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影《周渔的火车》
电影《周渔的火车》讲述的是因一首诗相知、相恋的男女主人公,演绎了一场凄美短暂的爱情故事,让观看的人不自觉的发出无限感慨:爱情的真谛是什么。为了对这部影片深入解读,我看了很多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总是隐隐约约,无法抓到手中,尤其是女主人公,她的一言一行都让人费解,对她抱有深深的疑惑,但正是她的多变性、神秘性才造就了这部影片的成功。
电影《周渔的火车》是通过阿秀阅读陈清诗集《周渔的火车》进而去追逐这本书背后的故事来展开的,阿秀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让我们慢慢的跟从她的脚步去探索、去重温这段扑朔迷离的爱情,她在电影中为我们一步一步的解惑。他们的开始在于陈清一次出差认识了远在三明的周渔,那是在一个舞会上,周渔陶醉在自己的舞步里,陈清远远的看着被她吸引了,他瞬时写下一首诗“我在梦中看见你/犹如一团流动的水汽/你不经意的舞蹈/逐渐淹没了我/淹没了夜晚/也淹没了你自己”,把它交给周渔后就悄然离去,但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留下了自己的包,为后面两人的相知、相恋埋下了伏笔。他们过了一段甜蜜的恋爱期,但情人间的摩擦也不断的涌现,最终他们没能好好的处理,一场意外也造成了天人永隔。虽然影片中还有一个男二号张强,但我认为他只是一个过客,不是可有可无,是让人无法忽视的一角,但最主要的还是他们的爱情。
演员巩俐在影片中一人分别饰演两个角色,周渔与阿秀,她们之间其实是指代两个不同的人,但用同一个人扮演,一个作为影片的参与者,一个作为影片的解说者,导演编辑的意图除了是用来吸引观众外,最重要的就是用同一个人讲述更能深化影片内容。影片是让阿秀首先出场,她靠在门板上,手里抱着一本书,闭着的眼慢慢张开,好像有什么事让她心向往之。其实她们是不同的,她与周渔的最大的不同就是她是短发,在刚开始看的时候我以为她们是同一个人,让我很不解,看了半天都无法懂,虽然旁白中有介绍“她与陈清同住在一个城市,她们都住在一条临江的街上,门前都有一些古老的台阶”,但却只是在影片最后陈清叫她秀我才知道原来不是同一个人。为什么要让她来讲述,而不是通过陈清或张强去回忆陈述来得有说服力,在我看来这是值得深思的地方。在影片开头,一列火车上阿秀叫了一声周渔,前面走的人缓缓转头,但镜头马上却被切换了,这就是一种悬念,让人有看下去解惑的欲望,而在影片的末尾阿秀对陈清说她看到周渔了,陈清回答说周渔已经死了,你没机会见到她,你是在做梦吧,这不禁让我们疑惑却同时也是为我们解惑,它们前后呼应使故事讲得清楚明白。在影片中不乏有两个人镜头交换闪现的情况,这更能展现两人的同知同感。周渔的出场让我挺意外的,她好似一个风尘女子,在行走的火车里手里拿着根烟,到处借火,最主要是她的形体动作看起来有点轻佻,这本不应该会引起人注意,但事实却恰恰相反,让我们一眼就知道她就是影片的主人公。观看完了影片才对女主有了另一层的认识,她是一个在瓷器上画画的女人,带有艺术气息,所以追求浪漫的诗情画意,她因为一首诗深深爱上了陈清,她沉迷在陈清缠绵而伤感的诗句里,她一直期望着找到“为了让你听见我的话,有时候变得纤细,微风吹起鳝鱼的冰裂,仙湖陶醉的青瓷,在我手中柔软得如同你的皮肤,它溢出了我的仙湖,由你完全充满,完全充满”诗中的“仙湖”,其实仙湖并不存在,或者说即使存在也没诗中描写的那么美好,它只是一个虚幻的构想。男二号对她的评价有“你是有个性的女人,但你这种女人是我要不起的,还有你有点过于情绪化了”,我觉得这些都挺正确的。如影片中男二号纠缠着她要买那个瓷器,女主却故意松手让它摔碎了,让人都惊吓住了。虽然她的性格有点过于偏执,但她敢爱,“敢认真”,而且一旦认准了,就无所保留地全身心投入,因此她的爱是炽烈饱满,不含半点杂质的。周渔在寻求爱情的道路上,曾因爱情而甜蜜,也曾因爱情而受伤,可最终还是义无返顾地踏上追赶了爱情的火车。虽然影片中的爱情并不完美,但女主追求爱情的精神是值得嘉奖的。
