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相轻
中国文人是一个非常怪异的群体。一方面,中国文人的造诣很深,历史上中国文人所取得的思想文化成就比之任何一个国家的文人都并不逊色。另一方面,中国文人又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非常微小的群体,有时,甚至完全可有可无。之所以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人相轻。由于文人相轻,文人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内斗和互相防范上了,却很少对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作用。
从古至今,中国官员不尊重科学、任意胡为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官员的胡为,亦或出于狂妄,亦或出于一己私利。其给社会带来的危害非常之大。但不论官员做何种表现,在社会中,我们却很少能够听到来自于文人的批评。有时,若某一个文人对官员提出批评、建议,不但不会得到其他文人的响应,反而会引来一片指责。尽管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这个文人的主张,比官员的做法要高明得多。
中国社会的底层民众经常处于懵懂、愚昧、无知、盲从、受人欺辱的可悲状态之中。他们缺乏科学的信仰,相信不合逻辑甚至十分荒唐的神话,不尊重科学常识,惧怕强权,经常被别有用心的江湖术士欺骗,习惯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对这些,中国文人似乎也从来不闻不问。相反,若有谁企图对民众进行常识教育和人生价值观教育,反而会招致其他文人的批评。他们甚至把这个企图教育民众的文人说得一钱不值,狗屁不通。
在中国社会管理中,有很多违背客观规律、不尽合理的地方。生活在其间的中国文人,对此也熟视无睹。但若有谁提出改革,准会有其他文人找出种种理由来阻止。尽管文人们也知道原有的制度不好并深受其害。但若提出改革的不是文人而是官员,文人们则会持完全相反的态度。
从总体上说,中国文人是很少与官员斗的。相反,他们却经常扮演邪恶贪腐官员的幕僚、门客和帮凶的角色。中国的文人也很少和愚昧现象斗,甚至认为那些是和自己无关的事情。但是,中国文人大多却都热衷于和自己的同类斗。而且斗的手法非常残酷,使用的语言也异常尖酸刻薄。
文人相轻是中国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非常普遍了。我们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各种学术流派纷纷兴起、百家争鸣的时期。但是,这种百家争鸣,却并不是在法制和相互间尊重人格、捍卫人权的前提下进行的,而明显带有相互诋毁、攻击、谩骂等文人相轻的成分。比如,儒家弟子攻击墨家“无君无父”,指责道家“疏阔无用”;道家批评儒家、墨家“背离天道”;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则干脆将当时影响力最大的儒家当做危害国家的五蠹之首,必须予以铲除。此外,不让齐景公重用孔子的是另一位著名的文人晏婴;而阻止韩非为秦所用并最终致其于死地的,是法家的另一代表人物李斯。
秦以后,随着文人生存环境的恶化,文人相轻的现象越来越甚。杨雄是西汉时著名的辞赋家,其文理精辟深奥,作品气势恢宏。但在其有生之年,一直没做过什么大官。原因之一,就是其经常受到其他文人的指责。甚至有人说他是“非圣人而作经”,应该天诛地灭、断子绝孙。北宋时的王安石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其最重要的功业是推行旨在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之理想的变法活动。他的变法,主要伤害的是富商大户的利益。但对他的变法反对最为激烈的却几乎都是著名的文人。当时的司马光、苏洵、苏轼、苏辙、文彦博、欧阳修都是他的反对者,后世的朱熹等人也在指责他。在指责他的言论中,有许多非常过激的言辞。明朝时宦官魏忠贤对东林党人的迫害是当时震动朝野的大案。在顾宪成等所谓东林党人未遭迫害之前,他们在讲学中,也经常批评与其观点不同的文人,被批评的对象甚至包括王阳明等著名学者。而后来跟着魏忠贤迫害他们的人相当多的也是当时地位显赫的文人学者。
当今社会中,文人相轻的事例就更加普遍。在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中,挨整的大部分都是文人,整人的相当一部分也是文人。凡是经历过这些运动的文人,没有挨过整的不多,没有整过人的也不多。当然,他们整人主要还是迫于形势,身不由己,但其中也不乏文人相轻的成分,也不乏主动跳出来就是要整人的人。
中国的文人相轻现象是由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专制独裁政体对文人的压制。几千年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统治者控制着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文人缺乏发表意见的自由与机会。文人们对这种受压从而在整体上沉默的状况已经习以为常。大家都没有机会,都不公开讲话。但若是哪个文人改变这种状况,获得发言的机会,反而要遭到其他文人的攻击。在这种现象背后,还有一种酸葡萄心理,即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若你在我之前得到了,我就要攻击你。再者,文人相轻还和中国文人没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地位有关。中国文人从来就没有形成为一个整体。文人总是依附于他人的,要么依附于官府,要么依附于民间豪绅。“屁股指挥脑袋”的现象,在中国文人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在政治经济上不独立,使得中国文人无法有自己独立的声音,而总是扮演其后台主子的代言人或打手的角色。文人的攻击对象,一般也不是另外的主子,而是对方主子手下的文人。此外,传统道德的教育也是文人相轻的一个原因。中国传统道德中有许多教育人如何自省内敛的内容。在这种传统的灌输下,许多文人既要律己也要苛责于人。被许多文人视为经典的传统道德框框,也成为其轻视他人的依据和理由。
文人相轻也是中国社会长期止步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因。应该说,文人在任何国家都是最优秀的群体。当一个社会中,最优秀的人不去想着如何铲除愚昧、抵制强权、推动社会进步,而只想如何同类相残、互相打压时,这个社会又如何能够进步?因此,解决文人相轻的问题,也是中国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内容。而致于此,还是要从提高文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增加其表现的机会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