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修女
简介:
德兰修女 (1910 – 1997年) 或称特蕾莎、德蕾莎等,天主教修女。原名Agnes GonxhaBojaxhiu,生于南斯拉夫境内的一个阿尔巴尼亚族家庭。18岁加入劳莱德修女会,随后到印度大吉岭受训,27岁时发终身愿成为修女。结业后在加尔各答修会办的圣马利亚女校教授地理和历史。1948年走出教会高墙深入印度加尔各答贫民区,将其一生献给这里的穷人。1950年创办仁爱传教修女会,(Missionaries of Charity,又称博济会)。1972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9位人物之一。德兰修女在世时,她创办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已在世界各地开办了600多所会院,分布在127个国家,有7000多名正式成员和无数义工,分别来自111个国家。1997年9月5日晚9点30,安然辞世,印度举国哀恸,9月13日印度举行了继甘地、尼赫鲁之后的国葬,百万人前来吊唁。德兰一生救助穷病孤弱,效法耶稣,自称只是“穷人的手臂”和“上帝手中的铅笔”。但人们却称她为“贫民窟的圣人”和“穷人的圣母”。
正文:
治疗贫穷的药
德兰修女幼年时,一次和全家去教堂,在教堂门口,她看到很多穷人正在排队领取面包,就问:“爸爸,你那里有治好贫穷的药吗?”德兰修女的爸爸有间药店,所以她这样问。
爸爸被女儿的善良所感动,他怜爱地抱起女儿说:“亲爱的宝贝,到现在为止,我还没发现世上有治疗贫穷的药。如果你能发明这种药,我一定非常高兴。”
成年后的德兰修女一直致力于治疗贫穷,而她用的药就是爱。
加入修女会
1925年,德兰15岁了。这一年,她参加了教堂的一个青年研讨会,这个小组名叫圣母会。
圣母会的活动很多,其中经常举行的一项活动,就是阅读传教士从孟加拉、印度等地寄回的信函。其中有一封信这样写道:“这里的生活极为贫苦,即是铁石心肠的人看到也会落泪。人们非常穷困,每天都有几千个人死于饥饿。”
德兰听到这个事情,吃惊得心跳都快停止了,她简直无法相信,在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竟然还有如此沉重的贫穷和苦难。
她再也无法平静,开始思索这件事,并朦胧地意识到,也许自己可以为此做点什么。从此她和教会有了密切来往。
1928年,18岁的德兰高中毕业了,她已经成长为一个迷人的少女,拥有一双深邃晶亮的眼睛和一副女高音嗓子。作为陆军中尉的哥哥拉撒特别为这个妹妹骄傲,那个时候高中毕业生很少,哥哥深信妹妹一定会有个美好的锦绣前程。
一天,一位常到德兰家的神父又来了,他是来为修女们募捐的,有几个修女即将启程去印度的加尔各答传教。神父走后,德兰心里突然升起一个强烈得无法遏制的渴望:“我也要到印度去,到加尔各答去,去那里把基督的生命带给众人,去那里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也就说,她要去做修女。
母亲为德兰的决定深感意外,但作为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她真心地祝福女儿,流着眼泪答应了。这个时候德兰给哥哥拉撒写信,希望也能得到哥哥的支持。
结果拉撒的回信很冷淡:“像你这样的女孩子,怎么能去当一名修女呢?你难道不明白,这是在断送自己的前程吗?”为了引起德兰的注意,他还在“断送”两个字下面划了一条重重地横线。
看了哥哥的信,德兰非常苦恼,但这并不能动摇她的信念,她又给拉撒写信说:“亲爱的哥哥,你认为你的地位很重要,作为一名军官为有两百万属民的国王服务。你知道吗?我也是一名军官,只不过,我侍奉的是整个世界的君王,我们哪一个做得更对呢?”
写完了信,德兰就由神父带领着,加入了劳莱德修女会。
注:
加尔各答:印度的最大城市,也是印度的主要港口。它位于恒河三角洲胡格利河左岸,气候终年炎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尔各答的港口曾两度遭受日军轰炸。由于储备的粮食用于供应盟军,在1943年孟加拉饥荒期间有数百万人饿死。其后,印巴分治带来了严重的暴力活动和人口大迁移——大批穆斯林离开前往东巴基斯坦,而数十万印度教徒逃进加尔各答。加上能源短缺、物质匮乏、通货膨胀、战乱、罢工等等因素,致使加尔各答经济严重停滞,人民生活苦不堪言。1990年以后,印度中央政府开始经济改革,加尔各答才开始走向经济复苏。
圣灵的召唤
1946年9月10日早晨,德兰修女在卡佩拉修女的陪同下,由印度加尔各答前往喜马拉雅山脚下的大吉岭。当德兰穿过人群走向火车时,刚走到车厢门口时,她突然听到一个声音,“我很渴,我很渴。”
德兰修女不由地停下脚步。她循声望去,只见人群中有一个身形憔悴的老人,光着枯瘦的上身,正向她伸着一只手,虚弱地喊着:“我很渴,我很渴。”凄楚得让德兰心碎。
火车就要开了,德兰急忙掏出一个铜板扔到老人脚下。老人弯下身子,手还摸到铜板,有个男孩突然跑过来把铜板抢走了。
