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脑体倒挂”?
“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
我国不久之前,持续30多年,出现了“脑体倒挂”这样一个新名词,中国历史上没有提到过,国外也未听说过。是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新事物。
所谓“脑体倒挂”,是指受过多年教育训练的脑力劳动者的收入,竟然低于缺乏文化知识的体力劳动者(包括文盲)的收入。这是极端反常的怪现象!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脑体倒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化。当时中青年知识分子(脑力劳动者)收入普遍低于同龄的工人(体力劳动者)。而正常情况下,脑力劳动者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其报酬应该高于体力劳动者。
现代社会,学历往往是衡量劳动性质的标准。80年代的实际情况却是:50岁以上的一代人,是从“旧社会”过来的,50年代初期定下的职务级别,还能算是“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多”。40岁以下一代人里面,尽管文化教育水平越高,工资收入反而越少。
为什么这样呢?比如同是1956年的中学毕业生,其中之一中学毕业后没考上大学就参加工作;另一升入大学(五年制),学了五年后才参加工作。但80年代初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月薪62元或69元)却往往低于中学毕业的工人(五级工月薪65.5元,六级工77.1元)。
调整工资时,又总是以年度(工龄)划线,1956年是一道杠。1956年前参加工作的可升一级,1957年工作的则不能升级。这种仅按工龄划线,而不考虑教育程度的不合理规定,造成“脑体倒挂”的怪现状。(但这时差距还不算悬殊。)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依旧沿用“文革”前制定的工资级别标准。在六类地区,1959—1969年毕业的助教月薪都一律是56元,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实习员、技术员(大学五年制毕业后)一直也是56元,“实习期”长达十几年一直没有升职、提级;随着物价逐年上涨,实际工资逐年降低。“脑体倒挂”完全背离了“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脑体倒挂”一直延续到90年代,真可谓“30年目睹的怪现状”了。民间常年流行这样的俗话:“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
确实,“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可以算这样一笔帐:在1985年,一个茶叶蛋的成本为0.15元,市场售价为0.40元,一天只要卖出100个茶叶蛋,纯收入25元,每月收入至少为750元;而一个从事导弹原子弹研究的科学家,月薪最多只有400元左右!
十年以后到1995年,一个茶叶蛋的成本为0.25元,市场售价为0.60元,一天只要卖出100个茶叶蛋,纯收入35元,每月收入至少为1050元;何况销售额还要多!而一个从事导弹原子弹研究的科学家,月薪600元左右,加上“特殊贡献”的国家津贴100元,总共只有700元!
还有,“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
也可以算这样一笔帐:一个外科主任医生,月薪也就600元左右,每做一个大手术的补贴只有10元左右;而一个“发廊”的理发师,如果做女宾美发,每天至少收入100元,一周的收入就超过外科主任医生一个月的收入。
“从脑体倒挂看四化和教育危机”
1989年全国政协《学习参考资料》第4期,载有南开大学陈荣娣教授的发言:《从脑体倒挂看四化和教育危机》,陈教授指出:清代末年教师人均月收入约100两银子(合140银圆),是普通体力劳动者月收入(8—10两)的10—13倍。
从辛亥革命以后至新中国成立的38年间,除后10年陷于战乱以外,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后的月工资为80—100圆;而“高薪阶层”如教授月薪大约300圆。当时城市中体力劳动者的平均工资大约15圆。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分配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52年前后一般知识分子与工人的收入大致相等;极少数教授的最高收入,约为机械工人的2.4倍。
1956年工资调整后,中青年知识分子比同龄工人的工资也相差不大;大学毕业生月工资56元(第一年实习期每月46元),而工厂学徒满师后月工资约42元。
1957年以后由于正常的晋升得不到保证,脑体收入差距逐渐消失。
北京统计局的调查认为1966—1976年脑体工资基本持平,约为每月40—50元人民币。
1977年以后改变了十几年不长工资的停滞局面。但因体力劳动者收入的增长幅度较大,特别是附加工资和奖金多,而脑力劳动者的收入增长很慢,以至于出现了“脑体倒挂”的怪现象!
据北京地区1982年调查,脑力劳动者的平均收入(60元左右),比体力劳动者低8元。
陈教授指出:“从以上数字可知,百余年来,三个(注:应为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脑力和体力劳动收入差距的变迁——清朝时期脑力和体力劳动收入相差十几倍;民国时期虽然新型知识分子取代了士大夫,但脑体收入差距仍有数倍至十数倍。解放(新中国成立)初期除少数‘高知’外,脑体收入持平;到70—80年代脑体收入出现了10—30%的倒挂现象。现在(1989年)的倒挂幅度更大了!有些一二级的老教授已在申请生活困难补助。”
文章附录“国际水平的比较”,从中可以看出:“同档次的发展中国家的教师工资收入指数都比我国的高。”还附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7年教育年鉴的一些数字”,上面列有17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人均教育经费为8美元,居末位,甚至比不上非洲国家尼日利亚。
“脑体倒挂的恶果”指出:“现在的教育危机是众所周知的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1988年小学生失学的人数428万,中学生287万,全国还有文盲2.3亿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不良现象都可归之于人的素质低下,如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投机倒把,青少年犯罪增加,一切向钱看等等,都是人的素质低的表现,学校培养不出建设的人才,不合格的教师人数占很大比例(小学l/3,初中2/3,高中1/2)如要改变这种情况,增加智力投资是唯一出路。现在学历越高的研究生毕业后越不容易找到工作。”
90高龄的冰心女士写了读后感
90高龄的冰心女士看了“脑体倒挂”的材料后,写了读后感《开卷有益》——
“看了以后,使我死水般的情绪又起了波澜!教育问题我从前也谈过一些,都没起什么作用。‘安邦治国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古人早就给了我一服自慰良方,我何必老来自讨苦吃?……这篇文章里还引了许多美国和日本怎样重视教育,重视提高教师待遇的例子;它们都是资产阶级国家,引多了怕会倒我们中国人的胃口,我也不费那劲去抄了。
但是这篇文章中有:李鹏总理在七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
‘从根本上说,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还有陈云同志前些年就提出的:
‘教师应是使人们羡慕的职业。’
这些领导同志们的金口玉言,总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吧!
但是‘先经济,后教育’,‘生产是硬任务,教育是软任务’这种落后的社会观念,仍旧牢牢地拖住实践的后腿,天知道这是为什么?!这篇文章的最后提出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我看那三项提议,都是老生常谈。老生们(其中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早已谈过了许多,‘补加教育经费’等等。但现在在物价高涨的时期,就是教育经费补加了几十亿投入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十一亿的人口的老大中国里,也只是杯水车薪……真是感慨万端,我的这篇《开卷有益》断断续续地写了四个月,我明明知道‘写了也白写’,但我的老而不死的心,却总在大声地斥责我说‘白写也要写’,至于有没有人看那是另一个问题!”(1989年8月11日浓阴之晨)
直到20世纪末年(1998—1999年)以后,我国才开始逐步消除“脑体倒挂”的现象(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