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之谜诸子异说 西游记未解之谜完整版

《西游记》作者之谜诸子异说(此文为未完成、未修改稿,未正式发表,欢迎文章被征引者来信指导)

摘要:围绕着对《西游记》一书作者的争鸣,至今仍是“西学”学术研究领域三大谜题之一,其研究主要难点在于缺乏有力的证据。故在学界见仁见智,诸家之说一直持有不同的观点,未有定论。本文通过征引和归纳学界学者对《西游记》作者研究探索的文章和观点,力呈诸家学说,展示研究现象,以利普及于众。但于诸子之说迥异之状,历史上真正将《西游记》巨著终而集大成者或为一人而已。学界研究不论观点如何,究其本意皆为治学之探索,有益于创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一部名著《西游记》是属于全人类的灿烂文化瑰宝,它的存在和意义已远远超越了探究作者是谁的本身。

关键词:西游记作者争鸣历史脉承治学态度

中国古典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在中外文学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芒。它的作者是谁?数百年来一直是一个历史悬案。该古典名著作者的轶失,有其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写定本明代万历二十年(1592年)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它的作者是谁就一直是个谜。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当时写小说被认为是九流中的下流,甚至是有伤风化的行为。所以,《西游记》作者的轶名,恐怕很大程度上也和这个原因有关。关于《西游记》作者是谁历来有种种不同说法,围绕着《西游记》作者的考证,学术界一般存在以下各种观点:

一 明代吴承恩所著一直成为主流之说

清代乾隆朝吴玉搢、阮葵生等人依据明代天启《淮安府志》的两则材料,一为卷十六《人物志》二“近代文苑”;一为卷十九《艺文志》——“淮贤文目”,综合得出了《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结论。这是最早提出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的说法。

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胡适等文坛巨擘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史,据清代吴、阮所论,又据明代天启间《淮安府志》所载吴承恩作《西游记》的记载,推定小说《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人吴承恩。成为在小说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从此,吴承恩之名便署在新版本《西游记》上,成为定论。如今在国内,吴承恩作者说一直占主流地位。

吴承恩(公元1499—1582,享年81岁),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明代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著名文学家,著有志怪小说《禹鼎志》、《二郎搜山图歌》等。少而好学,《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他除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爱好有增无减,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30岁后,他搜求的奇闻已“贮满胸中”了,并且有了创作的打算。50岁左右,他写了《西游记》的前十几回,后来因故中断了多年,直到晚年辞官离任回到故里,历时7年他才得以最后完成《西游记》的创作。鲁迅、胡适推定《西游记》为吴承恩所作,认为吴氏的生平经历和思想与《西游记》所流露出来的思想倾向有某些相似之处,这也是人们判定他对《西游记》著作权的有力支持。

对吴氏著作说的几种主要质疑:

观点一:对《西游记》一书文体的正源。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不同版本《西游记》,明代的也好,清代的也好,要么署朱鼎臣编辑,要么署华阳洞天主人校,要么署丘处机撰,要么干脆不署作者姓名。从目前所能见到的明清以降的各种《西游记》版本,都没有一部是署名吴承恩所作的。经沈承庆先生考证,吴承恩作有《西湖记》。由此得出《西游记》应为《西湖记》之误。此外,今存吴承恩诗文及其文友的文字中从未提及撰写《西游记》事;《淮安府志》虽载在吴承恩著《西游记》,但未说明是演义、稗官,且通常说演义稗官不入方志;清人书目曾把吴承恩著《西游记》列入舆地类。以上都说明吴氏著有的《西游记》并非小说体。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清代有名的目录学家黄虞稷根据自己的藏书撰写了一本《千顷堂书目》,在卷八史部地理类有如下著录:唐鹤征《南游记》三卷,吴承恩《西游记》,沈明臣《四明山游记》一卷。这上面所记载的三部书明摆着都属于游记类作品,也就是说有极大可能列在吴承恩名下所写的《西游记》是与小说体《西游记》同名的另一部“游记”之作,和前者在内容上风牛马不相及。事实上吴承恩的《西游记》就是一本地理书,清初的《千顷堂书目》就将其列入了史部舆地类。