德兰上了车,心里总是想着凄惨的老人,“我很渴”的声音不断在她耳畔回荡。蓦然,一个启示像明月一样从她心里升起。她明白了:原来这就是上帝对我的召唤。上帝籍着一个穷困的老人向我呼喊:“我很渴”,就是要我到穷人中却服务穷人,服务穷人,就是服务基督。因为那些悲伤者、贫困者、饥饿者,都是基督的苦难化身。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是看不见正在为人类受苦的主。
德兰认为,我渴——是耶稣代表古往今来所有苦难者发出的一声呼喊,所谓渴,既是身体的需求,也是心里的需求,意味着人在受苦时,最需要的,是来自人类的爱与关怀。
1946年9月10日,这极其重要的一天被后来的仁爱传教修女会称为“灵感日”,因为这一天德兰修女听到了上帝的召唤。
住在穷人中间
按照天主教的规定,修女只能隐居在教堂的高墙之内,不能到外面去。但德兰修女告诉神父:“为了服务穷人,我必须要住在穷人中间,不这样做,无异于背弃我的信仰。”
然而,印度是个多宗教的国家,有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等许多宗教,宗教信仰不同就给救济工作造成了非常大的困难。神父曾劝阻过德兰修女,对此,德兰坚定地说:“你还记得甘地对印度的基督徒说过的话吗?他说如果你要帮助他们,你就必须与他们为伍,与他们一起工作。”
在1948年4月12日,德兰修女经过近两年的执著申请,奇迹般地收到了教皇比约十二世的特别批准信函,从此走进了印度加尔各答最糟糕的贫民窟摩提吉。
梅树下的学校
德兰修女来到加尔各答最糟糕的贫民窟摩提吉,她在探访了几个家庭对这里的人说:“你们好,我叫德兰,是天主教的一个修女,我跟你们一样穷,但我可以教你们的小孩读书,要改变命运就要读书,希望你们帮助我。”
但没有一个人回答德兰,这个白人女性让他们感到好奇,更感到疑惑,甚至怀疑敌意。
劝说无果,疲惫的德兰来到一棵梅树下,这是一棵非常茂盛的梅树。德兰决定,就在这棵树下先开办一所露天学校。
她刚坐稳,树那边就出现了一群孩子,他们盯着德兰看。德兰就笑了,招招手说:“孩子们,你们又要抢我的午餐吗?”话刚说完,有个男孩就真的跑过来把她手里的面包抢走了,其他孩子也就叫喊着,跟着跑散了。早晨的面包就被一个孩子抢去了,德兰一天没吃饭,但他心疼这些可怜的孩子,微笑地面对他们来抢面包。
不久,一些喜欢听故事的孩子跟着德兰在梅树下学习识字和算术。一天上午,德兰正在上课,围观了一些人。
一个男人说:“这个欧洲女人究竟要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
另一个男人回答:“她在教小孩基督教的神,她想改变他们的信仰。”
一个母亲替德兰分辩道:“不,她在教孩子们识字,她只是要给孩子们一线希望!”
“不,她在制造麻烦。”一个男人狠狠说道。
“她想偷走孩子们的灵魂!”
甚至有个男人从腰间抽出两把刀子,胡乱挥舞着朝德兰刺来,并嚷着“滚,从摩提吉滚出去!”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个身材高大青年挡在德兰的前面,把挥刀的男子掀翻在地,并转过身给德兰行了个大礼。
这个青年曾在一次暴乱中受伤逃进劳莱德修道院,当时德兰修女忍着巨大的恐惧为他止血,他叫秋蒂,后来成为仁爱传教修女会最早的义工。
德兰以一个异教徒的身份进入摩提吉,最终用她的仁慈与博爱得到了这里穷人的拥护与爱戴,那个曾对她挥着刀子的男子惭愧地向她道歉,而德兰却抚摸着他的头和脸慈爱地说:“别道歉了,我们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临终关怀
有一天,德兰修女在街上发现4个无家可归的人,其中有一个女人看起来非常不妙,她就对跟随她的修女说:“你们去看护那3个人,这个由我来照顾吧。”药物对这个可怜的人已经没有用了,德兰修女只有用全部的爱心努力去抚慰她。德兰握着她的手,抚摸他的头发和脸,这时,这个可怜的女人竟然笑了,而且笑的非常美丽,非常安详,最后紧紧拉着德兰的手,充满感激地说了声“谢谢你”,就闭上眼睛死去了。
还有一次,德兰和修女们外出工作时,看到街边的阴沟里躺着一个人,就把他救起来了。这时,她们才发现,那个人半个身体都已经被蛆虫吃掉了,看起来非常恐怖。但她们还是把他带到救济所。德兰和修女们给他清洗,竭尽所能地安慰他。过了不久,这个人就死了。死之前,他说:“我像个牲畜一样在街上活了一辈子,但你们却让我死的时候像一个天使。”
另一次是德兰坐火车经过一棵大树时,她看到一个流浪汉靠树坐着,看样子就快死了。德兰很想去安慰他,但又不能叫火车停下来。于是等下一站一到,德兰就立即下车往回赶。等到她气喘吁吁赶到时,那个人却已经死却了。德兰在那里站了很久,她当时就想,如果有个人在他临终前和他说几句话,或者握握他的手,他一定会感到安慰,他就不会死得这么孤单和凄凉了。
于是,德兰就决定建立一个临终关怀院。
安息之家
德兰修女为第一所建在摩提吉的临终关怀院起名“安息之家”。很快这里就住满了从街上收来的病人,修女和义工们都忙着照顾病人,只有印度教徒秋蒂不愿踏进“安息之家”的门槛。德兰安排他送水,他只送到门口。
一天上午,有个老人快死了,他是个印度教徒,德兰需要恒河的水为他做最后的洗礼。德兰拿出一个杯子对秋蒂说:“秋蒂,里面需要水,请你把水送进来。”
秋蒂却回答:“不,德兰姆姆,我不能进去。”
德兰问:“为什么?”
