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位文化名人》(朱金才)总论(八)
彭祖身世新考
彭祖身世,多有争议。原因首先在于文史资料的缺乏、模糊乃至矛盾,因为所有文史资料都不是彭祖在世时的文字记录,除失传的《彭祖经》外,最早的文史资料也已经是始彭祖两千年后、末代彭祖千余年后的传闻,大都已是道听途说,还加入了个人猜想。
但是,在有关彭祖的最早的文史资料出现两千年后的今天,我们还是只能依据这些资料,进行考证。今再罗列资料,重新考证。
先要确定几个原则。总的原则有四条,
一是要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不要局限于片面的有限的资料。
二是要鉴别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要拣到篮里就是菜。
三是要客观公正地对待资料。不要出于某种感情、目的,为了证明事先设定的某种“结论”,而去主观地裁剪资料,有意选择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资料,而抛弃可以否定自己的观点的资料。更不能有意歪曲、曲解资料,像有的人把《辞海》上的一年有“3651/4天”(365.25天)歪曲为“365x1/4天”(90天)。
四是一切结论应该产生于分析资料之后,而不是设定于前;可以根据可靠资料进行合理推论,不可凭设定目标任意想象。
关于资料的原则有五条。
1.关于彭祖的最早的资料应该是在彭祖离开徐州后其弟子回忆彭祖言论而写的的《彭祖经》,后人之说应源于它,但该书后来散佚,不过仅留之片段仍应是首要依据。
2.现在留存的最接近彭祖时代的最早的资料——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诸子记载可能源于《彭祖经》,应该是更可靠一些,愈到后代可靠性愈低。如先秦诸子的资料应比汉代史料更重要,清代资料尤应区分对待,有的资料错讹明显。
3.同时代史料与非史料性资料相比,更应尊重史料。有些文人是凭传说或猜想说话,与史料不符。
4.一般说来,更应尊重权威的或在同一问题上观点相同而数量稍多的资料,但观点不同的资料也应看哪个资料在资料系列(体系)中更合理一些,也即不与在其他问题上可以确定的观点相矛盾。
让我们依据这些原则一起来针对问题,研究资料,推导结论吧。请看看应该怎样得出符合资料和情理的结论,而不要受我的推论的束缚,所以,下面我没有说我得出的是“结论”,而只说是“推论”。
一、黄帝后裔故里何处
【问题】
1.彭祖是皇帝的第几代孙?有第七代、第八代乃至第九代之争。
2.彭祖故里(出生地)在哪里?有人认为彭祖出生于四川彭山,因为彭祖的祖先黄帝之孙颛顼曾经路过四川彭山,在彭山留有族人,所以彭祖出生在四川彭山。
【资料】
1.颛顼……生老童……老童生重黎及吴回,(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六子……其三曰篯铿,是为彭祖。(《世本》)
2.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高阳生穪,穪生卷章,卷章生重黎……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三曰彭祖。(《史记·楚世家》)
3.黄帝妃,生昌意……昌意妃,生颛顼……颛顼妃,生老童……老童妃,生重黎、吴回(祝融)………陆终,祝融子……陆终妃,生六子……三曰彭祖。(《汉书》)
4、祝融始见《左转·昭公二十九年》、《国语·郑语》。(《二十五史补编》)
5、祝融,居郑。(同上)
6、彭祖,始见《国语·郑语》。(同上)
