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翼》读书笔记 金翼读书报告

《金翼》读书笔记

内容摘要

【摘要】本文主要对《金翼》一书的写作背景、研究方法、主要内容、观点和特色进行概括,并着力对书中的丧葬习俗部分进行分析,以期从丧葬习俗中探求出当地的社会文化和观念。

【关键字】《金翼》;均衡论;丧葬文化

Abstract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to generalize thewriting background, research methods and main content, views andunique features of the <GoldenWings>, and tries to analyze the book funeralcustom,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local social culture and theconcept.

[Keyword] Golden Wings;equilibrium theory ;funeralculture

一、《金翼》其书

《金翼——中国家族适度的社会学研究》(以下简称《金翼》),是我国著名人类学家林耀华先生在上世纪40年代以小说形式撰写的一部研究社会学的著作。其特色在于以小说体的形式来展示社会学中的家族制度问题,全书朴实无华的语言携带着永久的美感,字里行间更蕴含着作者对文化、对历史、对人性的洞见。该书以素材挖掘见长,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本土人类学”的种种思考。

1.作者简介:

林耀华(1910—2000),我国著名的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1910年3月他生于福建古田,1935年取得了北平燕京大学硕士学位,后赴美于1940年获得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其主要著作有《严复研究》(1934)、《义序的宗族研究》(1935)、《凉山彝家》(1945)、《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1948),主编《原始社会史》(1989)和《民族学通论》(1992)等。

2.写作背景:

《金翼》成稿于20世纪40年代,作者通过小说的形式,以黄东林、张芬洲两个家族的兴盛和衰败我主线,向我们展示了从辛亥革命前后到抗战时期,中国东南地区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宗教观念、伦理道德等思想。正如作者在书得序言中说道,作者在外求学、阔别家乡多年后,回到家乡后却十分震惊地发现在作者童年就与之关系密切的两家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5年前黄张两家人合伙做生意,也同样发达,两家都受到人们不绝的称赞。但是现在的状况却全然不同,黄家香火兴盛,在乡里既有钱财又有声望,而张家却只剩下一个寡妇和她的样子,房舍也全都破败了。这样的差距引发了作者的思考,为什么一度不相上下的两个家族为什么能在短短20年间出现两种完全不同的结局?作者希望去探析背后的真正的原因。基于此,作者根据自己的田野研究的材料和经验写成了这部著作。

3.研究方法:

这部著作是建立在林耀华先生的田野工作的基础之上的。田野地点是在福建闽江中游的农村即古田村,湖口镇的周边地区,对于林先生来说,这是他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对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质、乡土民情无不谙熟。除了林先生非常自幼便非常熟悉的家乡生活的场景之外,在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七年间,林耀华先生在燕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前后,曾专门返回福建省闽江边的家乡,进行了长达一年半时间的田野调查。这就避免了在田野工作中向当地人问一些他们看似习俗或者习惯的问题时所造成的误解,毕竟这些习俗或习惯都有其特定的文化背景,有些还不足为外人道。而林耀华先生作为一个当地人可以用自己亲身体验和观察的方法不仅可以去了解是什么的问题,也更容易探究到这些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因素。

4.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

本书是用小说体写作,集真实性、历史性与理论性为一体的社会人类学学术专著,包含着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家族历史,是中国乡村社会与家族体系的缩影。作者述说了两个家族在中国民间传统文化与经济背景下,面对新的商业社会,如何调整适应以求新的发展,或因不能适应而衰落。其中,第一家通过不断的调整和适应度过难关,从贫困走向了繁荣;另一家虽然也从贫困走向繁荣,却在短期内就衰败下去了。本书的中心人物是第一家的家长黄东林,他说不上是一位英雄,却是中国农民中最优秀的典型,勤俭节约、精明能干、吃苦耐劳。书中的故事与人物,活动的年代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三十多年,场景主要是福建闽江中游的农村,描写了当地农业经济,商业经济,地方政治,文化教育,风俗习惯,民族危机等一系列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并将这些景观意义融合到黄张两家的兴衰过程中。作者透过大大小小的事件叙述,从微观到宏观,超越了一个家族、一个地区的范畴,赋予其社会学上的普遍意义。