秋蒂说:“我是个印度教徒,我不能接近死人,那是不纯净的,只有神才能对付死亡,这是我们的禁忌。”
德兰说:“但是他们还没死啊。他们很痛苦,我们要帮助他们减轻痛苦。”
秋蒂却说:“身体不重要,灵魂才是最重要的。他受的苦是他的轮回,是他的命运,这是他应该承受的,你不能干涉。”
德兰有些生气了,但她还是尽量温和地说:“我尊重你的信仰,但是秋蒂,你也应该尊重我的信仰。”说完,她舀了一杯水,就进屋去了。
这时候有个妇女慌张地说:“修女,你是不是应该为他坐最后的仪式?”显然这个老人马上就不行了。
这位妇女说的是天主教的敷油仪式,但德兰示意她安静,并说:“对于一个印度教徒来说,能在临终前接触到恒河的水,这是最神圣最美妙的仪式了,他还需要什么别的仪式呢?”说着,她端起杯子,把水轻轻地抹在老人的嘴上和脸上,并俯下身子,在老人的耳边轻轻地说:“现在,你已经在神的手中了。”
注:印度教:源于古印度韦陀教及婆罗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所谓“印度教”是存在于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
仁爱传教修女会
1950年10月7日,在德兰修女领导下,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女孩们所组成的贫民区基督仁爱传教会在加尔各答成立了。这所传教会的成立来之不易,因为自从1850年以来,梵蒂冈就再没有批准过新的修会成立。
刚开始,德兰创办的仁爱传教修女会只有几个修女,很快发展到十几个,二十几个,直到越来越多。
这个以信仰为轴心的集体里,女孩们是快乐富有的,但同时又是绝对贫穷的。每个修女所拥有的全部个人财产,就是一枚十字架,一块肥皂,一个脸盆,几本经书,一双凉鞋,一床铺盖,三套滚着蓝边的白色会服——一套穿,一套洗,一套等着晾干;一个搪瓷碟子,用来吃饭;还有一只有号码的铁桶,用来存放东西。
她们通常三四个人共住一个房间,每天只吃米饭和素菜,而德兰修女仅吃米饭和盐。当印度夏天到来时,即便温度达到40多度,她们也不用电风扇,为的是能和印度穷人过一样生活。
奖章的意义
有个叫安德瑞雅的修女在一次医科考试中获得了金奖。当她拿着那枚漂亮的奖章去向德兰报喜时,德兰却问她:“那么,小姐妹,你想用它来干什么呢?”
安德瑞雅回答说:“这一点,我倒没想过。”
于是德兰修女说:“你应该明白,你学医可以救济别人,但这个奖章对你没有意义,你不会在自己的名字后写上什么学术头衔;当你为穷人工作的时候,一枚奖章有什么用场呢?”
安德瑞雅听了后很高兴地把这枚奖章退了回去。1972年,德兰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她把那枚无比珍贵的金质奖章毫不犹豫地卖掉了,所得的钱全部用于救济事业。
同一个神
德兰修女和秋蒂来到了加尔各答最热闹的地带卡里加,印度教的卡里神庙就建在这里。神庙前的街道两旁,有很多小贩在出售鲜花,一束火红的天堂鸟引起了德兰的注意,但秋蒂说:“修女,小心闻到花香,它归卡里女神掌管。”
德兰笑了,她说:“在我成长的环境里,有各种宗教,东正教,回教和天主教,大家崇拜的方式不同,但我从小就相信,我们祈祷的都是同一个神。”
注:东正教
从哪数起?
一位印度官员问德兰修女:“你打算帮助加尔各答数百万的病患伤残吗?你帮得过来吗?”
德兰反问:“数百万?你怎么数出100万的?”
官员不耐烦地回答:“这不是我说的重点,修女,我的意思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是救不完的,穷人太多了,你明白吗?”
但德兰继续盯着他问:“100万,你从哪里开始数起的?”
官员显然拿这个修女没有办法,只好回答:“1。”
德兰开始扳起手指头跟官员说:“我也是从1开始数起的,1,然后2,然后3,然后更多,到现在,我们已经救了一百多个人了啊。”
神庙事件
德兰修女把临终关怀院迁到了卡里神庙旁边,不久,一些激进的印度教徒召集了许多民众到神庙前示威抗议,人数最多的一次有一千多人。
尽管他们看到德兰和修女们从没有试图改变任何人的信仰,而且绝对地尊重别人的信仰。他们看到过德兰为临终的印度教徒取用恒河水洗礼,为弥留的佛教徒诵经,为垂危的基督徒举行敷油礼,为不久于人世的回教徒读《古兰经》。她曾说:“我要做的,应该是帮助一个印度教徒成为更好的印度教徒,帮助一个佛教徒成为更好的佛教徒,帮助一个基督徒成为更好的基督徒,帮助一个回教徒成为更好的基督徒。”但卡里神庙前的紧张气氛并不因为这些看得见的事实而有所缓和。
有一天,一个男子一把拉住德兰修女说:“你没有权利呆在这里,你亵渎了这块圣地。”
德兰回答说:“我们只是想把神的爱带给垂死的人。”
人们一听这话,更激愤了,他们喊道:“不是我们的神,是你的上帝,滚开,滚回你的摩提吉去!”