7、据《路史》所记:“女嬇氏生子这天是六月六日,生地即祝融之墟——郑”。(高衡《拜读《彭祖者——彭山人也》》
【推论】
1.按《世本》、《汉书》为黄帝——昌意——颛顼——老童——吴回——陆终——彭祖。彭祖为黄帝的第七代——“来孙”。按《史记》为皇帝——昌意——颛顼——穪——卷章——吴回——陆终——彭祖。彭祖为黄帝之第八代——“晜(kūn)”孙。(祖——父——子——孙——重孙——玄孙——来孙——晜)两说有异,而还有一说,说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那么彭祖是黄帝第九代孙子了。除研究颛顼的人以外,一般人不知道有第三说。一般以较早的《世本》为准,而也可采用更具权威性的《史记》的说法。其实,不必纠缠是第几代。说实在的,因为从黄帝开始的家族谱系本身就不是历史的真实,而是战国时期根据民族统一的感情需要而编造出来的。(详见《历史真实与文化情结》)
2.彭祖与“居郑”的祖父祝融都“始见”于较早的《国语·郑语》,这是唯一可以推测彭祖故里的可靠史料:彭祖故里(出生地)可能是陕西郑地。因为祝融在郑地居住为官,生了彭祖的父亲陆终,陆终生了彭祖。而且《路史》明言彭祖生于祝融之墟——郑。其他彭祖出生地之说都是无稽之谈,主观臆测。颛顼的父亲或祖父昌意曾经居住在四川若水(今雅安)而不是武阳(今彭山),但是后来迁往河南建立昌意城(今南乐),昌意的儿子或孙子颛顼可能生于四川,也可能生于河南。如果颛顼确实生于四川,路过四川武阳进中原,那是在彭祖出生前四或五或六代的事,相距几百年,而且颛顼后来离开了武阳,20岁就到中原称帝,颛顼的重孙——吴回(彭祖的祖父)已经在郑地为官,其儿子陆终(彭祖的父亲)自然可能在郑地定居生活,不可能回四川去生孩子。至少没有史料依据。
二、封彭称祖“姓”“氏”由来
【问题】
1.彭祖何时受封?有人说是在商代 “彭伯克邳(攻克徐州)”之后。
2.当时有无封地?是封于大彭还是彭城或是彭地?
3.何时姓彭?为何姓彭?有人说颛顼早在四川命名了彭山,籛铿早就就已经指山为姓,早已姓彭,只是一直没有“启用”,“克邳(攻克徐州)”之后就“正式启用”了彭姓。
【资料】
1.按《彭祖经》云,其自喾佐尧,历夏至商为大夫。(《抱朴子》)
2.孔子曰:“……(尧)举舜、彭祖而任之,四时先民治之。”(《大戴礼》)
3.彭铿斟雉,帝何饗?受寿永多,夫何久长?(屈原《天问》)王逸注:“彭祖进雉羹于尧。”洪兴祖补注:“彭祖,姓篯名铿……进雉羹于尧,封于彭城。”
4.大彭,陆终第三子曰篯,为彭姓,封于大彭,谓之彭祖,彭城是也。(《国语·郑语》注)
5.李颐云,彭祖名铿,尧封臣彭城。(清王先谦《庄子集解》)
6.彭祖者……善养性,能调鼎,进雉于尧,尧封于彭城,其道可祖,故曰彭祖。(《庄子·刻意》成玄英疏)
7.彭祖,尧臣,名铿。(《荀子》)
8.彭祖,尧臣,名铿,封于彭城。(《荀子》扬倞注)
9.彭祖者,彭城是也。(《世本》)
10.……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史记》)
11.《括地志》云,彭城,古彭祖国也。(《史记正义》)
12.虞翻曰,名翦,为彭姓,封于大彭。(《史记集解》
13.请以吾家彭祖为徵,子知吾祖以雉羹饗帝,启封彭城。(明代钱谦益《牧斋有学集》)
14.彭祖尝进雉与尧,尧封于彭城,故名彭祖。(《武夷山志》)
15.彭姓,封于大彭,名篯,字铿。故曰彭铿。(《二十五史补编》)
16.彭祖国名即大彭,夏、商为方伯,古五霸之一,唐(尧)、虞(舜)封国,传数十世……老彭,未知何人,即如郑(《国语·郑语》)说,或是彭祖国之支族,如仕商,因以国名名之。(清代严可均《仙道》
17.(商河亶甲)三年,彭伯克邳。(《竹书纪年》)
18.帝命彭伯伐邳。这位彭伯是彭氏二十一世祖名彭伯,字锡候。(高衡《拜读《彭祖者——彭山人也》)
