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嘻嘻哈哈”笑话栏目会不断有新作品,为了您阅读方便,本人将把新段子写在前面,老段子依次排后,作为笑话集子推出,欢迎阅读。
……………………………………………………………………………
1、指定位置
医院住院部内科病房的治疗室门口一左一右各放着一张桌子,左边一张是放置化验大小便“样品”的地方,右边一张是方便患者用的微波炉。一天清晨,来自偏僻山村的患者家属按照护士的要求接了病人的小便,走到楼道问护士:“这东西放在哪?”正在忙碌的护士一挑脸说:“嗯,放在指定位置。”患者家属按着护士挑脸的方向走到微波炉跟前,打开半掩的小门,端端正正的将尿样放在里边。中午时分,早先热饭的人再次打开微波炉,用纯天津话高声喊:“介(这)是谁?怎么把介(这)个玩意儿搁介(这)里头啦,介(这)不打镲嘛?”
……………………………………………………………………………
2、 “放”在里面
住院的患者按规定都得验血验尿。验血得护士抽血化验,验尿得患者自己将尿尿到事先准备的小容器里,过去没有现在的专用“尿样小皿”,一般都用盘尼西林小药瓶,取样后盖上胶皮塞。那天,化验人员来取尿样,看了看里面空空的,便询问患者:“咋这里面没有东西呢?”
对方回答:“放在里面啦,我还费了好大劲儿呢。”
护士不解的追问:“可这里面啥也没有哇?”
患者说:“没错儿,我是按照化验单上放的,放完后立马盖的盖儿。”
护士仔仔细细看着化验单,忍不住大笑起来。原来,大夫把化验单上“尿”字错写成了“屁”。
笑话提供人 LINFENGSHAN
……………………………………………………………………………
3、形容词
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些“造反”上去的“革命干部”文化水平不一定有多高,可还得装模作样地讲话,当然,讲话稿就是秘书的事啦。一次,秘书给村主任写讲话报告,其中关于大好形势的描写有这样的文字:“革命形势,势如破竹。”秘书的字平时就写得零零散散,把那个“竹”字写分了家。作报告那天,全村男女老少都来啦,主任也没事先看看稿儿,便煞有介事的往台上一站讲起话来,念到大好形势的时候,抬高了嗓门儿:“革命形势,势如破个个儿。”
笑话提供人 ZHUJINGLI
………………………………………………………………………
4、连笔字
山村里一名文化本来就不高的代课老师第一次上讲台,按惯例得点名认识认识学生。
老师拿起学生的作业本,按照上面的名字依次喊道:“马奔腾,牛玉青,杨尚书,……”
老师一面念,一边想,这些字还都认识,名字都挺好听。可当拿起下一个作业本的时候,先是愣了一下,然后依旧喊道:“朱肚皮!”
课堂上没人答应,继而学生笑成一团。
学生的笑声让老师有些醒悟,马上问道:“有姓朱的同学吗?”
这时,只见墙边站起一个男孩儿,腼腆地回答:“我姓朱,我不叫朱肚皮,我叫朱月坡。朱德的朱,月亮的月,苏东坡的坡。”
老师恍然大悟,但马上批评学生说:“你写的字太连啦,把‘月’字跟‘坡’的‘土堆儿’连一块儿啦,你的名字肯定就叫‘朱肚皮’啦!”
笑话提供人 LINFENGYING
………………………………………………………………………
5、口误(三)
参加身体检查的人一般都得验尿。单位集体体检,老张说什么也尿不出尿来,单位的领队告诉他,喝水憋尿哇!老张还挺听话,一连喝了两大杯水,可还是没有憋出尿来。眼看大家都上车要回单位啦,领队问老张怎么还没完事儿,老张急忙回答:“我都喝两大杯尿啦,水还是没有憋出来!”