在这种持续不断地敌视声浪中,一天中午,一个特殊身份的病人被送到关怀院。他就是卡里神庙的主持。主持患上了严重的肺结核,但加尔各答的所有医院都拒绝收留他。
在“安息之家”里,病重的主持接受到德兰和修女们细心而周到的照料。主持问德兰:“我这么敌视你们,你怎么可能真的关心我呢?”
德兰回答:“因为我爱你,我对你的爱,就如同上帝的爱。”
主持努力撑起身子,伸出一只手抚摸德兰肩上的十字架,他说:“那时你的神,当我看到他在十字架受苦时,我不禁要问,他究竟做了什么坏事,以致落得这样痛苦的下场。”
德兰回答:“基督担负着人类的罪恶,他是为人类才被钉在十字架的。”
话音未落,只听砰的一声,有一扇窗户的玻璃被砸碎了。修女们跑到窗口去看,原来示威的人们正在焚烧仁爱传教会的会服。
“我必须出去,和他们谈一谈。”德兰站起来说。
“不行,修女,他们会伤害你的。”修女苏妮塔和玛利亚拦住德兰。
“如果他们杀了我,我就可以早点见到主了。”德兰修女默默祈祷了一下,从容地走了出去。结果碰到以前交涉过的一位官员。
那官员说道:“修女,我早提醒过你,如果出现纷争,只好请你离开。”
德兰说:“这里有很多病人根本无法行动,如果你执意要我们离开,那就请您进来看一看吧。”
官员说:“我怎么能进去?里面有死人。”
德兰说:“不对,长官,里面有很多生命,你进来看看就知道了。”
官员犹豫了一下,终于说:“那好吧。”
当他走进屋子里面,尤其看清屋子里的真实情景时,他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他所看到的人,没有一个不是患着肮脏恐怖的疾病,但修女们却在细致地服侍他们,甚至给病人的伤口清理令人恶心的蛆虫。突然,官员看到了卡里神庙的主持,就问:“怎么,他们能连你也收留了?”
主持说道:“记住甘地的话,我们随时都应该想到最贫穷和最无助的人,我们应该经常反问自己,我们究竟为他们做了些什么?”
官员看着主持默默无语,他走了出去对示威的人群说:“我答应你们,我会驱逐她的。”说到这里,话锋一转:“但是,除非我看到你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每天出进这里,接替她们的工作,我才会来驱逐这个修女。”
从此以后,就再没有人来找德兰的麻烦。尤其是,当印度教徒知道了主持的事后,他们的态度就彻底改变了,甚至帮助德兰。有个印度教徒对德兰说:“现在我知道你们在这里干什么了,你们把那些不幸的人们拖回来,然后再把他们背到天堂。”
赠药的故事
有一回,德兰走进一家大药房,希望老板能够捐献一些药品,但老板说:“很抱歉,如果你不付钱,我就不能给你药。”德兰只好走了。想到一般人印度人对受苦者的看法,往往认为是他们自己作孽的结果,是罪有应得的,德兰就在心里默默地祈祷,既为那些受苦的人,也为那些如此看待受苦的人,为他们祈求上帝的怜悯和恩典。她一边走,一边虔诚地祈祷。就着这个时候,那个药房的老板却突然追了上来,他说:“好吧,修女,我把药免费送给你好了。”
异教徒的爱
有一天早晨,德兰修女的住处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男子,他对德兰说:“修女,一个有8个孩子的家庭已经断炊好几天了,请您无论如何要帮助他们。”德兰立即装了一袋大米,亲自送了过去。
这是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家庭,当8个孩子看到德兰送来的大米,高兴极了,饥饿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德兰看了心痛万分。但孩子的母亲接过大米后,却分成了两份,然后拎着其中一份匆忙送给旁边信奉伊斯兰教的邻居,这位母亲告诉德兰:“他们也在挨饿。”
在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教徒之间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有的甚至从不来往。这件事情深深地感动了德兰修女,1972年12月10日,在诺贝尔和平奖的领奖台上,德兰向人们问道:“我们记得我们的邻居需要我们的爱吗?我们记得吗?那位母亲记得,她自己在饥饿中,却知道她的邻居也在挨饿,在她眼里没有异教徒,只要爱和同情!”。
同样,在圣洁的德兰眼里,不论你信仰什么,或者不信仰什么,我们都是神的儿女,我们都是兄弟姐妹。
我也不干
一位美国记者来到临终关怀院,看到德兰正在为一个病人清理溃烂发臭的伤口,他非常震惊,当即说:“就是给我100万,我也不干。”没想到,德兰竟然轻松地笑着说:“给我100万,我也不干,我不是为钱工作,我是在为上帝工作。”
不接受招待
一位太太对德兰修女说:“我知道你不接受任何人的热心招待,不过,修女,我可以为你倒一杯茶吗?”
德兰回答:“谢谢,我不渴。”
这位太太出去后,前来拜访她的范儒神父问德兰修女:“你不接受招待,这是真的吗?”