本书作为一部小说体的人类学著作,作者却也在著作的最后一章向我们展示了他关于本书的故事的一些认识和看法,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就是林耀华先生一直推崇的均衡论。作者通过对家庭历史的剖析来解释支配人际关系的原则,他认为在一个家庭中存在着一种关系体系,这种体系意味着任何关系的组合,都可以从另一套体系中分离出来。他勾画了有竹竿和橡皮带所组成的框架结构,任何时候任何一个有弹性的皮带和一个竹竿的变化都可以使整个框架瓦解。人类行为的平衡,也是有类似的这种人际关系的网络所组成。每一点代表着单一的个体,而每个个体的变动都在这个体系中发生影响,反之他也受其他个体变动的影响。人际关系的体系处于有恒的平衡状态,当外界的干扰力作用到这个体系太过强烈时,人际关系的体系就不能再保持之前的平衡,而是继续非平衡状态直至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的确立。但是这种平衡是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的,变化是继之而来的过程。人类生活就是摇摆于平衡与纷扰之间,摇摆于均衡和非均衡之间。作者除了注意到人们为了保持均衡,通过不断调整内部关系以便彼此联系之外,还注意到各种新的技术、行为、符号及习惯即文化对这种调整适应的能力的影响。文化制约着每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一个人必须与其他哪种人往来,因而也就为他的体系和结构的组成提供了基本的规则。

作者同时认为,有四种力量能够导致体系失衡,使社会的变迁。一是物质环境的变迁促使适应于它的技术变迁,结果带来了这个体系内人际关系的变迁。二是技术的变迁导致人际关系的变迁;三是人物及班底的变换也会促使人际关系的变迁;四是体系的外在因素的改变也会促使这一体系之中成员间关系的变迁,并波及这一体系的所有人员。[1]作者在书得最后道出了本书的写作目的,即通过对人际关系细致而周密的研究,能够预料将来从而掌握将来。

5.本书的特点:

1.金翼最大的特色在于用小说的形式来反映社会学内容。小说讲述的故事发生于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开始的这段时间,福建省古田的一个山区,两个姻兄弟家族的由贫穷走向繁荣,最后两家都走向衰败的过程。从文学角度看,《金翼》清晰的叙述了将近40年的历史,涉及诸多人物,东林、芬州、大哥、三哥、六哥等任务形象刻画的相当鲜明,许多故事情节也描绘的扣人心弦。弗斯教授将它与《红楼梦》、《乐土》、《被逐出的家园》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叹道,“对于那些对股市比对潜在的社会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金翼》也将是一部充满丰富经历的激动人心的小说。”[2]小说的形式让这部著作不仅完全真实的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全方位的景观,还描述了这个社会的历史变迁的过程,同时引入入胜,扣人心弦,从字里行间中汲取营养,这是很多人类学著作没能做到的。

2.采用结构功能主义的视角来分析一个社会,系统而全面的介绍了这一社会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现象,涉及到家庭、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结构功能主义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欧美主导的社会学和人类学视角,尽管后来结构功能主义遭受诸多诟病,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结构功能主义无疑是看上去最科学、最合理、最系统的社会学理论。《金翼》详细的描绘了福建古田地区的风俗习惯,包括丧葬、婚配、生育、节日等习俗,从中反映出这些习俗背后所特有的文化信念、利益功能;描绘了当地的经济状况,包括农业经济,这是传统中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并与之相关的租佃制度、税收制度等;商业经济,主要是一些农副产品的经营。

3.在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提出了一套社会学理论。作者从均衡论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全书故事的发展动力,最终落脚到人际关系的法则上来,并认为,无论是帝国、家庭还是个人的命运,都逃不过人际关系的法则。帝国、家庭亦或是个人,不过都只是在人际关系体系的平衡和不平衡中去适应。

