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外无物 止于至善

2013年5月15日,著名科学家、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与著名作家、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展开了一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艺术大师、南通大学终身教授范曾主持了这场巅峰对话,并参与讨论。对话跨越科学、文学与艺术等领域,三位大师妙语频出,充满着智慧与光华。

面对现场北大学子关于天才和勤奋孰重孰轻、科研的寂寞与坚守、诚与德等问题提问,杨振宁以自身经历告诉大家,坚持寂寞可能会成功;莫言认为,智慧不能补道德之缺失;范曾认为,天赋和勤奋缺一不可,他择选弟子,首先考虑诚实。当天,三人还分别选了一句话寄语年轻学子:范曾——诚外无物,莫言——青春万岁,杨振宁——自强不息。

范曾表示,人类之所以有困惑,是因为人类的目标皆以物质主义为中心,若转向以心灵主义为中心,一切迎刃而解。“诚”字是解决世界一切问题的不二法门。

谈到科学技术是否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曾就这个问题问过科学家杨振宁,对方的回答是:“科技发展可以帮助人类,但不能为人类创造发自内心的快乐。”那么,快乐从而何来?独居独坐,无端的烦恼便会涌上心头,该如何解决?范曾认为,人类在今天,必须从以物质主义为中心的目标,转向以心灵主义为中心的目标,才能解决所有的困惑。

诚外无物 止于至善

“诚”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范曾强调“人类需要爱,需要真情,需要诚”。

诚外无物。这句话意味深长,“诚”是人生的高点,但更是做人的基线,不诚无物,非诚勿扰,中国古人常常像爱护眼睛一样护卫诚信。孔子也说“敬事而信”,因为有“信”,才能获取宾客的“信任”,才能成事。这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要“正心诚意”。佛家讲因果相续,因缘的发生也端赖于诚信,“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因缘际会需要广种善因,广耕善田,这一切缘在诚信,诚信是经营的不二法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7549.html

更多阅读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厦门大学校训含义

百度搜索:厦门大学校训  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 止于至善”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定为校训,后改为“止于至善”,以后学校又将这八个字合在一起,定为校训。  “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

转载 心学四训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 止于至善

知行合一,指引我人生道路的明灯!原文地址:心学四训知行合一作者:如松王守仁是自己敬仰的思想家,一直认为阳明先生将中国历史的传统思想提高了一大步,关键在于行字,因为阳明先生之前,中国的传统思想局限在知上。认识人认识社会认识自然都不

楚多鹑善格原文及翻译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原文

一、原文:楚多鹑,善格,如胶,弗之解。大夫黎嗜之,偶使韩,遂挟以行。左右言于韩君,君说之,令国中罗鹑与格,皆不胜。君以韩无鹑,馈之。无钩大夫曰:“夫鹑,海内所有也,而韩独无乎?然而能格与否,在所择焉尔。今衣褐斑文,鹑也。翁鳞而尾隹,鹑也。刀啄而剑距

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

声明:《诚外无物 止于至善》为网友匹诺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