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亭上]写的是明代,以卖豆腐为生的张元秀夫妇年过六旬而膝下无了,路过清风亭时捡到一男婴,取名继保,含辛茹苦抚养十三年。哪料继保得知自己的身世后,与他的亲生母亲相认,善良的元秀夫人因思子心切哭瞎了双眼,年老夫妇沿街乞讨。五年后又在清风亭子上遇到当年的继保中了壮元,他在清风亭上决情拒认双亲,二老相继被这忘恩负义的孽子气死,老夫人撞死在清风亭的柱子上,元秀悲而气绝身亡,酿成了万人唾骂的继保终被天雷击死在清风亭上的人间悲剧。
《清风亭上》对老戏《清风亭》做了大段删减,使故事脉络更加清晰。主题立意超越传统道德层面,立足人物命运情感,剖析深入,直指人性深处,传达一种具有普遍价值的孝。该剧由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省剧协主席李树建,著名豫剧名家、马派传人柏青担纲主演,曲折的剧情、凄美的唱腔,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不少观众潸然泪下。
一场戏唱的是气荡回肠,耐人回味、、、、、不得不佩服演张继宝的那位演员的演技把一个忘恩负义的孽子演的是活灵活现,观众在现场大骂继保你死去吧!
一座历尽沧桑的清风亭,却寄予了人世间的多少情感,我在看戏的同时,一直在深深的思考,到底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千古悲剧呢?是张元秀,他不应该在路边捡孩子并且随后又把孩子又还给二夫人,但是这对于主流价值来说,肯定是不合理的;是二夫人,但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谁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回到自己的身边呢;是张继保,他是一切事物的主因,但是从剧情的发展中,能够看出他对他的养父养母还是有一点感情的;所以我认为最后的根本原因还是归结于以大夫人为代表的封建腐朽思想:
一是因为封建伦理思想,使得张元秀夫妇过分依赖于儿子,这种一切从子的观念深入他们的内心,造成一旦继保离开,对于他们就是天崩地陷,失去了赖以存活的基础;二是因为封建家庭思想,使得二夫人不得不屈服于大夫人的淫威之下,逆来顺受,不去反抗,甘心受辱;三是因为封建官吏思想,使得张继宝一心为了做官和荣华富贵,不惜认敌做母,对亲生母亲和养父母不管不顾。清风亭结尾是圆满的,大夫人和张继宝最后都惹得人神共怒,最后死在了清风亭下。我认为这是中国戏剧的通病,追求圆满,这部戏的戏完全可以在张元修被气死后结束,这样更能发人深省,留给人更多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
总之,清风亭这部戏主要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一部民间故事,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并通过音乐唱腔,以及故事的合理进展使得这部戏成为一部经典之作,给人的感觉是非常震撼的。
对这种不忠不孝之败类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演员的唱功着实是好,看看这种高层次的演出真可为文化大餐之享受也。
蓝色部分来自网友北京师范大学刘江伟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