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和现状下 私营企业的发展

文/地球人

本文的上半部分重点讨论了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下文将在此基础上介绍私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一、私营企业的发展现状

1.私营企业的总体特征

我国私营企业数量众多,且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从1992年至今,除2008年外私营企业注册数每年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截止2010年6月达到789万户,占全国实有企业总数的74%。与此对应的投资人数为1675万,从业人员8896万,注册资本16.52万亿,其中71%在城镇。

私营企业在我国的生产、就业、税收、进出口方面都占据重要地位。2010年底城镇、农村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分别为6071万和3347万,分别占城镇、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17.5%和8.1%。由于乡镇企业从业人员有1.59亿,且这些企业多为私人经营,若将其中的50%当作私营企业计算,则私营企业从业人数在农村就业人数中的比重将提高到27.3%。2006年私营企业在税收和进出口总额方面分别占全国的9.3%和13.8%,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GDP占我国经济总量的40%左右。2010年个体、私营企业完税总额1.12万亿,占全国税收总额的14.4%。

从行业分布来看,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批发零售业和制造业,分别占私营企业总数的35.4%和24.8%。私营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为179万元,其中金融业、房地产业、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行业门槛较高,平均注册资本分别为1310万元、646万元、504万元;居民服务业、文体娱乐业、信息软件业、住宿餐饮业的门槛较低,平均注册资本均低于100万元。

2.私营企业的内部分化

私营企业下游紧接个体工商户,个体工商户的雇工数达到8人即登记为私营企业。全国私营企业的户均从业人员仅为11.3人,这说明了大多数私营企业的规模很小。但是私营企业内部差异很大且呈扩大之势,2009年工商联对上规模民营企业进行了调研,上规模企业的标准是年营业收入超过3亿元。当年入围企业共有3675家,资产总额6.64万亿,户均资产18.1亿,户均从业人员2500人。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业,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建筑业。在这3000多家企业中产生的民营企业500强,其入围门槛为营业收入36.6亿元。这500强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资产额分别为上规模民营企业平均值的4.6倍和4.3倍。其中前10家企业资产总和又是后10家企业资产总和的19.4倍,比2008年的差距倍数翻了一番。

“融资难”的问题在大型民营企业身上并不明显。2009年全国工商联对民营企业500强的调研结果显示,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金融危机、原材料成本、市场需求,融资则排在第五位[1];江苏省镇江市2011年对本地亿元规模私营企业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资金情况正常和资金较为宽裕的企业占82.2%[2]。因此,“融资难”实质上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这恰好给大型私营企业提供了向金融领域扩展的契机。比如,上海快鹿投资集团的施建祥发起并联合几家企业在上海成立了东虹桥小额贷款公司。该公司2011年的资本金为5亿,实现净利润6300多万。

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相比,除了融资相对容易外,一部分企业能够进入金融保险、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进行资本运作,最近几年的富豪排行榜上地产行业一直占比最高。大型企业也更有实力参与国企改革,收购、兼并国有企业。调查显示大型私企参与收购、兼并国企的比例比小型私企高10倍以上,2009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有47.6%由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或城镇集体企业改制而来。因此大企业与依靠自身积累进行发展的小企业相比,资本增长速度要快得多[3]。2009年民营企业500强的资产总额比2008年增加38.0%,上规模民营企业户均资产额的增长速度低于民营企业500强,为24.0%,同期全国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则只增加10.9%。

此外,大型私营企业更能经受危机的考验。第九次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发现,国际金融危机期间,我国私营企业虽然受到严重冲击,但仍有30%左右的企业在危机期间增加了投资,减少投资或歇业的约占20%,投资不增不减的约占40%~50%,即除了30%左右的企业能够逆势而上以外,70%左右的企业发展受阻。分析表明,成立时间较久的、所有者权益[4]在亿元以上的企业,较能抗风险,而成立较晚的、所有者权益在500万元以下的企业则困难重重,甚至倒闭。

