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嬴稷二 秦昭襄王陵

二、嬴稷的童年

嬴稷的童年时光是平淡无奇的,平淡到了史官都不屑记载那些玩意,相对于嬴稷的童年,同一时期的秦国的历史可谓是风起云涌。

嬴稷出生时候的秦国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经过“商鞅变法”,秦国从一个经济落后、国力衰危、人口流失、战力低下半奴隶制半封建制的国家变为一个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制度的国家。尽管如此,种种事实和证据表明在秦孝公时代和秦惠文王时代,秦国的综合国力仍然比较落后,所以赢驷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选择了在不触动商鞅之法的前提下,以外交加战争相结合的战略。在秦惠文王时代结束时,秦国已经东抵六国,西平戎狄,南并巴蜀。

当时对秦国威胁最大的应该是魏国,原因是魏国在魏文侯时期,魏文侯魏斯任用李悝在魏国进行变法,在魏斯的支持和李悝努力下,魏国成为了战国初期的一个强国。后来在李悝的推荐下魏斯还重用了名将吴起。

公元前409,吴起率领魏军攻取秦国河西(黄河以西)地区的临晋(今陕西省大荔县以东)、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以南),之后吴起还在这两个地方修筑了两个城池。

公元前408年,他又率军占领了秦国至郑(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在这一代修筑了洛阴(今陕西省大荔县以南)、合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东南),魏军尽占秦国的河西地区(今黄河与北洛河南段间的地区)。魏国这一系列的军事行动,对秦国可谓影响深远,“河西之地”位于秦国的东北。如果拥有它,秦国可以依靠黄河天险为依托,防御河东三晋的进攻。而魏国拥有了“河西之地”,那就意味着魏军可以它为根据地,避开秦国的函谷关而长驱直入秦国腹地,这会使得秦国最终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这样的情况是确实存在的,可惜后来吴起被魏国君臣的陷害而离开魏国,而吴起之后的魏国的任何一位君主、大臣或者将领再也没有人想起利用“河西之地”去消灭秦国。

而秦人对“河西之地”的得失感到了一种性命攸关的忧虑,从秦献公嬴师隰开始,秦人无时无刻不在为夺回“河西之地”而战。但是嬴师隰终其一生也没实现这个愿望,虽然在嬴师隰的率领下,秦国连续取得了“石门之战”和“少梁之战”的胜利,但是他始终无法将魏军彻底驱除过黄河以西。

嬴渠梁继位后立志夺回河西,他重用公孙鞅,推行“商鞅变法”,经过第一次商鞅变法之后,嬴渠梁看到了夺回河西的一线曙光。公元前354年(赢驷出生的同一年),经过两年的改革,嬴渠梁见庞涓率领魏军主力进攻赵国首都邯郸,便派遣两路秦军进攻魏国,一支秦军有卫鞅率领,进攻河西的魏军,占领了元里(在今陕西澄城县南),杀魏军七千人,之后去少梁;另一支秦军有嬴壮率领,深入韩地,占领上枳、安陵、山氏,并筑城,插入魏、韩两国交界地区。公元前352年,卫鞅率领秦军占领了魏国当时的首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来,齐国帮助赵国夺回了邯郸并击败了庞涓率领的魏军。庞涓得知了安邑被秦军占领立刻回军救援,公孙鞅知道此时秦军还无法与魏军抗衡,于是主动放弃了安邑,撤回了河西。经过此战,秦军暂时夺回了部分河西土地,嬴渠梁更加坚定了信心继续将变法进行到底。公元前338年,嬴渠梁去世,公孙鞅被赢驷杀死,魏惠王魏罃趁着秦国内乱之机派军夺回了“河西之地”。

