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小行星命名的六所中国大学
北京大学星
1998年5月4日,经国际天文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一颗最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北京大学星”。小行星的国际永久编号为第7072号小行星。
南京大学星
2002年5月16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正式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1958年4月7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901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南京大学星”。
北师大星
2002年,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提名委员会批准,由中科院北京天文台发现的编号为8050号的小行星日前被命名为“北师大星”。
山东大学星
2004年10月17日,国家天文台在济南宣读了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关于“山东大学星”的命名公报。“山东大学星”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在1997年10月15日发现的。因为这颗星被发现的日子,恰好是山东大学建校96周年校庆日,国家天文台决定将它命名为“山东大学星”。
中国科大星
经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所属的小天体命名委员会讨论通过,国际小行星中心于2007年4月2日发布第59386号《小行星通报》,正式通知国际社会,第19298号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中国科大星”。
清华大学星
2011年4月,为纪念清华大学建校百年,以“清华大学”命名了一颗小行星。这颗行星的永久编号为16982号。它是1999年1月10日,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兴隆观测站发现的。
【延伸阅读】太阳系里的中国名字
中国人第一次发现并命名小行星
今年,黄昆、吴孟超、李振声和闵恩泽等4位科学家获小行星命名。以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而正式命名的。此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者吴文俊、袁隆平、王选、金怡濂、刘东生、王永志、叶笃正和谷超豪已获得过小行星命名。有关负责人表示,以后还将分批以最高奖获奖者名字命名小行星。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可以根据发现者意愿进行提名,并经国际组织审核批准从而得到国际公认的天体。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使得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成为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
小行星的名字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一部分是一个永久编号,后面一部分是一个名字。发现者拥有对小行星的命名权,命名权在10年内随时可以行使。所有的小行星命名,须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才公布于世成为该天体的永久名字,并为世界各国公认。早期小行星的命名多选取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后来演变为发现者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形式,绝大多数小行星的命名成为对特定人物、地点、组织或事件的纪念。
中国人第一次发现小行星是在1928年。
当年,23岁的中国青年张钰哲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天文系留学,成为中国第一个学天文的留学生。1928年冬,张钰哲终于发现了一颗旧星空图上没有的小行星。他经过大量准确的计算,并通过权威的小行星中心站鉴定,最后证实:他发现了一颗从未被人发现的小行星。按惯例,发现人自己可以给这颗小行星命名。张钰哲面对自己的成功,想到的是祖国当时正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要为中华民族争光,于是毅然决定以“中华”来命名这颗小行星。这颗小行星的国际编号是“1125”,这是第一颗由中国人命名的小行星。
小行星的中国命名
现在,天空中除了有“中华星”外,还有100多颗由中国杰出人物、中国地名和中国的著名单位命名的小行星。
20世纪70年代,先后有一批小行星以我国古代人的名字如著名科学家张衡、祖冲之、一行、郭守敬、沈括等命名。
1990年3月11日,为表彰旅美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教授对人类的杰出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编号为“2752”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这是我国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名字命名的小行星。之后,一批小行星陆续以当代杰出科学家,如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李政道、周光召、钱学森、钱三强、朱光亚,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陈省身,著名文学家巴金等名字命名。
此外,我国还常用中国地名或大学名给小行星命名。
以中国地名命名的小行星有北京星、广东星、香港星、澳门星、台湾星、上海星、西藏星、扬州星、广州星、深圳星、延安星、喜马拉雅星等。
以著名单位命名的有希望工程星、南京大学星、中国科学院星、自然科学基金星等。
另外,还有四位学生和一位老师的名字也上了小行星,他们是华东师大二附中老师叶佩玉(她在30余年的教育生涯中,共培养出300多个全国和上海市化学和科技竞赛一等奖得主。2002年,叶佩玉荣获“英特尔杰出教学奖(IntelExcellenceinTeachingAward)”,成为全球5位获奖教师之一,也是中国首位获奖教师。同时,鉴于她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中的优异表现,国际天文联合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林肯实验室用“Yepeiyu”命名了一颗小行星,这是迄今为止唯一用中国一名中学教师命名的小行星)、华东师大二附中学生顾宇洲(为了奖励其在2007年第58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ntelISEF)上的杰出表现而命名的。美国科学服务社(Science Service)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InternationalAstronomical Union)及NASA提出申请,将一颗由麻省理工大学的LINEAR(Lincoln Near-EarthAsteroid Research)天文台发现的行星命名为“YuzhouGu”,现已正式获得批准。该小行星编号为23758,是于1998年被发现的)、清华附中2006届毕业生朱若辰(朱若辰参加美国举办的2006年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决赛时表现优异,以研究论文《桑花叶萎缩类病毒的基因克隆及其核苷酸二级结构分析》荣获美国植物病理学会奖金一等奖和微生物学类大奖第二名两项个人奖。为嘉奖朱若辰所取得的杰出成绩,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向国际天文联合会申请以朱若辰的名字命名一颗小行星并获批准,小行星编号为217311)、北京中学生孟奂(2001年,狮子座流星雨大爆发,中国恰巧是最适合观测的地方。作为观测组中惟一的一名中学生,同时也是14人中年龄最小的观测员,孟奂参加了这次观测。正是在这次实地观测中,孟奂有幸发现了这个早已存在而一直未被人类发现的新流星群,同时这个流星群被命名为御夫座流星群)和南京中学生华演(在英特尔国际科学工程大赛决赛中,华演的“记忆合金全自动保护安全煤气灶”项目获得了SpecialAwards方面专项奖一等奖。以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编号为11730),我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的名字也将出现在小行星上。
小行星的命名常规
小行星命名一经命名则由国际小行星协会公告各天文组织,成为国际性的永久命名。其命名规则有:
1.命名尊重小行星发现者的提议,甚至发现者可以申请为各种动物命名。
2.一般命名仅授予在某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者团体。
3.地名和事件也可申请命名,例如:北京奥运星和神州星。
4.政治家、军事人物或者政治、军事事件必须在逝世后或发生100年以后才能命名。
部分与华人有关的著名小行星
第一颗在中国土地上发现的小行星:139九华星(发现者J.C.Watson)
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1125/3789中华星(发现者张钰哲,后1125更改为3789)
第一颗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小行星:1802张衡星(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第一颗以中国地名命名的小行星:2045北京星(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第一颗以中国县名命名的小行星:3611大埔星(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第一颗以台湾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2240蔡星(蔡章献)(发现者哈佛天文台)
第一颗以中国太空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8256神舟星(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为表扬香港中学生陈易希在发明上的成就命名的小行星:20780陈易希星(发现者LINEAR小组)
为纪念北京奥运会而命名的:2008北京奥运星
月球上以中国人命名的环形山
环形山是月面上最显著的地貌特征。环形山多以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月球背面的环形山中,有四座分别以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名字命名:石申环形山、张衡环形山、祖冲之环形山和郭守敬环形山。另外,为纪念一位传说为尝试飞向天空而献身的万户(实际上是旧时一种官名)而命名的环形山,叫“万户环形山”。(吴月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