观点二:重视证据而不迷信学术权威的推断。吴承恩作者说的维护者大多宗于学界泰斗胡适和鲁迅的权威性。但胡适先生只是否定了邱处机说,且在校点序言里说“不知何人所作”;鲁迅先生也仅仅是总结了清人吴、阮的学说,后世学者就以为鲁迅仔细考证,并且郑重地提出了吴承恩作者说。该吴承恩作者说似乎值得商榷。《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是胡适先生在上一个世纪初考证出来的,之后,广为人们所接受。胡适先生的考证之所以出现了失误,一是因为当时所见资料有限,二是因为胡适先生抱着先入之见,避开了一些不利的证据。人们出于对权威的认可和遵从,逐渐习惯了《西游记》作者为吴承恩这一说法,即便有人持怀疑态度如俞平伯先生,他们的声音也显得过于微弱。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怀疑的声浪才渐渐强盛起来,不少研究者撰文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其中著名学者上海复旦大学的章培恒教授撰文明确指出:吴承恩不是小说《西游记》的作者。章先生首先指出鲁迅、胡适用以证明吴承恩对百回本《西游记》著作权的力证——《天启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淮贤文目”“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本身就存在问题,第一,没有说明《西游记》多少卷,多少回。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说明这个《西游记》是什么性质的文体:是小说还是游记。在中国古代,同时同名的作品并不少见。

观点三:中国古代的文化纲常道德准则是一个重要的判断。张小月从避讳现象论西游记作者非吴承恩。张氏观点避讳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是对考证作者的一个重要判断。据《先府君墓志铭》知:吴承恩曾祖父吴铭;祖父吴贞;父亲吴“锐”,字“廷器”。在百回本《西游记》中,第三十回描写龙马与黄袍怪争斗时说:“一个生锐气,迸红云”,有一“锐”字;三十六回那首药名诗的结句是:“茴香何日拜朝廷”,含一“廷”字;至于“器”字,在九十三、九十七回等多处都可以见到。“铭”、“贞”二字亦可见——而我们在吴承恩文集《射阳先生存稿》中就找不到以上诸字。同时《西游记》中三次提到“承恩”二字:如第七回:受箓承恩在玉京;第九回:承恩的,袖蛇而走;第二十九回:承恩八戒转山林。古人对自己的名字是十分看重的,如有所称一般也用字号,像这样随便把自己名字写到小说中,并且还有点不太光彩,这有悖常理的。因此从我国古代避讳文化纲条来讲,《西游记》作者不会是吴承恩。

同样,刘勇强先生在专著《奇特的精神漫游》中除了举出数例:第七回的“受箓承恩在玉京”和第九回的“承恩的,袖蛇而走”。接着刘先生分析道:旧时文人,对名字很重视。这样漫不经心地把自己的名字嵌入小说中,是不近情理的。

观点四:文法创作风格考辨。《西游记》的文法和吴承恩其它的著作,比如《禹鼎志》文法大相径庭,根本不像出自一人之手。《西游记》如此长篇,作者必然写上多年,根据吴承恩的生平来看,吴承恩没有时间来写作长篇巨制《西游记》。

章培恒先生在《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中提出,清初严肃的目录学家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卷八,明确将“吴承恩《西游记》”著录在史部舆地类。这就有力地说明吴承恩的《西游记》只是一部游记而不是章回小说。

二 清代汪象旭首倡邱处机所作说

小说风行于明代后,各种版本都不署名。入清后,竟盛传《西游记》作者是邱处机,有清一代的文人几乎认同此说。本世纪30年代初,孙楷第《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才提出:是清代汪象旭所首倡。汪在所撰《西游证道书》中,卷首有《邱长春真君传》,说邱处机“有《磻溪(集)》、《鸣道集》、《西游记》行于世”;又附元虞集撰《原序》,序中记载:紫琼道人请他为《西游记》写序,并说此书是邱处机所著,虞集读后才知是载玄奘取经事;同时,《西游证道书》评点中常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邱处机的写作意图。如此言之凿凿,《西游记》邱作说或是邱的弟子和传人所作说使清人认同。

关于《西游记》作者的第一人选,或者说在吴承恩之前备受关注的是元代道士长春真人丘处机。版本上的证据是清代乾隆年间刊出的署名虞集的《古本西游证道书原序》中明确表示“此国初丘长春真君所纂《西游记》也”。从此丘处机就和小说《西游记》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后的《西游真诠》、《新说西游记》、《西游原旨》等影响较大、流行较广的清刊本都沿袭了这一说法,当时的大多数读者也认同了这一点。

