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讲座——声 乐 基础 学 习 初 探
“声乐”是歌声与音乐,以及文学语言的结合,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其意境,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声乐”是一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密切结合的艺术,但又与自身素质分不开,没有一定的文化艺术方面的素养,没有丝毫的生活积累,没有健康的体魄,没有敏锐的听觉,即“音乐的耳朵”仅有副天生的好嗓子,显然是不够的。
下面针对声乐学习的几点看法,浅谈声乐学习中应遵循的几个方面:
一、歌唱原理及姿态
歌声是气流通过喉头,使声带闭合而发出的。声带是“声源”,气息则是发声的“源”动力。声带的振动引起咽喉腔及其他腔体的共振,扩大并美化音色,这些腔体便是共鸣器。因此人的歌声发声器官有如下几个方面:1、呼吸气官(动力)、2、发声器官(振动体)、3、共鸣器官(共鸣器)。在课堂教学中,如教条式的如此说教,学生定会备感声乐课的枯燥及难以理解。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举例说明:我们经常看到的任何一个器乐演奏者,都需拥有自己的乐器,歌唱者亦不例外。乐器要发出响亮的声音需具备三个因素:1、动力、2、振动体、3、共鸣器。以鼓为例,用棒击鼓,鼓皮是振动的,发出声音,鼓棒敲击鼓面是动力,鼓皮是振动体,鼓皮振动引起鼓身的振动,使鼓声扩大,鼓声是共鸣体。而人体作为歌唱者的“乐器”,其动力是气息,气息促使声带振动而发出,声带是振动体,声带受振动引起各共鸣腔体的共振,这些腔体便是共鸣器。
对于刚接触声乐的学生来说,大多数较紧张,教师应努力消除学生歌唱时不必要的紧张状态,采用启发思维。其作法是:想象自己置身于安静美好的环境之中,扩胸收腹,挺拨坦然,形体不松散,亦不僵硬,使思想进入安静、清新的意境之中。
二、歌唱时气息的正确运用
我在声乐教学中,深深的体会到“不怕没有气,只怕不会用气。”呼吸是歌唱的生命线,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今人说::“三分音七分气”,足见气息对歌唱的重要性。在运用气息这一教学环节中,采用了科学的、合乎生理机制规律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它由横膈肌与两肋、小腹联合操作。具体方法有:1、快吸慢呼,想象有位离别很久的好友,突然出现在面前,你惊奇的倒抽一口气,停止在这一状态上,几秒后仿佛有一股外部力量在对抗中,气息缓缓向上齿根的背后发送,此时横膈膜有力的起着支持作用。2、慢吸慢呼,想象面前有一束清香的鲜花,高兴的闻花的芳香,便发现胸廓自然向前,向上抬起,肋肌包括腰部同时向四周扩张,保持这种状态,仅将腹部横膈膜以下肌肉群放松、送气。注意吸气要象闻花一样自然、平静、柔和。呼气时让吸气时下降的膈肌及肋骨两侧为支点。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方法
1、关于喉头的控制问题
歌唱时若只有流畅的气息,而没有相对低而稳定的喉头,声音就会不稳定。有了喉头对气息的控制,歌声才有伸缩性,富有表现力。为此需理解并撑握放下喉头,打开喉咙,控制喉头。练习发音是否放下喉头的方法是:闭嘴吸气向下叹气,在喉头低下发低沉、富有弹性的顿音。或用叹气讲五个母音“a、e、i、o、u”的办法进行体会。打开喉咙可让学生借助咬大苹果状态,让大牙张开打哈欠倒吸,这时喉咙必定打开,可先放慢速练习。关于控制喉头,让学生单纯用“口”字进行练习,“口”的发音相对深而后,当音一发出,立即擦硬腭进入头腔。以上练习结合发声练习进行训练,教师可选择旋律性较强的短小歌曲以“u”哼唱,要求练习高音与低音时,喉头位置感觉是一样的。
2、对于歌唱共鸣的初步理解
进行歌唱时,都追求面罩的共鸣。歌唱面罩正如月亮,月亮本身是没有光亮的,只有当太阳发射到那里,月亮才会发出明亮的光来。这可联系气息、喉头对共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体的共鸣腔体大致可分为头腔、喉咽腔、胸腔,整个共鸣腔体联成一体发挥作用,保证在歌唱中,高中低音发声位置统一,且富有弹力,使音色达到统一、完善的效果。
四、歌唱的语言及表现
歌唱艺术是文学语言与音乐旋律有机结合的产物。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它不仅是创作优美、动人旋律的源泉,也是塑造丰富多彩音乐意象的依据。因此,歌唱基本功训练除发声系统的训练外,还包括咬字、吐字的训练。咬字、吐字时,应注意字头不要“咬死”,也不能含糊,要明确有弹性,字腹要随着旋律的婉转起伏而推开。字尾要归韵,交待清楚。
在歌唱教学中,对于学生乐感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环节,唱歌是情感的艺术再现。要唱好每一首歌,做到“声情并茂”,前提是应先理解音乐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及其背景。而后经过演唱者的二度创作,进行演唱,通过情感把歌曲的音乐形象和素材表现出来。例如:歌曲《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当中的衬词“啊”,必须是发自肺腑,以表示战士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光荣感、自豪感。用感叹倒吸的发声方法,随旋律线条一浪推开一浪的把“啊”发出,这样就唱出了丰富的感情,从而把歌曲内容完整地表现出来。总之,歌唱思想不能空白,思路随着歌曲的内容展开,以情感人。
声乐是门抽象的技术课,所以教学中应采用生活中最简单形象的手法,由浅入深,由实践到理论,让声乐学科变抽象为形象,变复杂为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