二、丧葬文化

《金翼》一书中有大量描写当地的风俗的片段,丧葬、婚配、生育、墓祭等习俗以及端午、春节等节日作者都为我们有所呈现。笔者认为,丧葬习俗不仅从形式上反映了当地的孝道文化和人类追求幸福生活向往美好未来的观念,同时也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死观、人生观、道德、伦理、艺术、信仰等多方面的文化,是考察一个地方传统文化的缩影和典型代表。

《金翼》读书笔记 金翼读书报告

《金翼》一书中详细的描述了张芬洲妻子黄式死后整个丧葬的仪式和过程。我们可以用几个主要的片段和符号来反映出当地主要的丧葬习俗。

首先,治丧人是由长子来主持。治丧人要用白纸盖住死者的脸部,身上盖上红布,在床前放上“灵桌”,上面放上“阴间灯”来照亮死者灵魂,把死者带到阴间,并且点燃纸钱在陶盆中燃烧,以飨死者。治丧人要投“灵钱”以祷告死者灵魂、占卜未来。同时请来和尚做法,和尚准备好一棵树和蜡烛放在屋中间,和尚一边念经一边围绕着死者的后辈转,这种仪式和烛光来帮助死者灵魂到达阴间,不致迷路。大厅里布置成白色。第二天的时候,媳妇给死者洗脸、穿衣,准备下葬,并且必须穿奇数件衣服。收棺的时候要放“棺纸”,并且放在一个鸡形枕头上,和尚这时候要把圣水从大厅一直撒到灵堂。而后每天治丧人要早晚到灵桌前祭拜。第六天举行一个仪式,向阴间报告死者情况,而后每七天就有一次拯救灵魂的仪式。第七天发出讣告,亲戚邻里前来吊唁。第42天,举行“供第六个七期米”仪式,还要举行“鸭过河”仪式。第49天,举行“冲出地狱”仪式、过桥仪式,并供给灵魂钱和物,整个丧葬的过程才算基本结束。

丧葬文化是我国民族民俗文化的一部分,在其形式背后渗透着民族深层的精神心理文化,在表现这一内蕴的同时,由于其他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

1.宗教信仰文化。可以说,丧葬文化发源的基础就是宗教信仰。本来人的生死之事一种自然现象,但是由于原始人处于蒙昧阶段,对大自然中的生老病死无法做出解释,便把它想象鬼神的造化,于是有了独立于人体之外的神灵,由此衍生出灵魂不死的观念,进而推出轮回转世等想法。另外与崇拜鬼神相对应和相辅相成的是对祖先的崇拜,对祖先的崇拜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在各种经文中请求祖先接纳亡魂,让亡魂找到归属,另一方面,就是各种仪式来祭奠祖先和亡灵,保佑家族平安。在《金翼》中的丧葬习俗体现宗教信仰文化的包括各种指引灵魂渡往阴间的仪式,拯救灵魂的仪式,向阴间报告的仪式等。还有诸多禁忌,也可以看作是宗教信仰文化的一部分,比如忌偶数件衣服,比如忌穿红戴绿,要挂白纸白布。我们可以看到,金翼中无论是阴间灯为死者照亮去阴间的路,还是和尚为死者念经,亦或是通过“鸭过河”仪式帮助死者获得灵魂拯救,都反映了当地人灵魂不死的信念。同时还祈求死者保佑家族平安,也是对死者和先祖的崇拜,也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本性反映。

2.伦理孝道文化。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孝道不仅表现在对活着的长辈的孝上,还表现在对死去的先祖的孝上,正如顾炎武所说:“达孝者,达于上下,达于幽明。所谓孝悌之至,同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也。”[3]丧葬活动一般有晚辈为长辈或者后生为长者举行,伦理孝道自然显现,表现出问长辈尽心竭力、努力尽孝的礼仪文化。在《金翼》中体现伦理孝道的比比皆是,比如女儿为死者净身,儿女披麻戴孝守孝三年等(而对张芬洲却没有任何要求)。

