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看见》回忆SARS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答案

读《看见》回忆SARS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答案

文/90格格

翻开随身带着的《看见》,正好看到柴静写采访非典时期那段。

看了她的这段自述,我重新体会到了那段让人倍感黑暗无比的时光。

也是因为看了她的这段采访,我才知道原来SARS曾经那么恐怖的存在,原来现在的我变得如此感性。

二00三年,非典在悄无声息的蔓延时,我正在乡村读小学六年级,其实回想起来,当时的我们对非典并无恐惧之感,而最多的恐慌就来自于学校的恐慌。学校怕我们学生感染SARS,于是宿舍里的窗玻璃全拆了,来保持室内通风,每一个教室里每天都会摆上两瓶白醋。干嘛用?没事就在教室各处洒洒,当消毒。每班还会弄一桶大桶装的水,里面用热水冲的是板蓝根,每个人都要喝,听说可以预防SARS,其实也就是预防感冒,怕感冒的下一刻就会感染上SARS病毒,被贴上SARS标签。

当时在民间还听说盐可以预防SARS,于是大家疯狂的购盐,以至于出现短时的盐荒现象;听说板蓝根有用,又大肆的抢购板蓝根。其实农村人是恐慌的,而他们的恐慌也致使了他们的盲目。又或者他们的盲目也只是为了寻求一个心理的庇护,无关乎科学与否。

在那段非典时期的学堂里,最令我觉得突兀的是上课上到一半,一老师背着一个大大的农用喷雾器,从后门旁若无人的走进来,一手拿着喷杆伸向各个角落,一手拿着压杆不停在上下压动,在过道间游走喷洒,教室走个遍后又凑个后门旁若无人的离开。我不知道喷的是什么,但我想肯定是与SARS有关的。而我们这群还不算懂事的娃,也由最初的好笑、好奇到后来的习以为常,再到后来竟渐渐的在我们的心里埋下了紧张的种子。

我们开始注意不往人多的地方挤,我们开始注意不随地吐痰,或者看到痰面就蹦去3、4米远,我们开始学会相隔至少1米远讲话,我们开始顾忌去搭乘那总是挤得满满的巴士…………

我对SARS的印象也就仅仅停留在那满校园、满教室的浓浓的酸味,然后就是新闻里那一例例增加的病例数量,但是,如今我看到柴静的这段关于非典的采访,才让我从心灵深处体会了一番近在眼前的SARS病毒。原来它带来的死神是那么近的存在。那种紧张与害怕甚至是孤独无助(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从来都没有这么深刻的存在过。也正是因着她的描述,我才切实体会到原来在其他地方大家那么恐惧,SARS那么恐怖的存在。

那在隔离区独自默默等候死亡的呆滞眼神,那在一线岗位冒着恐惧无奈工作的医疗人员,那因亲人被SARS悄然带走生命的撕心哭喊,还有那“天井”中一次感染的几十口无奈治疗的人群……他们所期待的都只是胸前那一抹最温热的跳动。而这期待却让他们倍感空洞与遥远。

这一切在柴静的采访中莫不彰显了SARS的可怕,莫不彰显了它的残忍无情,莫不彰显了人类的无奈脆弱,莫不彰显了人类对生命的渴望,莫不彰显了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

所以,看着她的采访我流泪了,为那一线工作人员的坚强无畏,更为那曾如此脆弱存在的生命。

我也如柴静般摸着自己的胸口,去触碰那一抹最为温热的跳动,而那抹温热告诉我,

这是活着。

这是生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4460.html

更多阅读

读《硕鼠》有感 读朝花夕拾有感

读《硕鼠》有感(2013年9月4日)《诗经·国风·魏风·硕鼠》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

读《忏悔录》有感 忏悔录卢梭读书笔记

首先,我把读《忏悔录》的感想分成4个part。一下便是本人对此书的浅评。《一》卢梭的生平我想,在读一部作品和解读一部作品之前,应该对作者进行解读,便于加强读者对此文的理解。一下便是我对卢梭生平以及写此著作时的背景的简介:卢梭:

鲁迅小说《呐喊》、《彷徨》的艺术价值 鲁迅呐喊读后感

鲁迅小说《呐喊》、《彷徨》的艺术价值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他开创了中国现代白话小说创作的先河。鲁迅的小说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称得上是一次深刻的革命。鲁迅是

声明:《读《看见》回忆SARS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答案》为网友如水流如花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