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一家集多元化经营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河北邯郸华信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王富信,给人的第一印象,除了其外表的稳健、睿智与自信,便是那时刻洋溢出的、挥之不去的农民情结,而他那浓厚的农民情结,却绝非故弄玄虚。当你同他进行一番深谈之后,当你感受到他对事业的那份执著时,你绝不会无动于衷,你甚至会为他的真诚而感动……
情浸“三农”永不言悔
——访民营企业家、河北邯郸华信集团董事长王富信
中央新一届政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几年来,先后出台了多项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科学致富的有关文件;各地政府也大多根据本地区实际,颁布了相关的优惠政策。然而,不少地区由于缺少一手托农户、一手托市场的龙头企业的带动,使得当地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近日,记者深入河北采访,竟然在邯郸发现了这样一家颇受农民欢迎、政府肯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这就是王富信和他领导的邯郸华信集团。
近几年,“华信”在经营汽车、钢材、煤炭等原有贸易且业绩平稳增长的同时,有着农民情结的王富信也在一直关注着中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他深知,中国农业要有质的飞跃,仅靠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大型国有、民营企业的共同参与,而立志于产业报国的“华信”责无旁贷。因而,当2000年,华信集团欲选择新的发展项目之时,王富信力排了有人提出的投资利润高、见效快的房地产的动议,毅然把集团经营战略的重点转向农业开发,以实现心中那萦绕多年的梦想;以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中央分忧“三农”问题;并以此为契机,实施“华信”的二次创业。为此,他开始了孜孜不倦的追求与实践。尽管这两年他开发农业投入大、见效慢,社会效益明显好于经济效益,但王富信仍痴心不改,用他的话说:“之所以我舍得巨资投入,不仅仅是我看到了农业蕴含着的巨大潜力与市场,更重要的是,我对这片土地爱得太深……”
农民情结缘自何处
作为“华信”当家人,王富信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农民情结缘自何处?走进“华信”,走近王富信,答案渐渐明晰起来……
今年46岁的王富信,是邯郸肥乡县人。高中毕业后在村务农,曾担任过十年的村支书。1991年“下海”经商,先是经营煤炭、石油,后又销售钢材、汽车。几年的商海砺炼,使他成为邯郸地区名声远播的人物。不俗的业绩也催就了华信集团的诞生。
据“华信”一位与王富信过从甚密的部下介绍,像王总这样“下海”致富的农民在邯郸地区并不少,但像王总这样不图安逸,有着割舍不掉的农民情结的却不多,因而更显得难能可贵。他洁身自好,夜总会、歌舞厅从不涉足;他工作投入,既便是双休日,家中也难觅他的身影;他生活简朴,常常两根黄瓜、一碗面就是一顿午餐;他严格自律,既使有客人来访,也指定专人陪同就餐,从不借机大吃大喝。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一个人拥有200万和200亿是一样的,生活有了保障就足够了。我的根在农村,我富裕了,就要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让乡亲们也跟着富起来……”
对于中国农业的现状,王富信了然于胸: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却不是农业强国。在相当程度上还处于落后的农业状态,农业产业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不科学,它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安全性能差,品质欠佳,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这不仅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发展,还影响到农民的生活,农民迫切希望改变这种状况。但从目前看,我国还没有一个很完善的为农民服务的科学体系,农民买什么、卖什么、种什么、养什么,缺少权威的信息指导,缺乏适用的技术扶持,也没有一个畅通的贸易渠道,因而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性。尽管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不尽如人意。从另一方面讲,农业专家的许多科研成果由于缺少资金支持,缺少市场化运作手段,“养在深闺无人识”,被迫束之高阁,专家也希望有个转化推介的平台。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对农民有着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我觉得为农民做点事,为政府出点力,为国家分点忧,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对“三个代表”思想的最好实践。
正是这朴素的农民情结,使得王富信在思考如何让农民尽快致富这一问题时,比常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于是,也就有了王富信次斥巨资打造“市场+网络+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的开端……