赢驷继位后又开始筹划夺回河西,他任用魏国人公孙衍,晋封其为大良造。公元前332年,公孙衍率领秦军进攻河西的魏军,两军在雕阴(今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以南)交战,秦军将包括魏国大将龙贾在内的八万魏军杀死,秦军继续而攻占焦(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曲沃(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汾阴(今山西省万荣西南)、蒲阳(今山西省隰县)等据点。魏国虽然被削弱,但是有李悝变法的根基,魏国仍然还有一定的基础,是阻挡秦国的一个最大障碍。

此时,魏国死而不僵,齐威王田因齐在齐国内推行改革,又有“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势头,使得齐国成为了又一个强国(公元前320年,赢驷向魏国、韩国借道进攻齐国,田因齐启用匡章为将,率领齐军大败秦军,以至于赢驷在第二年不得不向齐国求和);韩国经过了申不害变法,国力也处在上升阶段;而赵、燕、楚三国此时期在政治上可谓是乏善可陈,但是其战力不减。秦国面临的国际压力稍稍缓解。

公元前328年,魏人张仪进入秦国。张仪入秦对后来秦国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张仪劝说赢驷继续进攻魏国并得到了赢驷的支持,后来张仪被赢驷拜为客卿。这使得公孙衍十分不满,在张仪的排挤下,不久公孙衍便离开了秦国,回到了魏国。秦国又开始面临了新的考验。历史证明,张仪不单是一个纵横家,而且是一个兵家。张仪与赢驷的弟弟嬴华一起率军攻占了魏国的蒲阳。战后张仪向赢驷建议趁机游说魏国,借着与魏国联合的借口向魏王要回为夺回的“河西之地”,同时要嬴繇入魏做人质。赢驷同意了张仪的主张。

公元328年,张仪成功游说魏王,魏王将河西之地全部归还秦国,至此秦国全部夺回了失去了81年的河西之地,张仪也成功当上了秦国的丞相。但秦魏两国刚刚联盟两年,秦国便撕毁合约,张仪率领秦军攻取魏国的陕地。此时,嬴稷才不到三岁。

面对秦国步步紧逼,魏惠王魏罃采取联韩抗秦的政策。也是在赢驷称王的那一年,魏罃与韩威侯在巫沙(今河南荥阳北)举行“相王”。公元前325年,魏罃又和田因齐相会于甄(今山东鄄城县北)。由此,魏、韩、齐三国联合抗秦的形势形成。

赢驷对三国抗秦的形势十分担心,于是派出张仪到齧桑与齐、楚两国进行会盟,但是最后挈桑失败。情急之下,赢驷和张仪想出一条计策——张仪佯装辞去秦相之位,到魏国主政,暗中让魏国施行亲秦的政策。但是张仪入魏,并没有那么快取得魏王的信任,直到公元前323年的“五国相王”之后。

公元前323年,魏国将军公孙衍发起了“五国相王”,以对抗秦国。所谓“五国”是指魏、韩、赵、燕、中山五国。但是五国相王遭致齐国、楚国以及秦国的反对。田因齐借口中山国中山国小,不承认有称王的资格,提出联合赵、魏废中山王号。但是魏王、赵王拒绝废除中山国王号。田因齐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关闭同中山国往来的通道,并提出割平邑给燕、赵,让它们一同出兵攻中山。但是燕赵两国并没有理睬田因齐的要求。楚国也插手干预五国相王。公元前323年,楚怀王熊槐为了逼魏惠王废太子嗣,将流亡在楚的魏公子高立为魏国太子,同时而派昭阳率军攻打魏国的襄陵,夺取了魏国的八个邑。

公元前322年,赢驷趁机派了嬴疾率军攻打魏国的曲沃、平周,用战争逼迫魏惠王屈服,让其接受张仪亲秦的政策。面对三国的步步紧逼,魏罃罢免了丞相惠施,任命张仪为丞相。“五国相王”形成的局面开始崩溃。

