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许多父母对《大卫,不可以》这绘本,一定不会陌生。对于这本书,说老实话,刚买来的时候,我很头疼怎么给孩子讲。书中的大卫,是一个调皮捣蛋、家长头疼的小男孩,而妈妈,则是一位话语简单、简单粗暴,但又对孩子充满爱的母亲。大卫最常听到的话就是“不可以”,书里用图画还原各种生活情境,列举出妈妈禁止他做的事情。
个人感觉,此书如果给孩子照本宣科的讲,你可能不仅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还可能误导孩子,孩子们会从这本书中找到认同感,明白“玩”还可以这样做。这恐怕是每个家长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吧。
我先谈谈此书的优点:
现在我说说此书的缺点:
记得孩子她妈第一次讲的时候,孩子很困惑,然后就不喜欢了。后来,想了想,为什么会是这样,当我仔细读完,我心中基本有了答案。当我再给孩子讲的时候,孩子就笑了。下面以第一页为例,说明我是怎么给孩子讲的。
背景介绍:大卫两只脚的脚尖,踩在一把椅子的边缘上,身体倾斜,左手抓住壁橱的边,右臂向上高高举起,伸开五指,去拿壁橱最上层的饼干桶。突出的是大卫的脸部表情,他紧抿着嘴,舌头舔上嘴唇,两只眼睛紧盯饼干桶,一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模样。画面上没有妈妈,只有妈妈说的一句话:“大卫,不可以!”
一般家长的讲法是:大卫趁妈妈不在的时候,站在椅子上,去偷吃饼干。你看,大卫那个馋样。可是,你觉没有觉得这样做,是多危险呀,要是摔了,妈妈多担心呀。你说,大卫这样做,好不好呀?
大家想一想,当孩子听到你这样讲的时候,他们有什么感觉?我想,每个孩子都会引起共鸣,非常羡慕大卫可以这样玩。也许,你的噩梦真的要来了,你要永远跟在孩子的屁股后面喊“不可以!”了。作为孩子,他们想的就是玩自己喜欢的,要感觉到自己能“行”的力量。
另外,大家回想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是不是绝大多数人,都是伴随着妈妈的这类训斥长大的吧?现在我们的身份变了,那为什么我们总把我们当初不愿意的事情,反过来去限制孩子?是怕孩子有坏习惯?可习惯不是教育出来的,是孩子通过模仿我们的行为而养成的。是怕孩子受伤?可孩子不学会自己保护自己,你永远会操心的。所以,我感觉,作者想让每一个成人透过大卫,看到他们自己的童年。
我的讲法:
“你看,这个柜子最上面放了一个饼干桶,小哥哥在干吗呀?”
“他去拿饼干桶。”
“他够得着吗?”
“够不着,但站在椅子上就可以。”
“对呀,要是你也够不着一个东西,你怎么办呀?”
“我也搬个凳子!”
“好!可你看见没有,小哥哥危险不危险,他会自己保护自己吗?”
“我不知道。”
“来,咱们去搬个椅子,你也试试。”
此时进入实操阶段,我女儿兴高采烈的去搬小椅子了。然后按照图像,进行模仿。
“发现问题了吗?”
“按照小哥哥的样子,好像拿不着,还会摔跤。”
“对喽,那你把椅子往前移一点呢?站在椅子中间试试。”
“拿着喽!爸爸,快给我讲下面的吧!”
“知道怎么自己保护自己了吧?是不是要先站稳呀?”
“是的。”
“对了,你想吃东西之前,要和爸爸打招呼哦。”
“好咧!”
……。
现在看看就讲了这一页,孩子知道了什么:
对孩子的教育,不能生搬硬套。本书实际上说的是孩子的界线问题,而我们家,规则不多,除了对孩子有生命危险的,一般都不限制。当我讲完此书,我女儿学会了使用工具,知道怎么玩水,知道原来饭锅还可以这样玩,知道怎么进行创意。同时,也知道了玩过泥巴回家先洗手,知道了不挖鼻孔,知道了不能在家里扔硬的东西。
当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都是在说实实在在的真话,但就像我写的《由别人的故事谈自家教育:要把孩子当成大客户去沟通!》一样,不同的说法,会有不同的效果。不良行为与坏习惯,不是靠坚决制止可以达到的,什么时候该对孩子说“不可以”,或怎么说“不可以”,作为家长,需要三思的。
我们对孩子做的任何事情,不要总从不好的角度去看,应该多从积极的角度进行分析,鼓励和表扬孩子的探索精神。遇到挫折,也要他们从中吸取教训。所以,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来警示我们家长,不要过多的阻止孩子,而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教育是如此,给孩子讲绘本,也是如此,照本宣科是不可取的。
最后,需要提醒各位的是,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在你的视线里面。如,当有登高等危险行为时,要马上主动站在旁边,鼓励孩子探索,并要求孩子保持平衡,同时对孩子说会保护他们的。你想强行阻止孩子这种行为,也许,危险反而很可能就会降临了。
本人强力推荐我写的《必读育儿知识:关于孩子教育中的父权问题》,这是关于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重要文章,虽然长,但请各位爸爸读一读。
如果来看的朋友们,有什么关于孩子教育方面困惑,欢迎给我留言,我尽可能帮助大家解决,谢谢!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