德兰答道:“不论穷人或者富人,总有人喜欢邀请我们一起喝茶,或者吃东西。我们绝不会让穷人花钱,但是只接受富人的邀请,又会伤害到穷人,所以干脆都拒绝。”
乞丐奉献的29分钱
一天傍晚,在加尔各答的街上,一个乞丐走来过对德兰说:“修女,每个人都奉献给你,我也想奉献给你,今天一整天我只讨到29分钱,但我想把这些钱都给你。”
德兰当时想:“如果我收下的话,他今晚就一定会饿肚子。如果我不收呢,又一定会伤害他。”
于是德兰伸出双手欢喜地收下那29分钱,这时,德兰看到,乞丐笑了,而且笑得那么满足,那么灿烂。德兰就想:尽管接受29分钱对我们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但这让他明白,即使像他这样一个卑微的乞丐,如果愿意的话,原来也可以对人有所帮助。
追求忠诚
一位美国国会议员问德兰修女:“在印度这个困难重重地地方,你的努力到底会不会成功呢?”
德兰回答:“议员先生,我并非追求成功,我只是追求忠诚而已。”
收养弃婴
印度是个人口大国,而加尔各答又是印度穷人最密集的城市。因为贫寒,许多父母不得不将新生的孩子丢弃。加尔各答的弃婴,在世界各大城市中也许是最多的。
早在德兰修女在摩提吉刚刚建立临终关怀院的时候,就经常有人把孩子丢在关怀院门口,从那时起,德兰修女就已经开始收养弃婴了。
后来,弃婴的数量越来越多,临终关怀院无法容纳那么多的孩子。于是,德兰修女就成立了一个正式的儿童之家。儿童之家不仅收养送来的弃儿,还专门上街去拣丢弃的幼婴和流浪孤儿。德兰和修女们推着小轮车寻找弃婴,在垃圾堆里,水沟里以及公共建筑物的阶梯上,都会发现弃婴。有一次,德兰和两个义工甚至从一条狗的嘴里拖出了一个新生的孩子,这个不幸的生命在德兰怀里没活多久就死了,这让德兰非常痛心。
许多刚收养回来的婴儿,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残障、疾病和营养不良,修女们就细心地为他们洗澡,喂奶,喂药。除此之外,修女要经常抱吻孩子,这是规定。一位记者在采访儿童之家时,看到修女艾美抱起一个患有严重疥癣并涂满膏药的男孩,一会儿用鼻子亲他,一会儿用前额顶他,亲昵得不得了,就忍不住问:“难道你不怕传染吗?”艾美回答:“哦,如果你试试,就会发现,很快就会克服被传染的恐惧,要不了多久,你就不会觉得他们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你只知道他们是孩子,而孩子,需要很多很多的爱。”
儿童之家的美名传出去后,一些无力抚养孩子的父母,就亲自把孩子送了过来。有个叫巴布的孩子跟父亲来找德兰帮忙,巴布的父亲跪下来,泪流满面地求德兰收下巴布的弟弟和妹妹,然后他就带着巴布去乞讨。德兰心痛极了,深知他们并非没有自尊,而是陷入了绝境。于是,当即决定收下他们全家,至于巴布的父亲,德兰则安排他去育婴堂做勤杂工,报酬是每天供给他与修女一样的食物。
有个孩子为了表达对德兰修女的感激,自己动手做了个牌子,长年挂在脖子上。牌子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德兰修女,谢谢你收留了我。”
后来因缘成熟,德兰便创办了一个国际性的儿童救助基金会。据统计,仅1960年,德兰修女在印度各地就开设了25所收容中心和儿童之家。
反对堕胎
德兰修女强烈反对堕胎,并多次公开演讲提醒人们,每一次堕胎,都意味着双重的死亡,既杀死一个孩子,也杀死了自己的良心。他在诺贝尔和平奖的领奖台上说:“如果一个母亲可以谋杀自己腹内的亲生骨肉,还有什么罪比这个可怕呢?”为此,她总是一遍遍地告诉准备堕胎的妇女和医师:“要是你们不想要的话,不要杀死他,请把他给我吧,让我来照顾他。”
虽然德兰修女反对堕胎的立场如此明确,但当她面对一个个堕胎妇女时,又对她们充满了同情和怜惜,从不批评她们。
一次,一个年轻的妇女向她哭诉自己的堕胎经历,非常痛苦。德兰拉着她的手说:“那么,收养一个孩子吧,一个和你那个孩子年龄相仿的孩子。如果以后有了小孩,就把他当做神的礼物好好珍爱吧。”
拯救麻风病人
1957年,仁爱传教修女会的工作已经步入正轨。这个时候,德兰修女把关爱的目光投向麻风病人。
20世纪中叶前后的印度,麻风病非常猖獗。据统计,当时印度全国大概有500万麻风病患者,仅加尔各答市就有8万之众。因为麻风病的传染性强,许多麻风病人遭到社会抛弃,追赶,陷入绝望而自杀。
1957年年底,德兰修女终于在加尔各答的郊外,建立了第一所麻风病人收容院。收容中心正式为病人服务的那一天,德兰特地赶来与病人们一一握手,亲切地抚摸他们溃烂的身体和变形的脸,许多病人都感动得哭了。到1961年,大概每个月都有1400多名病人在这里得到治疗和护理。后来,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德兰在世界各地相继建立起8所麻风病康复中心。
