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揭开神秘面纱

(一)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商品的含义及基本属性

○了解由物物交换到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

○理解货币的本质

○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理解纸币的含义

○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2)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2)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公平竞争等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2、难点: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三)教学方法

1、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大家最近一次购物是什么时候?你都买了些什么?拿什么买的?(学生会列举各种生活必需品→用钱买来的)

钱是俗称,在经济学里我们称之为货币(老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带钱的同学请拿出来看看,一张小小的纸片为什么竟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可以购买各种商品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来了解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板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钱也就是货币买来我们需要的东西,比如大家刚刚列举的这些书、笔、电脑、衣服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商品。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东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它们和母亲亲手为你编织的毛衣有什么不同?(可参考“教材P4探究活动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揭开神秘面纱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作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要用于交换。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

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购买商品呢?(有用)大家买东西一般会考虑哪些因素呢?(价格合理、质量好等)所有这些因素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物美价廉。这就涉及到商品的基本属性,(引导学生学习“教材P5探究活动一”),得出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在现代生活中,购买商品需要货币,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并不是从古到今人们都用货币购买商品,为什么呢?因为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货币产生的历史。进入历史的隧道,飞回没有“钱”的年代,看看那时人们所需的物品是如何获得的?

2、货币的产生(板书)

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4探究活动二”,(可以让五个人来模拟交换场景)。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

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当时的交换非常偶然,因为当时的生产水平比较低,物品品种很少。

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交换越来越频繁,交换范围越来越广,交换难度也越来越大,经常出现“教材P4探究活动二”所描述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人们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先把自己的物品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这些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被称作“一般等价物”。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商品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如贝壳、布帛、牲蓄等。

但问题又出现了,如贝壳比较小,容易碎,大宗交易非常不方便;牲畜会老,会死亡,不易分割;布帛容易污染破碎,携带不便。人们就要找一种易携带、易分割、保存、体积小,价值大的东西,大家看看什么东西有这种优势(金银),于是金银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固定充当一般等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副板)

3、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板书)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板书)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为什么那么神奇,可以换回我们需要的任何商品呢?这就使我们有必要了解货币的职能,也就是货币的作用。

【情景1】七年后,你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假设每个月工资3000元。2016年8月,在你努力工作了一个月后,你拿到了你人生的第一笔工资3000元,说说你的打算?

【学生答1】交给父母

【师点评】这类同学是很典型的中国式孝顺子女,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相信他们一定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学生答2】自己放家里存起来,以备需要

【师点评】这类同学应该是对生活很有计划的人,相信他们的人生道路会在平稳中前进,但要注意钱的安全性。

【学生答3】买一点股票,开始投资实战

【师点评】这类同学很有投资头脑,相信他们在生活中能抓住属于他的机会。

【学生答4】到市场享受自己赚来的钱购物的乐趣(为家人和自己买礼物)

【师点评】这类同学是生活的乐观派,也是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

【问题】到市场买什么?大概花多少钱?

【学生答4续】300元给爸爸买一块手表,200元给妈妈买件衣服,300元给自己买一件衣服,还剩2200元。

【问题】如果你在离开市场时,又发现了一个自己梦寐以求的笔记本电脑,标价4000元,你怎么办?

【学生答4续】下个月再买;如果有信用卡,现在就可以先透支1800元,下个月再还钱……

【师归纳】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在同学们的这些选择中货币分别发挥了它的什么职能或者说什么作用?

