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语言赏析分享 语言赏析



“赖婚”一折,当莺莺知道老夫人变卦后,虽然对老夫人有强烈的不满,但她的怨言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像火山爆发似的倾吐。来看一下下面的三支曲子:
【得勝令】谁承望这即即世世老婆婆,着莺莺做妹妹拜哥哥。白茫茫溢起蓝桥水,不邓邓点着祆庙火。碧澄澄清波,扑剌剌将比目鱼分破;急攘攘因何,圪搭地把双眉锁纳合。
【殿前欢】恰才个笑呵呵,都做了江州司马泪痕多。若不是一封书将半万贼兵破,俺一家儿怎得存活。他不想结姻缘想甚么?到如今难着莫。老夫人谎到天来大;当日成也是您个母亲,今日败也是您个萧何。
【离亭宴带歇指煞】从今后玉容寂寞梨花朵,胭脂浅淡樱桃颗,这相思何时是可?昏邓邓黑海来深,白茫茫陆地来厚,碧悠悠青天来阔;太行山般高仰望,东洋海般深思渴。毒害的恁么!俺娘呵,将颤巍巍双头花蕊搓,香馥馥同心缕带割,长搀搀连理琼枝挫。白头娘不负荷,青春女成担阁,将俺那锦片也似前程蹬脱。俺娘把甜句儿落空了他,虚名儿误赚了我。
这几支曲子多处用典,但用典处非浅则显,运用得灵活自然,与其它句子浑融无间,雅俗共赏。典故本来是一种典雅而隐深的东西,如果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不但难以运用,而且不易让观众听懂。而王实甫的《西厢记》却变雅为俗、变深为浅,把本来是高雅的典故,变为浅近的东西,使典故与剧中的通俗口语和谐地融为一体,雅句俗语水乳交融,使台词精美,而且一般听众也能够明白,收到句中有余意,弦外有余音的艺术效果,很好地解決了它们之间文白不一的矛盾,使曲词雅中带俗、深中有浅、隐中见显,从而读来流畅自然,毫无滞涩之感。而且采取了叠用的词格,不仅造成唱词音往复,产生一唱三叹、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使节奏流畅,写景状物生动形象,如在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莺莺那比黑海还深、比陆地还厚、比青天还阔的相思。而且这连串的叠词自然而富有生活气息,激越热烈而又酣畅淋漓,用于抒发感情,更有情景交融之妙:仿佛真的感觉到老夫人将花蕊搓碎、履带割裂、连理枝挫折之时莺莺的椎心之痛。惟妙惟肖的刻画出老夫人赖婚之后莺莺的气愤不满,忧愁烦恼,但又无可奈何的怨怨艾艾的心境,也描绘出莺莺心灰意懒、满腹怨气如“冰下凝泉泣幽咽”的姿态,使《西厢记》的语言既有严整之美,又具错落之致,也大大增加了《西厢记》语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从整体上形成了俗与雅、白与文、浅与深、显与隐的和谐统一的“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语言特色。

《西厢记》语言赏析分享 语言赏析
以上内容选自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厢记语言美探析,作者王日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6953.html

更多阅读

论《史记》的“无韵之离骚” 无韵之离骚什么意思

论《史记》的“无韵之离骚”内容摘要:《离骚》和《史记》都是文学作品,而《离骚》是有韵的诗歌,《史记》是无韵的散文,诗歌和散文又同属于文学表达的两种方式。从文学角度来看,《史记》不管是从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深度和广度的情况,还是塑

夫妻影评 《西厢奇缘》 西厢奇缘

相关影评: 更多>> 我也看过这部电视剧 老公的评论:  有点老的一部连续剧,但是因为是牵扯到了《西厢记》,毕竟是第六才子书嘛,冲它是部名著,也得看看。  在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中,我比较陌生的是元曲,就算知道,也是一些小令、散去什么的,整

张爱玲《更衣记》赏析 张爱玲 更衣记 原文

《更衣记》可以说是一篇描写从清朝建国到“五四时期”中国女性服装演变的历史,也可以说是借用服装的历史来反映社会发展进程带给中国社会的变化。张爱玲通过用女性服装的变化,着重描绘了中国女性随着社会变革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在满

《大国崛起》解说词赏析 大国崛起德国解说词

《大国崛起》解说词赏析所谓解说词,是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有声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阐明创作思想,并最终作用于观众听觉的一种重要语言形态。2006年底,中央电视台推出了12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这部政论性的纪录片,用9个小时

曾巩北宋 《墨池记》赏析 墨池记原文及翻译

查看文章曾巩(北宋)《墨池记》赏析作者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汉族,抚州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儿童时代的曾巩,就与兄长曾晔一道,勤学苦读,自幼就表现出良好的

声明:《《西厢记》语言赏析分享 语言赏析》为网友抠脚萌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