与基督同受难
有一个麻风病人,全身溃烂,简直无法触目。德兰在悉心照料他时,他却带着讥讽的口吻说:“你为什么能够忍受我?是因为我这个样子,令你感到高兴吧!”德兰回答:“跟你所受的苦比起来,我所做都算不了什么。”过了一段时间,这个病人被感动了,他对德兰说:“愿你受光荣。”德兰真诚地回应:“受光荣的应该是你,因为你与基督同受苦难。”
麻风村的故事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在阿拉伯也门共和国的荷台达,有120个麻风病人被强行隔绝在一个偏僻的村庄里,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远在加尔各答的修女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便决意解救他们。她们到了荷台达才发现根本就没有进村的路,惟一的一条小路已被成堆的垃圾阻隔,如果一定要进村,那就只能从深过膝盖的脏泥潭跋涉过去。
当修女们从令人恶心的污秽中走出来,才看到所谓的村庄,就是人们在土坡上挖出来的一排洞穴。
那些可怜的人们,一看到修女,撒腿就跑,小孩子更是跑得像逃命。因为一直以来,人都是对他们歧视,憎恨和追打。那些人躲进洞里,就再也不肯出来了。此后,修女们花了整整3个星期的时间,才勉强获得他们的些许好感和信任。
然后,修女开始为他们盖房子,还修了一个宽敞的大花园。这些可怜的人从阴湿的洞穴里搬出来时,泪流满面。从此,荷台达有了所麻风病人康复中心。后来,每天都有五六百位从也门各地前来的病人在此得到治疗和安慰。
免费机票
从1928年到1960年,整整32年时间里德兰从未离开过印度。1960年之后,德兰开始将慈善救济事业向印度之外拓展。这个时候她不得不经常乘坐飞机,但飞机票对她来说太昂贵了。
一次,德兰在机场检票口突发奇想:要是乘机不要钱就好了。于是她走过去对工作人员说:“如果你们允许我免费乘机,我愿意在机上做你们的助手,或是空中服务员。”
工作人员笑了,他们认识这个著名的修女,但他们没有权利决定这件事。
后来,这件事情传到了印度总理尼赫鲁的耳朵里。尼赫鲁专门从印度航空公司要到了一张免费登记证,作为与德兰相见的礼物。
回收午餐
有一次,德兰修女乘机起飞三个小时后,空姐送来了午餐。刚过一会,旁边的女孩一点都没吃就叫服务员来过把它收走。
德兰看在眼里,就问服务员怎么处理这些没有吃的午餐。服务员回答说:“等飞机一着陆,就全部扔掉。”
“全部扔掉?”德兰听了难过极了。她想,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不仅没有午餐,连晚餐也没有,那些穷苦的人们,终其一生,都没有吃过这么好的食物。而在这里要被当作垃圾扔掉。德兰修女问服务员:“你可以把这些东西给我吗?反正你们要丢掉的,就给我吧。”
德兰的话引来乘客们的目光,德兰看着服务员,服务员笑了,友好地说:“好吧,请你带回去,除此之外,还有好多完全没有动过的午餐,你也带回去好了。”
德兰回去后对修女们说:“从今以后,我们就去机场把那些剩余的午餐都拿回来,给孩子们吃,大家也可以吃。”
一票3人乘
一天,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德兰需要到扎格拉布出席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但还没有机票,这个时候,一个在旅行社工作的西班牙青年却突然出现了。他叫巴斯卡,是德兰修女的崇拜者。他说,他所在的旅行社不仅可以帮助德兰解决机票问题,而且还乐意替德兰出资全部的旅费,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德兰必须为景仰她的旅行社职员留下一些纪念品,德兰愉快地答应了。
随后,巴斯卡开车送德兰到机场。到了机场,当巴斯卡把机票递给德兰时,他突然问:“修女,只有您一个人上飞机吗?”
德兰开心地笑了,说:“不,我们通常是三个人——耶稣,守护天使,和我。”
巴斯卡也笑了,煞有介事地说道:“不会吧,修女,您一张机票三个人用啊!”
朝圣客
1970年7月,仁爱传教修女会的修女们奔赴约旦,开始在信仰伊斯兰教的穷人中间开展工作。她们在那里照顾身体残障的人,以及被遗弃的儿童。为了照顾加沙地带的难民,她们每日往返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为减轻难民的痛苦付出了极大的努力。那里的穆斯林尊敬地称她们为“朝圣客”。
不能这样对待耶稣!
