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查阅结果,目前工具书基本可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用“暗度陈仓”,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今汉语词典》《应用汉语词典》等,都只收“暗度陈仓”。一派主张用“暗渡陈仓”,如《中国成语大辞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以“暗渡陈仓”为主条,而以“暗度陈仓”为辅条。另外好几部工具书还存在矛盾现象:如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与《264组异形词整理表(草案)》,前者收录为“暗度陈仓”,后者为“暗渡陈仓”;《中国成语大辞典》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词目中却用“暗度陈仓”,表现出该工具书也存在前后不一的矛盾之处。我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到底是哪个“度”呢?要知道学生考试可是来不得半点模糊的。
其实,“暗度陈仓”这一成语是有出典的。公元前206年,刘邦攻下咸阳,被项羽封为汉王。都南郑。他带着人马去南郑时,把经过的栈道都烧毁了,表示以后不打算再回关中,消除了项羽对他的疑忌。不久他带兵绕道北上,在陈仓(令陕西宝鸡市东)打败章邯的军队,又回到成阳
http://www.qikan.com.cn/Article/yszy/yszy200905/yszy20090538.html
“暗度陈仓”和“暗渡陈仓”
4月12日5版《汪海“削藩”双星“内战”》中,“汪海这是暗度陈仓”,此处所用成语“暗度陈仓”应为“暗渡陈仓”。
(田牛)
编辑观点: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楚汉相争时,刘邦采用韩信计策,表面上派士兵修整栈道,而实际上却暗中用主力偷取陈仓,直逼咸阳,获得大胜。这就是“明修栈道,暗dù陈仓”的故事。后遂以“暗dù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那么这里的“dù”是“度”还是“渡”呢?实际上,在文献材料中两者都有使用。如《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度陈仓之计。”《群音类选·〈桃园记·独行千里〉》:“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有贼兵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
为何会形成两种书面形式呢?恐怕与“渡”和“度”都可表示“过”之义有关。如王之涣《凉州词》之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史记·高祖本纪》:“淮阴已受命东,未渡平原。”
辞书是如何处理该成语的呢?目前工具书可分为两派。一派主张用“暗度陈仓”,如《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今汉语词典》《应用汉语词典》等,都只收“暗度陈仓”。一派主张用“暗渡陈仓”,如《中国成语大辞典》和李行健主编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以“暗渡陈仓”为主条,而以“暗度陈仓”为辅条。但《中国成语大辞典》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词目中却用“暗度陈仓”,表现出该工具书前后不一的矛盾之处。就这两派对比来看,绝大多数工具书还是主张使用“暗度陈仓”的。
所以,就目前的使用来看,“暗度陈仓”有充分的支撑依据,不必非改为“暗渡陈仓”不可。当然,这对异形成语在未来的异形词整理中如何取舍,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栏目得到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沈基松副教授的支持)
http://jnsb1.e23.cn/html/jnsb/20080423/jnsb87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