【推论】
1.可以确认篯铿在尧时已经受封来到彭城,不是有人说的是几百年后到商代“克邳”后才来到彭城。至于《抱朴子》说彭祖“自喾佐尧”,未必正确。喾与尧是两代帝王,喾称帝时尧尚未称帝,彭祖不可能在喾称帝时辅佐尧帝。一般认为,彭祖生于帝喾时期,流落西域百余年回来后才辅佐尧帝。
2.篯铿是被尧帝“封”到彭地的,不是彭祖自己出兵攻克、占领彭城的。“克邳”的“邳”不是彭城,应是上邳(在山东),无论上邳、下邳(在彭城东面,今天属于徐州管辖区)都距彭城(今天在徐州中心区)百余里,当时都不属于彭城。不能认为“克邳”是攻下彭城。而且“克邳”在公元前1532年,已是商代彭祖的事了,距尧时封彭约八九百年了,篯铿该1000多岁了(据说被封时已180岁),不可能来“克邳”。彭祖从夏代开始到商代前期已经在彭城担任“彭伯”几百年了,没有必要自己攻打自己的城池。
3.封地名称应该是彭地,而不是“彭城”、“大彭”。当然,彭地、彭城、大彭其实是同一个地方。但是,彭祖到达“彭城”前,“彭城”并没有城,只是彭地,是彭祖来到彭地后,才带领民众修筑城墙,此后才能叫彭城,建大彭氏国后,彭城才改名大彭。如果已有彭“城”,就抹杀了彭祖的建城功绩。史书称封于“彭城”,是用后来的习惯名称来称呼的。尧时彭祖只是因“其道可祖,封于彭城,故曰彭祖”,尚“未有分职”,没有封爵称伯,所以还并未建立大彭氏国。到帝启时彭祖才被封为彭伯。“祖”是荣誉称号,“伯”才有建国实权。一些人误把后事当前事,误把尧帝当帝启。
4.篯铿是黄帝后裔,黄帝生于姬水而姓姬,黄帝后裔到尧舜时还都姓姬,篯铿(名篯或翦,字铿)也当姓姬。后代衍生出各个分支,成为不同的“氏”,这“氏”后来成为新的“姓”。姬姓籛铿,“封于大彭,名篯,字铿。故曰彭铿”、“封于彭城,故名彭祖”,当时是以地为“氏”,后称为“姓”,而不是后来的“以国名名之”。封到彭地前,篯铿不可能姓彭。彭城以外的彭山、彭水、彭地、彭原等等都是商末彭祖族人流亡到各地后才命名的。彭祖不可能在到彭地之前几百上千年就指地为姓,有了“没有启用”的彭姓,到彭地后再“正式启用”。如果颛顼早在四川武阳命名了“彭山”,并且以彭为姓,岂不是颛顼及其后代、彭祖的兄弟都姓彭了?而且当时的四川根本就没有“彭山”之名,只有“武阳”之名(见后)。“彭伯克邳”证明,这时他已经姓彭封伯了,不必要再在克邳后重新“正式启用”彭姓。
5.先有彭地,当地土著民自然也按地名为姓而姓彭;后有彭祖,跟彭地土著民一起按地名为姓而姓彭;再由彭祖带领民众建城而有彭城,后来建立大彭氏国,后代也可以说是以国为姓。
三、封伯建国 究在何时
【问题】
1.彭祖“唐、虞封国”了吗?有人认为,彭祖在尧帝时就建立了大彭氏国。
2.只有一个彭祖吗?有人坚持只有一个彭祖,认为说有几代彭祖是对彭祖和彭氏的亵渎。
【资料】
1.彭祖尝进雉与尧,尧封于彭城,故名彭祖。(《武夷山志》)
2.……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史记》)
3.皇天哀禹,赐以彭寿,思正夏略。(《汲冢周书》)
4.(帝启)十五年,武观以西河叛。彭伯寿帅师征西河,武观来归。(《竹书纪年》)
5.颛顼孙大彭为夏诸侯。(《新唐书》)
6.彭祖……夏、商为方伯,古五霸之一,唐(尧)、虞(舜)封国,传数十世。(《竹书纪年》)
7.彭祖得之(道),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庄子·大宗师》)
8.彭寿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庄子·刻意》)
9.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庄子·刻意》,后两个顿号为张立鸿教授所加。)