3.社会礼仪文化。丧葬活动既是家族活动,也是村落食物活动。从家庭来说,治丧反映的是家族内部的亲族关系;从社会来说,村邻人们的帮丧行丧,体现的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从治丧的过程来讲,它又是一种习惯性的社会礼仪制度。[4]整个丧葬活动过程中,都有一套礼仪制度约束着人们,什么人来主持,什么时候举行什么仪式,都有一整套的系统来规范着人们,不仅是主持者,还包括家庭的其他人,还有其他亲族,也包括村邻的其他人。如果在丧葬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某些不合宜的行为、程序,将被认为是不孝、不敬、不仁等等。在《金翼》中,虽然蕙兰不喜欢婆婆,但是形势所迫,也不得不和其他人一样,遵守着丧葬该有的行为。林先生在书中着力描写了孝服等级的不同和穿戴时间的不一样,由此反映出和死者的亲疏关系,这本身也是一种礼仪制度。而对村里的其他人,他们也有着规范,比如按时参加吊唁和聚会,以加强往来,增进人们之间的关系,正如林先生在书中写道:“这种聚会可以加强人们之间的社会纽带。举行这种意识完成了活人对死人以及所有人对死者家属的责任。这样传统一代代传下去,才不断更新着社会成员间的组合。”[5]

4.文学艺术文化。巫术是文字和文化发展和传承主要动力之一,这一点已经得到公认。原始社会时期,正是因为巫术的产生和兴盛才促使文字的发展和传播。关于丧葬的文化艺术,主要表现在丧服等服饰艺术文化,招魂跳丧等舞蹈艺术,哭丧祭文、经文等语言文化,冥屋纸花竹编等手工艺术,当然还有吹奏鼓手等艺术。在《金翼》中林先生也为我们呈现了在丧葬活动过程中的诸多文学艺术,从丧袍的不同形式,到各种不同的纸糊,还有和尚念的经文,无不都是文学艺术。

三、小结

《金翼》一书是林耀华先生的一部力作,也是一部杰出的文化人类学著作,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其小说的写作手法给读者展现出来的文化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学生内涵,更在于它对我国人类学的开拓性作用和启迪。在研读时,我们不仅仅要能够理解小说故事本身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更要去体味背后的社会学的意义和理论。

【参考文献】

[1]林耀华,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

[2]王兴周,一部小说形式写成的社会学研究著作——《金翼》评介[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3年第2期;

[3]陈玉文,我国丧葬文化浅论[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年第4期;

[4]赵晓歌,浅谈《金翼》中丧葬李素体现的习俗控制,文化学刊,2009年第3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3958.html

更多阅读

罗素《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 罗素 西方哲学史导读

上半年已经看过斯通普夫的《西方哲学史》,美国的大学教材,感觉非常好,几乎是一气呵成读完的。但是没有做详细的读书笔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是名著,文采飞扬,因此打算两本书同时读,每章完成如果有想法的话,就做笔记。另,罗素的是英文原文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书报告 德意志意识形态txt

《德意志意识形态》读书报告一、写作背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全称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19世纪40年代初,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不断

一年级语文9月份《开学三十日》读书心得 一年级语文读书...

《开学三十日》读书心得步入不惑之年,重拾一年级教学,暑假里多了好几个不眠之夜。一年级真的使我不再年轻的心脏诚惶诚恐。于是又翻开了薛瑞平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韩兴娥的《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可是感觉操作性还是不够强。后

张悦然作品《十爱》读书笔记 史铁生作品读书笔记

《十爱》这本小说,说的主要是十个爱情故事,我不得不佩服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因为这十个故事看的出是作者自己杜撰出来的,但也足以抓住读者的心,尤其是喜欢看凄美爱情故事的人。看前几个故事有点飘忽的感觉,她笔下的主人公似乎也是不知何时会

《大外交》读书笔记 大外交 pdf

基辛格笔下的越战以来美国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基于《大外交》的分析作者:黄涛摘要:本文基于基辛格博士《大外交》一书第25至31章,对越战以来美国外交历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试图在此基础上理解美国外交本质,文章最后分析了越战

声明:《《金翼》读书笔记 金翼读书报告》为网友脚凉透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