笑话提供人 WEIZHONGHE
………………………………………………………………………
6、口误(二)
这几天,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不约而同地播出搞笑的文娱节目,其中,主持人列举了几个关于“口误”的例子,我觉得也很可笑,摘录如下:
话说一个学校举办文艺联欢会,派一名小学生担任报幕员。节目一个接着一个,台下掌声一阵接一阵。下一个诗朗诵该上台了,节目的名字叫“当香山的枫叶红了的时候”。只见小报幕员走上台来,对着话筒报幕:“下一个节目,诗朗诵,当香山的红叶枫了的时候”。台下先是暂短的安静,继而是一片笑声。
报幕出了毛病,小同学不免有些紧张,心想,下一个诗朗诵“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可千万别错了。想是这样想的,可报的时候却说成了:“下一个节目,请听诗朗诵,老师,我就是你的妈妈”。报幕词一出口,观众已笑得前仰后合了。
两次口误,小报幕员竟然不敢上台了,指导老师告诉她,最后一个很简单,笛子独奏,名字不用报。报幕员不好意思的上得台来,把笛子独奏说成“独子笛奏”啦!
………………………………………………………………………………………………………
7、口误(一)
话说在一个村子里住着一家三口人,爸爸、妈妈、儿子。
有一天,儿子出去到村外的井台上挑水,妈妈在灶上做饭,爸爸坐在屋里抽烟。不一会儿,儿子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跑进院子,对着妈妈叫喊:“妈妈,不好了,不好了,我把井给掉在桶里啦,快去捞哇!”
妈妈一听,赶紧回答:“儿子,千万别着急,等我把锅贴在饽饽上,马上就去!”
这时,爸爸从屋里走出来,对着母子两个开了口:“说不用着急,不用着急,我看你们都着急啦,要不,怎么连说都不会话了呢!”
………………………………………………………………………………………………………
8、百家姓“注解”(二)
前文书说过,关于百家姓“注解”的笑话,是我小时候听邻居李叔叔说的,先后听到的有两个版本,前面说的是第一个版本,今天说第二个版本:
话说过去老世辈子的孩子们都兴念私塾,私塾先生没有正式的教材,《三字经》和《百家姓》就是课本,至于每个字怎么解释,私塾先生说了算。
那天,赵大忽悠当了赵财主家的私塾先生,第一堂课给学生们“讲”《百家姓》,虽然讲什么自己心里没有底,但嘴里却东拉西扯,念念有词:
“今儿我给你们讲讲《百家姓》的前八个字,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赵,是嘛意思呐?就是……”
赵大忽悠琢磨了半天,也找不出个说法来。干脆,瞎忽悠开啦!
“赵嘛,我姓赵,就是赵先生的赵。
钱呢,学钱的钱,你上学,就得给我交学钱。
孙,孙子,骂人的话,装孙子。
李……”赵大忽悠一时不知怎么讲啦,按照谐音说开啦:
“李……就是不讲理(李)的理(李)!
周……瞎胡诌的诌(周)呗!
吴……无(吴)虑忧的无(吴),无虑忧嘛,吃凉不管酸,嘛也不想干,二流子!
郑……这个好讲,不正经的正(郑)!
王……哈哈,更好讲啦,就是王八蛋的王啊!”
赵大忽悠终于把课讲完啦,煞有介事地跟学生说,按我说的,好好背,正着背完倒着背。
第二天,学生们上课了,赵大忽悠板着老脸让学生背昨天讲的课,第一个站起来的是嘎子,嘎子是村里有名的淘气鬼。只见他走到先生跟前,对着赵大忽悠说:“先生,我先倒着背吧。”
赵先生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心想,我教的学生还挺灵,连声说:“行,行,行!”
只见嘎子挺直了腰板儿,对着先生,高声喊道:
“王八蛋、不正经、无虑忧、瞎胡诌、不讲理、装孙子、总要学钱的赵先生!”
“王八蛋、不正经、无虑忧、瞎胡诌、不讲理、装孙子、总要学钱的赵先生!”
……
嘎子越说声音越高,等赵大忽悠明白过来的时候,鼻子都气歪啦!