10.帝命彭伯伐邳。这位彭伯是彭氏二十一世祖,名彭伯,字锡候。((高衡《拜读《彭祖者——彭山人也》))
【推论】
1.籛铿被尧帝封到彭地时,只有荣誉称号“祖”,“未有分职”,没有官爵“伯”位,因而已有封地,而没有“封国”,还没有权利建国。
2.到夏代帝启十五年才出现“彭伯”史料,彭祖被确认为“夏伯”,成为“夏诸侯”,可见彭祖是到夏代才正式建立大彭氏国的。第6条是前后矛盾的,前文说“夏、商为方伯”是确切的,后文说“唐、虞封国”是不对的。其实它也是用后事说前事,所以连是唐尧时受封还是虞舜时受封也不加区分。它只是表示尧舜时受封,后来建国,传了几十代。
3.在夏代封为彭伯的彭祖,已经不是籛铿了,而是彭寿。彭寿辅佐大禹有功,令大禹感叹不已,所以帝启建立夏朝后封之为伯爵,有了国家、军队,所以派他去平叛。《庄子》“彭祖得之(道),上及有虞,下及五伯”与“彭寿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也表明此彭祖不是籛铿而是彭寿。至少已经有了两代彭祖,这就否定了彭祖只有一代的说法。
4.战国时期的史书《竹书纪年》就记载彭祖“传数十世”,有几十代彭祖,早就否定了一代彭祖说。有人还排出了彭祖谱系,说“帝命彭伯伐邳”时“这位彭伯是彭氏二十一世祖,名彭伯,字锡候”。这还没有排到几百年后的老彭呢。
四、大彭氏国国运多久
【问题】
1.在商代,大彭氏国还存在吗?
2.商代彭祖——彭伯是谁?
【资料】
1.大彭、豕韦为商伯矣。(《国语》)
2.昆吾为夏伯矣,大彭为商伯矣。(《国语》)
3.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霸)。(《庄子》)
4.(商河亶甲)三年,彭伯克邳。(《竹书纪年》)
5.(河亶甲)五年,姺人入于班方。彭伯、韦伯伐班方,姺人来宾。(同上)
6、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史记》)
7.(祖乙)元年己巳,王即位,自相迁于耿,命彭伯、韦伯。(同上)豕韦、大彭迭为商伯。(《新唐书》)
8.彭祖……夏、商为方伯,古五霸之一。(《仙道》)
9.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庄子》)
10.帝命彭伯伐邳。这位彭伯是彭氏二十一世祖,名彭伯,字锡候。(高衡《拜读《彭祖者——彭山人也》)
【推论】
1.商代前期仍有“彭伯”,大彭氏国依然存在,而且实力强大,多次平叛,成为五霸(不是春秋五霸)之一。祖乙元年(公元前1525年)商王“命彭伯”是再次承认彭祖的伯爵之位,也是再次承认大彭氏国,所以叫“迭(不止一次)为商伯”。此时大彭氏国距夏启封彭伯已近700年了。
2.据第10条,商代前期成为彭伯的彭祖,已经在彭寿之后,可能叫彭考,是大彭祖彭伯彭考。但目前尚无其他佐证资料。有人说,“这位彭伯是彭氏二十一世祖,名彭伯,字锡候”。但是,他肯定不是名“伯”,更不可能叫“彭彭伯”。“伯”是封号,就像夏代彭寿也封为“伯”也是“彭伯”一样。是否“字锡候”,我不知道原始资料。如果原始资料说的是“彭伯锡候”,那么“候”可能应该是“侯”,比“伯”高一级的爵位;“锡”应该是通假字,通“侯”。这是说,彭伯被赐予侯爵,升了一级。《史记》说,“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但是,其他资料没有提到封侯的。如果此原始资料确实说“彭伯锡候(赐侯)”,那么可以证明《史记》所言不虚,否则就半虚半实,不可全信。
五、失伯失国降为大夫
【问题】
1.大彭氏国维持多久?
2.最后一代彭祖是谁?
3.彭祖究竟多少岁?
4.彭祖“入周为老子”了吗?