3.私营企业与其他经济成分的对比

目前,私营企业已经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呈三足鼎立之势。在2011年的工业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比27%,私营企业占比31%,外商及港澳台资为27%。总体而言,在煤炭、石油、电力、燃气、水生产和供应等基础上游行业,国企占主导地位;在轻工业及普通机械制造业中,私营和外资企业均占重要地位,各显千秋。对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分析表明,国企、外资、私企的平均规模比约为12.4:3.4:1。国有企业经过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私有化和兼并重组后,目前只剩下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少数大型、特大型企业,很多处于垄断地位。私营企业尚未形成强有力的垄断力量,但在某些行业涌现出一些大型、特大型企业集团,与国企、外企共同形成了垄断。在软件、感光材料、手机、软包装、汽车、日用品和化妆品等行业,外资市场份额较高,已经垄断或者正在逐步垄断[5]

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09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对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企业500强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在中国企业500强中处于主导地位,企业数、营业收入总额、利润总额的占比分别为65.8%、84.7%、83.7%;与此相比,入围的民营企业共86家,占17.2%。民营企业500强的总体规模远小于中国企业500强,前者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总额、税后净利润分别是中国企业500强为4.3%、17.1%、14.5%,但是民营企业500强的盈利能力强于中国企业500强,前者的平均资产净利率为5.6%,为后者的3.4倍。

二、私营企业中的劳资关系

在私营企业中,企业主为牟取高额利润,竭力压低人工成本,甚至故意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如不履行劳动合同、随意解雇职工、克扣或拖欠职工工资、不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或欠缴社会保险费等,侵害职工合法权益。近年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由于企业侵害职工权益而引发的集体停工、罢工、上访等突发事件越来越多,劳动争议案件数量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远远高于GDP的增长速度。在各类企业中,私营部门是劳资矛盾的重灾区。2002年,全国劳动仲裁部门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总数中,非国有部门占72.9%,私营部门在非国有部门(私营、三资、个体)中劳动争议和劳动报酬争议中的比重分别占44.8%和49.5%,远远超过其他非国有类型[6]

在利润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私营企业工人[7]工资与其他类型企业差距越来越大(见文后附表1)。第五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得到的2001年私营企业工人平均工资为10250元,是全国城镇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95%,远高于城镇集体单位的平均工资。2007年私营企业工人平均工资只有全国城镇单位平均工资的75%,与城镇集体单位的工资差距显著减小。之后在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私营企业工资降低,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的工资仍然保持上升态势,2009年私营企业工人工资只有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的49%,集体单位平均工资的81%。在私营企业内部,企业规模越大,平均工资越高。2009年资产规模超过1亿元的企业平均工资为21100元,资产规模低于100万元的企业平均工资为14962元。在各种行业中,金融、房地产和科研技术行业工人平均工资最高,年收入超过20000元;住宿餐饮、农林牧渔和卫生行业的工资最低,年收入在15000元以下。此外,私营企业中参加医疗保险的企业占45%,参加养老保险的占49%,参加失业保险的占33%,参加工伤保险的39%,低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并且在已经参保的企业中参保人员低于50%的企业约占1/3。

在私营企业中,中小企业的劳资矛盾尤为突出。在浙江的有关调查[8]显示,国有、集体企业执行劳动时间规定比较好。大量中小私营企业严重超时劳动现象较为突出,日劳动时间在12小时以上的企业比较普遍,周末和国家法定节假日都很少休息,这种情况在制革、电器、编织、成衣、皮塑行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更为严重。有41%的职工日工作在12小时以上,有52%的职工为8~12小时,只有7%的职工为8小时以下。长期超时劳动、过度疲劳导致大量的安全事故发生。当然,有人会说工人愿意加班。是啊,基本工资就那么一点,加加班养家尚且困难,如果不加班的话,生活只能更糟。