笑话提供人 LIZHONGQI
………………………………………………………………………………………………………
9、百家姓“注解”(一)
关于百家姓“注解”的笑话,是我小时候听邻居李叔叔说的,先后听到的有两个版本,今天先说第一个版本:
话说过去老世辈子的孩子们都兴念私塾,私塾不像现在的小学、中学那么正规。旧时的一个宗族,一个大家庭,或者一个识字比较多的老师(过去叫先生),自己可以随便设立一个学堂。私塾一般只有一个老师,学生或多或少,私塾先生没有正式的教材,《三字经》和《百家姓》就是课本,至于每个字怎么解释,私塾先生说了算。
那天,赵财主家的赵二傻和小伙伴儿一同听私塾先生“讲”《百家姓》,只见先生一手端着发了黄的手抄《百家姓》,一手托着鼻梁上总往下溜的老花镜,嘴里念念有词:
“今儿我给你们讲讲《百家姓》的前四个字,赵钱孙李——
赵,是嘛意思呐?就是……”
先生看了看学生,一眼看见了赵二傻,于是接着说:“赵就是赵二傻的姓,有人问赵二傻,你姓什么?你就说,你姓赵。”
先生又解释,钱,赵二傻家是财主,他家有钱,他也有钱!
孙,孙子,比如吧,赵二傻,你以后要娶媳妇儿,你要有儿子,你的儿子有了儿子,就是你的孙子。
李,更好讲啦,我姓李,别人叫我李先生,其实我叫李万年。
李先生说完,提高了嗓门,大声说:“学生们好好记住,这四个字怎么讲,明天说给我听!”
私塾先生“讲”完课,倒背着手儿走了,学生们咿咿呀呀地背着先生刚才讲的课文。
第二天,刚一上课,私塾先生果真叫学生“复习”昨天的功课,第一个叫起来的就是赵二傻。赵二傻平时很少用功念书,用眼看一看先生从花镜框上射出来的严厉目光,一时想不起来那四个字怎么讲了,吞吞吐吐说不出。私塾先生大声训斥,非叫他说不可,而且要大声,不然就要打手板儿(过去私塾先生惩罚学生的所谓学规)。没办法,赵二傻连着大声叫道:
我姓赵,我有钱,我的孙子李万年!
我姓赵,我有钱,我的孙子李万年!
我姓赵,我有钱,我的孙子……
没等赵二傻再说,私塾先生李万年过去把赵二傻的嘴捂住了……
(笑话提供人 LI ZHONGQI)
(朋友,笑话不能白看,本人学问有限,对标点符号还不精通,本文中的标点很可能用得不准,请给予纠正,谢谢!)
………………………………………………………………………………………………………
10、“抢险突击队”
笑话儿只是笑话儿,千万别太认真。今天说的笑话儿,可不是埋汰人。
话说山东的那位老喜叔当了村里的广播员,工作倒是挺认真,可就是因为“标准的山东普通话”,经常让人听了似懂非懂,这不,防汛期间,村里的三个生产队都组织了防汛突击队,一队的队长叫夏至炎,二队的队长叫付治强,三队的队长叫楚致贵,村里的总领队是栾志辉。那天,洪峰到了,村书记告诉老喜叔马上通知突击队的各队长到险段上去,全线抢险由总领队负责。
老喜叔听说洪峰到了,紧张地了不得,来不急撇腔撇调儿,用当地的山东话喊上了。本来的意思是:洪峰来了,突击队的夏至炎、付治强、楚致贵赶快到险段上去,听村里总领队栾志辉的安排。可广播了好几遍,大家还是没明白,只是听广播里一个劲儿喊:
“大水来啦!突击队的……瞎着眼、扶着墙、着杵棍儿赶快到埝子上去!到那里,乱指挥说咋办就咋干!