【资料】
1.(武丁)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竹书纪年》)
2.辛丑卜亘贞乎取彭(辛丑那一天,一个叫亘的贞人——巫师、占卜者给武丁王占卜攻打彭城的事情)(《殷墟书契前编》)
3.癸丑王卜在彭贞(在十二三天后的癸丑日武丁王占卜占领彭祖以后的事情)(同上)
4.彭姓彭祖、豕韦、诸暨,则商灭之矣。(《国语》)
5.彭姓彭祖、豕韦、诸暨则商灭之。(《潜夫论》)
6.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史记》)
7.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
8.公曰:“教他人则如何?”子曰:“否。丘则不能。昔商老彭及仲傀,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技之教庶人……(《大戴礼》)
9.老彭,殷大夫。(《论语正义》)
10.彭祖,殷贤大夫。(《吕氏春秋》高诱注)
11.按《彭祖经》云,……历夏至殷为大夫。殷王……欲杀彭祖以绝其道。彭祖觉焉而逃去。(《抱朴子》)
12.人中之有老彭,犹木中之有松柏……(《抱朴子》)
13.至于彭老,犹是人耳,非异类而寿独长者,由于得道,非自然也。(同上)
14、人有明哲,能修彭老之道,则可与之同工矣。(同上)
15.殷王传彭祖之术,欲秘之,乃下令国中:“有传祖之道者,诛之。”又欲害祖以绝之。祖知之乃去。(《神仙传》)
16.商王闻彭祖有道,拜为大夫。(《彭祖答商王问》)
17.彭祖……历事唐、虞、夏,至商为守藏史。(《仙道》)
18.(彭祖)传数十世,八百岁而灭于商。(同上)
19.《黄石公记》云,彭祖去后七十余年,门人于流沙之西见之。(《抱朴子》)
20.(彭祖)在商为守藏史,在周为柱下史。(《世本》)
21.(彭祖)在商为守藏史,为大夫,寿彭城;在周为柱下史。历夏、商、周,为三代国师。寿七百九十七岁而不衰,故称老彭,又曰彭祖。(《钱氏家乘》)
22.彭祖……入周为老子,为伯阳父,为柱下史。(《癸巳类稿》)
【推论】
1.《竹书纪年》说“(武丁)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似乎当时还存在大彭氏国。当时,最有权威性的资料——甲骨文卜辞明确说“在彭”、“取彭”,“彭”前没有“大”字,而且其他资料都表明当时大彭氏国早已经不存在。
2.此时彭祖的身份已不是侯伯了,而是“贤大夫”、守藏史,说明他早已失去了伯爵地位和大彭氏国政权,彭城只是封地地名,而不是大彭氏国首府大彭了。真正的原因可能是实力太强大了,商王不放心。理由可能是让他担任守藏史,当国师,总负责占卜、造字。什么时候失去的?可能是盘庚迁都的前后,因为盘庚迁都阻力很大,要请彭祖占卜借“天意”压服群臣。而且从夏时建国到盘庚时约八百年,与“彭祖八百岁”相符。“彭祖八百岁”实指大彭氏国存在约八百年。从尧封彭到彭祖离彭,约有一千一二百年,其间夏商期间建立大彭氏国约八百年,大彭氏国之前、之后各有约二百年。
3.商代后期担任守藏史的彭祖,据《抱朴子》,他可能叫“彭老”,而一般称为“老彭”,或显示长寿,或表示末代。因为武丁四十三年(公元前1282年),武丁想独占彭祖养生长寿术而要消灭彭祖家族,彭祖及其族人离开彭城流亡去了。所以他是末代彭祖。
4.在周朝担任柱下史的是老子。老子不是老彭,而是彭祖后裔,也有彭祖耳朵大的生理特征,所以起名为“耳”、“聃”、“儋”(耳大垂肩的意思),所以也被人称为“彭祖”,但是已经不是以前的彭祖了。老子也有好几代,延续数百年。几百岁的老彭去了“流沙国之西”至少七十多年,不可能再在几百年后成为周朝的国师、柱下史,又一干几百年。
4.彭祖如是一个人,决不可能活800年,何况从封彭到离彭有约一千二百年。若是有四代彭祖(彭铿、彭寿、彭考、老彭),则平均每代三四百年,这与彭祖自己所说“如此则……寿三百六十岁”,“复微加药物,可得四百八十岁”(见《备急千金要方》)吻合。所以,可以取四代彭祖说。四人中只有彭考无佐证资料,其他三人都有资料可证明确有其人。但是,一般人比较容易接受《竹书纪年》有数十代的说法。因而每代彭祖的确切年龄是无法知道的。
六、四散流亡终向何方
【问题】
1.末代彭祖老彭本人最终到了哪里?有人说是“叶落归根”,回到了四川彭山。
2.彭祖各支族人到了哪里?