但是公孙衍仍不死心。公元前319年,在位50年的魏罃去世,他的儿子魏嗣继位,史称“魏襄王”。魏襄王一继位,便立刻废除了亲秦的政策,将张仪赶出魏国(张仪后来回到了秦国)。魏襄王十分支持公孙衍,公孙衍四处游说,当年便让天下重新形成合纵抗秦的形势。这回在公孙衍的努力下,魏国、赵国、韩国、燕国、楚国联合一体,准备进攻秦国。除了关东五国外,公孙衍还联络了义渠戎族从西北进攻秦国(从种种迹象表明,公孙衍的目的其实是五国灭秦,而不是五国伐秦)。

但是五国联盟并不是一个坚固的整体,楚、燕两国暂时受秦威胁不大,对五国攻秦态度极为消极。以至到最后只有魏、韩、赵三国攻秦。赢驷做两手准备,在在义渠方面,赢驷派出使者带上大量的金银财宝去贿赂义渠骇。但是义渠骇不为所动,竟然拒绝赢驷的贿赂,骇然发兵攻秦,起初,秦军无法抵抗,节节失败,最后秦军与相持数年。面对河东联军,赢驷也是清楚五国联盟只是金玉在外,只要能将其中一路击溃,就可以将联军彻底击溃。赢驷派遣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嬴疾(樗里疾)率领秦军主力东出函谷关(今天河南省宝灵市以北),秦军率先在修鱼(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将魏、赵、韩联军击败,一战斩杀联军8.2万人,联军败退至观泽,嬴疾又率军追击再败韩军,俘虏韩将鲮申差。修鱼之战使得第一次五国伐秦的战争以失败告终。

修鱼之战后,赢驷继续对向四周扩张:

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领秦军占领蜀国;

公元前316年,秦军占领赵国的中都和西阳两城;

公元前316年,秦军占领了韩国的石章城;

公元前316年,秦军击败了赵泥率领的赵军;

公元前316年,秦军占领了义渠下辖的二十五座城市;

公元前315年,嬴疾率领秦军攻占魏国的曲沃、焦,使焦城投降,把曲沃城的人都赶回魏国,使曲沃成为一座空城。不久嬴疾率领秦军在岸门击败韩国军队,斩首8万韩军(岸门之战)。使得刚刚从魏国逃到韩国继续合纵事业的公孙衍再次逃走。

公元313年,嬴疾率领秦军攻打赵国,俘虏了赵国大将赵庄。

对三晋的一些列战争使得魏、韩、赵纷纷倒像秦国

表面上看起来秦国是顺风顺水,但是秦国上下没有人知道,一场狂风暴雨就要向这个重获新生的国家袭来。

事情源头发生在公元前313年,赢驷一直想让齐国施行亲秦政策,齐国是赢驷唯一没有战胜的国家,几年前,秦国曾接到魏、韩两国而进攻齐国,让齐国倒向秦国,实现张仪制定的连横之策,但是当时田因齐任用匡章为将,匡章率领齐军在桑丘(今山东兖州)击败秦军。搞得赢驷颜面丧失。

但这一回,赢驷好像铁了心要让齐国臣服于秦国,但是他面临的障碍是当时齐国已经和楚国联盟,为了孤立齐国,赢驷和张仪设计,让张仪辞去丞相而离开秦国,到楚国去贿赂楚国重臣,分化齐楚联盟。而赢驷的给张仪的筹码是商於六百里之地。

张仪来到了郢都,首先贿赂了楚怀王熊槐的宠臣上官大夫靳尚,获得了靳尚的信任。在靳尚的帮助下,张仪获得了熊槐的信任,张仪开始游说熊槐,让楚国和齐国断交,并许诺若楚国和齐国断交,秦国不但和楚国联盟,而且还会把商於六百里先给楚国。历代楚国的国王对土地的喜爱都大大超过了任何一个战国诸侯王,熊槐听到了商於之地,便怦然心动。商於,为“商”和“於”两地的合称。辖区主要为今天的陕西省商洛市境内,春秋时期,商於之地原属于楚国,秦国故土本为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商於位于秦岭南麓,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后来商於被秦国占领而成为秦地,秦楚为争夺商於,曾经在商於展开多次拉锯战,大多以秦胜楚败而告终。可以说,夺回商於之地多少次萦绕在楚国国君脑子里的梦想。此次,竟然不费一兵一卒,便可得到这块土地,熊槐自然高兴。但是一个名叫陈轸的楚国大臣却劝告熊槐,不要听信张仪的花言巧语。

