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婚”一折,当莺莺知道老夫人变卦后,虽然对老夫人有强烈的不满,但她的怨言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像火山爆发似的倾吐。来看一下下面的三支曲子:
【得勝令】谁承望这即即世世老婆婆,着莺莺做妹妹拜哥哥。白茫茫溢起蓝桥水,不邓邓点着祆庙火。碧澄澄清波,扑剌剌将比目鱼分破;急攘攘因何,圪搭地把双眉锁纳合。
【殿前欢】恰才个笑呵呵,都做了江州司马泪痕多。若不是一封书将半万贼兵破,俺一家儿怎得存活。他不想结姻缘想甚么?到如今难着莫。老夫人谎到天来大;当日成也是您个母亲,今日败也是您个萧何。
【离亭宴带歇指煞】从今后玉容寂寞梨花朵,胭脂浅淡樱桃颗,这相思何时是可?昏邓邓黑海来深,白茫茫陆地来厚,碧悠悠青天来阔;太行山般高仰望,东洋海般深思渴。毒害的恁么!俺娘呵,将颤巍巍双头花蕊搓,香馥馥同心缕带割,长搀搀连理琼枝挫。白头娘不负荷,青春女成担阁,将俺那锦片也似前程蹬脱。俺娘把甜句儿落空了他,虚名儿误赚了我。
这几支曲子多处用典,但用典处非浅则显,运用得灵活自然,与其它句子浑融无间,雅俗共赏。典故本来是一种典雅而隐深的东西,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不但难以运用,而且不易让观众听懂。而王实甫的《西厢记》却变雅为俗、变深为浅,把本来是高雅的典故,变为浅近的东西,使典故与剧中的通俗口语和谐地融为一体,雅句俗语水乳交融,使台词精美,而且一般听众也能够明白,收到句中有余意,弦外有余音的艺术效果,很好地解決了它们之间文白不一的矛盾,使曲词雅中带俗、深中有浅、隐中见显,从而读来流畅自然,毫无滞涩之感。而且采取了叠用的词格,不仅造成唱词音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使节奏流畅,写景状物生动形象,如在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莺莺那比黑海还深、比陆地还厚、比青天还阔的相思。而且这连串的叠词自然而富有生活气息,激越热烈而又酣畅淋漓,用于抒发感情,更有情景交融之妙:仿佛真的感觉到老夫人将花蕊搓碎、履带割裂、连理枝挫折之时莺莺的椎心之痛。惟妙惟肖的刻画出老夫人赖婚之后莺莺的气愤不满,忧愁烦恼,但又无可奈何的怨怨艾艾的心境,也描绘出莺莺心灰意懒、满腹怨气如“冰下凝泉泣幽咽”的姿态,使《西厢记》的语言既有严整之美,又具错落之致,也大大增加了《西厢记》语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从整体上形成了俗与雅、白与文、浅与深、显与隐的和谐统一的“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特色。
![《西厢记》语言赏析分享 语言赏析](http://img.aihuau.com/images/02111102/02045026t01c343cca6052d6adb.jpg)
以上内容选自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厢记语言美探析,作者王日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