“金桥”一架富万家
说起“华信金桥”,王富信如数家珍,那份自豪溢于言表:2004年,“华信”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由专家咨询、信息传递、技术推广、产品购销四网组成的华信金桥农业技术服务网。成立四年来,“金桥”网在华信金桥农业专家协会的带动下,已在邯郸建立了13个农业技术服务站,聘用了百余名农大毕业生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农民收益,赢得了广泛赞誉和信赖。服务网已联系到村1000个,培养了农村技术员1200多名,入网农民已逾百万。由“华信金桥”与邯郸日报合办的《华信金桥科普园地》和由服务网编印、每期发行量10万份的《华信金桥》月报,几年来免费向农民传播科技和市场信息,成了宣传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良好媒介。经评估,四年来,通过“华信金桥”的服务而使农民受益或减少损失额近8亿元,“华信金桥”也由此形成了区域性的农业精品服务品牌,并辐射了山西、山东的部分县市。
王富信当然不会忘记:元固乡袁庄村农民元素强的棉花地“死而复生”的故事——
2001年,元素强在8亩棉花地里种下从外面买回的棉种。播种时全家起早贪黑,忙了几天时间才种下。几天后,苗却出得很少,急得全家人像热锅上的蚂蚁。正在这时,“华信金桥”的技术员刘志堂雪中送炭般地赶到,带来了几袋“华信”生产的HK-2棉花种和资料,并帮助他们重新种上。几天后,苗齐叶壮,煞是喜人。从种到收,刘志堂为元素强提供了全程技术服务。结果一算,元素强净赚了7000多元。激动得元素强一个劲儿地说:“华信金桥救了俺,永远跟着华信走……”
王富信当然不会忘记:在全市农村开展的“华信金桥心连心科技扶弱治贫”活动对华信金桥的品种提升起到的深远影响——
2002年,为真正体现“华信金桥”“科技创新、用心服务”这一理念,王富信个人出资,在全市农村开展了“华信金桥心连心科技扶弱治贫”工程。对部分经济困难、不懂科技、难以致富的村民,给予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扶持。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近百位弱势村民得到了“华信金桥”最直接的帮助。这一工程的结果,使华信金桥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强了。有诗为证:一握“金桥”手,永远是朋友;二握“金桥”手,致富信息有;三握“金桥”手,财富跟你走。
每每想起自己下乡调研返程之时,身后欢送人群中传来的阵阵掌声和声声谢意,王富信的眼眶就不禁有些湿润。他知道,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感人的实例,“金桥”以自己的辛苦换来了农民增收的喜悦,也使“金桥”在农民心中扎下了根。
农业发展科技为魂
其实,最让王富信引以为豪的,还是那座首期投资2.5亿元、营业面积6万平方米,即将全面开业的邯郸农业科技贸易城。用王富信的说法,这是一座把科技与生产、市场与生产、销售与农户连接起来的科贸城,是专门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高科技贸易城。它既可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又将促进农民的增收。它的建立,使农民尽快踏上致富路变得现实起来。
在记者的揣摩中,既然又是“农业”、又是“贸易”,农业科技贸易城显然脱离不开农贸市场的模式,顶多点缀些新产品罢了。
对记者自以为是的推断,王富信有些激动地说:“如果科贸城里只是卖菜、卖粉条儿的,那叫什么科贸城?它绝不同于农贸市场。它是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名品展示、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信息交流与发布为一体的高层次、高品位的、专门服务于农业、农村、农民的综合性新高技术市场。科技是科贸城的灵魂。”
还甭说,经过记者的细密“梳理”,科贸城的科技优势立即凸显出来。
首先,科贸城设有电子商务中心、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农作物种子检验检测中心和农业技术交流中心。这六大中心是它区别于农贸市场的重要标志。以电子商务中心为例,商户足不出城,就能进行农业科技成果和新产品的发布,推广、收集、结算等商务活动;河北省、邯郸市两级政府的农业信息网站都设在这里,科贸城就是中原地区权威性的信息发布平台。
其次,科贸城把农业高新技术作为主要经营对象,着力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拍卖、合作、转让和推广工作,目的是要改变如今农业科技含量低、技术落后、效益低下的状况,为入世后邯郸乃至中原地区农业战略结构调整进行综合服务。
第三,科贸城陆续进驻的500余家商户中,包括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种业协会、泰国正大公司、长城种业、山东澄海种业等国内外120余家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名特优新农资产品生产厂家及品牌商品代理商,包括自带项目或有成果的专家、教授、科技人员;其余也都是地级市以上的知名企业、名牌产品,均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查。
