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雪球网上的思行致远网友提供的图片资料,苏宁广州物流基地今年将投入使用,一个物流基地就投资4个亿的真金白银不是一般的企业能做到的,苏宁就是这样踏踏实实,布局长远。
当下中国,会说的人太多,会做的人太少,愿意踏踏实实、低调做事的就更少了,有能力而又认真做事为将来打好基础的属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哗众取宠、捞一把就走。很庆幸,苏宁就是这样一位认真做事的公司,虽然遭遇各种冷嘲热讽,苏宁仍然一直在努力。当年曾持续买入5-6元的民生,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没想到市场又给了在6元持续买入苏宁的机会。
思行致远:
最近了解过一些大的零售企业,感觉有个共通点:部份商品的自有品牌掌控。如百货的西尔斯、凯马特和梅西,超市的沃尔玛、家乐福还有德国最大的迪尔小超市,还有IKEA和百思买等,基本上大的零售企业都以自有品牌作卖点,最深刻是沃尔玛,在国内可以用11元卖到一公斤的原味饼干,先不要讨论其是否跟上潮流口味(我就喜欢这个味),最小这个价钱和这个份量在其它超市做不到;再看看同样品牌的“惠宜”八宝粥,3块多一罐,虽然一次要买六罐,但里面的用料比泰奇的要多,比较之下就会得出--平宜二字。可能IKEA的OEM生产占的份额和是最多(工作上有幸接触到生产的企业),大概这就是控制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成果,当然任何成本的掌握至关最要。
零售商要涉及到订单生产,以国内的零售企业的管理能力及驾驭管理人员的德性来说,或许只有苏宁有点希望,但只是一点,会否扩大很难说,除非其向如IKEA和沃尔玛特接轨,而目前来说,除却苏宁可以模仿此等的国内零售企业又会有谁?
作为发展中国家,大部分的科学管理都还处于探索的低水平阶段,以拿来主义的心态将国外赚钱的经营管理概念严谨地在国内实施,或是取胜之道。改革,同理。
拿来,也要有基础,就要看这两年苏宁的基础建设如何了。
又有幸,潜入了苏宁在广州的物流中心。主体已完工正在内部装修,综合来说有喜有忧。办公楼综合楼占的份量不小或以夸张形容,在这工作我会有处身国际大公司的感觉,用“豪”来形容会是过份了,降一二档次,“豪--”。仓库,近十万平米,整体一个200*400米,大、精、严谨,世界级水平。
距离一公里外位于开发道与广园东交界的京东物流中心,租赁经营,由多个中型仓库组成面积超大,如加上路对面将新租入的三、四万平米,可能会有十三万平米。两相比较,感觉到苏宁的物流中心以精品相称不为过,而在京东的物流中心里我觉得开展高效率的管理会不好施展,留住人材会较难,但,经营会便宜点。
苏宁的物流仓库里,与汽车对接的自动升降平台较小,且汽车与月台要垂直对接进行作业,而京东的自动升降平台较多,汽车以30度插入作业,请有物流经验的网友说说各种模式下作业效率的优缺。
经过多次走坊苏宁的广州物流基地后终于有所体会,上图就是位于广州黄埔开发区现划入萝岗区的新建基地,正门面向南面是龙头山,图片右面即东面是黄埔大桥引桥,再往东一公里的立交桥下就是京东连片租赁的仓库,北面是广九铁路和广园东快速路,在Google地图上看到一年多前土建情况。
上图在黄埔大桥引桥上拍摄基地北面即背后,这一面向着广九铁路和快速路不放置大Logo太可惜了。总占地18万平方米,图片上的空地和正门的空地共有约三至四成作预留。建设进度非常快,特别是行政大楼早在仓库安装设备前内部已全部装修好。
可惜外面的路面不知什么时候才修好。
两幅图是正门的同一办公楼,东西各半。国内一线建设商中国建筑,监理是省内一线的珠江监理。开始进入正题,我看好几年后苏宁但我怀疑它的过去、怀疑它的资产、怀疑它的能力、怀疑它的一切。因此,要去求证,通过国土网站、高德地图、百度地图和Google地图还有当地的新闻核查过它的大部分购置店和物流用地,大致满意。
进度最慢的就是中间在建的配套大楼,总体是快慢得当,走高质量高投入长远发展之路。后续内部偷拍。
前面说高投入,只要有高的运营效率支持就能做到低运营成本,贵买便宜用,长久用。在一公里外的京东仓库我看到他们的确做到很大,租来连片一、二十万平方米的净仓库面积,人海战术,包裹需有输送带运输,但工作人员总能将它抛上半空做自由落体运动。对这种投资标的,我选择避之则吉。相对做强来说做大容易得多。
办公楼的空调早已就位,门已锁上游客止步。
在电子地图上看到南京和北京的苏宁仓库上盖是蓝色的,这个是白色,适应南方夏天。仓库净面积五、六万平方米,单体一个,满负荷可在预留空地建。
这是整体仓库里的一个隔仓,好象共有7个用防火墙分隔。右面反光地方是正在进行水磨作业,经这工序地面就不会有灰尘。
上图蓝色的是防烟幕墙,内部分仓所有门口都有这个电动消防设施,除了用高投入和正规外还该说什么?对,如果我是股东的话,要现在适用还是面向未来,看得多长远就能赚多长远的钱,好象外国物流巨头善洛斯等也是高标准建设、管理来为企业服务,难道苏宁不是参考它?
采光保温,不一般的贵。主角出场:
用料厚道的音飞货架,安装人员都是音飞的已随苏宁在大江南北行走江湖,看官可登入音飞了解。双层的听说要装自动化的设备,但不明白连续三、四个隔仓都只占一小部分而与立体高位货架放一起?
五层高货架,满足消防的隔仓,总共还有两条长百五米宽十米的“安全地带”
上图这个多余的投资,不,必须的护角,驾驶事故需预防。
双楼层小商品货架,安装人员说上层也备电动自行车行驶取货,托板的照片丢失了。
配电柜里的空气开关吧,懂牌子的请介绍。
月台边缘角铁护角,首次潜入偷看时没有拍摄这是三个月后完工时拍的,所有角铁施工时采用上图中央的钢筋在垂直一面,和水平面焊接后再浇灌同等高度的光面混凝土,对,库区所有地面共有两层浇灌,基础混凝土和与角铁同高的光滑表层,这表层还需经过水磨以保证不产生灰尘。又是要命的高投入。
下面是网上找来三、四年前南京物流基地图。
传承。老话,高标准高投入,褒者谓高瞻远足,贬者谓挥霍无度自寻死路,都不为过,视角不同罢了,我的感觉是,坚定执着。这可是总计200亿的基础投入,没有回头路。我最关心的是12年共有11个相似的基地营运,花了数十亿总该在年报上说说收效吧,没有,是否证明未能充分发挥还是用一招苦肉计,在变革的过程中让外界领略这一先苦后甜步步高升的过程?
谁用谁知道。(感谢博友小新对图片重新编辑,大家看起来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