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人李泉佃
□小马过河过江
晚上临睡前翻阅最新一期的《同舟共进》杂志,读到一篇“记者与官员之关系”的杂文。刚好这几天,《西安晚报》因为“九五至尊”引来大人震怒,就多瞄了几眼。文章从胡耀邦与记者的和谐关系讲到今天的紧张局面,有一段是讲“前几年福建省的一位领导”,因为记者把他脱稿中的一段有亮点的话单独成文,引来老大不快。后来他的发言就淹没在漫漫文海中云云……
我马上联想,这位领导会不会是稍前在河南乡下皮鞋锃亮割麦子的那位?理由是他曾经是福建的一把手,而且因为麦莎台风与新华社结下了梁子。当然联想只是联想,可也说明人的心理:刨根问底易,宣传灌输难。
我看到作者的名字:李泉佃,好熟悉,再看到末尾的简介:厦门日报总编辑。那个身材瘦削,个子中等,典型闽南人的脸庞又浮现出来。他一人身兼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三职,还是厦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依旧胸中块垒一吐为快,真是报人风骨,忧思可鉴。
Ⅰ一种生存策略
记得三年前,我初当广告部主任的时候,一次普陀山管委会要做几个版面的广告,相关负责人约我过去一谈。谈着谈着,他说,你们报纸怎么不学学《厦门日报》?这报纸办得真不错,上次我们在泉州举行千人斋宴,广告的效果非常好。
我嚅嚅地应着,心里想着在一家传播效应强大的媒体供职,日进斗金的好日子。但也从此记住了《厦门日报》。
《厦门日报》与《广州日报》一样,是全国罕见的(估计总数用一双手就能掰过来),党报不用下征订指标,百姓踊跃自费订阅的报纸。我当时常常想,党报有这么好的平台,如果办成百姓喜闻乐见,那传播效果如虎添翼不说,广告自然也是节节高。当然,永远只能是想想而已。
第二年春天,我在报社一位同仁的陪同下,带着两名下属,驱车从舟山赴厦门日报社学习。此行没有碰到李总,他去福州日报社取经了。据说,省城新下派一位市委书记,对厦报都市类的风格不满意,特别是对自己的头条新闻,尺寸标题等等,意见很大,认为要好好向《福州日报》学习。
听说李来学习让福州日报社很尴尬,说这不是笑话嘛,我们向你们学习还来不及。也许这是笑话,但却常常发生。如浙江省的一位领导调任广东,对《南方日报》很不满意,要求他们来杭州向《浙江日报》学习。
由此可见中国党报一把手的处境。但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心如明镜,行动有时候只是一个姿态或幌子,必要的退让是为了力保大局不失,何尝不是一种生存策略。
Ⅱ地位来自自强
虽然功课做了不少,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但耳闻目睹《厦门日报》的强势,还是令我震惊。
做过广告的人都知道,农历新年过了,第一个节点就是“315”,借消费者权益日为名,举办以创收为目的的公益性活动,正是时机。在舟山,想一个好听的名目,拉几个相关的客商,弄几个易拉宝,随消协的大流在广场上设个摊。当然,这都是广告部的事,来的都是些无关大局的老头老太,争抢些环保袋和宣传资料。
《厦门日报》刚刚完成的“315”,是对全市4S店的一次明查暗访,甚至包括在午夜,记者以车主的身份拨打报修电话,检查其出动时间。这样的新闻自然是有震撼性的。我问广告部的一位负责人:全市的4S店是否都参加了?她说,基本上。
“出钱参加活动的企业,如被曝光服务不到位,岂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事先我们沟通过,他们也理解,真的万一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说明自身还存在欠缺,否则这次活动的公正性无法保证。”
“我注意到这次活动广电也参加了,他们参与利润分成吗?”
“目前我们比较强势,我们邀请他们,他们一般会参加,都不涉及到钱。”
“你们这里广播电视报的情况怎么样?”
“还有这样一份报纸吗?我已经好多年没听说了… …”
也是在好多年前,《厦门日报》的广告收入就突破1亿元,是福建省经济实力最强的报社。如今的发行量近20万份,自费订阅率80%以上,在国内仅次于《广州日报》。据央视调查公司调查,每期日报平均阅读率超过90%,传阅率6.5人,居全国同类报纸第二位。这样的报纸,怎么不会受到广告商的青睐呢?
当时我正准备举办一个房产方面的活动,就有心咨询这方面的策划。那位负责人说,每年的10月中旬,他们都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房车大联展,每次进场参观的人超过10万人次,是全市的一个盛大节日。而全厦门的人口不过300余万。
晚上酒至半酣,广告部的另一位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真心感谢李总,如果没有他10年如一日的坚持,我们这批人早就废了。
从青年时代的理想澎湃,到中年时归于疲沓,多少人渐渐在混吃等死中消磨了一生。有幸在一个有理想、有操守的领导激励下,成就一番事业,何尝不是人生的大乐事。
Ⅲ真的不一样
这位负责人所说的坚持,是《厦门日报》10年如一日的改版。以前的报纸也跟全国其他地区的党报一样,面目可憎。空端着一付厅级或处级的行头,肚子里空空如也,荷包也是羞涩得可怜。
自李泉佃上任后,报纸的版式一年一小变,两年一大变,按他的话说: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如在全国党报中率先推出瘦报型;大标题、大图、信息模块化等,成为真正的都市型党报。有研究者称,经过不断改版,该报基本上跟美国的超级大报《今日美国》如出一辙。
当年的10月下旬,我又去了一趟厦门。这次是参观厦门日报社读者节。前面说的房车展是盛大节日,与读者节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
读者节的时间是报社创刊的日子,也是李泉佃来报社后的创新。
当天的白鹭洲公园里人山人海,有台湾等地报社老总签名留念、相亲会、“我是双胞胎”摄影比赛等各类活动,以及厦门人最喜爱的游戏——搏饼。前提是你订阅《厦门日报》或旗下其他的子报子刊一份。
搏饼流行于闽南一带,说白点就是在一个大碗里抛六粒骰子,依骰子的点数不同,分为秀才到状元的不同级别。以前百姓穷,此游戏原是中秋节时佐兴,用来赌手里的月饼,故此叫搏饼。
读者节的搏饼,门票就是那张订报的发票。层层选拔,每一级别有不同的礼品。那一届的最后大奖是一辆中级轿车。所有的奖品,包括拎奖品的环保袋,都是广告抵来的实物。读者节的巨大影响力,让鹭城的商家趋之若鹜,唯恐赶不上趟。订报、读者互动、广告创收一步到位,打通了任督两脉。
但在开始之初,把这游戏搬上大雅之堂,“报社聚众搞赌博”之类的指责纷纷而来。又是李泉佃的坚持,让这场风波消于无形。
虽然在前一晚的欢迎宴会上碰过杯,但在当天的开幕式上,我才第一次听到李泉佃的发言。我之前从来没见过这么振聋发聩的发言,语速非常快,一句接一句,中间没有停顿,真如排山倒海,气势磅礴。站在远远的角落里,我依旧能感受到他强大的气场。
是的,强大的气场。就在这一天,据有关部门传来的消息,鹭城的一批年青人正准备学中东某些国家,举行某某花之类的集会,那些官员便要求读者节停止。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依旧如期举行。
人和人,真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