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将军
粟裕将军之子粟前明将军
粟裕将军之子粟前明,中将,二炮副司令员,邓小平的妹夫粟戎生,中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粟戎生说:从幼年开始一直到他当学员、排长、连长、团长、师长,在不同时期父亲都对他有不同的要求。军校毕业后,粟戎生被分配到抗美援越的云南一线,从战士到排长,一干就是四五年,跑了上千次战斗警报,不断地移防,基本上都住帐篷。艰苦生活把粟戎生磨炼成一名真正的军人。
粟戎生不仅枪打得好,陆军地面武器他差不多都能熟练使用。他告诉记者:“5岁时,爸爸曾送我一支小手枪。他教我爱枪,就是要我热爱当兵的生涯,培养兵的气质。我和枪结下不解之缘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粟戎生将军的客厅,四壁白墙,蓝布沙发,陈设极为简单。唯一引人注目的是沙发后面整整一堵墙上有他自己精心设计的、以“八一”军徽为背景的木隔断,上面摆满了各种兵器模型,从枪械弹壳、飞机坦克到火箭导弹,让人有误入兵器博物馆之感。加上主人一身戎装,在这样的客厅里落座,话题无法离开军事而言他。
粟戎生当军区副司令员7年,每年都在大漠基地抓实兵训练,先后组织过数十场对抗演练。
粟戎生在军区训练基地每次组织部队对抗训练结束时,都要给大家灌输这样的理念:训练讲评就要直接讲问题。训练场没有批评,战场就没有胜利。
如何打赢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是粟戎生特别关注的问题。在当军长时,他就曾组织研制出一套能联通所属团以上部队的野战指挥自动化系统,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徐海东将军
徐海东将军之子徐文伯
徐海东将军之子徐文伯,原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徐海东长子2000年,徐海东百年诞辰时,徐海东之女编了一个纪念他的画册,为此徐海东之女还到美国见了一次张学良。那时候张学良还清楚地记得,她是红25军军长、15军团长徐海东的女儿,他还记着当年打仗时徐海东的番号。这也说明张学良对徐海东深刻的印象。这正像周总理当年所说的,这是打出来的友情。
徐文伯说:“红25军一个巨大的凝聚力就是不丢伤病员。打完仗,下了战场,第一任务就是去看伤病员。这是我父亲的作风,他跟战士的关系非常亲密,但在战场上却从不含糊。
“长征路上,在一个村子里,大家累得不行,随便找个地方就睡着了。这个时候国民党的军队上来了,从团长、政委到战士,都睡着了起不来。我父亲就找了根棍子,先从团长、政委打起来,在一个村里撵出了200多人,不然就全军覆没了。
“后来全团的人都非常感动,说:‘要不是徐海东那一棍子,我们全死了。’
“有的叔叔就跟我说:‘你爸爸打起仗来是个凶老头,打完仗是个好老头。’父亲后来就说,在战场上你要不厉害,时机就丢了,是要牺牲人命的。”
黄克诚将军
黄克诚将军之子黄晴
黄克诚将军之子黄楠,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黄克诚长女黄熙,清华大学毕业后担任工程师,黄克诚长子黄晴,北大新闻系毕业,现任人民日报社海外部主任,黄克诚次子黄梅,中国科学院外文研究人员,黄克诚次女作为我军的高级将领,黄克诚大将素以耿直、敢说真话而着称。他在历史上多次因为坚持正确意见而受到错误的批判、打击,甚至被降级、撤职,但他坚持真理始终如一。黄克诚在党内军内享有崇高的威望,大家都尊称他为“黄老”,连年长他9岁的毛泽东主席也叫他“黄老”。毛泽东在1954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曾有一段话:“我4年未管军事,一切推给了彭德怀同志。讲责任,第一位是我,第二位是彭德怀,第三位是黄老,因为他是秘书长。”可见黄克诚当时的地位和作用。
黄克诚和唐棣华夫妇一共有4个儿女,两男两女,个个事业有成。大女儿黄楠北大毕业,在高能物理研究所担任研究人员,大儿子黄熙清华大学毕业后担任工程师,二儿子黄晴北大新闻系毕业后在人民日报社工作,小女儿黄梅是中国科学院外文研究人员,曾留学美国获得博士学位。
黄克诚对家属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他曾给子女们订过许多家规,其中有两条是: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不准找工作人员帮自己办事。
黄晴说,母亲性格内向,喜欢读书,孩子们从小就是在她的教诲中成长的。她很少参加“带夫人的活动”,曾被当时的苏联专家称为“关在保险箱里的夫人”。
黄梅是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员,戴着一副厚厚的眼镜,颇有书卷气,更让人联想到她父亲黄克诚的那副大眼镜。在问到作为大将之女在生活上有什么不同时,黄梅平静地说:“在生活上其实还是和其他老百姓的家庭一样的,没什么特别之处。该劳动时就劳动,该吃的苦,我们还是要吃,我也穿我哥哥姐姐的旧衣服。我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普通人。”