这个陈轸曾经和张仪一起在秦国做事,但是陈轸受张仪排挤而离开了秦国。这个这个陈轸对秦国内政很熟悉。但是熊槐早就已经迷信张仪,他决定楚齐断交,于是他一方面派人出使齐国,一方面让张仪带领楚国使者去收取商於之地。但是张仪一回到秦国便假装生病三个月不出,等到楚国和齐国断交。楚国使者三个月不见张仪,便将此事汇报给熊槐,熊槐以为秦国认为楚国没有和齐国彻底断交,于是熊槐又派了一个武士到齐国去辱骂齐宣王田辟疆。惹得田辟疆大怒,齐楚正式绝交,齐国开始和秦国联盟。

秦昭襄王嬴稷(二) 秦昭襄王陵

齐楚绝交后,张仪出来会见楚国使者,但是这一回,张仪只是答应将六里的领土交给楚国。到这个时候,熊槐才知道自己上了张仪的当,于是他下令楚国精锐全面出击,进攻秦国。

赢驷早有准备,他事先联合了魏国、韩国、赵国、齐国以及越国的军队以应对来势汹汹的楚国。

楚国到楚怀王时代已经立国730年。公元1042年周成王时期分封熊绎为诸侯,楚国自此立国。到了楚庄王时期,楚国击溃了多个诸侯国,公元前594年冬,楚、鲁、蔡、许、秦、宋、陈、卫、郑、齐、曹、邾、薛、鄫等十四国在蜀(今山东泰安西)会盟,大会上各个诸侯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被退位霸主。此后楚国开始衰落,到了楚昭王时期,这种情况表现得尤为突出,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联合了蔡国、唐国一起进攻楚国,同时阖闾任用名将孙武、伍子胥,在名臣名将的帮助下,吴军势不可当,五战五捷,最后甚至占领了楚国的国都郢都,楚昭王出逃,要不是申包胥用了七天七夜才求来秦国的军队,楚国真有亡国之危。

从昭王之后,楚国一直萎靡不振。到楚悼王时期,楚悼王熊疑任用魏国名将吴起在国内推行变法。开始推行变法的楚国又重获生命力,楚国北胜魏国,南收扬越,扩地千里。可惜变法时间不长,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逝,吴起被那些仇恨变法的旧贵族杀死。楚国变法只走到了半途,原本可以利用变法重获新生的机会被浪费。从此楚国只能沦为一个穷兵黩武的国度,再无自我更新的活力。

这回楚怀王将全国最能战的力量倾注到对秦国的战争中,战斗的惨烈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公元前312年春,楚国大将屈匄、逢丑等率领十多万楚军讨伐秦国,而熊槐命景翠率领一路楚军驻守在齐楚边境。匡章率领齐、宋两国大军进攻魏国。魏襄王向赢驷求救。秦军在丹阳大败楚军,杀楚军八万,擒获屈匄、逢丑等将领。在丹阳之战后,赢驷派军救援魏国,不久,秦军迫使宋国实施亲秦政策,宋国撤军。秦军趁势击败魏军。之后赢驷发兵攻占了楚国的汉中,赢驷在汉中设立了汉中郡。