另外,科贸城有一亿元的农业科技合作创业投资基金,科研人员来此搞科研可免费使用科贸城提供的实验室、实验基地;并投资上千万元,建了专家公寓,来此工作者可免费得到一套120多平方米的住房,为科研人员施展才华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还有,科贸城不仅只做生意,还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在进行商业往来的同时,注重提高农民素质。科贸城长年开办“农民素质大学”,入网农民可免费或优惠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既能学到实用技术,又能了解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目前,已有近万人参加了学习……
王富信的自豪是有依据的,因为这是一个高起点项目。科贸城先后被列为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河北省重点示范市场项目、邯郸市立市兴市项目……
王富信的自豪是有底气的,科贸城从项目奠基到科贸城内各分市场陆续开业,从始至终都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中国种业协会、中国食用菌协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国家家禽研究学会、中国农科院、中科院等国家级专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均与科贸城进行了紧密合作,并大力推荐有发展的项目,以支持科贸城的发展……
王富信的自豪是有信心的,他们创建的“市场+网络+农民”产业化经营模式,得到了上级领导部门的肯定。国家科委、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的主要领导都多次亲临科贸城视察、调研。特别是季允石省长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亲自批示:“这一模式很有特点,可认真总结,大力推广”。郭庚茂常务副省长、冯文海副书记、宋恩华副省长等省领导也从多方面给予了极大关注……
记者进入科贸城,发现这里用“生意兴隆”来形容并不为过:且不说市场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也不说其周边的餐馆、银行、邮局生意繁忙,并带动了当地人的就业,单说那一辆辆载满货物的大卡车、面包车鱼贯而出,等待进场装货的汽车排起的长龙就蔚为壮观。再看那车牌,有河北的、山东的、河南的、山西的、内蒙古的、陕西的、天津的、北京的……
据记者了解,科贸城一期开业半年多来,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市场日交易额达300余万元,年营业额可望超过10亿元。
创业正未有穷期
眼前的王富信,显然不仅仅是一位具有农民情结的企业家,更像是一位具有非凡气魄的设计大师。因为,在他那充满激情的展望之中,我似乎看到了“华信”未来的那张宏伟蓝图……
二次创业的“华信”,在加快中原无公害农产品超市配送体系建设的同时,还在向市政府申请成为农改超的总业主,筹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将邯郸市现有的20个脏乱差的农贸市场,全部改建为无公害农产品连锁超市,使其成为市民的健康工程、农民的致富工程、商家的报国工程、政府的德政工程;并依托华信金桥农业服务网,以科贸城为配送中心,在各县建超市,在乡镇村建连锁店,实施品牌代理,连锁配送。同时,也要利用科贸城品牌,把邯郸市和中原地区各种无公害农产品,送进京、津等大城市的超市。并通过与香港合办的中原农产品国际贸易公司,直接向欧盟国家超市配送。要让农田成为产业化工厂,让农户成为产业化工人。
目前,“华信”正向市政府申请科贸城二、三期用地,计划投入16亿元的资金进行升级、扩建,使其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性的博展中心;形成以特色粮油棉、三化蔬菜、特种水果、名优花卉种植及特种养殖等九个示范园相配套的“北方现代(生态)农业示范中心”;力求通过实施高科技外向型公司+基地+农户战略,培育特色经济,孵化龙头企业,成为邯郸乃至中原地区现代农业科技流、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的最大吞吐港和现代农业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成为中国北方引领农业产业化的航空母舰。
有着农民情结,且志存高远的王富信,在不断探索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也正在为华信集团早日上市,使“华信”尽早成为国际化大型企业集团而继续跋涉着……
“王富信现象”值得关注
毫无疑问,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会充满坎坷,但依王富信的性格,他会毅然决然地在打造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走下去。因为他深信:谁占领了农村市场,谁就占领了未来!
在这里,记者想说的是,像王富信这样具有深厚农民情结,且为分忧中央的“三农”问题而身体力行,并取得一定成就的民营企业家,目前在我国实在是少之又少,因而也就显得弥足珍贵。而作为民营企业,本身与国营企业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条条框框的制约,束缚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为此,我们期待着中央及国家、地方有关主管部门,关注“王富信现象”,关注那些一直苦战在农业前沿的王富信们,从政治上给他们以荣誉,从政策上给他们以倾斜,以利于那些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当然,我们也真诚盼望着在中国的大地上能涌现出更多的王富信、更多的“华信”,因为只有到那时,中国的农业产业化才会真正有质的飞跃;也只有到那时,中国广大农民的致富美梦才有望成真……
——本文发表于《中国新闻·决策参考》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