其实,认定《西游记》的作者是丘处机不仅仅在于名称(个人名号、书名)的偶合,关键在于百回本《西游记》中存在太多的“金丹”术语,不论是回目、还是正文。而署名李卓吾的批点本批语中,则时时不忘点明“心”字为“一部书之宗旨”。到清代汪象旭的手下更是以《西游》而“证道”。这些评论者都注意到小说《西游记》与全真教义颇多相合之处,这恐怕才是人们强调丘处机创作权的主要原因。

邱处机,自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生活于宋末元初之际,为全真教创始人王喆(王重阳)的弟子。著有《大丹直指》、《磻溪集》等书,据《元史·释老传》和《金莲正宗记》记载,他曾率领十几个门徒应成吉思汗之诏远赴西域。原来,当时已是垂暮之年的元太祖成吉思汗因为倾慕丘处机的名望,一心要向他请教治国安邦之略和长生不老之术。于是,丘处机及众弟子遂有了这次大雪山之行。此次西行,历时四年,途经数十国,行程“万有余里”,历尽艰辛,但收获颇丰。可以说,此次大雪山之行,是全真教走向兴盛的转折点。这之后就有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之说。丘处机的名字开始和小说《西游记》连在了一起。

与此相反观点认为:此《西游》非彼《西游》。

  对于丘处机纂小说《西游记》之说,一直有人持反对意见。如乾隆时著名学者钱大昕在《跋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就指出此说实为误传。《西游记》邱作说实在是阴差阳错!原来与邱处机有关的,是另一部同名的书,全称《长春真人西游记》。邱处机曾应元太祖诏,带着弟子李志常等18人远适西域。稍后,李志常撰《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约数万言,记其师西行所见、师徒问答以及途中吟咏之作。后来元末陶宗仪《辍耕录》,其中《长春道人》“已上见《幡溪集》、《鸣道集》、《西游记》、《风云庆会录》、《七真年谱》等书。”其实,所举后面三种书均非邱处机作,因此附会丛生,有人以为这部《西游记》的作者也是邱处机,以讹传讹,后来竟又把这部《西游记》等同于小说《西游记》。

时至清末,就有人表示怀疑:一是说小说《西游记》中写到明代之事,邱处机是南宋末代人,怎么可能;二是认为《西游记》中多有淮安方言,而邱处机一辈子生活在华北。汪氏的邱作说便由此动摇。丘处机一行归来之后,他的弟子李志常根据这段经历撰写了两卷本《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了当时西域的地理风俗。因为名称相同,人们就将这本游记性质的地理类著作和小说《西游记》混为一谈了。以下文字可以印证“《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其弟子李志常所述,于西域道里风俗,颇足资考证。而世鲜传本,予始于《道藏》抄得之。村俗小说有《唐三藏西游演义》,乃明人所作。萧山毛大可据《辍耕录》以为出邱处机之手,真郢书燕说矣……”。

三 张小月认为李诩是《西游记》的作者

张小月先生曾著文说:“西游记作者这把交椅,空了约50年,邱处机坐了280年,吴承恩被扶上正位至今80年。众论纷纭,但是以下几点是学界对于作者说的共识:1、明代人,而且最好是明代中后期人。2、读书人,而且最好是喜欢杂书的人。3、下江人,即是现在长江下游操江淮方言的地区。4、失意人,而且最可能是位浑身傲骨、怀才不遇的失意人。”由此条件,推断出《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李诩。并罗列了李诩是明代中叶江阴人,操江淮方言;读过《大唐西域记》及《白猿传》,还提到《谒大慈恩寺》诗可以看作是为写作小说积累素材;李诩数次以敬畏的口吻提到北宋学者邵雍,并十分推崇他的学问,小说第一回罗列的时间概念就出自邵雍的《皇极经世书》;李诩尊儒,小说中没有儒生的负面形象;李诩对佛道有微词,小说中有灵山索取人事,道士误国等内容;李诩读过词说《西游记》;并例举《西游记》小说中涉及的内容等凡二十条以为论证。