熊槐不甘心失败,他又纠集了大量的楚军再攻秦国,据说楚军攻势凌厉,以至于秦军退守蓝田关。之后秦楚两国在蓝天关展开大战,在蓝田关,秦军惨胜楚军,才遏制了楚军的进攻。当秦楚激战正酣之时,韩国、魏国听说楚军主力被困在蓝田,立刻派军南下偷袭楚国的,韩魏联军一直攻打到了邓。熊槐此时面临背腹受敌的局面。熊槐只得下令回军。

虽然秦国在丹阳、蓝田之战战胜了楚国,但是自身也消耗了不少的势力,正是这个原因,赢驷派使者到了楚国,请求秦楚联盟,赢驷要将汉中郡的一半归还给楚国。熊槐提出要秦国交出张仪,两国便可以重新结盟。张仪听说这件事情,便向赢驷请求自己进入楚国。从种种迹象表明,丹阳、蓝田两战带给了秦国多大的负面影响。

此时除了秦国,国际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楚国经过一些列的大战,一战而丹阳,二战蓝田,除此还在邓一代击溃魏韩联军,经过一些列大战,楚国精锐遭到了巨大的损失,但是楚国不同于秦国,表面上,它拥有广袤的国土外,残存着一支庞大的冗兵,但是经过一系列大战后精锐尽失,楚国向来是一个军事强国,而军事必须是依靠政治制度为依托,楚国的军力从吴起变法开始才恢复了元气。但是丹阳之战、蓝田之战后,吴起变法的所有成果就与战争的失败而烟消云散了。这也就意味着,楚国自此衰落。

魏国此时也是一蹶不振,由于魏惠王时期种种执政失误,马陵、桂陵、雕阴几场大战的战败,楚国也对魏国处处紧逼,甚至曾经被秦军占领了国度,魏国已经是元气大伤。到了魏襄王时期,公孙衍发动五国伐秦失败,魏国在河西之地的丢失。李悝变法的成果被消耗殆尽。只能受制于秦国。

韩国经历申不害变法,虽然国力上升,但是经过庞涓攻韩、五国伐秦、岸门之战等一些列打击,韩国国力有所损耗。

这一时期变化最大的是燕国,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莫名其妙将燕国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自己向其称臣。子之主政燕国,搞得燕国乌烟瘴气,太子平和和燕国大将市一起发动政变,结果被杀。这场政变搞得燕国国民与燕国离心离德,齐宣王田辟疆在孟子的策动下,他派遣匡章率军进攻燕国。匡章在50天之内攻占了燕国全境。燕王哙被杀,子之被齐国人剁成了肉酱。

齐国自不必说,自齐威王时代,经过一系列改革和战争,齐国成为了一个与秦国并列强国,国力甚至可能超过了秦国。但是这一切似乎只是表象,数年之后,乐毅率领燕国军队几乎占领齐国似乎就是一种证明。

这时候最有亮点的是赵国,赵国经历了公仲连的改革,但是这种改革没有触及赵国上层建筑,赵国的政权仍然掌握在公族的手中。公元前354年,庞涓率领魏军占领了赵国的首都邯郸,要不是齐国出手相救,赵国几乎亡国。赵国是四战之地,北有楼烦、南临韩国,东北面燕国和东胡,东有强齐,西有魏国。在赵国内部还嵌着一个国中国——中山。

公元前326年,嬴稷出生前的一年,赵国的第六代国君登基,这个人就是赵雍,史称“赵武灵王”。赵雍主宰赵国的时期是赵国历史上最为闪光的时代。赵雍在继位之前,赵国已经是危机重重了,赵肃侯赵名在位的时候,赵国的领土经常被其他国家和外族进攻,国土内还有一个中山国。赵国是大而不强。甚至在公元前326年发生了五国谋赵的事件。要不是赵雍以及赵国上下齐心协力全力应对,赵国真的会各国瓜分。