三、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

伴随着私营企业数量和经济地位的提高,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一个私营企业主阶层。由于这个阶层掌握大量经济资源,他们的政治参与及政治态度对我国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2002~2006年的私营企业主调查结果表明,私营企业主认为最为迫切的事情是“在商言商,把企业办好”,这一比例在70%以上。排在第二位的是“树立良好的个人和企业形象,做社会贤达”,这一点也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第三位则是“和社会上其他阶层成员和睦相处”,这一比例在45%以上。这三个选项和主流媒体宣传的“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的口号不谋而合。与政治参与明显相关的几个选项,如“争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党政领导人经常保持联系”、“参加中国共产党”,其迫切程度都较低,这些选项被视为最迫切事情的比例均不超过30%。这并不意味着私营企业主参政的积极性不高,而恰恰表明私营企业主已经实现了广泛的政治参与,以至于这些事情无需迫切。

2001年,江泽民的“七一讲话”为私营企业主入党打开了大门,标志着共产党对私营企业主政治地位的认可。该讲话一方面是共产党淡化自己阶级属性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对私营企业主中存在大量共产党员这一事实的承认。1993~2010年的多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见文后附表2),私营企业主中的党员比例与日俱增,且远高于工人、农民中的党员比例。增加的原因主要是随着大量公有制企业的私有化,原来的企业负责人变为私营企业主。2002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私营企业主中的共产党员来自改制企业的比例为50.7%。对于非改制企业,也有为数众多的私营企业主是共产党员,他们中90%以上是创办企业前入的党[9]。与此相比,私营企业主中加入民主党派的比例很低,为6%左右。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未加入任何党派的私营企业主中,有49%的人希望加入共产党,14%的人希望加入民主党派。这一点和共产党是执政党有关。

目前私营企业主的参政方式主要是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者比例从1997年的10.3%和22%增加到2010年的21.5%和30.4%,2010年的调查还发现一批私营企业主担任了各级人大、政协的领导职务。总体而言,大型私企业主参政比例远高于小型私企业主,2004年大型私企业主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比例分别为55.0%、55.1%,小型私企业主中相应比例分别为14.5%和26.8%。私营企业主通过这样的政治参与可以表达本阶层的利益诉求,推动党和政府出台有利于本阶层的政策;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政治身份使自己的企业与相关部门维持良好关系,从而更容易获取资源支持或更早地获取一些内部信息。

私营企业主中的大量共产党员,还可以通过担任党代表或者进入各级党委参与政治。201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受访的党员私营企业主中,担任各级党代表的占38.5%,担任乡镇到省各级党委委员的占30.3%。私营企业主也可以通过企业内的党组织反映自己的利益要求。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私营企业中成立了党委、党总支、党支部等党的基层组织的企业占30.6%,这些组织的书记大多由企业主担任,那些没有成立共产党的基层组织的企业绝大部分是因为没有党员或党员人数太少。

私营企业主还通过一些间接方式进行政治参与,包括:①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个别接触,权钱交易一般发生在这里;②参加协会组织或自行组建各类社团,如各级工商联、私企协会、行业协会;③创办传媒机构或举办各种论坛会议,制造社会舆论。

推动“私产入宪”和出台《物权法》是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一个重大成果。全国工商联作为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代言人,在1998、2002、2003年三次提交团体提案,要求立法保护私有财产。2003年“两会”期间,与全国工商联提交《关于修改宪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法律制度的建议》的提案同时,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广东的私营企业主代表郑卓辉花了三天半时间游说广东团代表,获得49名人大代表的附议,以个人名义提交了“保护私有财产”的人大议案,这是第一份有关私产入宪的个人议案。同时一些私营企业主在社会上制造舆论氛围,表示如果私产保护不能列入宪法条款,就把资产转移到国外去。在此社会情势下,2004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私产入宪条款写入宪法,为2007年出台的《物权法》奠定了基础。有人认为,私营企业主要求私产入宪初衷是保护自己的权益,但其客观结果是惠泽所有“有私产的人”,但除了私营企业主阶层及其代言人认同这个观点以外,其他社会阶层似乎并不认可[10]