黄晴说,父亲喜欢争论,他和彭老总相知甚深却吵架次数最多。彭黄之间有一条原则:言不及私。是责任心和原则性使彭黄走在了一起,这是一种同志之情,也是上下级之间的心心相印。和平时期,每当作为国防部长的彭德怀下去视察、出国考察和访问,他就让黄克诚负责日常工作,并授权黄克诚召开联席会议,商讨问题。黄克诚有责任心、有能力,也有魄力,所以彭德怀对他是真切的信任。
陈赓将军
陈赓将军之子陈知涯
陈赓将军之子陈知非,航天部高级工程师,陈赓长子陈知健,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少将,陈赓次子陈知庶,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少将,陈赓三子陈知涯,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秘书长、军事科学院外军研部研究员、少将,陈赓四子陈知建说:“我感觉我父亲根红苗正,因为我的曾祖父,也就是我父亲的爷爷是湘军,在湖南湘乡我们老家这个地方是湘军的故事,无湘不成军,民风影响,男孩子们都想当兵。
“在民风的影响下,父亲从小立志当兵。因为他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进过私塾,又上过新学,跟毛主席上过一个学校,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为了反封建包办婚姻参军,参军也是到了湘军,当了4年兵,打了4年仗。然后接触到共产党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入了党,被组织上派往黄埔军校学习。到了黄埔军校以后,他表现得很出色,他的文化程度在当时也算比较高,又是个共产党员,再加上他的性格爱交朋友,在那儿认识了国共两党的领袖,是一个国共两党领袖都很喜欢的一员将领。
“父亲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又做了地下工作。他做团长的时间不长,做了10年的师长,是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他是每一级都做主官,他没做过副手,而且在很多时期,他是军政集于一身,司令员兼政委。所以,对于一个指挥员来说,我就十分羡慕他的这个经历。
“而我虽然当兵39年,但从未打过仗,一个敌人没杀过,这是很遗憾的。”
谭政将军
谭政将军之子谭政长子谭泽代谭政次子谭竞生许多熟悉谭政的老同志曾风趣地说:谭政就是“坦正”,一生坦正。可他命运却艰辛坎坷。
谭政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楠竹山村一个绅商家庭。他与陈赓的四妹秋葵结婚,夫妻恩爱。1927年春,谭政在陈赓引导下毅然投笔从戎,到武汉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9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跟随毛泽东上了井冈山。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可不曾想爱妻在他离开不久,因突发盲肠炎医治无效而去世。得知秋葵病逝的消息,谭政哭了。
1937年5月,经罗荣桓和林月琴夫妇介绍,谭政与红军女战士王长德结了婚。王长德是个坚强不屈的女革命家,经过生与死的考验。她参加革命后,摆脱了当童养媳的命运,养成了开朗活泼的性格。婚后,王长德很满意谭政的儒雅长者的性格。谭政和王长德互敬互爱。
谭政的胸怀风范和个性品德在全军闻名。谭政一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政治工作者的光辉楷模。他少言寡语,勤勤恳恳,刻苦钻研,作风严谨。他提出:“一专多能、一兵多用”的建议,很快在部队开展起来,促进了部队训练。他毕生的追求和建树是研究我军的政治工作。他的模范作风也渗透到了家庭教育中,形成了谭家的模范家风。
张云逸大将
张云逸大将之子张光东
张云逸大将之子张光东——原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我感到我父亲的一生几乎跟中国的近代史有点同步。
几乎每段历史他都参与到里头去了:推翻满清实际上是反封建;后来又加入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列主义,选择了共产主义。
建国之后张云逸大将是广西省委书记,而且被称为懂经济的军事家。老一辈革命家在军事方面的战功或者成就大家心里明白,懂经济的,这个称呼可不一般。
1946年,张云逸54岁的时候,张光东才出世,这自然使他成为张云逸夫妻俩宠爱有加的宝贝。