1971年,仁爱传教会入住美国纽约。修女们在黑恶势力无孔不入的街区设立日间照顾所,收留精神病患者,帮助那些贫穷、患病以及担心受怕的人们,并前往监狱探视那些被家人放弃的重刑犯。
有一天,安德瑞雅修女走在纽约布朗克斯街上发现一个双腿生疮的人,于是打电话叫救护车。但来的不是救护车,而是警车——长期以来,救护人员都视这个区为禁地。警察一下车就向那个生疮的人咆哮,那人撒腿便跑。安德瑞雅很生气地对警察说:“长官,这个人是我的耶稣,而你刚才说的,就是对耶稣说的!”警察听了惊讶极了,随后他低头向安德瑞雅道歉,又花了一个多小时把那个病人找了回来,并发誓以后再也不这样对待任何人了。
控制霍乱
1971年3月,印度边境的难民营爆发了可怕的霍乱。德兰修女立即前往政府有关部门请求支持,但加尔各答政府在当时的情形下只求自保。于是,德兰只好带领一批修女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奔赴难民营,经过她们两个月的努力,终于控制住了霍乱。
我也是个革命家
1980年,德兰修女带着几个修女来到埃塞俄比亚,她打算在这个国家开设一间专门为穷人服务的医院。但自大的总督竟然对此大惑不解,他盛气凌人地说:“你们难道不知道我们正在搞革命吗?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嘛!”德兰笑了,她平静而从容地回答:“我也是个革命家,但我革命的成分中只有爱。”
联合国秘书长做不到的事
1982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黎巴嫩发生激烈战斗,德兰修女来到战地指挥官跟前问:“为什么你们要互相屠杀呢?村庄里一些妇女和儿童被围困着无法出来。”战地指挥官回答说:“对方不停火,我想停也停不下来啊。”
于是,修女说:“那让我领她们出来吧,她从容地走进双方的交战区,面对这位举世闻名的修女,双方暂时停火,直到她带领出37名儿童,战斗才再次爆发。”
当时联合国秘书长听闻此事,叹了口气,说:“这事连我也做不到啊”
点亮心灯
与印度,非洲等地相比,北美、欧洲、澳洲等地的国家物质条件要发达多了,但这里的人们生活在另一种贫穷里。
有一回在纽约,修女们去探访一户人家时,发现住在里面的妇人已经死去多日,而左邻右舍连她的姓名都不知晓。
还有一天,德兰走在伦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很偶然地,她瞥见一个年迈的老人正在街旁垂头独坐。德兰本能地走过去,握住老人的手。之后是长时间的沉默,当老人抬起头时,德兰看到他满脸都是泪水。老人说:“多少年了,我从来没有握过一双这样温暖的手。”
德兰说:“在英国,人所受的是寂寞和被人弃绝的苦,这里不缺少面包,但缺少对人的兴趣和热情。与加尔各答的穷人比起来,他们生活在另一种贫困里。”
在德国慕尼黑的仁爱传教会曾接到过一个奇特的求助电话:“我们只是渴望听见人的声音,只要是人声就好。”电话是一对老年夫妇打来的。这对老年夫妇虽然非常富有,但极其寂寞。他们虽然有几个孩子,但没有一个孩子愿意陪伴他们。于是老人在绝望之余给仁爱传教会打了个电话,请求修会派修女去看望他们。
柏林的一位记者写道:“在德兰修女探访的名单上,足有50个完全无人接触的老人,他们在首都的高楼钢筋里苦挨寂寞的日子。”
还有一次,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德兰修女去探望一个完全被人遗忘的老人。当德兰走进他的屋子时,看到里面一片狼藉,就想帮他收拾。但老人却说:“不用了,修女,就这样很好。”德兰不再说什么,只是静静地陪老人坐着,直到他终于改变主意。
房间里有一盏精致但落满灰尘的灯,德兰问:“为什么不把灯亮着呢?”
老人回答:“为谁呢?反正没人来看我,而我自己又不需要灯。”
德兰说:“如果修女们来看你呢?你会点灯吗?”
结果老人回答:“会,如果听到人声,我就会把灯点亮。”
后来这位寂寞的老人托朋友给德兰带话,他说:请您告诉我的朋友,她点亮了我生命的灯,直到现在,这灯还一直亮着。”
可爱德兰
有一回,一个小偷潜入修会,偷走了4万卢比,修女们深感不安,有个修女还哭了。德兰却说:“幸好偷走的是钱,如果偷走的是人,那就更不得了啦。不过我不相信这种危险有可能,因为你们还没那么漂亮。”哭泣的修女听了这话,立刻破涕为笑。当德兰偶尔与修女们一起去郊外野餐时,她高兴得像个孩子,不仅和年轻的修女赛跑,还引吭高歌。有一天,在贫民区的一个小巷子里,她甚至不可思议地拦住了一头狂奔的公牛,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吓得目瞪口呆。
抢救最重要
一次,德兰修女去参加一个世界性的反饥饿大会。在场外,她看见一位老人饿倒在路边,她立刻带着这个老人回到了修会,连会场都没有进。事后德兰说:“抢救一个饥饿的老人,比参加一个反饥饿大会更重要。”
上帝的秘密
在各种各样的慈善和宗教团体中,仁爱传教修女会是最早接受艾滋病人的天主教组织之一。
有个病人,来自波多黎各,刚来的时候非常害怕,无法接受就要死亡的事实。经过一段时间,他亲眼看到别的病人在修女们的照料下安详地走完了最后时刻,便渐渐安静下来。后来他的母亲来接受他回家时,他却要求留下来。他对多罗瑞斯修女说:“我知道在我临终的时候,你会握着我的手。”
在照顾艾滋病人的时候,修女们从来不问他们得病的原因,尊重病人。很多人认为艾滋病是上天对人类放纵的惩罚,但德兰却说:“没有人可以下这个判断,这是上帝的一个奥秘。我相信,主是借着艾滋病向我们说话,他让我们有机会表达他的爱,和我们的爱。”
忘记自我
美国记者哈普一直不能理解德兰那么辛苦救助穷人的做法,他认为是社会病态导致了穷人。
当他第二次去看望德兰的时候,德兰把他带到一个重病的老人跟前,请他给老人喂饭。哈普心里觉得照顾一个陌生的病人,太困难了,犹豫了一下,他还是硬着头皮接过饭碗。他拿起饭勺笨拙地给老人喂饭,以致很多饭粒灌进老人的衣领。作为一个长年奔走在世界各地的一线记者,哈普从来没有借着这种微小的服侍,向一个人表达心意。
老人突然举起手和哈普说起话来,哈普听不懂孟加拉语,以为老人责备他没有好好喂饭,就赶紧说:“对不起。”但老人还是说个不停,旁边的修女苏妮塔说:“他在祝福你。”
哈普听了很吃惊:“他在祝福我?”