李诩(1505-1593),字厚德,江阴人。七试厂屋而不遇,后归乡钻研学问。著有《世德堂吟稿》(四册)、《名山大川记》(八册)、《心学摘要》(一册),皆亡佚。如今流传下来的只有一部史料价值很高的笔记《戒庵老人漫笔》。支持李诩为作者的理由就藏在这部笔记里。

四 赵国栋先生一说为开封人氏朱睦桔作

赵国栋先生在其“西游记作者为开封人朱睦桔说”认为:《西游记》最早的版本是金陵(今南京)世德堂所刻的《新刻出像官版大字西游记》,此书刻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这个版本的来源竟是开封的周王府。

明代盛于斯的《休庵影语》,详细介绍了位于开封的周王府与《西游记》最早版本的关系,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余幼时读《西游记》,至《清风岭唐僧遇怪,木棉庵三藏谈诗》,心识其为后人之笔,遂抹杀之。后十余年,会周如山云:‘此样抄本,初出自周邸,及受梓时,订书以其不满百,遂增入一回,先生疑者,得毋是乎?’盖《西游记》,作者极有深意,每立一题,必有所指,即中间科诨语,亦皆关合性命真宗,决不作寻常影响……”

由此可以看出,《西游记》的最初抄本出自开封的周王府。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游记》的较早的版本,却出自南京,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奥秘在周如山身上。周如山不但是一位书商,而且还是大梁(开封)人。周如山刊刻过小说《国色天香》,有书坊在江南。这样我们就弄清了《西游记》的最初传播过程:先由位于开封的周王府传出,而后再由开封人周如山携其书到江南刊刻。所以《西游记》研究专家吴圣昔先生认为,开封周王府的《西游记》,是最早的《西游记》抄本。

在我们所能见到的《西游记》中,有一篇署名陈元之的序,此序对我们研究《西游记》的作者,十分重要:“《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藩王自制。”此段话的大意是,《西游记》一书,不知道是哪一个人写的。有人说出自某一藩王府中,有人说是王府的幕僚,有人说是藩王本人。

经专家考证,鲁王府所刊《西游记》是《长春真人西游记》,所以这个藩王府只能是位于开封的周王府。因为上引资料表明,周王府的《西游记》虽与现在的《西游记》稍有不同,但确确实实是小说《西游记》。而《西游记》的作者,就呼之欲出了。

那么,《西游记》的作者,到底是周王府的幕僚呢,还是周王本人?

我们知道,《西游记》对崇信道教的嘉靖皇帝多有讥刺,而我们见到的最早的《西游记》刻本又是万历二十年所刻,所以,要找《西游记》的作者,只能在嘉靖、万历年间寻找。《西游记》作者生活在嘉靖、万历年间,而且又与开封的周王府有关,有了这两个大前提,我们的探索就有了大致的方向。

在《西游记》一书中,对嘉靖皇帝崇信道教屡屡讽刺,昏君身边,有妖精变的道士。作为幕僚,是没有这个胆量的。那么周王本人呢?《西游记》一书,博大精深,作者不但对佛道有研究,而且对历史、对《易经》都有很深的造诣。作为《西游记》的作者,非得是一通儒不可。这个人既要生活在嘉靖、万历年间,又要是一博学多才之人,而且还要与周王府有关,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朱睦。朱睦字灌甫,号西亭先生。生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卒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享年70岁。朱睦自幼好学,25岁就通五经,尤其对《易经》、《春秋》有研究。曾有人对他不服气,找他谈论《易经》,最后叹服而去。

应该指出的是,历代的《西游记》研究者,一直认为《西游记》与《易经》有关,有的版本干脆就叫《通易西游正旨》。《西游记》第三十七回,作者又借乌鸡国太子之口,称赞说:“自古以来,《周易》之书,极其玄妙,断尽天下吉凶。使人知所趋避。”以前我们对这一点很不理解,现在我们知道了朱睦精通《易经》,对这一点就恍然大悟了。朱睦著作很多,如《五经稽疑》、《授经图传》、《韵谱》,还有《河南通志》、《开封郡志》等。

《西游记》中还有许多开封方言,也可证明此书出于开封人之手。如第二十六回,八戒说:“者着求医治树,单单了脱身走路,还顾得你和我哩。”“者着”就是“指着”、“指望着”。同回的“阁气”,乃“逗气”、“怄气”之意。此外,像“年把”、“勤谨”、“老实头”、“钻疾”、“刺闹”等都是开封一带的方言。