【资料】
1.彭祖氏,殷(商)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其后中微(衰落),或在中国(中原),或在蛮夷。(《史记》)
2.后有黄山君者,修彭祖之术,数百岁犹有少容。彭祖既去,乃追论其言,以为《彭祖经》。(葛洪《神仙传》)
3.《黄石公记》云,彭祖去后七十余年,门人于流沙之西见之。(《抱朴子》)
4.(殷王)欲害祖以绝之。祖知之乃去,不知所之。其后七十余年,闻人于流沙之国西见之。(葛洪《神仙传》)
5.彭祖知之,乃去,不知所往。其后七十余年,门人于流沙西见之。一云,周衰,始浮游四方,晚入蜀,抵武阳(今四川彭山)留家。(李攀龙《列仙全传》)
6.商贤大夫,即所谓老彭,隐居是山。……子二,曰武,曰夷,同居于此。或曰:山因是得名。(《武夷山志》)
7.《列仙传》称“(安徽)历阳有彭祖石室”,“历阳有彭祖宅”(见《太平寰宇记》)。
8、浙江安吉有保福镇,保福镇有彭宅村,建有老彭墓衣冠冢。《安吉县志》记有苏轼《老彭墓传》。
9.“武阳县(今四川彭山)郡治,有王乔、彭祖祠。”“王乔升其北山,彭祖家其彭蒙(山)。”(《华阳国志·蜀志》)
10.(武阳彭亡山)周末彭祖家(定居)于此而亡,因名。(《后汉书·郡国志》)
11.周康王36年,中原有彭祖者,据云年近千岁,入蜀家(定居)武阳。周昭王三年辛卯夏六月三日病卒,葬于象耳山,又名仙女山(今彭山),举柩日天忽飞冰雹冻死社儿60人。(《神仙通鉴》)
【推论】
1.《神仙传》《列仙全传》先说“不知所之”、“不知所往”,不知到哪里去了,后说“闻人于流沙之国西见之”、“门人于流沙西见之”,是说原来不知到哪里去了,后来知道了。
2.“闻人于流沙之国西见之”、“门人于流沙西见之”,这是关于彭祖本人到达的地方的最早的、最权威的、唯一可采用的依据。那“流沙之西”在西域,而始彭祖籛铿母亲的故里“鬼方”也在西域,那才是“叶落归根”。
3.彭祖族人“在中国(中原)”的,如有河南的老子家族,山东的“任姓”族人。他们身在“中国”,不敢姓彭称祖,或以“老(谐音‘李’)”为姓,或任意为姓或姓任。其他“在蛮夷”各地的,远离中原,敢于姓彭称祖,甚至自称老彭、老祖,也许是以此掩盖老彭行踪,迷惑商王。但是,这些“彭祖”、“老彭”都不是老彭祖本人,而是彭祖族人,如到达武夷山的应该是彭武、彭夷,而不是老彭本人,所以命名山为武夷山,否则要叫老彭山或者老山了。
4.到达四川武阳(今彭山)的是“周(朝)末(年)”的所谓“彭祖”,不是商代彭祖——老彭,而是彭祖后裔,自称或被称为“彭祖”而已,因为距离商代彭祖——老彭又八九百年了。今天的四川彭山这个地方,原名是“武阳”,而不是“彭山”;那里的山本来也不叫“彭山”,而原名“象耳山,又名仙女山”。周末彭祖后裔到达后命名了“彭亡”山、“彭蒙”山,仙女镇改名“彭亡聚”,是周代末年陕西彭氏受到周的压迫而蒙难、流亡(不是死亡)到此聚居而命名的,到唐代才改称为“彭山”。可见不是彭祖族人流亡到武阳以前两千年颛顼路过那里时就命名了“彭山”,以便让四五代以后的籛铿可以有“没有启用”的彭姓,再过几百年彭伯“克邳”后再“正式启用”。(详见《商末彭祖族人流亡的线路和意义》)
(原载彭祖故里网、《彭文通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