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室结构
梁庄王墓出土文物
梁庄王墓原筑有内外茔园、园内地面建筑和地宫,历经沧桑,现存只有地宫、内外茔园的北半部基址,园内地面建筑荡然无存,惟遍地散布的残砖败瓦表明它们曾经有过的辉煌。内外茔园长方形,南北向。现存外园东西宽250米,内园东西宽55米。内、外茔垣基址的解剖证明,外垣宽1.3米,是石皮土心墙(即以大小不等的自然石块垒成内外两堵墙,再用土充填其间),并培土作护坡;内垣宽1米,是砖皮石心墙(以砖砌内外两堵墙,其间充填小石块),也培土作护坡。墓葬(地宫)构筑在内茔园里的一座小山坡上,南北向,平面呈“中”字形,属崖洞砖室墓,设有封土堆,墓室南端有一条斜坡墓道。墓道竖穴式,其底南高北低斜坡状,平长10.6、口最宽4.3米,北端底距地表深7米。修筑墓室是从墓道北端的垂直壁面向北凿岩掘进,形成隧洞,再在洞内用砖砌成墓室,粘合料是石灰。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横前室,双穹窿顶,前、后室各设一道双扇门和一条甬道。墓室内空全长15.4、最宽7.88、高5.3米。墓道填土分五层:第一层是从墓外精选运来的土,未夯;第二和四层为石灰层,第三和五层则系原坑红褚岩,均经夯实。凿洞为室所掏出的土石,最后回填成封土堆,高约9、底径约50米。门洞为六层砖券,封门墙厚达1米。券洞顶之上,砌一堵挡土墙,直达第二层石灰层底。此墙头外加砌一堵高1.17米的碑墙,碑墙脚压在第四层石灰层面上。此碑墙嵌石质墓志两合,东西并列:东边的墓志较大,是《梁庄王墓》墓志;西边的墓志较小,是《大明梁庄王妃圹志文》。墓室墙体厚近1米,以六层砖砌成,地砖则只平铺一层。前室门为石质,但只有东扇门,西扇门已佚,门后的前室地砖面有一个长方形凹坑,是用来支垫“自来石”的。后室门为漆木质,已朽。后室设有壁龛、棺床和灯台:室中砌两座长方形棺床,中央用石条砌成的一座是为王的棺床;其西侧以砖接砌的略小的一座则系妃的棺床。甬道两侧各有一个砖砌灯台,东、西、北壁各辟一个壁龛。后室的穹窿顶有一处被盗墓分子炸陷而未垮塌的盗洞,说明盗墓分子未曾进入墓内。墓内文物 墓室内满铺一层厚2—7厘米的石灰层,葬具和随葬品都是置于石灰层面上的。因积水,其上还沉积有3—10厘米厚的淤泥层。由于墓葬底低于地下水位,墓室内积水深达3米,发掘时需要不停地排水。随葬品中的硬质器物,如金、银、玉、珠宝等均保存完好。而软质器物,如丝麻织物和人骨架全都腐朽;漆木棺椁、门屏、箱盒等也都或垮或朽,原置其内的器物因而散落,位置凌乱。由于墓内积水,致使一件原置后室灯台上的大陶缸(灯)竟漂至前室石门外的甬道中。随葬器物的位置虽然凌乱,但不少器物不易漂移,如铅锡冥器、铜、铁器主要出自前室,金、银、玉、珠宝器(原置棺椁和箱盒内)则主要出自后室。清理时,用托板将散乱的小件器物铲托取出。墓志记载 据墓内出土的《梁庄王墓》墓志记载,梁庄王名朱瞻,明仁宗第九子,生于永乐九年(1411)六月十七日,十四岁(1424年)被册封为梁王,十九岁(1429年)就藩湖广安陆州,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十二日“以疾薨”,享年三十岁,于同年八月二十六日“葬封内瑜坪山之原”。《大明梁庄王妃圹志文》载,王妃魏氏于宣德八年(1433)被册封为梁王妃,时年21岁。正统六年梁庄王薨,她“欲随王逝,承奉司奏,蒙圣恩怜悯,遂降敕旨存留,抚养王二幼女,仍主王宫之事,”景泰二年(1451)三月十七日“以疾薨,得年三十有八,无子。以薨之年九月初七日葬封内瑜灵山之原,同王之圹。”由此可见,王与妃的薨期差距十年;王志的“瑜坪山”与妃志的“瑜灵山”是指同一位置。
发掘统计 据初步统计,墓内的随葬器物共计5340余件,其中金、银、玉器和珠饰宝石有4800余件粗略计算,这些珍宝所使用的金量达到16公斤,用银量达到13公斤,用玉量达到14公斤,出土的宝石700多颗,它们保存完好,灿灿生辉,可谓金玉满堂,珠光宝气。这批金银玉器既有单件成器的,也有由多饰件组成一器的,型式多样。 梁庄王墓的发掘,使大批珍贵文物重见天日,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课题。目前,只完成了室内整理的第一阶段工作,即将开始全面的整理工作。
