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课文解析 火烧云课文解析

《致橡树》课文解析

星辰

重点(难点):

橡树和木棉的意象究竟传递了诗人怎样的爱情观?

这首诗写爱情,一眼即知。但究竟写的是怎样的爱情,它与传统观念中的爱情有何区别?这是主题理解的核心,也是这首诗震动诗坛,成为名作的根本原因。

诗歌总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思想情感的。所谓意象,是“意”和“象”的统一,是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在《致橡树》一诗中,中心意象是两棵树——橡树和木棉,这两个意象的运用是非常新鲜的。唐朝张籍写过“唯爱门前双柳树,枝枝叶叶不相离”,也是两棵树,但都是柳树。而舒婷的诗中,一棵是橡树,一棵是木棉,是不同的树,但都是高大的乔木。以意象(意象的组合)分析为重点,既抓住了诗歌的特点,又找到了理解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之间关系的切入点。

解析:

1.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

舒婷在诗中写道:“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里的关键是“树的形象”和“站在一起”。也就是说,象征爱情男女双方的橡树和木棉同为“树”,而且“站”在一起,没有谁居高临下,也没有谁卑躬屈膝,他们完全处于同等的地位。有趣的是,这首诗中,“橡树”(你)作为爱情关系中的男性形象,是毫无疑义的、自始至终不变的,题为《致橡树》,诗歌开头“我如果爱你”之中的“你”就已经是高大伟岸的橡树了;而“我”——爱情中的女性形象,却在一连串的“否定”之后,才撩开面纱,展现出自己“木棉”的形象。

由此可见:本诗所表现的爱情观,其核心部分当是爱情双方的关系,尤其是女性在爱情关系中的地位,而诗人是如何通过对各意象的具体描写揭示出这种关系和地位的,就是阅读品析的关键点了。

2.从诗歌中对橡树和木棉的具体描写中感知“平等、独立、尊重、心灵交融”的爱情关系。

请看这些诗句: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 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两棵树,都有自己牢固的根基,都是高大挺拔的,谁也不依附于谁存在,但他们却又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在“地下”,他们粗壮的根“紧握”,彼此给予力量;在“云里”,他们舒展的叶轻轻“相触”,亲密无间却又绝不彼此缠绕。他们“互相致意”,那是两个平等独立的个体之间的礼节,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因为他们的默契,来自心灵,来自思想。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这两棵树,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都有值得自己骄傲的树的形象。“你有你的……”、“我有我的……”,与橡树相比,木棉昂首挺胸,毫无自卑,她深深地明白自己的价值,珍视这种价值,并为此而自豪。“刀”、“剑”、“戟”的比喻形象写出了橡树铜枝铁杆的硬朗形象,“沉重的叹息”、“英勇的火炬”的比喻新颖而形象,写出木棉花朵的红硕,写出女性婉约又不失坚毅的形象。木棉所象征的独立、自尊、珍视并追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在此表现得尤为鲜明。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既以树的形象比喻爱情中的男女,诗人便顺势以“寒潮、风雷、霹雳”这些树生长生活中的自然大敌比喻人生中的挫折、磨难,以“雾霭、流岚、虹霓”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比喻人生中的成功和幸福,非常形象贴切。“分担”和“共享”,体现的是同甘共苦,既然相爱,就应该共同面对人生中一切,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享受幸福的权利是平等的,责任、义务的承担也是平等的。

3.橡树和木棉的形象,颠覆了传统观念中爱情双方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新型的爱情观。

整首诗是以橡树和木棉这两个意象为骨架的,但其间又穿插了大量其它意象,意象的组合和对比,使得橡树和木棉的形象更为鲜明,通过他们所传递的思想情感也就更为清晰感人。

诗歌的开头出现了6个意象: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意象,从女性的角度出发,象征的是几种爱情观:

凌霄花是“攀援的”,“借”着橡树的高枝“炫耀自己”,它代表虚荣、攀附的形象,它所谓的爱情,实质是金钱、地位、权势、名声……

鸟儿是“痴情的”,只知一味依恋橡树浓密的“绿荫”,躲在其中“重复单调的歌曲”,这是一种依附性的爱情关系。

以上两种爱情观,诗人以“绝不像”、“绝不学”完全否定。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代表的是爱情中的付出、奉献、甚至是牺牲。这些都是非常令人感动的,也是人们普遍认同的,但诗人却说这些“不止”、“还不够”,她并非完全否定这样的爱情,而是认为那不是爱情的全部。

这6个意象组合成意象群,代表了传统观念中的爱情观,与诗人想要提倡的新型爱情观形成鲜明对比。在一系列否定的明喻之后,诗人以拨云雾见天日的气概,不容置疑地改用了暗喻:“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展开了自己的爱情宣言。这里,明喻的使用,更坚决地表达出自己的否定,暗喻的使用则表达出自己追求的执著。

橡树和木棉这两个主体意象,也构成了一对组合,正如诗句“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它们分别象征爱情中的独立的男女双方,而它们组合在一起却勾勒出爱情中男女之间相依相伴又彼此尊重,不失独立的关系。诗人抛弃了传统爱情诗中常见的花、草、鸟、柳、月、水等意象,而创造性地使用了橡树和木棉这两种高大乔木作为爱情男女双方的象征,女性自古以来“弱小”、“依附”的形象至此颠覆。“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在大量具体形象并蕴涵深意的描写之后,结尾,诗人点明了爱情的内涵:爱一个人,不仅爱他的外在美,更要爱他的信仰、追求、精神品质。递进的句式表明了后者的重要性,正是这一点,才是爱情能坚贞不渝的根本原因。

