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退原来是向前
人生在世,处事立业,究竟该向前看呢?还是该向后看?这是个很困扰人的大问题。当然,人生及事业的发展,是要向前看的。不向前,那就是停止、滞留从而造成了落后。但是,衡量人生、事业、发展路线的是否正确以及在价值和效应上的是非曲直,必须向后看,要借鉴历史,更要借鉴已往的经验。因为,事业是否正确的标准,是由历史、经验来确定、衡量的。世间万事的是非曲直,也都是要由历史、经验来确定、评判的。
是,正确,必以正直为标准。非,错误,所错的就是在于不正直。曲,弯曲,包括歪曲、扭曲,那是不直的。直,正直,首尾一线、始终贯承。是非曲直,关键在于直;若无直,那就没有是非曲直的分别了。
成就于直的条件,以线条而言,必须是首、中、尾的一致,自始至终不可歪斜。以人事而言,过去的因缘(首),当下的作为(中),未来的报应(尾),犹如一条直线;当下的作为,所凭藉的是过去种下的因缘,然后产生未来的报应。我们人类的存在,是在这个现成的世界进行生活;我们本人的存在,有着各自当下的作为;过去的因缘,犹如历史、文化、世界、社会、家庭、父母的存在;未来的报应,是我们的作为会影响下一代。
首、中、尾一致的一条直线,在写划之时,笔尖掠过的过程,好比行走在生死之间的人生。走在过程中,若不以起点为参照,就不会知道已走之路是不是直的。当然,前路若是被我们设定了目标的,专心致志奔向目标,这也是一种直;却这个勇往直前不后退的直,它的目标,始终是被起点给奠定的。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成稻,后退原来是向前。
这首七绝,是五代僧契此(布袋和尚)所作。诗里所写的事情,是种田插秧。诗里所喻的意思,是人生事业的道理。
插秧之时,人要俯首弯腰,以后退的方式前进。因为,每一行的秧苗都要对直,这是要以每一行的起点为参照的,这就必须面向起点,盯住起点,每插下一束秧苗都要与起点对齐。所以,是以后退的方式延伸着直线前进。青苗就是秧苗,秧苗长大了就是稻,在种入水田之前要经过清洗使根须洁净。稻字的谐音是道,成道之要,在于眼、耳、鼻、舌、身、意的专致,也就是六根清净(这是一种抽象化的语境,其实就是专心致志),不受其它事物影响或污染。只有这样,才能种成福田。
以插秧种稻而言,福田是田地与农民的两利;洗净了的稻苗在没有碎石杂草参夹的水田中顺利长大、结出丰满的谷穗,有丰满的谷穗可收获,这是农民的幸福。以人生事业而言,福田是个人与社会的双赢;为人处世,基于正直、善良的根本,建立事业,努力使之顺利发展,从而利己及人、造福社会。如何种成福田的方法、途径,就是道。以行道而言,后退、前进,只是方式的不同,甚至是以体面为形式的差异。其实,体面所朝的方向,往往是我们心目的主观反映(造成虚荣的原因),并非前进、后退的客观现实。在客观现实如插秧之时,后退才是符合标准的前进。
人世之间,能够成为福田的事业,基本上都是类同于插秧的。身心合一的去选择,然后认定自己想做的事,从而专心致志、踏实务真地去做事。在做事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将起点与目标对齐,时时反顾参照,那么,这事或事业,就不会违背初衷、脱离根本。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利益世界、造福社会。
一切向前看,其实,并非这一切就是真正的前进,更多的却是被体面造成的虚荣。前,它的参照与对比,始终是后,无后即是无前,不顾后的向前看,眼前是正前方、左侧前方、右侧前方,而只要稍一转身,左侧前方或右侧前方就会成为正前方。体面,是身体和脸面,被虚荣兜着走,让人忘失了起点,不断地转换目标。在目标转换后,原先的前进就会在转换之际变成拐弯。目标换多了,不停的拐来弯去,弄乱了最初的正前方,就会让人惘然在迷茫之中,从而丢失了自己。
要想让自己不迷不惘不丢不失,给自己种植福田,那就好好回头看看自己人生及事业的起点吧。未必向前便是前,后退原来是向前!
二零一零年十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