(1)300元买手表,200元给妈妈买件衣服,300元给自己买一件衣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流通手段(实实在在的钱,即现实的货币)

(2)标价4000元——标明笔记本电脑价值大小——价值尺度——观念中的货币

(3)工资3000元、透支2800元——非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支付有时间差——支付手段。【情景2】:教师把自制物品拿出来上面贴一个5元的标签,再让学生用5元钱买去来体验货币的基本职能。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教材P5-7相关内容,掌握板书(二)所列知识)

(二)货币的职能(板书)

1、基本职能(板书)

(1)价值尺度A、含义;B、价格;C、观念中的货币(板书)

(2)流通手段A、含义;B、商品流通的含义及公式;C、现实的货币(板书)

在此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6探究活动二”。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是“卖”的阶段,“货币——商品”是“买”的阶段,卖不出去,就没有买回来的实力。卖不出去的商品达到一定程度,商品所有者就会破产倒闭,因此,人们把“卖”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所有者。这就意味着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才能卖出去。这是市场的要求,商品生产者必须要有诚信意识,靠产品质量和服务在竞争中获胜,否则必被淘汰(例如三鹿集团)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能够与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不是意味着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不是,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引导学生初步理解“适度原则”)

(见教材P7“专家点评”)

用公式表示

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2、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板书)

随着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越来越频繁,金属货币也出现了一些缺陷(引导学生讨论“教材P7探究活动”一。)于是代替金银行使流通手段职能的纸币出现了(经历由金银条块→足值铸币→不足值铸币→纸币的过程)。为什么小小一张纸币有这样的功用?这主要是因为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也就是说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

(三)纸币(板书)

1、含义: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板书)

国家用强制力赋予纸币这样神奇的力量,那么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能不能任意发行呢?我们已经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钱不值钱”了,引起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相反如果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想买东西,可手上没钱,造成通货紧缩(见P8“名词点击”)。

而且每个国家的纸币都是用先进的技术和特制的纸张制造出来的,国家为什么要费那么多力气制造这些纸币呢?主要是为了防止假币的流行。

假币有什么危害?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对国家而言,假币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通货膨胀(因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而假币在市场上的流通会造成纸币过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物价飞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人民币的声誉,制约了人民币进一步走向世界;对个人而言,会使自身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犯罪分子为什么要制造假币呢?是希望有更多的钱,但俗话说得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如果我们到市场购买大宗东西,除了携带大量现金外,是否还有其他方式付款?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

如信用卡、支票、汇票等。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出现,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储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银行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自动转帐业务。

2、电子货币(板书)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从货币的起源入手,共同探讨了货币的本质、职能及纸币、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同时又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通过以上对货币神秘面纱的逐步揭开,我们应该在正确认识货币的基础上,合法地获取它,合理地利用它,做金钱的主人。

【作业设计】教师节到了,高一(×)班班委会决定,用收集的空饮料瓶拿到废品收购站卖50元钱,然后用这些钱买一束鲜花,再分开送给课任老师,作为节日礼物。

思考:1、这个过程中50元钱(货币)起了什么作用?

2、鲜花在谁手中成了商品?在谁的手中不是?为什么?

3、如果高一(×)班直接拿空饮料瓶到花店换鲜花,可能吗?

4、假设他们换到了鲜花,这种交易是商品的流通手段吗?为什么?

【板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含义

①含义

②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

3、货币的含义、本质

(二)货币的职能

1、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

②流通手段

2、其它职能

(三)纸币

1、含义

2、电子货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4953.html

更多阅读

《我的五样》教学设计 我的五样教案

《我的五样》教学设计 教学对象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技工学校的学生,都为十六、七岁的年龄,有梦想但缺乏规划;有些成熟但又有些稚有激情但缺少坚持。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 外婆的澎湖湾

《外婆的澎湖湾》教学设计人音版五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课时)设计、执教者:柯丽卿课型:唱歌课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教材分析:《外婆的澎湖湾》由台湾著名的民谣创始人叶佳修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校园民谣。是一首曲调优

《生活中的食品安全》教学设计 调查生活垃圾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食品安全》教学设计董封中心小学 李宏斌一、活动主题:生活中的食品安全二、活动主题的提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一日三餐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比如,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季节的食品可以同时出

声明:《《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设计 揭开神秘面纱》为网友殇箌茈僞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