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我的“围脖”
这些日子心里一直长草,突然想吃北京的小吃,想起以前老公在北京工作的时候,我俩没事儿就“混迹”在那几家“老字号”,一样一样的品尝地道的“京味儿”,尤其是天冷的时候,“托着碗、手里转着圈、时不时嘴里还发出声音”的喝面茶,那叫一个舒服~~~于是一大早,我们这一对馋猫搭上第一班城际快车,开始了“拔草”之旅。
下了火车,我们直接搭乘地铁4号线到平安里,护国寺那个出口上去右转,第一个胡同左转一直,靠右手就是俺俩一直惦记着的“护国寺小吃”,这里不仅有地道的京味儿小吃,还有很多俺俩的美好记忆~~~~
护国寺小吃店建立于1956年,是一家老字号的京味儿小吃店。说到小吃店的店史,还得从老北京护国寺庙会说起。据史料记载,护国寺始建于元代,为元丞相托克托故宅,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赐名大隆善寺护国寺,共有大殿九层。旧时,每月阴历初八有庙市,曾为京城西庙会之冠(旧时称,东有隆福寺,西有护国寺),汇集了京城有名的绝活小吃摊商。他们精美的小吃颇受达官显贵和黎民百姓的赞赏,吸引了京畿四九城的食客。因此,护国寺庙会小吃延续不衰,盛名传遍京城。护国寺庙会从兴起到“闭会”约有300年的历史。几百年间庙会盛况不衰,做买卖、耍手艺的,热闹非凡。庙会上的小吃、茶食等是最受欢迎的食品。年糕、灌肠、煮羊双肠、扒糕、凉粉、爆肚、茶汤等小吃品种在食摊上应有尽有。护国寺庙会在20世纪30年代十分热闹。逢国历每月七、八号,各式京味小吃食品在此争奇斗艳,各展风姿。
到了1956年,政府部门将庙会上颇具名气的十多位摊商组织起来,开办了护国寺小吃店。护国寺小吃店聚集了京城小吃之精华,经营艾窝窝、豌豆黄、豆面糕、蜜麻花、豆汁、焦圈、面茶等近百个品种的北京传统清真风味小吃。
下面咱边看图片边介绍,先来说说这个面茶,其实在早先北京的小吃中,一般都是下午售卖。有诗说:“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喝面茶很讲究吃法,吃时不用筷、勺等餐具,而是一手端碗沿着碗边转圈喝,这是老北京的正宗吃法。
豌豆黄,按北京习俗,农历三月初三要吃豌豆黄。因此每当春季豌豆黄就上市,一直供应到春末,豌豆以张家口出产的花豌豆最好。
艾窝窝是北京一款用糯米制作的清真风味小吃,其特色是色泽雪白,形如球状,质地粘软,口味香甜。不仅北京人喜欢这款小吃,就是进京的外地人也常常要品味一下这款闻名全国的清真小吃。早先一般是每年农历春节前后上市,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艾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
豆汁是护国寺小吃店的特色品种。自五十年代至今坚持经营不断档。北京人喝豆汁儿,始于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前后。最初是清宫御膳的一种饮料。虽“味儿”个别,但有保健的功效。夏天可消渴解暑,冬季能清热温阳,四季喝它,益于开胃健脾、去毒除燥。喝豆汁儿有讲究,得配上焦圈、咸菜丝儿。
杂碎汤,味道非常好,不但汤底很浓郁,而且料也很足哦~~~
下面这个也是老北京的传统小吃,从左到右依次是糖火烧,驴打滚,糖耳朵,烧饼夹肉
最后把俺点的热流食来个合影,对了,豆腐脑的味道和天津的不大一样,感觉口儿比天津的略重~~~
护国寺小吃店在我印象中无论什么时候来,总是有很多的人,每次都要排很长时间的队,不过这样是有原因的,大家先看看这品种多样的小吃,再看看这亲民的价格,最后是这长龙般的人群,里面不乏七八十岁的老人,你就知道这里的小吃做的地道不地道了~~~
这边是外卖窗口,有很多半成品和可以外带的小吃,价格也不贵,看着大白馒头,外面裹上了一层保鲜膜,而且摸起来还是热的呢,看来是刚出锅~~~~
好了,今天就先说到这里,一会儿去姥爷家看Amy,我俩这一出门就把小朋友放姥爷那了,然后再和老爸一起去溜溜市场,看看有没有新鲜的菜,准备晚上给自己过大寿,哈哈~~~
号外~~号外~~~拉票~~拉票~~~~各位兄弟姐妹,叔叔阿姨,雅楠在这里拉票了,不用您捧钱场,只要您点一下鼠标,给俺都上您那神圣滴一票就成~~~雅楠在这里谢谢大家了(鞠躬),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f398660100ock3.html俺是11号 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