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懂得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使之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能力目标:
能够从古典史籍、历史史实和现实生活中,体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伟大作用,体会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能力。使学生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
使学生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了解党在不同时期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明确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会感悟民族精神的内涵,体会民族精神的作用。
难点: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法学法:案例分析法和情感体验法,情境教学法教学内容及过程:
情境导入:浙大教授郑强的专业虽是高分子材料,但对人文教育却非常看重,做了100场有关爱国主义和人文素养的专题报告,针砭时弊,呼吁中国的精神的与价值,人称“愤青教授”,据说去年的一次演讲被127次掌声打断,以下是演讲的片段:1、日本人宁愿喜欢黑人,也不喜欢我们,因为现在的中国人没有了精神。2、日本人侵犯我们,因为我们出了很多汉奸。将来日本人再欺负我们,还会不会有汉奸?在座的诸位很大一部分人都将是。因为你们嘲笑爱国者,崇拜权势和金钱,鄙夷理想和志气。3、再留学日本东京大学的人当中,我是唯一回来的,但日本人反而敬重我,因为我活的有灵魂,获得有骨气。
问题:127次的掌声说明郑教授的演讲引起了共鸣,他的演讲旨在唤起大家的什么?难道我们的民族真的缺少灵魂吗?
教师总结:郑教授的话难免有些偏激,但他的演讲是希望民族精神不要再青年一代人身上丢失,是为了唤起大家对民族精神的重视。可喜的是曾一度被认为是“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的80、90后,就好像沉睡的巨狮突然睡醒,08年的奥运会、12年伦敦奥运会表现,“5·12”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大震大灾面前的积极作为,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身上迸发的民族精神的巨大魅力。那民族精神为什么被郑教授如此看重?民族精神的内涵到底是什么?他在民族发展的历程中有什么重要性?青少年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出课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环节一: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学生阅读课本68页鲁迅的话思考:你认为“中国的脊粱”是什么?请用具体人物或事件加以说明。
教师总结:中国的脊粱就是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节,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人们。翻开历史的画卷中国不乏其人“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的孔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东林党人。等等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其实我们的身边从来都不缺少这样的脊梁:当祖国母亲被践踏,那些奋起抗争的人们;为保家卫国,那些远离亲人戍守在祖国边陲的解放军战士;那些默默无闻苦战在一线的工人师傅们;千千万万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父老乡亲们他们都是祖国的脊梁。因此,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它不仅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更是推动民族繁荣昌盛的精神动力。
环节二:民族精神的内涵
1、民族精神的内涵学生朗读戴望舒的诗:《我用残损的手掌》
思考:这首诗描绘了当时一幅怎样的历史画卷?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师生感悟:“我用残损的手掌”说明作者虽是一个诗人手无寸铁而且肯定很注重名节,被捕入狱后也肯定受到了非人的待遇,,但即使是这样他仍然胸怀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跃然纸上。“这一角已成灰烬”说明已经沦丧。“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说明那片地方我们的人民在生死搏斗。“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该是”但已不是,家乡应该是一个温暖的地方,但对我来说(“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却是凉意穿心,是彻骨的冰冷,是泥沙无奈的滑落,是江南荔枝花的憔悴。“江南的水田”曾是充满生机的家园,而今却“只有蓬蒿”,一幅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国土惨遭践踏屈辱悲愤的历史画卷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整个过程我都是用沉痛的语气有感情的讲,此时课堂上一片肃静,最后我总结这首诗既是中华儿女对祖国那份不可替代的深厚感情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精神的凝结。自然而然引出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填写下表共同感受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 名言警句 | 历史典故 |
团结统一 | ||
爱好和平 | ||
勤劳勇敢 | ||
自强不息 |
2、民族精神的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神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过度: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精神是如何得以丰富和发展的?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下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环节三:中共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学生填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
社会主义个民和建设时期 | |
改革开放以来 |
教师总结:这些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不同,呈现形式多样化,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内涵,精神实质是一致的,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体现,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这些精神是过去的,更是现在和将来的,无论哪一点来说都是不朽的,都是永远的民族之魂。
播放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雅安地震中的好感人画面。
环节四: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讨论发言,归纳出答案。在归纳中要注重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我们要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所形成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等,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同时更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
课堂小结: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要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千万不要让我们的郑教授失望。
环节五: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