大水来啦!突击队的……瞎着眼、扶着墙、着杵棍儿赶快到埝子上去!到那里,乱指挥说咋办就咋干!……”
开始,村民不知是咋回事。后来,有人还真听明白了,跑到广播室告诉老喜叔,开玩笑地跟他说,你喊的几个人瞎的瞎,瘸的瘸,指挥这帮人一准是越指挥越乱……
(笑话提供人 ZHANFYONGCHAO MAYUNHONG)
(编后:文章中如有同名同姓者,请多原谅。本文的目的在于,提倡大家说普通话,包括各地方的基层广播员,谢谢!)
………………………………………………………………………………………………………
11、老喜叔念“通知”
前文书说到的老喜叔因为没有文化,自然在“文革”中很难担当管理学校的重任,好在他在学校里也认了一些字,村里便安排他当了广播员,早晨放放喇叭,晚上催催政治学习。重要文件的广播有支部书记亲自宣读,老喜叔挺自在。
一天,农机站的站长拿来一个通知,扔在广播室的桌子上,告诉老喜叔受累给喊喊,扭头儿走了。老喜叔看了看,字倒是都认的:通知上说:“拖拉机手把一寸、半身、免冠照片两张,半月内交到农机站。”可站长没点标点,老喜叔打开扩音器,拧着话筒,操着永远不变的山东口音,信心十足地喊开喽!
“拖拉机手——
把一寸半——
身免冠——
照片两张半——
月内交到农机站!”
老喜叔广播完了,自己觉得还挺押韵,心里美得了不得。可拖拉机手们一听,懵了,这个问:“身免冠是啥意思?”那个说:“交两张得了呗,干嘛多要半张?”
笑话提供人ZHUGUANGXING
………………………………………………………………………………………………………
12、钱老财的“吉利话”
有很多笑话来自民间,在部队的时候有位战友叫刘生林,河北永年县人,我很佩服他,主要是作为一个已经娶妻生子的家庭顶梁柱,居然入伍从戎,足以看出他舍小家为大家的革命精神。更加可贵的是,在部队看不出他思念妻儿的“蛛丝马迹”,且性格开朗,经常讲一些笑话给我们听,其中一段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话说村上的钱老财那年运气不好,与邻村的地主为争地吃了官司,结果自己输了,家里养的猪吃啥东西也不上膘,库房里遭了耗子,把囤里的粮食糟蹋净了。眼看过年啦,钱老财把儿子们叫到跟前,请来了私塾先生,买来笔墨纸砚,准备写一些吉祥话冲冲“晦气”,私塾先生不知写些什么,钱老财便让儿子们和他一起出点儿吉祥词儿:
钱老财说:“春节好!”
接着,这个说:“倒霉少!”
那个说:“不得(地方口语,不得就是不再的意思)打官司!”
这个又说:“养猪长成象!”
那个又说:“老鼠死个净!”
钱老财赶紧叫私塾先生写完趁除夕贴在自家的大门上,哪知慌忙之中吉祥话里没点标点符号,对过的穷秀才看了,暗自高兴,想戏弄老财一把,悄悄取来笔墨,加上标点。初一早晨,乡亲们聚在财主门前,按照“吉祥话”大声宣读:“春节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养猪长成象老鼠,死个净!”
钱老财听了,差点儿背过气去。
笑话提供人 LIUSHENGLIN
………………………………………………………………………………………………………
13、“比赛项目”
老喜叔的祖籍是山东,说话乡音未改,解放前因为家境贫寒,没有上过学堂。在那个史无前例的年代,他竟然走上了“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岗位,其实,斗大的字也不识两麻袋。学校如有活动,还必须请他上台讲话。
话说学校运动会开始了,筹委会给他安排了上台宣布当天比赛项目的“差事”,主持人怕他出错,特意写了个纸条:“今天比单杠双杠乒乓球”。老喜叔费了半天劲,才把字背下来,因为纸条上没有标点符号,比赛前,老喜叔站在台上,扯着脖子用纯正的山东口音拼命高喊:
今天比——
单杠双——
杠乒乓——
(还有)球儿——
笑话提供人WANGG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