尽管诗歌重形象,但是诗人感性中蕴藏理性,或者说,诗人的思考使诗歌的形象更为具体全面,从整体形象、心灵默契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再到权利、义务的认识,爱情的内涵,诗人塑造了两棵“站在一起”的“树的形象”,告诉人们:女性不是男性的附庸,爱情关系的前提是双方都是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平等、独立、尊重是健康爱情必不可少的元素。诗中,“我”是木棉,“你”(爱人)是橡树,由于这样的人称表达以及使用暗喻,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发自肺腑,更为真切感人,她所提倡的新型爱情观也就更为打动人心了。

而从深层来看,诗人的这种爱情观又隐含着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在诗中,橡树和木棉是作为独立的、不同的生命个体存在的。他们根扎大地,叶触云霄,高大、挺拔,生机勃勃;他们或以铜枝铁杆显出坚毅本色,或以红硕花朵展现飒飒英姿,张扬着独具个性的生命魅力;风雷霹雳来袭,他们坦然面对,屹立不倒,流岚虹霓当前,他们幸福享受这生命中的美好奇景。生命的价值不也就在于此吗?诗人那充满深情的描写分明是在告白:无论男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命价值,尊重自己生命的价值,追求实现自己的价值,生命的存在才有意义。这也是健康爱情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解读这首《致橡树》,它就超越了爱情诗的范畴,而可以说是一首追求女性独立人格和张扬个体生命价值的宣言。

4. 从历史文化背景的角度寻求新型爱情观产生的根由。

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吴思敬《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读舒婷的(致橡树)》一文中引了舒婷自己所说的关于《致橡树》一诗创作的缘起:

同去散步的老诗人说起他又坎坷又丰富的一生,说他认识的女性那么多,却没有一个能使他全心膜拜。有性情极温柔叫天下男人不觉愿充当骑士但头脑却简单到只差掰手指算情人总数的;有聪明努力,智商又高事业心又强的女人往往早上忘了梳头,洗脸不洗脖子的,就算她又成绩斐然又外貌出众但一张开口,男人就得抱头鼠窜,舌端之锋利言词之毒辣,足以使周围寸草不生。

不错。

但是,从女性的目光看去,又有哪一个男人十全十美?

花和蝶的关系是相悦,木和水的关系是互需,只有一棵树才能感受到另一棵树的体验,感受鸟们、阳光、春雨的给予。夜不能寐,于是有了《致橡树》。

诗歌发表之后立即引起了轰动,这种以尊重生命个体价值,追求女性存在价值为前提的新型爱情观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

爱情是古往今来诗歌永恒的主题,有赞颂生死相依的爱情坚贞的,有期盼长相厮守的爱情甜蜜的,有抒写执著缠绵的相思情怀的,有表达爱情无望的哀怨悲苦的……却几乎找不到把爱情中的一方,尤其是其中的女性放在独立的“人”的层面上书写的作品。在几千年前的封建专制统治下,中国女性被封建的纲常礼教压在最底层,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地扭曲,形成了对男人的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相夫教子成为女性的生活内容、夫唱妇随成为女性的生活准则,夫荣妻贵成为女人的生活理想……在男权主义社会中,女性在爱情婚姻关系中总是处于一种依附状态,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但是时代在进步,爱情观也在不断变化发展。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逐渐影响到中国,在社会发展中,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人”作为个体生命存在的重要性。随着女性广泛参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许多女性的自我意识也渐渐觉醒。五四以来,就有不少女性作家从女性视角出发探讨女性生命的价值。新中国成立之后,各项法律制度加快了妇女解放的步伐,女性在婚姻、工作以及政治活动中有了自己的权利。但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观念仍深深地影响着许多中国女性。

舒婷创作《致橡树》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的中国十年动乱刚刚结束不久,整个社会从先前的思想禁锢、个性压抑中渐渐复苏,人们渴望自由、追求幸福、追求个性的张扬,期待自我价值的实现。当时的舒婷经历了插队的艰苦,回城的艰辛,正在一家小工厂当普通工人,生活的磨砺更让她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深层的思考。年轻、热情的舒婷,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书写了自己对于爱情的理想,表达了自己对女性价值的珍视,对生命个体价值的赞美。

舒婷曾经这样自白:

“我通过我自己意识到,今天,人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愿意尽可能地利用我的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

可以说,《致橡树》是在女性意识和个性意识这两个层面上阐述了诗人对人的关怀。

5.结语

鲁迅先生曾说:“永不衰败的爱情,其秘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个性生机勃勃不断发展。”爱情的生命力,首先由生命个体决定,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应该牢记这一点——爱情中的双方是平等、独立、互相尊重的,正如《致橡树》中的橡树和木棉,“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因为我们首先是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人”——存在于世间的。

《致橡树》课文解析 火烧云课文解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7/352525.html

更多阅读

《天堂2》职业解析 天堂2血盟什么职业好

《天堂2》职业解析——简介新天堂2职业分析《天堂2》职业解析——方法/步骤《天堂2》职业解析 1、天堂二的特色是职业数量庞大,一共有35种职业。本篇以二转职业为主。进入游戏后,选择种族和初始职业(战士或法师,有的种族只有战士如矮人

转载 舒婷《致橡树》赏析 舒婷的致橡树

原文地址:舒婷《致橡树》赏析作者:蓝田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舒婷诗《致橡树》欣赏 致橡树 舒婷ppt

舒婷诗《致橡树》欣赏制作:麦瑞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

普希金《致大海》 普希金致恰达耶夫

从那时起,凡是在海岸上徘徊的人,在那浅浅的小船和空旷的黄沙之间,借着心、目光和耳朵他会听到,普希金诗句像金屑那样散撒……敖德萨的大海安抚着岸边普希金的苦闷,也给了他灵感完成了又一首经典的诗篇--《致大海》一个专制整体是害

声明:《《致橡树》课文解析 火烧云课文解析》为网友平凡小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