但是张光东却没有从父亲身上沾到什么光。从小学到高中,张光东履历表家长那一栏都只填着母亲的名字,直到1965年,张光东考入哈军工,才开始在履历表上填上父亲的名字。
文革时期,尽管张云逸自己没有受到多少冲击,但是由于张光东岳父的原因,张光东多多少少还是受到了影响。张光东的岳父当时是国家体委军管会的组长,因为当时运动员在一次比赛中没有让球,打败了朝鲜,拿了冠军,被说成“大国沙文主义”,接着就遭到撤职“靠边站”。后来,因为不满“四人帮”,被人打了小报告,被安上了“大军阀”的罪名隔离批斗。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父亲还是同意了我和我爱人的婚事,他对我们说‘该结婚就结婚,生了小孩,我给你们养’。而且他去看过我岳父,跟他说‘你不要把现在的事放在心上,要放开了看’。当时我岳父也不懂他的意思,但是事后证明,他当时看得是十分长远的。”
“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不管作战指挥还是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他还教我不要争名夺利。他本人从来不冲在功劳前头,从不为自己争成绩。”
罗瑞卿大将
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
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原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副政委、少将罗箭少将,1938年出生在延安,1958年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学习。1963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新疆某部研究所工作。
在文革期间,其父罗瑞卿受到迫害,罗箭也未能幸免。1970年,他转业到南充当工人,1976年,落实政策后重返新疆。1978年,罗箭调到国防科工委机关工作,1996年,从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副政委岗位上退休。
“我跟我父亲生活了几十年,我觉得我父亲外表虽然很威严,但却非常慈祥。他第二次反围剿的时候受过伤,一颗子弹从下颌部打进去,从太阳穴这边穿出来,牙也打掉了,口腔张不开,说话老是‘咬牙切齿’的。他身兼保卫局长,以后又当公安部长,所以很多人不是太了解他,觉得他很严肃、很威严,不敢接近他,但是在我们七个子女的眼中,他是很慈祥的。虽然他在党和国家担任重要的职务,但是回家后他对我们非常关爱。”
罗瑞卿长征时是在政治保卫局工作的,建国后是第一任公安部部长,他比毛主席高一厘米,让毛主席觉得罗瑞卿“在旁边一站我就觉得十分放心”。“毛主席曾向我父亲规定:我们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一个都不能出安全问题,出了安全问题你就提着脑袋来见我。我父亲当了公安部长以后,把中央领导人的安全时刻放在心上。为什么毛主席对他很满意,现在来看,是因为我们国家没发生国家领导人安全出问题的事。在父亲任公安部部长期间,只有两件事受到毛主席的批评:一件就是陈毅在上海当市长的时候,国民党遗留的特务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刺杀陈毅市长,当然最后他们没成功。再一件事是发生在叶剑英元帅身上。一次,他的车走到街上被特务拦住,双方开火了。这两件事情最后都处理了,过程很复杂,现在看来还有一些处理不当的地方。”
萧劲光大将
萧劲光大将之子:
萧永定——国家机电轻纺公司总经理,萧伯膺——高级军官,萧策能——海南省经济合作厅副厅长,萧新华——武警部队高级军官,萧劲光大将一生教子治家甚严。1948年,长子萧永定在苏联学习,萧老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给儿子写了长篇赠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定要有事业心、进取心,时刻要具有群众观点,掌握群众路线。凡事都有困难,事业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中完成的,遇到困难就要勇敢地去克服它;碰了钉子,就要向钉子学习,并研究如何拔除它,千万不要急躁,急躁没有用处,不能想出办法,只能使你垂头丧气;为人要正派,要有原则性,对党要忠诚老实,对同志要诚恳热情,要讲团结友爱。对敌人要狠;诚恳热情、团结友爱是从高度的原则性产生的,没有原则性的阿谀奉承、迎合取巧是最不忠诚老实,最可耻的。凡是事实,凡是真理,就应当承认,坚定不移,哪怕用千钧力量来摧毁你,你也应当矗立不动,表现你的清高气节;如果事实证明你错了,就应当首先自我批评,立即纠正错误,这也是一种高尚品质,是最聪明、最进步的表现。如今这篇赠言早已发黄,但它一直是萧家的传家宝。