“是的。”
“但是,我仅用口袋里的零用钱,就可以帮他买很多很多的食物。”
苏妮塔笑了,她说:“但你买不到他的祝福。”
哈普听了若有所思,他一直觉得自己不能放下自我去照顾一个看起来污秽垂死的人,这个心理关很难跨过。这件事让他想起德兰以前说过的一句话:忘记自我,你便找到自我。
精神收养
1952年10月的一天,德兰修女在巴特那的医院照顾一位卧病已久的比利时妇人,这位妇人觉得自己被修女照顾,却不能给予什么回报,内心非常愧疚。德兰看出妇人的心思,突然得到一个奇妙的启示,那就是让这些在病苦中受难的人成为她的精神会员。她对那个妇人说道:“你在病痛中所能做的,比我为穷人做的更有价值,你可以将你的痛苦为修女们和我奉献出来。”
德兰规定:作为修会的精神会员,每个病人都必须在精神上“收养”一个修女或修士,用自己的痛苦做牺牲,代修女或修士祈祷;而修女或修士,则要为“收养”自己的病人奉献自己的工作。
上帝的铅笔
有一天,德兰修女和神父坐在走廊里谈话。很长时间,德兰都摆弄着手里的一只铅笔出神。神父就问她在想什么,德兰回答说:“你看,我大概就是这只铅笔吧,我是上帝手上一支小小的不显眼的铅笔,用来写他想写的。”
取消典礼豪宴
1972年12月8日,德兰修女乘飞机到达挪威的奥斯陆领取“诺贝尔和平奖”。那天,她仍旧穿着白色的粗布纱丽,外面加了一件棉质外套,脚上仍然穿着一双半旧凉鞋。听到和平奖评委会会长萨涅斯先生说到宴会,德兰立刻问“宴会?什么宴会?”
萨涅斯先生回答:“是颁奖典礼宴会,就在10号晚上。”
德兰说:“请把宴会取消吧。”
萨涅斯先生非常吃惊。诺贝尔奖自1910年设立以来,这是第一次有人提出这样的请求。他不解地问:“为什么?”
德兰诚挚地回答:“请取消这个宴会,请把这笔餐费捐给加尔各答的穷人,好吗?”
诺贝尔奖晚宴的花费,大概是7000美金。这顿花费足以让15000个印度穷人饱餐一天。德兰的行为很快通过媒体传遍各地,挪威的邻国瑞典立即发起全国性的捐助,一次募捐的款项就达到了40多万瑞币。
穷人的手臂
1979年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一个豪华大礼堂里,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典礼开始了。在挪威国王夫妇和各界名流、各国外交使节热切的期待中,矮小瘦弱的德兰修女,平静地走上了这个令全世界瞩目的领奖台。
德兰是那样的矮小,以致她在讲台后面开始演讲时,人们努力抬头,才能看到那张皱纹纵横而慈祥的脸庞。她的讲话是那样质朴,却深深地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她说:“事实上,这项荣誉,我个人不配领受。但作为穷的手臂,我愿意代替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接受这项奖。因为我相信:你们是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也有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权利。”
爱你的家庭
常常有人来过加尔各答后,在离开前恳求德兰修女说:“请告诉我们要怎样做,才能活得更美好。”
德兰对他们说:“要对你们的妻子、丈夫、孩子和颜悦色,面露微笑。不管你是对谁,都要和颜悦色——这样做会使你们彼此更加相爱。”
领取诺贝尔和平奖后,有媒体问德兰修女:“我们能做什么促进世界和平?”。
德兰回答:“回家和爱您的家庭。”
德兰修女发现有些人非常热情地为远方的饥民和难民捐助,却对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不闻不问,对自己的伴侣和兄弟姐妹不曾用心,对周围的邻居朋友更是缺少爱心。而且她强烈地意识到,这样的善心人士绝对不只一两个。于是,德兰大声呼吁如果有爱心,要先从家人爱起,从身边的邻居爱起。她说:“如果说我们爱穷人,却不能首先爱自己的孩子,这能说通吗?爱,如果不是从家庭开始,我们如何保证它结出的果子一定是善的呢?使徒约翰说过:‘你怎么可以说你爱那个看不见的上帝,而不爱自己看得见的兄弟。你是个说谎者,如果你说你爱上帝,却不爱自己的兄弟。’”
德兰木板语录
在德兰修女房间挂着一块木板,上面刻着这样一些话:
人们不讲道理、思想谬误、自我中心,不管怎样,还是爱他们;
如果你做善事,人们说你自私自利、别有用心,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如果你成功以后,身边尽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敌人,不管怎样,还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会被遗忘,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
诚实与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骗和伤害,不管怎样,还是要诚实与坦率;
你耗费数年所建设的可能毁于一旦,不管怎样,还是要建设;
人们确实需要帮助,然而如果你帮助他们,却可能遭到攻击,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
将你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可能永远都不够,不管怎样,还是要将最好的东西付出!
选编自《德兰修女传》华姿·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年12月第1版
《德蕾莎修女文集》 信仰之门网站
《A GiftFor God》中文译为《活着就是爱》德兰修女·著 王丽萍·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