历次私营企业抽样调查中,私营企业主对自身的政治、经济、社会地位评价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见文后附表3),自认为处于“上等”和“中上等”的比例从1993年的52%下降到2008年的28%,自认为处于“中等”和“中下等”的比例从33%和11%分别上升到43%和21%。2008年与1993年相比私营企业主的数量增加了28倍,这无疑会使私营企业主的相对优越感降低。此外,私营企业主的内部分化也使大量中小型企业的业主难以产生“上等人”的感觉。有意思的是,这个总体下降的趋势中有一次例外,2002年自认为“上等”和“中上等”的私企业主比例为49%,仅次于1993年,这和2002年十六大上7位老板代表的集体亮相有关,这次亮相让一些实力没有那么雄厚的私营企业主对自身的地位产生了错觉。

四、小结

私营企业是改革开放后由共产党的政策催生出来的。私营企业因为规模小、经营灵活、用工成本低、没有社会负担、享有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等优势,和外资企业一起挤占国有企业的生存空间。在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一大批公有制企业的负责人摇身变为私营企业主,同时一些私营企业尤其是大中型私营企业参与了瓜分国有企业的盛宴,因此私营企业的成长过程和公有制企业的衰落过程是一体的两面。

私营企业的成长壮大受惠于政策支持。不仅如此,私营企业主中约有41%是共产党员,21%是人大代表,30%是政协委员,35%是党代表,私营企业中约30%建立了党组织,这种体制内的参政议政使私营企业主能有效保护自己的利益,因而他们很少有体制外的政治诉求。此外,一些私营企业主还通过个人交往和一些党政官员达成利益同盟。因此,他们只希望社会稳定做好生意,对自由民主这一套并不感冒。

目前私营企业遍地开花,在全国的生产、就业、税收、出口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与此同时,私营企业存在严重分化,企业规模越大,融资越容易,企业主也更容易与高级党政官员交往。在一些行业,一些大型、特大型私营企业集团已经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它们大多拥有自己的品牌。中小型私营企业则多数处于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服务的地位,如西飞集团周围有许多为其生产零部件的私营企业,长三角的私营企业大多面向海外市场,实际上是跨国公司的廉价生产车间。这些企业的利润受制于产业链分工,自身力量微弱难以达成价格同盟,因此更加压低人工成本,劳资矛盾尤为突出。尽管如此,中小私营企业主依然是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中国私营经济年鉴(2008.6-2010.6).

[2] 中国工商报.亿元规模私营企业发展状况调查,2011.05.16。

[3]2005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

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和现状(下) 私营企业的发展

[4] 所有者权益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5] 铺路石.中国工业企业垄断:大幕正在拉开(下).本刊第7期。

[6] 夏小林.私营部门:劳资关系及协调机制.管理世界,2004(6)。

[7] 据2005年《中国私营企业调查报告》推断,私企雇工有一半以上是农民工,有四分之一是下岗职工。

[8] 同[6]。

[9] 张厚义.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成长过程中的政治参与。

[10] 苗加清.当代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研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论文,201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7725.html

更多阅读

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零售业物流的对策研究

致谢:本文转自kendylee.happy的博客,在此表示感谢!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摘要:我国物流起步比较晚,自加入WTO以来,对物流供应链管理的认识在不断增强。从自营物流到第三方物流,再到第四方物流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物流呈现出跨越

离岸金融交易 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发展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大体上说,我国金融体系是与经济体制改革相伴而生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银行起着筹集资金与分配资源的重要功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对我国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银行主导

思考的艺术 mobi 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中国艺术教育在1949年建国后发生了根本变革,经历了建国初期的艰苦探索和“大跃进”、“文革”的挫折及动荡后,在改革开放后开始恢复和振兴。经过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高校艺术教育在多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后危机时代我国外向型企业的转型升级

     一、后危机时代我国外向型企业发展面临的环境  1.国外需求减少,国际市场萎缩  在过去的一年里,世界各国均受到金融海啸的袭击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经济疲软不振,国际贸易形势出现逆转。美国、日本、欧盟三大贸易伙伴需求

声明:《我国私营企业的发展和现状下 私营企业的发展》为网友静水深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