五胡令毅、邢慧玲、史国兴持西游记作者唐顺之说

唐顺之是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有人认为,《西游记》不可能是唐顺之所写。因为书中有大量明显暗讽时政的描写,作者这么做在任何时代都是“愤青”的表现,这符合吴承恩的个人遭遇,而唐顺之没理由这么“恶搞”。史国兴先生则认为,踏入官场的唐顺之始终改不掉反叛的天性,后因为得罪了嘉靖皇帝,被贬“永不录用”。因此失意落魄的经历也是符合唐顺之的人生境遇的。
《西游记》的作者在佛、道、儒方面的造诣很深,唐顺之恰恰符合这样的条件。被贬后,唐顺之回到宜兴,在龙池山置地讲学。他把时间和精力都用于钻研《六经》《百子史氏》《国朝故典律例》之中,他还学射学算学、天文律历、山川地志、兵法战阵。此外,善卷洞冬暖夏凉,常年恒温22℃,从唐顺之居住的龙池山到善卷洞骑马也不过20多分钟的路程,在这样的洞天福地中,他孕育出《西游记》似乎并不意外。

持此一说的还有原河南大学文学院外聘教授、美国斯克德摩尔学院学者胡令毅先生,他在“《西游记》原作和该本的流变——《读陈元之——<西游记>作者考论》之五”一文中认为:唐顺之向明世宗进献《西游记》本意以表明其矢志不渝的忠心,最终如愿以偿得到重新启用。1592年世德堂本《西游记》扉页上有着“管板”二字,究其源流是指嘉靖本的《永乐大典》抄本对唐顺之《西游记》的收录。这样,在时间、年代和对世德堂本“管板”的说法上都能理顺。最后得出结论:“所谓的《西游记》祖本,实际上就是唐顺之的原作,而(其后)收在《永乐大典》嘉靖正本里的‘梦斩泾河龙’就是唐顺之原作中的一个片段。”最后指出《西游记》是唐顺之和唐鹤征父子历时五十于载创作的结果。

邢慧玲、邢琎在“世本《西游记》的最早拥有者‘唐光禄’考”一文中,依据陈元之在刊《西游记》序中记载:“唐光禄既购是书,奇之,益俾好事者为之订校,佚其卷目梓之,凡二十卷数千万言有余,……”得出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的最早拥有者是“唐光禄”。“而唐顺之出山本有非议,再明示作者即唐顺之,出山是因献书有功,会引起更多的误会,所以请世德堂来刊印也是顺理成章的。”最后指出“唐光禄即唐鹤征”。

六 沈承庆先生考证为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  

沈承庆先生生于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曾任中科院图书馆西文编目馆员。八十年代后,沈先生查阅自己所寻得的各种《西游记》版本的古今资料,萌发考证《西游记》作者的强烈愿望。九十年代沈先生费时五年,悉心考证《西游记》作者为李春芳。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沈承庆遗作《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一书,其中肯定《西游记》一书作者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 
沈先生的考证思路是从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游记》卷首的“华阳洞天主人校“的“校”字入手,对比杨致和《西游记》和朱鼎臣《释厄传》两个版本之间增、删、改的故事情节变化及发展,论证小说的成书过程,理顺这三个版本的出版顺序,结合其中所体现的佛、道、儒三家思想脉络,追根溯源论证《西游记》作者的阅历及身份。沈先生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运用自己专长的目录学、版本学、历史学、方志学等诸专业知识,旁征博引,仔细爬梳,考证出《西游记》一书与吴承恩毫无关系,真正作者应为明嘉靖时代的“青词宰相”李春芳。  
《西游记》作者之谜诸子异说 西游记未解之谜完整版
沈先生指出,吴承恩有诗《赠李石麓太史》,石麓为李春芳的号。李籍隶江苏兴化县,嘉靖年间状元及第,因善撰“青词”而累升宰辅。少时曾在江苏华阳洞读书,故又有号“华阳洞主人”,曾受命总校《永乐大典》。在《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诗:“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沈先生发现,这首诗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迹”,与卷首“华阳洞天主人校”指的是“编撰《西游记》”之意。  
质疑观点:也有人认为,关于《西游记》作者,以往也有人提出是李春芳。沈先生只是根据《西游记》中的一首诗是暗含李春芳,还不够有说服力,这只能是一家之言。张小月先生亦认为李春芳并非失意人生,由此而认为原著者不是李春芳。