影片的男主陈清是图书馆的一个小小管理员,他拥有满腹的才情,但他的成就那时还不大,一次美丽而偶然的邂逅,他为周渔写下了许许多多的动人诗句,并感动了周渔,成为让人欣羡的情侣,他们之间相隔很远,火车成了他们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周渔每周两趟的从三明到重阳就为了与恋人相见和短暂的温存,这打破了距离是爱情阻碍的重要因素的常话,甚至连列车上的那位大叔都被感动了,说只有跑供销的人才能那么跑,一般人是受不了的,可见周渔对陈清的爱是多么的浓厚。爱情不是一个人的事,在周渔默默为陈清付出时,陈清也会给予她精神上的安慰,如每次去接她并带上一只花或写诗相赠,这是很浪漫的,只有作为诗人的他才有那么浪漫的情调,虽然这些都不及周渔的付出,但在爱情上是不应该计较谁付出的多少的,主要的是两颗相爱的心。陈清又是懦弱的,他缺乏自信,甚至有点自卑,他好像时刻在担心害怕着什么,女主积极的为男主的诗歌朗诵会奔走,甚至为男主诗集的出版把自己的家产都毫不犹豫的拿出来了,而男主的表现就差强人意了,他在缆车上看到别人乱扔的关于他诗歌朗诵的宣传单,就开始沉默,内心做着激烈的斗争,甚至在看到女主为他辛勤的宣传时他只是悄然的离去。空无一人的观众让他彻底的崩溃,于是把作品都付诸东流,留下了男儿泪,还选择了逃避去援藏。他认定自己的“没用”,周渔付出的越多,他就越畏缩退让。所以在影片结束时陈清说那时他并不懂得周渔。
正如周渔说总在火车上跑,总会发生点什么。于是,她便遇到了男二号张强。如果说陈清在片中是爱情的代名词,那张强就是生活的代名词。张强是一个乡村兽医,他有着粗狂的外表,憨厚的笑容和一颗热爱生活而真挚的心。他在半途下火车陪周渔去找仙湖,只因为他爱上了这个女子。当周渔在火车上让张强给自己看手相的时候,他只是心不在焉地说说而已,可周渔却在下火车后,叫他一定要认真说一下。张叫她把手摊开,然后又叫她把手握紧,张强是想让周渔去面对真正的现实生活,不要沉浸在仙湖一般的梦幻中。或许像张强那样的人才明白生活的真正意义,知道如何去爱一个像周渔那样的女人。他找到一个类似“仙湖”的地方,又把周渔请到那儿,送上一束鲜花。周渔感到了张强的用心良苦和爱,她明白,那是张强的浪漫方式。周渔被张强的这种举动所感染并感动,但同时,她又感觉一切还是有那么一点梦幻和神秘好。或许在她心里,爱情不能表现得太直接,只有留给她自己一个足够大的想象空间,才是她真正想要的浪漫。而张强的这种浪漫是她不愿接受的,他做不了陈清的替身,这是一种不可妥协。在张强这里,她只需要被爱和被包容,无法去爱。所以她最后还是选择了陈清。
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火车了。火车是现代的交通工具,但在影片中火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道具,它已经被赋予了生命,它与周渔鲜活的爱情紧紧的连在一起。火车是动感的、运动的、持续的;而周渔也是性感的、魅力的、痴情的。火车承载着周渔对爱的幻想,在阳光和烟雾中穿梭,周渔迷乱的爱情,狂热的心灵,纯洁的欲望,都随着火车的流动而逐渐的明朗。周渔不断的上车,又不断的下车,却始终在路上,在寻找爱的路上。火车把周渔和两个男人紧紧连在一起,火车是周渔爱的起点,也是周渔爱的终点,对周渔的生命而言,也是如此。她已经离不开火车了,就如她离不开爱情。周渔的那列火车,象征了人的一种白日梦。周渔的爱情究竟在哪里?没有谁知道,或许就像电影里那句经典的台词:“心里有则有,心里没有就没有了!”
影片中还有个让人不容忽视的细节是小女孩翻飞的水袖,而这恰恰与周渔自己制作绘画送给陈清的定情物——瓷器上的图案相像,但这个瓷器被撞坏了一个切口,这其中是否也意味着周渔与陈清的爱情是会破灭的,不可能长久的。影片中的镜头画面其实不多,很多都被重复使用,如影片开头部分与结尾部分都是周渔穿着诗意的兰色碎花稠裙在行走等。观看此片的一个很大感受是影片在一开始就在不断的运用颜色、明暗和看不到脸的镜头调动观众的情绪,观看的人会从一开始就能猜到那凄楚那悲伤。大部分平视的镜头在加上很朴实的布置,让人觉得很平凡很现实。影片是运用了像倒叙样的手法,却又含含糊糊,让观众带着巨大的疑问带着被引出的悲伤来看。所以当我看到结尾时没有豁然开朗的兴奋,有的只是悲伤、或者是对爱情的疑惑。
爱情到底是什么,很多人都在摸索,得出的答案也是不一的,甚至有的人穷尽一生都无法领略到爱情的真谛。影片中旁白阿秀说“爱人就像是一面镜子,让你更清楚的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