1961年,萧策能去哈军工上学,萧老将“赠言”再抄一份给他,勉励他好好学习。伯庸、新华参军时,萧老又逐一找他们谈话,讲做人的道理,鼓励他们为党、为国、为军队建设做出贡献。
如今萧老的子女都已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这也是对萧老最好的安慰吧。
王树声大将
王树声大将之子:
王鲁光——原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副理事长王鲁光生于194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他1970年参军。1972年12月26日清晨大雾,他在马路上被汽车撞出三四米,医生宣判为“四~五胸椎错位合并完全性截瘫”,这天,距离他的婚期仅有4天。
因为身体上的原因,他主动拒绝了曾经门当户对的婚姻。直到很多年后,他才与另一位女士结为伉俪。
出院后,王鲁光还是原来的习惯,对外表从不讲究。轮椅上的他,永远是一条空军蓝裤子,黑色的布鞋,只是在正式场合,他才会在上身穿一件西装。
身为残疾人的王鲁光,一生中最看重的还是残疾人的事业。1984年,他与邓朴方一起创立了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并先后担任秘书长、副理事长。
2004年,为了准备“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王鲁光足足忙了七八个月的时间,连专刊封面,他都亲自动手选择。
王鲁光说:“父亲一生打大战、恶战特多,他不迷信,可是很怪,逢七便倒霉。”所谓逢七倒霉,即为1927年黄麻起义、1937年西路军覆灭和1947年中原突围均失败了。
2005年2月20日5时30分,王鲁光离世。这一年也是父亲王树声诞辰一百周年。
许光达大将
光达大将之子许延滨
许光达大将之子:
许延滨——装甲指挥学院院长、少将许延滨少将是十大将军子女里面唯一真正继承父亲衣钵的将军。他与父亲都先后担任过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并都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装甲兵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都喜欢理论着述和科研研究,都在军事着述方面有过骄人的成绩,让世人瞩目。
许光达大将对孩子要求严格,从不娇纵。作为独生子的许延滨无论是上小学或中学,都被父亲“教导”说:填登记表时不准写爸爸的名字和职务,只写妈妈邹靖华的名字。一次,由于许延滨学习成绩好,学校要推荐他到国外学习,征求许光达大将的意见时,没想到被他一口回绝,他的理由是:不能因为是国防部副部长的孩子就优先出国。
这件事让许延滨难过了好长时间,他当时十分委屈:“我上学你不让填你的名字,可这是我凭自己的实力为自己争来的出国机会,也被你回绝了。”在他眼里,父亲的做法实在有点不近人情。后来,当他也成为将军,并凭实力在中国军事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做出了一系列成绩后,他才明白,父亲不是不近人情,而是不希望自己的后人成为无所事事只靠父辈的荫封来获取官职和荣耀的寄生者。
背负着父亲的希望,1975年至1976年,许延滨参加了核试验,作为装甲兵部队指挥员,率先乘战车进入爆心。1978年至19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战争中光荣负伤。1983年至1988年,任陆军坦克二师师长期间,建立了全军第一个等级战备转换程序,研制开发了我军第一套数字化试验部队基本系统。
曾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离休,创办了北京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学院(现改名为北京军地专修学院),出任院长。(朱敏儿子:刘建,任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副院长;刘康,从事中德之间的商务交流;刘敏,法语译员;刘武,解放军某研究所大队长)
十大元帅及诸将的后代今何在?多为高官
十大元帅中有七位元帅的子女,十大将有六位大将的子女、亲属就读“哈军工”。致使哈军工一度有成为“将门相国之后”专门学院之虞。
中国十大元帅中有朱德元帅的两个孙子;彭德怀元帅的养女即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烈士的女儿,左太北;林彪元帅的女儿,林晓玲;陈毅元帅的儿子,陈丹淮;罗荣桓元帅的儿子,罗东进;刘伯承元帅的儿子,刘太行;叶剑英元帅的孩子,叶选宁。