七 清代桂馥认为宋元之际的许白云为《西游记》作者

清代桂馥在《晚学集》卷五《书圣教序后》的附记中,有“许白云《西游记》由此而作”之语。又提出一个“许白云”,似指宋元之际的名人许谦。但许谦的情况和小说《西游记》好像压根沾不上边。这一说也未见有人回应。反对者的怀疑观点是:这“白云”二字或许和“白云观”有关。因为全真教自元代以来,“七真”门下各自开派,丘处机一支为“龙门派”,龙门派重镇之一即“白云观”。当年丘处机东归后,住在燕京(今北京)的长春宫。就是这个长春宫明代改为白云观(丘祖殿是白云观建筑群的中心),成为道教圣地和活动中心。所以此说“白云”二字,疑与“白云观”有关,也就是和丘处机有关,或应是前说“长春真人西游记”的变相讹传。但是白云观中和“许”姓沾边的道上又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也只能是臆测而已。

八 连云港姚芝庆先生的邱楚基之说

连云港市学者姚芝庆先生于连云港《西游记文化》2009年特刊上发表文章认为:《西游记》的作者应是邱楚基。其主要立论依据是尊重《西游记》一书作者的出处依据学、地缘证据学和历史证据学,这是很好的治学作风和思路。从《西游记》作者“应当是长期生活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云台山区”这一思想脉络,并以云台山凰窝石刻和魏庵石刻记载内容为证据进行论证。文章还从邱楚基创作《西游记》的环境分析,例举了《西游记》中的地理境界与现实的吻合;典型的区域方言——海里话;民间特有杂艺——工鼓锣以为印证,最终得出《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云台山中有位道士叫‘长春庵邱真人’而与元代的‘长春真人邱处机’张冠李戴或混为一谈了”的观点。姚先生的观点和研究方法有许多值得重视和借鉴的地方,支持其观点关键所在在于找到邱楚基创作的《西游记》小说体一书的证据,这样就可以跳出《长春真人西游记》作者邱处机游记体《西游记》区别于小说体《西游记》的藩篱。反对者就不会发出此《西游》非彼《西游》之辩。

九 胡义成先生观点《西游记》最终定稿人为明代道人阎希言师徒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胡义成先生在“再论《西游记》最终定稿人是明代茅山全真道士阎希言师徒——对《西游记》第一回有关阎希言身份隐喻暗示的部分破译”一文中认为,“今本《西游记》在书的第一回用隐喻暗示的办法传达定稿者的若干信息,是在书前已明著‘华阳洞天主人校’的条件下形成的,而古代之‘校’往往兼定稿之责,且‘华阳洞天’四字已明确把读者对今本《西游记》定稿者的地望圈定在江苏茅山,因此,其隐喻暗示就只能是对江苏茅山某地某人真实身份的曲折表达。”最后立论得出“第一回对‘华阳洞天主人’就是作为定稿人的茅山道士的明确显示”、“第一回隐喻暗示定稿人就是道士阎希言”的结论。

十 黄霖先生的可能出自端王朱观(火定)时期的鲁王府的假设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黄霖教授在其“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和主要精神”一文中认为吴承恩确实不像是百回本小说《西游记》的作者,并从小说的最后写定者进行考究,认为应该从目前所知最早的记录入手来进行研究。

文章指出现存明代万历以前的三种百回本《西游记》(世德堂刊本、杨闽斋刊本、睿山文库藏本)卷首都有署名陈元之的序一篇,此序当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有关《西游记》的论文。并从此序在提到《西游记》的作者时写道:《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再从三个“或曰”分析切入得出山东鲁王府与最早的小说《西游记》有着直接关系的记载。又以今存最早提到《西游记》的目录著作《古今书刻》中明白无误地著录了一种“鲁府”刊本的存在……《古今书刻》的著录正与陈元之序的说法相吻合。将这两种最初的确凿的记录——最初的序言和最初的书目著录——结合起来,也就是将写定《西游记》的“宗藩”与鲁王联系了起来。最后得出其书原本可能出自端王朱观(火定)时期的鲁王府。提出从“鲁府”中寻找《西游记》作者的思路,已见一些学者谈及。只是“但由于资料的缺乏,未见求证。”

