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在小说里见过“打摆子”,听老人们说过“打摆子”时,身上忽冷忽热,冷时即使盛夏裹着被子,烤着火炉也会瑟瑟发抖。
后来知道“打摆子”是疟疾的俗称,而对疟疾印象最深的描述是《水浒传》中武松在柴进庄上因害疟疾挡不住寒冷,烤火时遇到宋江的情形。
我这两日也“打摆子”了,而且这次“打摆子”没有任何征兆和症状。
星期一睡到半夜觉得浑身燥热,以为是暖气过热,凌晨时又觉得有些冷,以为是暖气停了,所以没有在意(不是我迟钝,而是一来平时很少感冒尤其是记忆中多年来好像都没有发过烧;二来也没有头痛之类的症状)。
星期二早上起来也没有任何不适,早饭后即去单位上班。单位的暖气很热,上班时大家都是脱掉外套只穿件羊毛衫,我也亦然。中午时分我突然觉得背上有些寒意,便穿上棉外套,联想到晚上那一热一冷,隐约觉得有些不妙,便决定尽快回家。
在下楼及走向停车处的路上,身子已经不由自主哆嗦起来,我极力控制着不想让路人看出什么不妥(很注重形象)。当我发动车时,手脚抖得已不听使唤,根据自己以前的见闻,我判断这个发抖的过程会持续一段不长的时间。所以在车子热了之后,我把暖风开到最大,然后等到稍感暖和时,才一路上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手脚把车开到家,平常不到20分钟的路开了不到20分钟(这是废话,高烧后遗症)。
回到家,拉开被子再加上毯子,躺下后已经不觉得怎么冷了。随后,老婆也闻讯(我打的电话)回来,量体温39度,这才被拽着去看医生。
医生问头痛吗,我说不;医生又问嗓子疼吗,我又说不;医生接着问有没有什么其他不适的,我说刚才那浑身哆嗦应该算是不适吧,医生说除了哆嗦,我答曰没有。于是查血、查尿,医生最后诊断说受凉了是感冒,然后就是打退烧针和输液。
在我输液时老婆和她姐姐通电话,惊人地得知她姐夫前几天晚上也“打摆子”,但经验丰富的姐夫没有看医生,而是自己吃了三九感冒灵第二天早上就好了就上班去了。我说那是他没有我这么严重的哆嗦。
两天过后我已痊愈,原本计划着如果再哆嗦几天就一定要写篇“病中吟”之类的传世名篇,但痊愈的身体让计划泡汤。
闲来在网上搜索“打摆子”,搜出这样的内容:
1.“疟疾俗称打摆子,它是疟原虫经蚊叮咬人体后迅速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夏秋季多发。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以大污而缓解。脑型疟疾最为严重,多急起高热(42°C)、剧烈头痛、呕吐、抽搐、昏迷,严重者可发生脑水肿,呼吸衰竭而死亡。”
2.“先抖再发热,汗出后回复正常的,应考虑蚊叮发冷(疟疾打摆子)。抖热同时发作,下午开始加重,半夜最为厉害,大汗淋漓的,应是现时大流行的病毒性流感。成药"感冒清",含金盏银盆,大青叶,山芝麻,穿心莲等成份,疗效很好。”
3.“感冒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