曾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离休,创办了北京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学院(现改名为北京军地专修学院),出任院长。(朱敏儿子:刘建,任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副院长;刘康,从事中德之间的商务交流;刘敏,法语译员;刘武,解放军某研究所大队长)
中国十位大将中有粟裕大将之子,粟戎生;陈赓大将之子,陈知建;罗瑞卿大将之子,罗健;肖劲光大将之子,肖光明;张云逸大将之子,张光中;许光达大将之子,许燕兵。
中央领导之中,还有五位老前辈革命家中的“三老”的子女在哈军工读书,即董必武的孩子,董良玉;林伯渠的孩子,林东山;谢觉哉的孩子,谢开飘(后改名谢飘)。
彭德怀元帅:侄女彭钢,少将军衔,中纪委常委,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
国家公检法三家最高领导人子女入学哈军工的,有公安部长谢富治上将的孩子、最高法院院长张鼎臣的女儿,还有上面提到的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谢觉哉的孩子。
中国四大烈士,有三位烈士的后裔入哈军工,即王若飞、叶挺、左权的子女。上将一级有苏振华、陈再道、张爱萍、杨成武的子女入哈军工等等。
这些也仅仅是我们所了解的一部分领导人的后代。实际在省军一级、国务院部一级领导的子女也有很多入读哈军工。
这些高干子女在毛泽东时代,完全是凭考分,凭自己的真本事考入哈军工的,绝大多数学业优秀。
为了教育他们学有所成,不负父母期望,陈赓在世时,曾经专门对院负责人有过交代。陈赓说,这些孩子父母都为国家为党忙于工作,顾及不上教育他们的子女,我们要担起责任。当系里具体干工作的同志表示难管理时,陈赓大将说,我教你们两条原则,保证可以管好。第一,是一视同仁,对他们都一个样,不准搞特殊照顾。第二,是这些孩子很敏感,发现问题要注意方法,采用个别谈话帮助他们克服毛病。
导弹工程系是干部子女集中的系,系里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规定不准孩子带零用钱到校,只准使用学院发放学员的津贴;规定不准学员从家里带零食到院内。但是,又根据具体情况对特别的事巧妙处理。
廖晖学员是廖承志的儿子。父亲严厉,不会溺爱他。但是,何香凝这位奶奶却十分疼爱孙子。何大姐的革命资历和地位、威望,在中国仅次于国母宋庆龄,她又是高于毛泽东等的一辈人。她给孙子送点零食,人之常情。廖晖严守学院规定不收奶奶的东西。
系里听说了,立即制止廖晖,告诉他何大姐送的东西不准拒绝,但是收下之后,应该和同寝室的同学一起分享。这一下,同屋的可沾了光了。这些教育对廖晖的影响是深远的。
再就是王若飞夫人送给孩子的东西,系里也要求孩子收下,并与廖晖的处理方式一样。
较为复杂的是一些家庭内务事,学院躲不过时,也须代管。
林彪的女儿林晓玲是林彪在苏联学习时,与前妻张梅生的孩子。张梅与林彪分手之后,留在苏联未回国,后来和徐介藩结为夫妇。徐介藩便是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主任,一位性格刚直不阿的军人。林晓玲一直和他们夫妇生活在苏联。
罕见的林彪妻子女儿照片
1935年徐介藩夫妇归国后,林晓玲仍留在苏联上小学、初中、高中。所以1963年林晓玲归国转学入哈军工时,她俄语极其流利,中国话反而讲不好。
这位缺少父母之爱,自小独立生活,又久受异国文化教育的孩子,性格极其刚烈。叶群不欢迎这个林晓玲,而林晓玲也憎恨叶群。她常常会不顾场合地当着林彪的面咒骂叶群,甚至骂林彪这位父亲。
每到学院放寒暑假,林彪办公厅秘书必来电话,希望学院设法安排林晓玲不回家,以免惹林彪元帅生气。
罕见的林彪妻子女儿照片
院里不知道这是林彪的指示还是叶群让秘书假传圣旨,谁也无法核实,只好执行。系里几位领导在心中很为林晓玲鸣不平。放假孩子们都有家去,惟独她像一只失群的小羊。而且,她对中国生活很有些不习惯,适应力差一些,谁也不好留她在校照顾她,惟一的去处是劝她去西安她母亲家。张梅那时已和徐介藩调往西安工作。
林晓玲后来患了肝炎。为此事,林彪、叶群没来信,总参谋长罗瑞卿来了一封信。信直接写给院导弹系,嘱咐系里照顾林晓玲,每月给补助20元营养费。据戴其萼回忆说,系里很不高兴,觉得林彪这个当爸爸的太差劲儿,女儿患了肝炎,也不关心,当军委副主席工资不少,20元给女儿还拿不出来吗﹖意见归意见,系里还是给林晓玲补助20元。
1961年夏,陈毅的二儿子陈丹淮高中毕业,考入哈军工。陈毅想到儿子是首次只身出远门,理应尽父辈教诲之责,于是提笔作诗:
小丹赴东北,升学入军工。写诗送汝行,永远记心中。汝是党之子,革命是吾风。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汝要学马列,政治多用功。汝要学技术,专业应精通。勿学纨绔儿,变成百痴聋。少年当切戒,阿飞客里空。身体要健壮,品德重谦恭。工作与学习,善始而善终。人民培养汝,报答立事功。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试看大风雪,独有立青松。又看耐严寒,篱边长忍冬。千锤百炼后,方见思想红。