十一《西游记》作者的研究考证,除了上述之外,陈澉还提出一说,认为世德堂本序作者陈元之即所谓“华阳洞天主人”是《西游记》的作者,不过此说应者寥寥。与《西游记》作者是唐顺之、李春芳、许白云、邱楚基等各种说法一样,在西学研究中影响都不大。

在国外,许多国家的学者开展对《西游记》文化的研究,《西游记》的明代刊本主要在日本,在法国也有。我们国内早年流传的则是清代刊本。《西游记》这一人类珍贵的文化瑰宝不仅是属于中国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西游记》以其在世界上的影响之大,对它的研究也是世界性的。

研究西游记作者之谜的学者和文章还有许多。学海钩沉,限于视野,在此笔者归纳的诸家理论或为挂一漏万,亦尽揽主要观点。但于诸子之说迥异之状,历史上真正的将《西游记》巨著终而集大成者或为一人而已。学界研究不论观点如何,究其本意皆为治学之探索,有益于创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有如“兰亭修锲”,亦为美事。

《西游记》作者考辩现存主流观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脉承

明代为世德堂本《西游记》写序的陈元之,这样评价这位不知其名的作者及其作品:“余览其意近跅弛滑稽之雄,卮言漫衍之为也……彼以为浊世不可以庄语也,故委蛇以浮世。委蛇不可以为教也,故微言以中道理。道之言不可以入俗也,故浪谑笑虐以恣肆。笑谑不可以见世也,故流连比以明意。于是其言始参差而俶诡可观;谬悠荒唐,无端崖涘,而谈言微中,有作者傲世之意。夫不可没也……”

这一大段话,基本上表明了陈元之的看法。他认为这位不知其名的作者,是一位放浪形骸、孤标傲世的人,对现实黑暗、人情冷暖感触极深,故意以一种滑稽谑浪的笔触去书写自己的“傲世之意”。可谓一语中的。当然关于作者的姓名籍贯还是付诸阙如。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清初。到了清康熙三、四间年出现的《西游证道书》,著作权就有了归属。书前署名元代诗文名家虞集的序中,将著作的冠名权给了金、元间的全真道士丘处机,就是我们熟知的“全真七子”之一长春真人,这种说法在当时极为流行。当然也有持怀疑态度者,如乾嘉时的风流才子纪晓岚,根据书中的官制判断《西游记》是明代人作品;而另外一个江苏淮安籍学者吴玉搢,在乾隆十年(1746)纂修《山阳县志》时,因为看到了明代天启年间《淮安府志》(卷十九《艺文志》——《淮贤文目》)的某些文字材料,开始怀疑《西游记》的作者是自己的同乡明朝人吴承恩。其后,山阳人阮葵生在乾隆三十六年(1771)撰写《茶余客话》时,据旧县志的记载也认为是吴承恩作小说《西游记》。以后焦循、丁晏等人也都支持这一说法。这是关于《西游记》作者异说的历史渊源。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两位大学者胡适与鲁迅秉承了吴、阮的说法,鲁迅在1923年撰写《中国小说史略》时,认为吴承恩是《西游记》最后加工写定者。从这时起吴承恩作为《西游记》的作者(准确地说是写定者)基本上就成了定论。以后凡是铅字排版的《西游记》以及建国后出版的相关教科书都采纳了这一观点。

研究和对待《西游记》作者的态度

要弄清一部书的作者究竟是谁,必须从此书的版本源流入手,就是要弄清此书最早从何处传出来的。《西游记》一书是经过长期创作积累和演变,它的成书过程十分漫长,历经了唐、五代、宋、元、明几个朝代,不同时代的人都在为它“上色”、“着装”,最后由文人加工定型。它是历史上跨时代集体创作的集大成者,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文学家的智慧结晶,最终由作者定稿。所以,寻找《西游记》的作者,是文学研究者、文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在材料不充分的情况下,我们也不必非得将这项桂冠扣给谁。以前的研究者们就是因为太想找到结果,心中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于是便“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其实往往是观点先行,所以总有各种各样的纰漏,难以自圆其说。在没有新的硬证发现之前,至于作者究竟是谁如今尚且难下定论。李安纲教授的“无名氏”提法值得考虑。我们权且称这位写定者为“无名氏”吧。要真正解开《西游记》作者的历史之谜,还需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进一步发掘更多的第一手资料。

