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和,和久必分”,读过《三国演义》的人肯定熟悉这句话,我认为这是句妙语,是个完美的开头,当然在故事的结尾仍然用到了它,可谓画龙点睛,一部历史名著就以这种宏大的魄力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其实把三国当作一种文化去追求也肯定不是现在才有的,我想明朝时期,这部小说问世以后也一定有过一场大哄动,其实,历史上自三国时期以后,对于三国这段历史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过,评话、小说、戏剧等等,都是围绕这段历史来的,只不过陈寿的史书《三国志》和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最有名罢了。因此,也成就了一批三国的评论家,诸如“金批”、“毛批”、“御批”等;甚至连相声这种中国传统艺术中也包含了三国的元素,著名的有相声大师侯宝林与郭启儒合说的《批三国》,相声大师苏文茂与朱相臣合说的《苏批三国》,可以说把三国的方方面面都抽取了出来,让我们很难想象,一段历史至今仍然具有如此大的魅力。 今天,“批三国”升级成为“品三国”,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又一批专家学者为我们所熟,易中天教授的《易中天品三国》自从在央视《百家讲坛》上播出后就揭开了新的一轮的三国热潮。顺水推舟,《易中天品三国》文字版书籍立刻成为各大书店销售榜的首位,这位有着独特气质的教授频频出现在电视里、报纸上,也来过我们南京,着实让我们这些三国爱好者开心了一把。老教授的新浪BLOG也几乎被点暴。可喜、可喜。 随之而来的是“品三国”的不断出现,著名历史学家天行键教授的《品三国》悄然上市,虽然书的内容是将历史与文学相比较,用一百节来指出文学与历史的一百处不符,与易中天教授相比各有特色,可谓好书一本,拿来细细品读一下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还有位大名人柏杨,在这里我不好乱说,毕竟他的作品我都没有看过,只知此人也来品三国,内容如何并不清楚,我想大家风范的人写出来的东西该是个好作品罢。 说说我自己的看法。我是个喜欢三国历史的人,不过还没到那种史实与文学两通的地步,把研究三国当作一种乐趣,一种兴趣为好。乐趣就要说到游戏,日本光荣公司的力作《三国志》对于中国玩家来说可谓骨灰级的经典游戏,目前已经上市了十一代作品,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日本人对三国的研究比我们透彻,从游戏的模拟程度就足以看出些许。 我认为三国这段属于我们中国的历史,我们应当把它作为一种文化去推广,去传播,尽管目前这些品三国的大家们还是糟到一些非议,不过支持和认同他们的人毕竟占了大多数,而且是不分年龄的广大人群,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他们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他们是在为我们把历史通俗化,家庭化,趣味化,一个国人能真正了解一段历史,能说出个所以然来也算不容易了。 感觉自己满遗憾的,一直没有读过《三国演义》的原版,好在下了决心买了一套回来,寒假时候可以参考家里的《三国志》、大家们的几本《品三国》再来好好品位一下这段历史与文学的造诣。 别样生活,品位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