一首写罢,他觉得还需再嘱咐几句,便又研墨展纸——深夜拂纸笔,灯下细沉吟。再写几行诗,略表父子情。儿去靠学校,照顾胜家庭。儿去靠组织,培养汝成人。样样均放心,为何再叮咛﹖只为儿年幼,事理尚不明。应知天地宽,何处无风云。应知山水远,到处有不平。应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尤其难上难,锻炼品德纯。人民培养汝,一切为人民。革命重坚定,永作座右铭。
1963年4月10日,陈毅出国前,于昆明驻足,夜阑人静,思及子女教育,展纸写一短柬给已任哈军工院长的刘居英,要求他对陈丹淮“和一切青年学员严加管教”。
两个月后,陈毅从繁忙工作中挤出时间前往哈军工,在全院师生大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是战胜困难的过程,把一个青年培养成材,要经过千锤百炼;把一块毛铁变成钢,要经过好多工序。你们军事工程学院这个重点大学,都能达到毕业的标准,是一个很艰难困苦的过程,不是那么轻松的。我特别提醒干部子女,今天我代表你们的家长对你们讲,你们这些人的环境,对你们是不利的。你们要懂得,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学习,把好条件变成包袱,就会把你们压死,害你们一辈子。
陈毅的这些讲话,是他积一生体验的结晶讲出来的期望。人生的事业,父母多高的位置也替代不了自己的创造,或许因为父母的帮助或影响力,干部子女比别人多一些机遇,然而成功在我,不在我之外。
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孙女们如今的境遇(图)
在毛泽东逝世三十年后,孔东梅——他的外孙女,也是毛氏家族第三代中唯一的女性,正忙碌地在北京、广州、西安等地签售自己的新书:《改变世界的日子——与王海容谈毛泽东外交往事》。
1994年,孔东梅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修英语。不过她更喜欢文学,因为天生对油墨纸张一类的事物感兴趣。1997年,她去了美国,从找房子开始,孔东梅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在美国,没有人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外孙女,她不再有毛家光环的笼罩,却享受到了自在的求学生活。
2000年,孔东梅收到母亲李敏写的书《我的父亲毛泽东》,书中提到家族的很多往事。
她说她是幸运的一代,她会以一个现代女性的角度继续讲述关于外公外婆的故事。
珠宝设计师万宝宝
万里的外孙女万宝宝:全身上下穿了12个洞,在美国的一家时装店里,店员对一个中国女孩说:“喂,花木兰,我们来了新货!”这位被认为长的酷似好莱坞动画片中花木兰的女孩,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前委员长万里的孙女万瀛女。她更为人所知的另一个名字是万宝宝,其父万季飞是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正部级。
在美国学了法国文学和摄影后,万宝宝又跑到巴黎进修法文,现在她能说流利的普通话、粤语、英语和法语。
成名后的万宝宝移居香港,修读GIA珠宝鉴证课程,并在尖沙咀创立了自己的高级珠宝首饰品牌店。
朱德孙女朱新华在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参观“人民的光荣——朱德生平事迹陈列展览”。
朱德孙女朱新华在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留言。
朱新华是朱琦与妻子赵力平的女儿,朱德唯一的孙女,也是朱和平将军的妹妹。朱新华现为解放军总医院干休所卫生所所长、主任医师。作为伟人的孙女,她的特殊身份令很多人羡慕。
学服装设计的叶明子自己亲自设计的蕾丝婚纱。
叶明子在父亲叶选廉陪同下进入太庙。
开国元勋叶剑英元帅的孙女叶明子,也有着高级服装设计师的另一重身份。她为自己定位是做一个美丽的使者,让中国女孩变得更漂亮。她的名字是爷爷取的,爷爷期望她“明月如心”。
在香港长大,去英国上学,到日本游历,爱美的叶明子很小就知道如何让自己在人群中脱颖而出。十几岁时她把头发染成了紫色和藕荷色,回到家,家人目瞪口呆。
叶明子选择服装设计似乎顺理成章。在英国的私立女中读书时,中央圣马丁服装与设计学院对她有着强大的吸引力,但在百分之一的录取率面前,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打拼。毕业时,叶明子设计的服装入围当届优秀毕业生时装展。发布会那天,她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背景音乐是她自己的唱片。
卓玥(左)和妹妹棉棉(邓楠的女儿)。
外孙女棉棉自己扎了许多小辫子,邓小平一把抓住,说:“抓住小辫子!”
