加之慈母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使得只有17岁的徐培,在当地书法界已小有名气。文革期间,每到春节,通过卖春联的来提高自己在书法上的专研,在当时,徐培的春联可谓是供不应求,通常买春联的人们都要排队等候,一天计算下来可卖出500多幅春联。
徐培所创作的榜书作品大气磅礴、笔力雄健,雄浑中不失虚和,苍劲中隐含灵动,富有自然神采,给人以震撼向上的生命力。其代表作《观海听涛》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并多次获奖,在讲解自己怎样写好每幅作品时,徐培说:写榜书就是写胸襟、写胆略、写气势、写激情,这其中缺少任何一个,都有可能使创作出的作品缺乏气势与力度了。写好榜书作品更高要求是把握气韵,必须一气呵成”。除榜书外徐培还热衷于行草,按他的话说写行草必要达到凝神静思、心平气和,最忌心气浮躁,只有达到心手合一才能写出那种酣畅凌厉、挥洒自如又富有动感的好作品。生活中的徐培待人和蔼可亲,说话轻松幽默,一双巧手除能写出一手好字外还能做出满桌菜肴又能泡出香溢满屋的茗茶来。退休后来到北京继续他的书法创作研究。徐培为人豪爽、仗义,在朋友圈内可谓是德高望重,众好友对其十分尊敬。
徐培经常去参加一些大型公益书画捐赠拍卖活动,特别是在汶川、玉树地震期间,也携同众好友向灾区同胞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了一些想献爱心却无发组织捐赠的书画家们,徐培特意在北京大兴成立了一家名为“汇宝艺海画廊”的文化公司。成立至今,得到了圈内外众好友的大力支持,所组织的大大小小的活动不计其数,为社会公益事业尽其最大力量。
虽说中国书法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墨客呕心沥血,历尽沧桑,中国文字才有了今天如此丰厚的积淀。然而在当今书法界难免会出现一些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现象。拿行草举例,我们在享受草书美的同时,也在欣赏书法家娴熟的技艺和胆识,草书更重要的是它的艺术欣赏价值。但对外行人来说草书不好辨认,如若你没有一定书法基础的人是不易看懂,更难看懂草书之意和其写字之人当时所抒发的心情。在观看每一位草书书法家在写同一字时,便会理解一字出百家的意思,在这种情形下,它的难易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草书给众人呈现出的动感美和书法家内心深处让人无法参透的意境,让人们感到草书不光是美还带有一丝神秘感。
徐培曾讲,论当今书法界,草书艺术也面临着诸多困惑,如今习草书者,都是在习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的。临习前人草书,不能陷入汉字个体结构中不能自拔。虽不能过于强调草书的随意性,但也不要以为写草书就可以草率随,字要可读,应有其形,结构变化不能太离谱。在现场观看徐培用行草字体写出来的领袖毛泽东诗词或唐诗等后,观看者会明显的感觉每个线条像钢琴家弹奏的音符,强烈的跳跃感和节奏感刺激着我们的眼睛。
草书给书法家提供了充分表现的空间,在这里线条是有感情的,虽然草书书写速度快于写其它书体的书写,但线条力度的强与弱,直接表现出书写者有无根底,这也是草书书法表现力强于其它书体的一个原因。创作中不能一味地求快,否则会使所写之字形成书不达意,线条浮滑,结体草率。几十年来,他走遍祖国各地,对各地著名的人文景点一一探寻和学习,又遍临诸帖,并加以创新,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见字如见人,这句话用在徐培身上一点也不做作,其书法作品多次受邀参加国内外大型书画展览和书法大赛并荣获多种奖项。他的书品、人品,受到国内外政要、博物馆、企业及书画爱好者的青睐和珍藏。我们期待徐培老师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