尽管无名可传,不论作者是谁,这都不妨碍《西游记》一书的伟大和它在中外文学史上放射出的巨大光芒。《西游记》立足于中华民族文化,同时又吸取外来文化的营养,兼收并蓄,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描绘出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创造出许多离奇的神话故事,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鲜明生动的神话艺术形象,不仅填补了中国文学的一种缺陷,而且体现了中国文学在一旦摆脱思想拘禁以后所产生的活力,这在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真正走进《西游记》的世界,真正用心灵去体味,我们和《西游记》的作者就会达成一种默契,我们就会理解他的喜怒哀乐。这位不知名的作家对社会的黑暗、腐朽有太深的了解,有太多的感触,他执著的人生理想只能寄托于“无何有之乡”,只能将自己满腔的热望、满腹的不平都寄寓在自己笔下的神魔身上,于是就有了这本雄视古今、吞吐八荒的天下奇书的问世。至于说他是谁,在这时似乎已显得不太重要了。一部名著《西游记》是属于全人类的灿烂的文化瑰宝,它的存在和意义已远远超越了探究作者是谁的本身。

参考文献:

1、赵兴勤赵韡“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辑补”《晋阳学刊》2010年01期

2、苏兴“也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1期

3、章培恒“再谈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1期

4、章培恒 骆玉明“明代文学之西游记” 《中国文学史》

5、张小月著《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6、邢慧玲 邢琎“世本《西游记》的最早拥有者‘唐光禄’考” 《西游记文化论丛》(第1辑)

7、沈承庆著《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版

8、刘勇强著《奇特的精神漫游》

9、黄永年“西游证道书——论《西游记》的成书经过和版本源流”《西游记研究》

10、姚芝庆“《西游记》的作者应是邱楚基”《西游记文化》2009特刊

11、胡令毅“《西游记》原作和该本的流变——《读陈元之——<西游记>作者考论》之五”《西游记文化论丛》(第1辑)

12、胡义成“再论《西游记》最终定稿人是明代茅山全真道士阎希言师徒——对《西游记》第一回有关阎希言身份隐喻暗示的部分破译”《西游记文化论丛》(第1辑)

13、黄霖“关于《西游记》的作者和主要精神”《复旦学报》1998年第2期

14、赵国栋“西游记作者为开封人朱睦桔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2832.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转)《唇诺》作者访谈 唇诺

很好看的文,希望作者加油期待第3.4部原文地址:(转)《唇诺》作者访谈作者:绿野仙踪wap冠盖满京华访谈  1.笔名的由来?有什么特殊含义么?的e2a2dcc36a08a345332c751b2f2e476c  的1efa39bcaec6f3 保护版权!尊重作者!反对盗版!@ Copyrightof

转载 《花样男子》后遗症之首尔小情侣效 去颊脂垫后遗症

原文地址:《花样男子》后遗症之首尔小情侣效作者:金素恩本是韩国中央大学同期的金范和金素恩,因在2009年出演《花样男子》中的花花公子苏易正和纯情少女秋佳乙,两人出色的表现使得“苏乙Couple”获得了极高的人气,戏外两人也被昵称为“首

英国系列科幻电视剧《神秘博士》评论之七十:克隆人上

英国系列科幻电视剧《神秘博士》评论之七十:克隆人(上)Tardis一阵抽搐,博士、罗里、潘多来到了一个城堡式的教堂——克隆岛。不知其何年月日。这是《神秘博士》第六季第五集,题为“反叛的肉”。克隆简史种子延续生命的自然克隆方式。一粒

《红楼梦》作者就是甄士隐 红楼梦 甄士隐 贾雨村

《红楼梦》作者就是甄士隐土默热大家都知道,《红楼梦》是一部将“真事隐去”,借“假语村言”敷衍故事的自传体小说。书中隐去的“真事”是什么?显然就是作者亲身经历的真故事;而这些被“隐去”的真故事,就隐伏在甄士隐(真事隐)这个人物身

声明:《《西游记》作者之谜诸子异说 西游记未解之谜完整版》为网友偷瞄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