“集善嘉年华”最初的目的是纪念“国际残疾人日”,已经连续举办了6年。卓玥,是这个活动创始人。熟悉卓玥的人都叫她的小名“羊羊”。她是邓小平的外孙女,邓榕的独生女。
刘伯承外孙女成樱樱(中)。
陈晓丹,陈云的孙女,国家开发银行行长陈元的女儿。在2006年巴黎“克利翁名媛舞会”上,陈晓丹以紫色Oscar delaRenta长裙亮相。
【链接】
开国大元帅十大将军的后代情况
朱德元帅的女儿朱敏,在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工作。曾任教研室主任,1986年离休,创办了北京军地两用人才培训学院(现改名为北京军地专修学院),出任院长。(朱敏儿子:刘建,任解放军防化研究院副院长;刘康,从事中德之间的商务交流;刘敏,法语译员;刘武,解放军某研究所大队长)
彭德怀元帅的侄女彭钢,少将军衔,曾任中纪委常委,中央军委纪委副书记,全国妇联副主席。
林彪元帅的儿子林立果,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67年3月担任空军党委办公室秘书,1969年10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兼作战部副部长。1971年9月13日凌晨随父母乘飞机仓皇外逃,途经蒙古的温都尔汗坠落,机毁人亡。女儿林立衡,曾担任过《空军报》副总编,1974年7月,毛主席亲笔批示解除了对林立衡的隔离审查。随后,她跟男友张清林结了婚,并被安排到郑州一家汽车厂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立衡的问题直接受到党中央的关怀,她在北京的工作问题和户口问题随之解决,并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她的爱人也被安排在北京市卫生部门工作。从此,林立衡一家终于过上了平静安宁的生活。2001年5月,林立衡应家乡某公司之邀请出任北京黄鹤大酒楼的董事长兼总经理。
刘伯承元帅的长子刘太行,曾任空军某研究所副所长。后任装甲兵部队作战部副部长;次子刘蒙曾任总参参谋,爱好文学,参与了《刘伯承传记》的编写工作,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青年刘伯承》;三子刘太迟,少将军衔,空军司令部装备部副部长。女儿刘华北,1945年6月在延安保育院时被敌人暗杀;刘弥群,少将军衔,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刘解先,北京总后勤医院第一门诊部医生;刘雁翎,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北京医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贺龙元帅的儿子贺鹏飞,中将军衔,海军副司令员,2001年病逝。女儿贺捷生,少将军衔,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长。(夫:李振军,前武警总部政委。)
陈毅元帅的长子陈昊苏,曾任北京市副市长,现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兼中俄友协的会长;次子陈丹淮,少将军衔,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三子陈晓鲁,系中国国际人才开发中心人事代理单位标准国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女儿陈珊珊,又名丛军,曾任驻爱沙尼亚大使,后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使衔参赞。(夫:王光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兼党组书记。)
罗荣桓元帅的儿子罗东进,少将军衔,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副政治委员;女儿罗玉英。
徐向前元帅的儿子徐小岩,少将军衔,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通信部部长;内侄黄远志,湖北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聂荣臻元帅的女儿聂力,中将军衔,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中国发明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全国人大常委。(夫:丁衡高,上将,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国防科工委主任。现任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理事长。)
