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高大的土丘就是比干陵寝,比干死后武王为其封墓,为中国有史记载第一座坟丘式墓葬。古代墓而不坟,中原地区出现坟丘式墓葬,始于春秋晚期。传说,比干在朝歌被剖心后,得元始天尊神符指点,前往心地(今新乡),就会长出新的心来,路上不能开口说话,他行至这里,遇千年狐狸精妲己变的老妇叫卖“没心菜”,没心的菜与没心的人有相同之处。比干禁不住问:“老人家,你卖的什么菜?”,老妇说“没心菜”。比干问:“菜没心能活,人没心如何?”老妇说:“菜没心能话,人没心,该他死!”比干开口泄了天机,口吐鲜血,坠马而死。整个天地,霎时皆黑,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将比干尸体掩埋其中,再看老妇手中的没心菜,个个都成了实心的。
比干墓原为一抔黄土,占地五亩之大,前来观赏凭吊的人可直接走上墓顶。1994年泰国林欣杰先生捐资拉起了一道青石券,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林氏后裔祭拜都要绕墓三周以示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明代学者,右都御史唐顺之曾做《汲县谒比干庙墓》诗曰:
下马登丘垄,从林曲隧通。
碑因元魏树,地是有周封。
酒敬荒地上,人行麦秀中。
故宫无可问,徒此对松风。
比干泣血陈问,犯颜直谏,刚直不阿的浩然正气表现了他“居虎尾而莫惊,触龙鳞而不惧”竭忠尽智以事其君的赤胆。比干犯颜直谏,是为了圣主开明,百姓幸福的长治久安,成为古往今来赞扬和效法的美德。
他是纣王的叔父。看到纣王日益昏庸,便直言规劝,纣王不听。比干长叹道:“主过不谏,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即谏而不从且死,忠之至也。”继续冒死进谏,三日不去。纣王恼怒了,对比干说:“你是圣人,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来验证一下。”于是,比干就被纣王剖腹挖心而死,葬于新乡卫辉以北7公里处。是中国第一个坟丘式墓葬。1500年后,北魏孝文帝因墓建庙,称比干庙,到现在又过1500年了……
比干庙占地44000平方米。墓前有一残碑,看到解说才知其来历:春秋时,孔圣人周游列国,至此,仰比干公忠烈,遂率弟子焚香致祭,并亲用剑刻“殷比干墓”四字于碑上。因年代久远,“墓”字之土已缺,成“莫”。碑廊内共有珍贵碑刻86通,大都出自历代帝王将相、著名官吏和文人学士之手笔。最著名的有两通,分别立于木坊门左右。一是魏孝文帝撰文、南北朝十大书法家之一的崔浩所书的《皇帝吊殷比干文》碑,亦叫太和碑。此碑四面刻字,字体瘦削独出,为北魏碑刻之杰作,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另一是唐太宗撰文的《祭殷故少师比干文》碑。唐太宗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从谏如流,喜欢倾听臣僚意见,以利兴邦立业。所以他特别敬重比干,颁发了《追赠比干为殷太师诏》后,又派大臣持节到比干庙举行祭礼,并将他写的祭文刻石铭记。比干原为少师,唐太宗追谥他为太师,开了后代追封前贤的先例。
来到比干庙才知,比干是林姓的太始祖。原来,比干死后,纣王下令追杀他的家人,其妻陈氏有孕,急忙带婢女逃至卫辉长林山,躲进长林洞,生一男孩名坚。追兵至,问姓氏,陈氏手指洞外说姓林,免除血灾。由此,林坚便为林姓始祖。比干庙成为天下比干后裔林氏儿女祭谒之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