发掘单位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领队梁柱
梁庄王 [1]朱瞻垍,生于明永乐九年(1411年)岁次辛卯六月十七日,是仁宗昭皇帝朱高炽十子中的第九子,母恭肃贵妃郭氏。妃“魏氏”、夫人“张氏”。永乐22年(1424年)封梁王,宣德四年(1429年)就藩,正六年(1441)薨,死后葬于钟祥城东南石门山(今钟祥长滩星光村),次女宁远郡主,死后葬于钟祥城东(今钟祥九里乡五岑村)。
郢王过世之后,由于没有儿子继承王位,其封国自然就不存在了。朝廷为了突显安陆州的地位,时隔不久就按照明代的藩封制度又把新的皇子封到这里,这就是梁王,也是受封到钟祥的第二位藩王。
正统六年(1441年)岁次辛酉正月十二日,梁王以疾薨,终年30岁。英宗皇帝辍朝三日,以示哀悼。命有司致祭,营葬如制,谥曰庄,又称梁庄王。
是年八月二十六日葬封内瑜灵山(今长滩镇大洪村二组之龙山坡),后梁王妃魏氏与之合葬,夫人张氏附葬。其墓域建筑主要有享殿5间,东西厢10有2间,神厨5间,碑亭2座,直宿房6间,宰牲房3间,棂星门3间,券门3间,红墙周围130丈,内官住宅1所,围墓田地38顷36亩4分6厘。
[2]梁王为人忠厚友爱,府中有一个叫孔勤的承奉对梁王屡有不敬,皇上得知消息后,要治这个承奉的罪,梁王主动上奏请予免罪。另有皇五子襄献王朱瞻墡先封国长沙,后改封襄阳,舟过安陆州时,梁王“率文武官出郭迎见,明日,襄献王入郭相见。又明日襄献王舟发,王郊送襄献王,曰:兄弟兹会不复相见矣,挥涕而别”。《明史》在叙述这件事时也称梁王留连不忍去,“悲恸不自胜,左右皆泣下”。 梁王的善良仁爱,源自他的礼佛信仰。据史书记载,明朝建国初期,采取保护佛教的政策,详定僧官制,设立僧道衙门,置僧录司、道录司,任官品秩甚高,待遇优厚。明朝皇帝多信奉释氏(佛教),尤以英宗为甚。受其影响,梁王对封国内的佛事活动格外重视,经他亲自谋划筹建的大型寺庙有城区的吉祥寺、城北的普门寺、城东的白鹿寺等多处,为繁荣钟祥的宗教文化做出了贡献。
梁庄王与宫人张氏(后封夫人)生有二女,分别册封为新宁郡主婚配仪宾陈宾、宁远郡主婚配仪宾张镒,也因无子嗣位而革除封国。所遗军校150户,成化十六年(1480年)岁次庚子十月二日,应襄王所请,命以50户守庄王坟,30户守夫人坟,余悉给襄府。《兴都志》也有“嘉靖三年,上赐修葺,寝阁帷帐与郢靖王一时并新”的记载,这说明梁庄王和郢靖王一样,尽管无子封除,但朝廷对他的墓葬也很重视,安排有专人看守和祭祀。
值得说明的是,与郢靖王不同,梁庄王所生二女没有返回京师旧内,而是由王夫人张氏奉敕掌王宫事,并在钟祥将她们抚养成人并婚配,因此死后也葬在钟祥。“成化十六年(1480)夫人卒,所遗庄田,襄府奏请带管。至兴王肇封,另于城中择地启建新府,郢、梁二府遂废。其诸土田则俱属邸内,供其祀事”。1961年新宁郡主墓被公布为钟祥县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为配合农田基本建设,该墓被发掘。因受当时条件和专业水平所限,未留下详实的考古资料。现仅存有出土文物13件,其中金圈3件、金耳环2件、金针1件、金簪花1件、霁蓝高足瓷碗1件、银碗盖1件、刻花绿釉陶罐3件和墓志铭1合。据《新宁郡主墓志铭》记载:“成化庚子(1480年)二月初五日,新宁郡主死于正寝,距正统戊午(1438年)六月六日之生,享春秋四十有三。讣闻,朝廷遣官致祭造坟,以成化壬寅(1482年)正月初四举厝于京山县辨顿里石门之原。钦惟仁宗昭皇帝第九子梁庄王,无子而有郡主,登载玉牒,封与新宁,孝敬之懿,出于天性。庄王蚤逝,奉献嫡母妃魏、生母夫人张甚谨。及笄,妙选仪宾舒城陈大宾。大宾,前湖广都司讳震之孙,今安丘尹位伟之子,配德克称。……其待夫族恭而有礼,训子女严而有方,御侍恕而有恩。当闻国宝言及外间百姓:有生无一自存、死无以为敛者,恻然兴念,辄劝大宾调恤之心。仁厚类此。子四人,琪、琳、环、璧,女三人,娶适皆名族。”文中“石门山”和“京山县辨顿里石门”,即今钟祥市长滩镇星光村二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