叶剑英元帅的长子叶选平,政协副主席,(妻吴玉章孙女吴小兰,深圳人大副主任;女儿叶新,香港万信公司总裁。)子叶选宁(岳枫),曾任解放军总政联络部长,中将军衔,全国人大常委;子叶选廉,全国政协委员,凯利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解放军总参保利公司负责人之一;女叶楚梅,机械工业部机床局原副局长,(夫邹家华,国务院副总理);女叶向真(夫钱壮飞之外孙罗丹);女叶文珊,海南华侨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曾任香港亚太奔德有限公司董事长(夫余秋里之子余方方);养女戴晴,前《光明日报》记者;侄子叶选基,武警部队高级军官。[2]陈昊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元帅陈毅之子)
陈丹淮——总装备部科技部部长、少将(陈毅之子)
王光亚——外交部副部长、驻联合国全权大使(1950.03,江苏人,陈毅女婿)
贺捷生*——军事科学院军事百科部部长、少将(1935.11,湖南桑植人,贺龙之长女)
聂 力*——中国发明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将(1939.09,重庆人,世界上第一位女中将,聂荣臻之女)
丁衡高——中国惯性技术学会理事长、院士、上将、原国防科工委主任(1931.02,南京人,聂荣臻女婿)
罗东进——解放军二炮副政委、中将(1939.02,湖南衡山人,元帅罗荣桓之子)
徐小岩——总参谋部通信部部长、少将(徐向前之子)
刘太行——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学术研究部部长、少将(刘伯承之子)
刘太迟——空军装备部副部长、少将(刘伯承之子)
刘弥群*——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少将(刘伯承之女)
叶选平——原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1924.11,广东梅县人,元帅叶剑英之子)
吴小兰——原深圳市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叶选平之妻,.元老吴玉章外孙女)
叶新福——香港万信公司总裁(叶选平之子)
叶选宁——岳枫,原总政联络部长,中将,凯利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曾国荃的五世外孙,叶剑英之子)
叶选廉——解放军总参保利公司负责人之一同上
叶向真——凌子,导演,现居香港(叶剑英女儿)
邹家华——国务院副总理(叶剑英女婿,邹韬奋之子)
叶选基——武警部队高级军官(叶剑英侄子)
叶静子——星际文化集团公司总裁(1975,叶选宁之女)
粟寒生——中国远洋公司副经理(粟裕之子)
粟惠宁——导弹部队大校军官(粟裕之女 陈毅儿媳)
肖永定——国家机电轻纺公司总经理(大将肖劲光之子)
肖伯膺——中将 解放军高级军官(肖劲光之子)
肖卓能——原山东政协副主席(妻李谷一,肖劲光之子)
肖策能——海南省经济合作厅副厅长(肖劲光之子)
肖新华——少将武警部队高级军官(肖劲光之子)
肖 凯——原北京电影公司领导(肖劲光大将的长女)
陈知非——航天部高级工程师,大将陈赓长子
陈知建,陈赓之子,退休前任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
陈知庶——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副司令员、少将(陈赓之三子)
陈知涯——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秘书长、军事科学院外军研部研究员、少将(1949生,陈赓之子)
陈知进——301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陈赓女儿)
罗 箭——国防科工委后勤部政治委员、少将(大将罗瑞卿幼子)
罗小青——原国家水利部局级干部(大将罗瑞卿之子)
罗点点——又名罗峪田,原医务工作者,现作家。1951年生(罗瑞卿小女儿)
张远之——原国家核工业部四局副局长 (张云逸大将长子)
张光东——少将 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张云逸次子)
张晓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云逸大将之孙,原国家核工业部四局副局长张远之儿子)
徐文伯——文化部副部长(大将徐海东之子)
黄 晴——人民日报国际部主任(原总参谋长黄克诚大将次子)
黄 熙——原北大某计算机研究中心教授,1944年(黄克诚长子)
黄 浦——高能物理研究所副主任(黄克诚长女)
黄 梅——中国科学院外文研究人员(黄克诚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