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兹奖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代表一个国家的数学科研水平。该奖授予40岁以下在数学上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四年颁发一次,每次2--4人,也就是说每年平均下来不到一个人获奖,比物理、化学的诺贝尔奖还要稀罕。
今年的菲尔兹奖刚刚颁发,美国2人,法国1人,英国1人。自上个世纪30年代设立此项奖以来,迄今为止已经有21个国家的59人获得此奖。
中国尚无人问鼎此奖。可是要知道,中国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上成绩优异,从1992年至今已经11次获得团体冠军,成绩远远优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奥数培训班风起云涌,无数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奥数班学习,从小学到中学很多学生都上过这种班。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为何仅仅表现在考试上?
跟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法国。法国的中小学生在奥数比赛中非常平庸,一次团体冠军都没有拿过,然而已有11人获得菲尔兹奖,在世界上排第二名,仅次于美国的13名。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来算,法国的数学科研水准是世界最高的,因为法国的人口只有美国的五分之一左右。除了菲尔兹奖,法国历史上还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数学家,诸如笛卡尔、高斯、庞加莱等。“费马大定律”世界闻名,其实费马就是一个数学业余爱好者,他本人的职业则是律师。
其实,数学解题技巧与数学思想创造是两码事。中国的数学教育都集中在解题技巧上了,而忽略了对数学思想的培养。拿下围棋来说明。中国的围棋水准世界一流,欧美世界没有九段棋手,更没有聂卫平、马晓春这样的超一流棋手,然而围棋下得再好也成不了数学家。斯坦福大学数学系开了一门数学课,名称是“围棋的数学原理”,老师是个美国人,他的围棋水准可能一段不到,然而他却是一个数学家。中国老师都是以教下围棋的方式来教数学的,小孩子也是以学围棋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的,所以只能出“术数”高手,而难产生数学家。
一提到杰出人才的培养,很多人立刻就把原因归咎于体制、科研条件。可是从数学的领域来看,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数学远离意识形态,在这个学科领域什么样的思想都是自由的。数学研究只需要纸和铅笔,没有什么太多的科研条件限制。菲尔兹奖获得者都是30多岁,也不需要抱怨建国的政治运动。
总之,数学是一个很好的窗口来反思中国的教育问题。上述现象对思考钱学森之问——“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大师”——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