赵雍即位前一年,赵国将领韩举被齐、魏击败,死于桑丘;赵雍即位前两年,赵国将领赵疵与秦军交战,兵败被杀于河西,赵国失去在今山西的蔺、离石等地;赵雍即位后第九年,赵、魏、韩联合击秦,又被秦将嬴疾在修鱼击败,赵军被斩首8万级。同时,齐国在观泽打败赵军。接着,武灵王十年,赵国的中都(今山西平遥西南)、西阳(一作中阳,今山西中阳)为秦军所攻占;十三年,蔺再度为秦所占,将军赵庄被俘。林胡、楼烦、中山等国也乘机连年向赵发动军事掠夺和侵扰,赵国是只有招架之功,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连赵雍都感叹:“今中山在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奈何?”

赵雍对赵国的国力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公元前323年,公孙衍推行“五国相王”运动,原本公孙衍是要让赵国参加该运动,拒绝称王,反而下令全国,让全国国民称自己为“君”。

公元前319年,公孙衍在此联合包括赵国在内的五国向秦国进攻,结果秦军在修鱼大败联军,杀联军8万多,赵雍从此断绝了称王的念头。

于是他改变了赵肃侯时代的政策,从中原争霸中脱身,转而向赵国以北地区发展并相机消灭中山国。赵国的北方有燕国、东胡、楼烦。

为了让自己的政策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赵雍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公元前314年(武灵王十二年),齐宣王乘燕国内乱,乘机发动武装干涉,占领了燕国。燕是赵的东北邻国和战争屏障,唇亡齿寒,赵雍立即认识到时局的严峻,迅速行动,立即展开伐齐存燕、实则保赵的外交斡旋活动。他派赵庄去联合诸侯“合从,欲伐齐”。魏、楚也从自身利益出发,积极响应,“令淖滑、惠施之赵,请伐齐而存燕”。由于外有“诸侯将谋救燕”,内有燕国军民奋起反抗,迫使齐国不得不从燕国撤兵。这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外交大战,大煞了齐国的威风,巩固和提高了赵国的地位,稳住了赵国东北边陲。经过赵雍的努力,赵国在列国混战的环境中为赵国争取了十多年安定的环境。公元前307年,也就是秦武王嬴荡举鼎而死的同年,赵雍开始了赵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伟大改革——史称“胡服骑射”。这使秦国统一天下的道路再添变数。

从公元前325年到公元前313年的12年,嬴稷在风云际会的战国时代中度过了自己平淡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但是平静即将过去,嬴稷准备要迎来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时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2757.html

更多阅读

亚瑟王与十二圆桌骑士 亚瑟的圆桌骑士

传说亚瑟是公元五世纪前后的英国英雄人物,但由于没有载入当时的史书,历史学家对他的存在与否尚有争议。亚瑟这个人物首先出现在公元六世纪末威尔士的民间传说中。公元八世纪末或九世纪初,一个叫做奈尼斯(Nennius)的威尔士牧师首先在他用

被逐渐蚕食的秦庄襄王陵 秦庄襄王墓

先不说什么,先看看昨天拍的一组照片。这是陵墓南面。陵墓东边。土中发现的古瓦。陵墓北面唯一可以上去的路。上去的途中由南向北看,完全已经是建筑工地,挖的乱七八糟。陵墓周围施工产生的土方已经堆的和陵墓高度齐平了。

春秋战国秦武王------嬴荡 重生之春秋战国

秦武王百科名片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名荡,秦惠文王之子,又称为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前310年秦惠文王死,武王即位,身高体壮,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

补考之王过科目二的辛酸血泪史 科目二补考费

昨天上午,俺正顶着炎炎烈日在车场上挥汗如雨、汗流浃背地苦练上坡、侧方位、单边桥、S弯......的时候,发现俺的手机短信频繁响起。我忙里偷闲地一看,哇,内容几乎千篇一律,都是我的那些亲爱的老友、死党、闺密们发来的,他们都是在给我加油

声明:《秦昭襄王嬴稷二 秦昭襄王陵》为网友小二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